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1064879863
16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网站建设 >  搭建家庭 NAS 服务器有什么好方案?


搭建家庭 NAS 服务器有什么好方案?

发布时间:2019-09-03 03:24:02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本答案于2018年5月重写,内容维护记录如下(不定时更新):2018.12.18:更新Plex简介;2019.1.2:更新Webmin简介;2019.1.10:更新Linux环境Web面板介绍;201
搭建家庭 NAS 服务器有什么好方案?

本答案于2018年5月重写,内容维护记录如下(不定时更新):

2018.12.18:更新Plex简介;
2019.1.2:更新Webmin简介;
2019.1.10:更新Linux环境Web面板介绍;
2019.1.14:增补远程控制思路,增补Windows Admin Center截图;
2019.1.18:增补Linux环境NAS搭建思路;
2019.1.25:增加自攒MicroServer方案;
2019.5.22:增补FreeNAS/XigmaNAS/OMV介绍;



这些年软硬件及个人对NAS的认知也在不断更新,期间有一些新的想法方便大家避坑。


折腾NAS的四年中,本人换来换去用过方案很多,黑群晖、Linux、Windows、OS X、各种虚拟机混搭等等,现在感觉搭建家用NAS的目的是简单易用,而不是把自己搞到身心俱疲。



所以本答案的核心思路:越简单越好。


基本概念

NAS即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通过网络提供数据访问服务。

NAS产品逐渐被大众熟知的今天,相当多的用户会认为此物是个人/家用产品,而实际上这货面向的并不是家庭用户,这也是为什么NAS系统都有RAID模块的原因。

注:本答案面向有外部访问/远程控制需求的用户,如仅做内网备份/文件共享/视频播放的朋友们装个windows最省心,顶多通过docker增加TimeMachine备份功能。


基本需求

  1. 硬件——NAS硬件需要满足以下几点:
  • 稳定性:24x7稳定无故障运行;
  • 兼容性:硬件对操作系统兼容性良好(系统电源管理、硬盘控制器兼容性等);
  • 体积小巧:占地面积小,便于放置;
  • 节能:7x24小时挂机下载的情况下,动辄一两百瓦的家用电脑显然不适合作NAS;
  • 静音:做工优秀,廉价机箱的箱体共振等问题不应该存在;
  • 性价比:合理价格内兼顾以上6点。


2. 软件——NAS的功能需求:

  • 须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如Web面板,方便配置操作;
  • 须有移动端app的支持;
  • 挂机下载(PT/BT/电驴/各种云盘同步);
  • 媒体服务器(配合机顶盒或本机播放);
  • 本地及远程文件共享(个人/家庭云);
  • 文件备份(TimeMachine等);
  • (附加)办公用途(CardDAV Server / Directory Server / Mail Server);
  • (附加)其它用途(DNS Server / 小型网站服务器等)。

3.远程控制:

  • 作为一台NAS,远程控制(包括局域网内)应为刚需;
  • 远程控制方式包括远程桌面、WebUI两种方式:
  • 远程桌面即RemoteDesktop、TeamViewer、JumpDesktop等,WebUI即浏览器面板,如群晖的DSM、Linux下的Cockpit/Webmin、Windows的Windows Admin Center等。当然Plex、Aria2也是WebUI的典型方式;
  • 个人建议WebUI方式,浏览器内搞定,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手机/Pad皆可控制NAS。

其他:部分用户希望NAS具备HTPC功能,本答案已充分考虑。


写在前面1:关于DDNS

DDNS是各类远程操作的必需品,简单罗列下本人用过的几种:

  • 华硕路由自带asuscomm方案:稳定性尚可,但出现过中断的情况;
  • 群晖QuickConnect:仅白群晖用户可用,亮点是自带内网穿透,实属内网用户福音;
  • 花生壳/花生棒:尚可,支持各类操作系统平台(路由器/Windows/Linux/群晖);
  • 阿里云DDNS:强烈推荐;
  • 腾讯云DDNS:推荐,证书验证不如阿里云方便。

写在前面2:关于RAID及备份

  • 友情提示:家庭用途不建议配置RAID,孱弱的软RAID机制不要指望稳定性;
  • 千兆网络带宽只能跑到单盘速度,家用环境RAID0用途不大;
  • RAID5模式下任何文件操作所有盘都参与读写,于家庭用途中甚为蛋疼;
  • RAID5模式下磁盘故障后换盘重建的时间非常长,甚至会有坏第二块盘的可能;
  • 数据无价。与其折腾RAID不如冷备份。
  • 没有BckupPlus或MyBook 8TB不能解决的备份问题,如果不能,那就两块(海淘价格有惊喜)。

写在前面3:关于磁盘的选择

  • “NAS硬盘”这个概念起于WD红盘,因红盘的大卖,Seagate、Toshiba也跟进推出NAS硬盘,但无论是WD的"NAS Ware",还是Seagete的“AgileArray”技术,都是在RAID错误校正、减少RAID重建时间等方面的技术;
  • 至于震动补偿等技术,在4盘以上的多盘系统下才能够充分显现作用;
  • 与几十上百个客户端同时访问的企业NAS不同,家用环境下磁盘工作强度非常低,日常数据吞吐量极小;
  • 既然家用环境下磁盘工作强度低,RAID模式又蛋疼,震动补偿又只算个赠品,所以硬盘选择方面丰俭由人,NAS专用硬盘对于家庭/个人用户并不能算做硬需求。

