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1064879863
16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高端网站建设 >  中国二维码支付已经普及,为什么发达国家还如此淡定?


中国二维码支付已经普及,为什么发达国家还如此淡定?

发布时间:2019-06-07 01:12:17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二维码技术本身安全性低,但是极其方便。由于有了全面的实名认证(银行卡+身份证+手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有了保证,二维码付款才在中国推广起来。如果银行、政府不与互联网企业进行联动,不共同承担责任,政府机
中国二维码支付已经普及,为什么发达国家还如此淡定?

二维码技术本身安全性低,但是极其方便。

由于有了全面的实名认证(银行卡+身份证+手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有了保证,二维码付款才在中国推广起来。

如果银行、政府不与互联网企业进行联动,不共同承担责任,政府机构也不为互联网金融安全背书,那么仅仅依靠互联网企业,二维码支付无法迈过安全这道门槛。

逻辑就这么简单。

————————————————

都答偏了,问题真正的意思是:

既然二维码支付在中国那么成功,为什么欧美不用这种二维码移动支付技术呢?

简单点就是因为二维码作为支付手段是先天不足的。

二维码本身有以下技术先天缺陷:

信息公开,容易被掉包或者窃取、携带恶意代码、钓鱼网站、垃圾信息,普通人根本难以甄别。

二维码作为支付方式唯一也是最大的优势就是:

方便,适用范围极其广泛

但用户不是傻子,一个到处是安全漏洞的技术再方便也没人去用。即便是二维码技术的发源地、应用最发达的日本也没有用来做支付。说到底,二维码技术本质上就是一个信息载体,技术门槛低,行业鱼龙混杂。信息处理过于依赖手机,而个人手机在网络攻击前面显得过于脆弱。

没有安全也就没有信任,二维码的便利不足以支撑起移动支付的市场。

所以,在安全问题没解决之前,二维码即使再好也不会投入使用。总之,保护账户安全获取信任,然后才能便利。

根据一项美国普华永道的调查,在网上交易中:

消费者最信任的是自己主要的金融服务机构(银行、金融公司),其次是信用卡公司、卡组织,再次是google等大型公司,最后才是移动应用提供商与零售商。

这个调查放在中国更是如此。

因此,要解决安全与信任问题,就必须跨过银行这道关卡。

目前国外移动支付有以下几种主要安全形式:

  1. visa等卡组织认证(paypal)
  2. NFC(applypay、三星pay、google钱包)
  3. 充值账户(星巴克预付卡业务、日本J币(电子代币))
  4. 手机刷卡器(英国Sumup、paypal也推广过)

这些方式有一个共同点:

无论是nfc、刷卡、卡组织认证、转账消费,银行系统与支付公司的性质是严格区分的、系统通过传统银行结算、消费渠道间接相连,仅仅只有资金关系,支付公司没有什么实质的金融权限。

因此,风险责任也是严格分开的。

特别是nfc,还会生成虚拟卡号保护真卡号,平台只是充当桥梁(没人会因为applypay就把苹果与支付宝、paypal等同起来),收高额交易手续费(因为只有这个盈利方式)。

上述方式各有各的缺点:

  1. visa等卡组织手续费高
  2. NFC对用户与商家硬件设备要求高
  3. 充值账户与银行系统相对隔离,增值金融服务不方便
  4. 手机刷卡器太复杂、容易丢失,操作最繁琐
微信绑海外信用卡就需要经过卡组织验证

在没有统一市场规范、行业碎片化的情况下,这些相对繁琐的措施就是移动支付获取用户安全与信任的必要。

问题就出现了:

为什么银行不为移动支付公司提供更便利的方式呢?一句话: 利益。具体分析如下:

为什么国外的移动支付没有像国内的支付宝和微信那样普及?

中国通过手机验证的第三方支付,即方便又能保障安全,还能借银行卡实名制用户信息进一步开发出各类互联网金融服务。(典型的比如:转一分钱到账户里做认证的方式,就是借助银行认证的信息开展自己的业务。)

手机做认证中介这技术并不难:

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就联合开发了通过手机号、email地址进行转账的ClearXchange。手机号可以用来转账,这对于移动支付是天然亲近的。但这就涉及到银行客户信息与移动支付平台交换的问题,进而涉及到更多的商业利益。因此手机号转账的技术也就只在这三家银行间进行。

有一个广泛认同的说法:

是因为信用卡的刷卡优惠力度,所以移动支付无法在美国推广。

但实际上移动支付与信用卡并不冲突,然而传统信用卡公司推广移动支付太困难,只能借助先发行一步的支付公司,手续费蛋糕就分掉了。可想而知不会主动配合移动支付的需求。

所以,为什么欧美支付公司不搞二维码支付这种极其便利的移动支付方式呢?

因为银行与金融机构严守着金融系统与移动支付公司间的利益、立场鸿沟。本来在市场信任上就不占优势的移动支付公司也就不会考虑用高风险的二维码来做支付。

在中国,二维码支付的固有风险依旧存在,还有以下问题:

  • 二维码移动支付是通常用在第三方支付方式,而国内第三方支付是需要通过短信与银行做认证的。短信有容易被劫持、伪基站容易骗取验证码的风险。
  • 授权后,用户的账户信息完全掌握在大大小小第三方支付公司手里,信息与资金安全存在极大隐患。还存在多级代理问题,造成客户追诉无门。(比如微信下的信用卡还款,支付中介就不是财付通。)

但中国的支付公司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金融权限,具有金融属性。从因为各家银行系统直接介入了安全认证过程,而不是通过传统磁条、芯片、卡组织间接发生资金关系,因此实际上是与第三方支付公司是风险共担的。

可以说,二维码支付的账户安全、用户资金安全与市场信任是肩负在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牌照)、银行系统、结算系统、监管系统等等整个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上的。

实际上在一段时间的市场检验后,因为风险问题人民银行也多次对二维码支付在内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进行额度等方面的规范与限制。

央行还主导的上线网联系统保证认证过程信息安全、集中存管制度保护客户资金不被挪用,更是在整体制度上保证了用户端的安全。

二维码支付尽管风险很大,但责任在中国被各个环节分担了,于是平台就敢于推广、用户也敢于信任。



评论区:我不听、我不查、我不信,我没被骗过。二维码就是安全,我不听我不听……

(注意下这些搜索结果的时间)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6货源网 106487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