综上所述,磁盘方面如下考量:

  • 24x7开机 --> 紫盘或酷鹰;
  • 非24x7开机 --> 普通磁盘;
  • 需要RAID--> 红盘或酷狼。

写在前面4:关于磁盘格式

  • 功能越强的文件格式速度往往越慢(Btrfs慢,ZFS吃内存);
  • 工作文件夹共享、文件内容频繁更新的磁盘可使用支持回滚操作的Btrfs/ZFS;
  • 仅作下载/存储用途不需要快照功能,ext4足矣,简单方便速度快。

写在前面5:关于黑群晖

目前黑群晖已无法洗白,即便能通过DDNS解决无QuickConnect远程访问,但个人感觉仍然问题多多。大致总结如下:

A. 软件方面——功能缺失:

  • 系统不能更新/迭代,安全漏洞自然也无法修复;
  • DS Finder无推送(半洗白无解);
  • Chat无消息提醒(半洗白无解);
  • DS Video无硬解码(半洗白可解);
  • Virtual Machine Manager无法启动虚拟机(提示内存不足)(半洗白无解);
  • High Availability Manager无法使用(半洗白无解)。

B. 硬件方面——兼容性问题:

  • DSM6.2的bootloader对网卡驱动支持不全,导致无法安装或升级系统(需换网卡);
  • 由硬件兼容性导致的硬盘无法休眠(视bootloader);
  • 设置定时开机导致BIOS重置(视硬件设备);
  • 磁盘性能低下,如Gen10在DSM6.1下磁盘对拷60M/s (DS3617xs);
  • J3455-itx DSM6.1磁盘性能极低,DSM6.2无法关机/重启。

C. 虚拟机方面——只能作为玩具用途:

  • VMware虚拟网卡不能跑满带宽;
  • VMware挂载实体盘会因诸如重装/迁移宿主系统时忘记attribute disk clear readonly等操作导致DSM提示磁盘损毁,好像还无法修复;
  • 目前Hyper-V对DSM6及以上黑群晖无解;
  • EXSi不能休眠的来着(虽然不是黑群晖的锅,但家庭用途用EXSi干毛);


——虽然黑群晖一张启动优盘搞定安装,但后期的折腾并不比装个Windows少,况且并不是没有群晖的替代方案。

小结:数据无价,远离黑群晖。


写在前面6: VideoStation的替代品

相信许多人折腾黑群晖的起因,仅仅是这个VideoStation:

自动下载匹配字幕、自动获取影片讯息、远程解码播放

但实际上PC上有同样的解决方案:

6.1 Emby server:

同样的自动匹配字幕、自动获取影片讯息、同样的远程解码播放
群晖的VideoStation木有的在线电视,Emby连播出表都直接给出了好么
此神物几乎支持所有已知平台,包括安装在各类盒子、游戏机的客户端
远程Web控制面板,选项颇为全面
移动端界面

6.2: 老牌的Plex

Plex大名鼎鼎,与新秀EmbyServer相比优势在于UI/UX,唯一的问题是有点小贵(付费订阅模式,880终身订阅,终端app免费)。

写在前面7:Linux Server的Web面板

群晖DSM的优点在于全图形化Web操作,对于小白用户而言Linux Server的全命令行模式令人望而却步。实际上Linux一样可以有图形化Web面板,个人推荐以下两种:

7.1 Cockpit(超轻量级) 功能简单

简单配置网络/防火墙/开关机等

7.2 Webmin(轻量级) 较全面

图形化文件管理,文件编辑可以直接在WebUI中完成
命令行上传文件麻烦?Webmin给你图形化方式
新手常常搞不明白的定时运行

7.3 Kloxo(重量级)不推荐,资源开销较大不太适合NAS使用;

7.4 介于Cockpit与Webmin的其它WebUI不做赘述,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谷歌后尝试。



正题:NAS硬件平台的大致分类


1. 成品NAS:群晖/威联通方案,购买建议:四颗星

适用对象:不想折腾、动手能力弱,对价格不敏感的用户。

  • 优点:一站式方案,套件及app丰富,远程控制及操作方便;
  • 缺点:本质上只是阉割掉声显卡后的赛扬解决方案,稳定性也只能称得上尚可,RAID属于软阵列,个人仅建议采用Basic磁盘方式使用;(威联通HTPC机型在硬件上与群晖差别不大,可认为是集成播放功能的群晖)
  • 购买意见:建议4盘位起,有较大的腾挪空间 (双盘位用到后期很痛苦)。
群晖新出的DS918+,不差钱的小伙伴们可以考虑下(某宝3680包邮)

2. 成品微型服务器:惠普ProLiant MicroServer,购买建议:五颗星

  • 优点1:性价比高(比同等配置的群晖低30-50%);
  • 优点2:稳定性强(毕竟隶属Server产品线);
  • 优点3:可扩展性强,可根据需求添加硬RAID卡及各类扩展卡;
  • 缺点:需要自行安装及配置系统,Linux的话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


  • 购买意见A:HPE ProLiant MicroServer Gen10,可做NAS+HTPC使用;
New HPE ProLiant MicroServer Gen10 with AMD Opteron X3000 APUs
  • 购买意见B:无需高清硬解的童鞋可950元购买N54L(目前各类盒子与移动设备的本地解码能力够用)
HP ProLiant MicroServer N54l
  • 不推荐Gen8的原因:噪音控制问题,跑EXSI的话得升级CPU及添置RAID卡,价格翻番。与其Gen8,不如考虑下面这货:

3. 成品微型服务器:Acer Altos C100 F3,购买建议:五颗星

  • 优点1:Intel C226芯片组,服务器/工作站级;
  • 优点2:ECC内存支持(当然hp的N54L/Gen10也支持);
  • 优点3:CPU丰俭由人,支援1150针全系列,比如E3-1285l v3;
  • 优点4:三网卡、DisplayPort接口,做HTPC毫无压力;
  • 优点5:23dB静音……
  • 缺点:已无货。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答案的原因,一个月内该型号在某宝售罄……

4. 自攒(廉价)NAS,购买建议:一颗星

  • 优点:便宜(便宜不等于性价比高);
  • 缺点1:没有ECC内存 (虽然群晖也没有);
  • 缺点2:稳定性捉急,J3455之类的平台+各类廉价配件;
  • 缺点3:噪音(机箱共振等)无法预估;
  • 缺点4:兼容性问题无解(如磁盘性能低下、部分loader启动问题、网卡不识别等)
赛扬G1610T+2G内存+机箱电源套装卖1600是什么鬼?
  • 例1:华擎J3455-itx不能上镁光DDR3L 1866内存,开机黑屏,只能在1600下运行;
  • 例2:还是华擎J3455-itx,Linux卡顿,据说只支持Win10;
  • 例3:依然是华擎J3455-itx,黑群晖(DS918+)无法关机/重启;
  • 例4:仍然是华擎J3455-itx,主板随机不识别M6S SSD,需要谜之设置CSM / Secure Boot(Windows Server 2019)。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这种主板会发生什么,而正经的MicroServer都是要经过n多兼容性测试的。


那么就有童鞋不服气了,自己攒NAS就不能选了?

没说不能啊,但既然自攒,咱就考虑个稳定靠谱的方案呗:

5. 自攒MicroServer,购买建议:四颗星(性能过剩减1分)

既然要自攒Microserver,咱就别跟J3455/4205/5005这种东西死磕了,人家的方向是HTPC,不是给24x7作业环境设计的,动不动又是wintel邪恶联盟货,兼容性测试基本嘿嘿嘿。

所以觉得成品microserver速度落伍的童鞋考虑下这货:

  • Supermicro X10SDV-TLN4F
现在你们不用再跟我逼逼什么性能了

简单讲一下配置:

  • SoC:Xeon D-1540,8核16线,12M Cache,TDP45W,天梯排名211 (E3-1235L v5排名542作为参考);
  • 内存:最高128GB DDR4 ECC RDIMM 或 64GB DDR4 ECC/Non-ECC UDIMM;
  • 四网口:万兆电口(SoC) x2 + 千兆网口(i350)x2,第五个网口是IPMI 2.0远程管理;
  • 磁盘接口:SATA x 6 (RAID 0,1,5,10) + M.2 x 1;
  • 扩展接口:PCI-E(x16) x1。

工作站级的性能,服务器级的稳定性,Supermicro产品背书,爽了没?

价格:16G DDR4 ECC内存+Gen8改装版机箱(因为做工好)大约4500。

EXSi / ProxmoxVE可以搞了是么?(建议配带BBU的RAID卡)

追求“高性能NAS”的痴汉们满足了么!!!开心了么!!!

6. 二手刀片服务器:负分滚粗

  • 不推荐,太尼玛响了。

OS(操作系统)及软件部分:

  1. 群晖/威联通方案:

群晖/威联通售价远比同等PC高,很大原因是其丰富的功能套件加持,省却了各种安装、配置的烦恼,且客户端支持广泛(WIndows/Mac/iOS/Android),用户也算是花钱买省心。唯一不足的是想在其上跑虚拟机时效能较低,此点与其硬件配置也有直接关系,顺便吐槽下群晖的Virtual Machine Manager,慢成狗。

庞大丰富的套件库
丰富的app


2. OS/软件方案A:Windows Server平台

为什么要Server:为了用Windows Admin Center(原Honolulu),是一个功能完备的Web面板。

Windows方案更适合小白用户,软件安装、配置通过远程桌面操作,其它操作基本Web面板搞定。

  • 远程控制A (远程桌面方式):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官方) / Jump Desktop (懒人推荐);
  • 远程控制B (Web面板方式):Windows Admin Center (官方);
  • 私有云:Seafile Server;
  • 下载方案A:迅雷远程,通过Web页面控制管理;
  • 下载方案B:Aria2,Web管理面板:Aria-NG,中文教程;
  • 下载方案C:Transmission (web面板)、uTorrent (uTorrent Web);
  • 虚拟机方案A:VirtualBox (免费);
  • 虚拟机方案B:VMware Workstation ;
  • 视频/图片分享、远程播放A:Emby Server ;
  • 视频分享、远程播放B:Plex Media Server ;
  • HTPC播放:KODI。
连注册表都可以Web面板解决了
文件操作相对简便
Aira2远程下载管理Web面板
HTPC用户们要的播放器KODI,同样的广泛客户端支持(Windows/Mac/iOS/Android)


OS/软件方案B:Linux平台

Linux与Windows相比胜在简便,缺点为需要花点时间学一下基础命令,大致如下4个:

  • ssh:登录NAS;
  • yum/apt-get/dnf:软件包安装/管理(具体命令视你安装的linux发行版);
  • vim:各种配置文件的编辑(知道-i、:wq即可);
  • git/wget:获取部分文件的常用命令。

大致思路:

  1. ssh登录进NAS,yum/apt-get/dnf安装cockpit/docker,你的NAS基础系统已构建完毕。
  2. Nextcloud、迅雷远程、Aria2、Plex等等全部用docker搞定,省却繁复的命令行配置。

为什么推荐docker:linux各发行版间存在差异,以nextcloud为例,CentOS/ubuntu的基础服务配置不同,甚至ubuntu17下用的好好的nextcloud在系统升级至18后要重新配置。系统迭代、重新安装后都需要较繁复的配置工作,这显然是与本文“简单易用别折腾”的思路相悖的。即便系统升级换代,用docker重装nextcloud+mariadb+onlyoffice也仅需30秒。

docker命令较多,但我们有portainer这样的Web面板:

docker的web面板portainer,简单方便又直观

软件方案:

  • 远程控制A (远程桌面方式):Jump Desktop ;
  • 远程控制B (Web面板方式,简单控制):Cockpit;
  • 远程控制C (Web面板方式,功能全面):Webmin;
  • 私有云:Seafile、Nextcloud ;
  • 下载方案A:迅雷远程(docker);
  • 下载方案B:Aria2,Web管理面板:Aria-NG,中文教程;
  • 下载方案C:uTorrent (Linux版本略老);
  • 视频/图片分享、远程播放A:Emby Server ;
  • 视频分享、远程播放B:Plex Media Server ;
  • 虚拟机方案A:VirtualBox ;
  • 虚拟机方案B:gnome Boxes ;
  • HTPC播放:KODI 。
甚是方便的远程web面板:Cockpit
嫌Cockpit选项少?Webmin满足你
系统配置乃至文件操作都可以Webmin面板搞定
linux自带的gnome Boxes虚拟机
私有云新秀Nextcloud界面
团队协作、团队聊天、还带了视频对话功能
广泛的客户端支持(Windows/Mac/Linux/Android/iOS)
功能非常丰富的nextcloud插件面板


其他:NAS OS:

相较需手动配置的Linux,NAS OS更易上手,全GUI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喜欢Linux又手残的半小白党。既然基于Linux,所以装个docker也是可以天下我有的。

  • FreeNAS:非家庭用途

基于FreeBSD。ZFS格式的内存吞噬者称号并非浪得虚名,8G内存起步(且官方建议ECC),在此基础上每1T磁盘容量再增加1G内存,同时官方建议采用高主频的CPU。所以大家应该清楚这货不是给家庭用户设计的。

优点:现代化的UI,各项设置及操作一览无余,PT/BT等功能以插件模式安装(然鹅nextcloud版本老的可以),自带虚拟机功能。

缺点:内存需求不适合家庭用户

FreeNAS Dashboard
  • XigmaNAS(原NAS4Free):

FreeNAS一个东家的产品,所以也是ZFS分区格式,所以也要绕回到“下载机配16G以上内存我到底是在图个啥”的究极问题上……

  • OpenMediaVault:

此类OS中个人最推荐的方案。基于Debian,与FreeNAS相比插件更丰富,硬件需求对家庭用户也相当友好。

吐槽:希望换一下上古的安装方式和中古的GUI……


  • 其他方案:ESXi / Proxmox VE

饶了小白们吧,家用NAS是图方便,不是来遭罪的。


这些年折腾NAS的心得总结一句话:

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解决方案的选择,总结如下:

(以时间成本排序)

  • 图省心不差钱的大可以选择白群晖;
  • 普通用户可以选择Windows(简单,无学习成本);
  • 动手能力强,需要更多功能模块的可以考虑Linux(docker在手,天下我有);
  • 想用Linux又不想折腾命令行的选择NAS OS;
  • 蛋疼非要养小鸡的痴汉们请直奔Proxmox VE / ESXi。

写在后面:

为达到更方便的操作与控制,建议搞一台能刷梅林、DD-WRT的路由,各种远程开关机、修改设置。(手残党暂时不要考虑Open-WRT)

梅林路由web界面
DD-WRT的手机app截图
配置工作较复杂的Open-WRT


以上。


利益相关:

  • Synology DS918+ ( DSM6.2 ) : SanDisk SDSSDA240G + WD40EFRX + WD80EFZX
  • HP ProLiant MicroServer N54L ( CentOS7 + Nextcloud14 ) : WD40EFRX
  • Supermicro X10SDV-TLN4F Xeon D-1540 SOC(Proxmox VE) : PX-256M6S + WD5003ABYX + WD40EFRX x2 + WD80EFZX备份

其实树莓派也可以啦。smb/ftp 迅雷下载/挂bt 就是硬盘用了ntfs后这性能只能凑合了看题主资料好像都是做技术的,如果你只想学小白用户一样共享下视频照片和文档,那么读读几个高票答案就足够了;而如果你想搭建自己的 All in One 的 HomeLab 系统,那么请你仔细往下读。

先列一下家里烧过的电脑系统吧:
  • HTPC 最早自己配置的带电视的小电脑:操作麻烦,有了 AppleTv 和各种机顶盒就废了
  • HTPC 改组 Linux 做服务器:风扇太吵,不适合常年开机,没多久就舍弃了
  • IBM 小型机 P505:自己摆弄 AIX 系统时候买的,后来风扇太吵,搬公司机房去了。
  • PlugPC: DreamPlug Power Socket Computer With 1.2GHz ARM Processor 类树莓派。
  • 自购 DELL 2U 服务器:开发需要,后来觉得功耗偏高,就搬到公司去了。
  • 各种硬盘盒子:支持 wifi 联网 提供 samba, ftp, bt, 等,实在功能太弱了,现在在家当备份。
  • Synology: DS214J 用过 QNAP 一段时间以后就卖了
  • QNAP:TS-212, TS-269L, TS-253 Pro
  • Mac Mini:当小型服务器。
  • 各种机顶盒: AppleTv,小米盒子,开博尔

我基本从 HTPC 时代到自己装机弄服务器再到 NAS 一路使用过来的,我自己也经常在 NAS进行一些相对复杂的工作,NAS按照等级来分,可以分为:
  • 低端 NAS:ARM系列cpu,内存1G以内,只能跑跑简单的服务
  • 中端 NAS:Atomic 双核 cpu, 内存 1G-2G,可以跑点复杂应用,但是还是很普通
  • 高仿 NAS:Intel 支持虚拟化的四核以上 CPU,内存 4G-8G,可以同时运行两台虚拟机

楼上给你推荐的都是中低端 NAS的小白级别解决方案,然而作为高仿用户,我们需要知道现代 NAS 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虚拟技术

你还在跟楼上的答主一样笨笨的自己在 NAS 装什么 Windows 双系统么?你还为了某些方便的功能把 Nas 原生系统卸载了,自己安装一个 Linux发行版,什么权限,备份措施都要自己搞么?

Nas原生系统是很方便的,配置简单(各种 raid,各种服务),权限统一(一处配置多处服务同时生效),备份策略完善,管理非常直观,各种服务和扩展包拖进来就用,完全为该 NAS 定制。比你自己安装一个 OpenNas 好多了。

Nas原生系统的缺点:定制化 Linux 程度太深,经常是单用户(有些支持多用户但比较麻烦,往往只能 ssh 一进去就是 root,动都不敢动),没有完善的包管理(只有 NAS 服务级别的包,当然你可以装 Optware,但是太旧了),自己下源码编译经常出现依赖冲突(依赖的东西和原生系统版本不对),crontab /etc /usr 等东西深度定制,你完全没法改。

所以楼上才会搞什么恶心的双系统,其实你需要的就是 Nas 本身支持虚拟技术(KVM/Qemu),有了这个东西以后,你可以在 Nas 里面任意安装,你想要的,干净的操作系统:
比如我 QNAP TS-253Pro 里面的虚拟工作站(KVM/Qemu),安装了两台虚拟机(Debian8/XP)。

CPU当然要支持虚拟化,通过虚拟系统,我可以随便折腾我自己的纯净的系统,出问题了还原就是,了不起重装虚拟机,不会影响我 NAS主系统。

作为一个 All in One HomeLab,虚拟化技术是基础,如果内存够大,同时虚拟两台机器出来,相互之间互相访问,比如把数据库放在 HyperVisor,其他程序放在两个节点上,模拟一个简单的分布式环境。

性能问题

原来购置的 NAS 都是 arm marvel 1.0GHz 系列的单核处理器,跑点简单的服务还成,但稍微复杂点就巨慢无比了,比如我安装了一个 mediawiki 系统来收集整理有用的资料,碰到有趣的东西我都会往上面粘贴一下,但是稍微复杂一点的 wiki 页面,比如跑一个 syntax highlighter 的插件,帖一段源代码在 wiki 上,写两个数学公式,一刷新页面,整个系统持续7秒钟的时间,cpu 100%,这是完全无法接受的,我测试了一下,大概 marvel 1.0的 cpu 计算性能相当于我i5笔记本的 1/20,同一时间只能承当同一个任务,我后来架设了个svn,随便走 https 传的文件多点就卡的不行。想在上面编译点大点的软件,简直是天方夜谭。

后来用了 TS269L,cpu 换成 intel atomic 1.2Ghz 双核,是有一些改善,单核计算性能差不多是我i5笔记本的 1/5,我觉得还行了,但是实时在线视频转码还是比较慢,直到用了 TS-253Pro 以后,整个 cpu 单核性能提高到笔记本电脑的 1/2,已经很流畅了,即便在虚拟机中,也差不多能够保持这个相对于我笔记本 50%的计算性能,我已经很满足了,而且它功耗比笔记本低多了。

所以别嫌贵,买 NAS 好点的 CPU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开发人员,你下个源码别人编译10分钟,你需要编译两小时;刷个网页也要半天,简直让人着急。

超低功耗

我之所以放弃自己装机安装服务器,重要的原因就是能耗问题,自己配的电脑450瓦是很正常的一个功耗。我自己买的 DELL 服务器,差不多也是这个功耗,这是很吓人的。且不说电费,功耗高了,发热就大,发热大风扇就响,硬件就更容易老化,对孕妇和小孩的辐射也就更大。

低功耗,高性能,更高的能耗比,是选择 NAS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我希望 7x24 小时开机,随时随地的访问家里的数据,更低的功耗能够带来更好的稳定性,我买的几台 NAS 除了以前低低端 arm 的 NAS 除外,我玩的支持虚拟技术的 TS-253Pro 系列,平时不做事情 12w,满负荷运行(CPU+硬盘全忙)功耗是 35w。这时什么概念呢?35瓦相当于家里的日光灯,而12瓦相当于你的台灯和无线路由器。

平时放那里不动,你才相当于多开了一台路由器的功耗,比起原来 PC 450w的功耗低了太多了,比起90瓦的笔记本电脑也低了太多了(当然笔记本要带显示器)。这就是能耗比高的 NAS系统,这就是比较绿色的解决方案,不论辐射、风扇和发热,让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的,才是好的 NAS系统。

当然你可能要说树莓派发热更低,好吧,以树莓派的性能,比起支持虚拟技术,上 raid,进程数上百的 NAS系统来讲,太小儿科了。

各种服务

SVN / GIT:重要的服务,自己安装在原生 NAS 系统里。我有笔记本和台式机,需要协同工作,有了版本管理系统以后,双机共同工作变得很容易。而且两台个人电脑和 Nas 中虚拟出来的 Debian 8 用 SVN 协同起来也挺方便的。我在公司偶尔需要取一下家里的资料,DDNS 后随意在哪里 up 一下即可。SVN数据每日早晨定时增量备份,每周日早成全量 dump,备份位置会同时同步到 NAS 的外接的一个 64G sandisk 小 U 盘,还会同步到路由器上的 U 盘,同时还会同步到个人的 Linode 上。这样的容灾策略,可以使你的数据经受得了二次核打击。

。。。。

开发环境

如何用 Nas + 虚拟技术,搭建开发环境。。。。

(待续)这几天组好了NAS,把方案分享出来给各位下片狂魔,好东西放在网盘里面会变成这个屌样:

【导航】
第一层 需求分析
第二层 硬件方案
第三层 软件玩法(手机看片,远程下载,远程开机,远程桌面,虚拟机服务器)
第四层 硬件选购
第五层 装机清单(考虑到一些没装过机害怕买错or不关心配置只想要NAS的同学,加一节)
第六层 家庭组网

第一层 需求分析
————————————————————————————————————————

【需求】
1、盘位多,8-10盘位。
2、静音。
3、便宜。
4、省电。
5、高清播放。
6、可玩性高,支持虚拟化VT-x。
7、可扩展性强,PCIe,USB3.0。

【为什么盘位要多?】
-- PC普及这么多年了,谁没用过几台PC,可能硬件都过时了,硬盘没有过时啊,还有旧笔记本的硬盘,旧移动硬盘一大堆,都想不起来用。
-- 硬盘一段时间内只有一个容量的性价比最高,单G最便宜,且越来越便宜,成品NAS盘位那么少,一步到位很不划算,慢慢买的话,买了新的旧的盘就没地放啦。

【要不要硬件RAID?】
-- 不要!家用的话RAID提升性能被100MByte/s的网速限制,RAID1 RAID5高可用的话可以用软的,WIN8开始自带“存储空间”功能,所以没必要。

【为什么不买群辉?】
-- 最多5盘位,还6千多软妹币,盘位比硬盘还贵,开什么玩笑,也不好玩。
-- 在虚拟机里面装了黑群晖体验了下,易用性上再易用不如Windows熟悉,动手能力强的可以直接上Linux。真的喜欢用群辉的话,可以装在虚拟机里面,用NFS共享,再mount到群辉里面(远程目录不能用Video Station等功能)。
-- 我自己试了群辉的多媒体功能,需要存本地的片儿Video Station识别不出来,识别出来的电影干嘛费那么大劲存本地啊?

【为什么不买HP小Server?】
-- 价格不算太贵,1200-2000,盘位少才4个,机箱不可扩展,接口少可玩性不高,同等价位下CPU也不行。

【为什么不用旧电脑+硬盘盒?】
-- 旧设备功耗高,也不静音。
-- 我先是改造了旧笔记本,PCI-Express接口转了两个USB3.0,扩展USB3.0千兆网卡。又花了250在某宝买了个4盘位USB3.0硬盘座,发现他娘的硬盘不休眠,宣传的功能是能休眠的,插在极路由上也不识别,就给某宝退了。
-- 而且,而且,而且插在硬盘座上面不固定,震动太大,伤硬盘。
-- 又考虑硬盘盒方案,最低500多软妹币,一想一个破盒子500多,网络下载都不带,还不如自己组装了。

【为什么不买其他成品NAS?】
-- 威联通TS-451,TS-453等,配置跟我这个一毛一样(J1800,J1900),价格都在4000以上,不过盘位比群晖多。
-- 万由NAS也跟我这个一毛一样(J1900,N3150),价格1600多,优势就是定制的4盘位热插拔小机箱。

【为什么不用智能路由器?】
-- 极路由3,USB速度约10MByte/s,USB2.0都没跑满。小米路由和极硬货就是单盘位。
-- 就算自己刷OpenWrt,能跑满USB2.0的硬件都不多,更不便宜,且移动和复制的速度降到了互联网下载速度,好虐心。
-- 路由器可扩展性差,只能完成一些基础的文件共享功能,自己组的性能强悍,可以写脚本,爬虫等24小时挂机。

第二层 硬件方案
————————————————————————————————————————

所以,所以,所以我是这么搞的:

【整体配置写在前面,嫌我啰嗦的直接转“第四层硬件选购”】
CPU:J1900/N3150/N3160 (约2GHz四核)
GPU:Intel HD Graphics Gen7/8
内存:4G/8G(支持双通道)
盘位:8盘位2个热插拔/ 10盘位3个热插拔
网卡:1000Mbit/s有线网卡
电源:400w 80plus金牌
显卡接口:DVI,VGA,HDMI(接口看主板,J1900最大2K高清,N3150最大4K高清)
其他接口:eSATA,USB3.0 * 3,USB2.0 *3
功耗:待机功耗20w以内
价格:1000 - 1500元

【集成CPU主板:385软妹币】
缺点:
-- 相对于HP小服务器,没有远程管理界面。家用可以忽略,有Wake On LAN就足够了,再配合智能路由器就可以远程开机,也可以在BIOS电源设置里设置断电后状态为“Last State”或者“Power ON”就可以像服务器一样一直开机。
优点:
-- 无CPU风扇超静音。
-- CPU性能较成品NAS强,比HP小服务器性价比也高很多。
-- 集成显卡性能强劲,可以硬件加速4k高清,不打游戏不编程只办公上网看片的话性能绰绰有余。
-- 现在新出的CPU都支持VT-x,想玩啥直接上虚拟机,做Server的也可以一直开机哈哈。
-- 带3个PCIE插槽,可玩性大大加强。
-- 带3个USB3.0接口。
-- 千兆网卡,NAS必配。

【主机箱:89软妹币】
缺点:
-- 大,嫌大的可以折叠了。只要有地方放,连根网线过去就完全不用看到。
优点:
-- 盘位多,共9个盘位。5个3.5寸盘位。4个光驱位,可以用光驱位转3.5寸的架子。
-- 外露两个光驱位做热插拔,某宝30软妹币一个。

【电源:218软妹币包邮】
(选择要点就是节能,NAS常年开机,80plus金牌可以节省很多电费,所以不要在电源上省钱。)
经过实际测试,上面这句话是错误的,由于功耗太低,所以效率体现不出来,只要买品牌电源就可以,太差的话风扇用久了可能噪声会变大。



从上图看SATA电源不够,只有4个,可以买SATA电源一分二的线材,IDE大4PIN转两个SATA,转够10个SATA。

电源是额定400瓦,功率肯定够(3.5寸硬盘启动电流略高,都按12V,1A算,10块盘才120瓦,主板大概20w)。

【内存:4G 105软妹币】
要玩虚拟机的同学4G很紧张,可以买两条4G*2,CPU支持双通道。

【SATA扩展卡:111软妹币】
主板自带2个SATA3.0。2个PCIE1x,1个PCIE16x。
SATA扩展卡性价比比较高的有两种,2口的33,4口的85(机械硬盘速度最高100MByte/s,用不到SATA3)

【系统盘:88软妹币包邮】
系统盘用固态硬盘会比较快,30G装系统够了,要折腾虚拟机的可以买60G或者120G。
买J1900用Linux系统的可以把系统装在U盘上,8G就够装完整图形界面。
有2.5寸硬盘或者固态硬盘空闲的可以省了,一定不要用3.5寸做系统盘,一直开着很吵。

【硬盘减震】
已经有三位同学提出硬盘震动的问题,我目前只有两块3.5的盘感受不到,总结解决方法如下:
1、购买硬盘减震圈。淘宝1元20个。
2、光驱位请购买硬盘减震支架。
3、购买板材厚度大于1mm的质量好的机箱。
4、硬盘请看准低速监控级绿盘或2.5寸笔记本硬盘。
5、还有问题的请全部购买固态硬盘,彻底解决震动问题。

至此硬件搞定,核算一下:
集成主板:400(带邮费)
机箱:79(机箱太重,某宝邮费会很贵,黑东79包邮,微信入口购买还减了10块)
电源:218(包邮)
内存:105(包邮)
系统盘:88(包邮)
SATA扩展卡:111(3 * PCIe转SATA3.0两口带邮费)
总计:1001软妹币。

没有算热插拔抽取盒,我还没有买,没热插拔需求的也可以不买,SATA数据及电源线买硬盘的时候可以让老板送。
害怕被人说广告,基本没写型号,也没给链接。
都写出来也太乱了,想要买的,我把我选的单独列个【硬件选购】章节。

【使用实测】
开着优酷(硬件加速)写知乎,CPU快满了,再开网页就卡了。

【性能比较】
N3150的NAS(测完了我发现性能他娘的竟然只比我平板高一点点,当然CPU功耗只高2W):

台电平板(X98 Air
3G 64G版):

我的编程及游戏机 (E3-1231v3 4核超线程 8G单通道内存 GTX960显卡)

【艳照】
内存和抽取盒到了,装上发个机箱内部艳照,粘扣带做扎线带很好使,塑料的一次性还不好拆。


光驱位装了两个热插拔抽取盒,感觉没上图机箱底部的5个3.5盘位稳,没需求的还是买减震架比较稳妥。


第三层 软件玩法
————————————————————————————————————————

【写给小白】
目的是为了的话,请安装Windows(请支持正版),高手达人、学习研究、高富帅、自带优越感的、请自便,不在讨论之列。

其实大家最最最最常用的就是“躺在床上随时用手机、iPad看硬盘里的片”。
Windows服务端设置:
目标文件夹右键->属性->共享->高级共享->勾选”共享此文件夹“->(需要在手机上删片的请继续设置->权限->完全控制->允许)->确定->确定->确定->确定。

Android播放客户端(手机,盒子,智能电视):
推荐1:威动播放器->家庭共享->选择自动发现的nas设备名称->输入Windows账号密码->选择片播放。
推荐2:ES文件浏览器->网络->局域网->扫描->选择自动发现的nas设备名称->输入Windows账号密码->选择片播放。
ES文件浏览器可以在手机端删除丑八怪哦~

Android Pad客户端:
威动播放器HD

iOS播放客户端:
推荐:“OPlayerHD Lite”(免费的哦)->文件服务器->自动发现->选择自动发现的nas设备名称->输入Windows账号密码->选择片播放。

Win7/8/10平板及PC:
推荐:网络->自动发现的NAS设备名->右键固定到开始屏幕 or 固定到快速访问->打开文件播放。
映射网络驱动器不好使,连不上就报错,还容易被流氓应用唤醒硬盘。

以上客户端都支持保存密码自动登录,自己研究。

【NAS操作系统方案】
方案一:NAS裸机安装Windows,可在虚拟机中安装Linux,群晖,软路由。
推荐。Windows对硬件兼容性好,驱动普遍支持,能无需配置充分发挥显卡性能,平时可做上网机,观影机,HTPC高清电视。

方案二:NAS裸机安装Linux,可在虚拟机中安装Windows,群晖,软路由。
技术宅推荐。Windows还是有些缺陷的,系统及某些流氓软件会莫名其妙唤醒全部硬盘。只要能驱动,Linux多媒体不是问题。没有迅雷下载有点问题,移植的也麻烦,可以在Win虚拟机里面迅雷。

方案三:NAS裸机安装群晖,可在虚拟机中安装Windows,Linux,软路由。
不推荐。NAS的显卡都浪费了。NAS中集成的功能当然做得很用户友好,非常方便。但是没有的功能很多需要自己编译源码,没有Linux发行版的软件仓库方便,很鸡肋。

注1:以上群晖都可以换成其他NAS操作系统。
注2:不推荐裸机安装NAS操作系统。

【Win版本】
迅雷远程下载:
服务端:安装迅雷->登录->远程设备->立即绑定。
安卓客户端:迅雷电视助手(别问我为什么叫电视助手)->登录->我的->选择设备->加号新建。
网页客户端:yuancheng.xunlei.com->登录->选择设备->新建。

百度云管家远程下载(推送到设备):
服务端:安装百度云管家->登录。
安卓客户端:安装百度云->登录->长按文件或文件夹->更多->推动到设备->选择NAS设备名。
网页:pan.baidu.com->登录->勾选文件或文件夹->推动到云设备->选择设备。
iPad客户端:没发现。
iPhone客户端:谁送我iPhone,我帮你看看。

硬盘休眠设置:
如果装满9块3.5寸盘,开机的声音将会非常恐怖,像飞机引擎一样,好在自动休眠后就静音了,用到哪块哪块就启动,互不影响,除非你非要搞软RAID1、RAID5。

硬盘软RAID备份设置:
//不懂举手

【Linux版本
//to do

【黑群晖
//to do

【软路由

家用并不实用,适合需要超大带机量(200+)的同学。
//要的举手

【局域网内远程开机(WOL)】
Wake On LAN原理很简单,就是在局域网内往一个Mac地址发送一串特定消息,网卡读取到消息唤醒主板开机。这个功能需要主板支持WOL功能(一般都支持,有的叫Wake up by LAN),并在主板里设置为开启(在电源选项中)。
局域网中的任何设备都能的用于发送唤醒消息,安卓手机,其他计算机,路由器等。
智能路由器一般都支持。不支持的路由器可以刷dd-wrt或open-wrt,就能通过路由器管理页面实现。

【从互联网中远程开机】
有手机客户端的路由器:
智能路由器都有手机客户端,在手机客户端中控制路由器发送WOL消息。
这是极路由的:

无手机客户端的路由器:
1、在路由器设置中开启从互联网访问路由器管理网页的权限,更换http端口为不常用的端口。
2、在路由器中设置DDNS账号密码(花生壳免费)。
3、访问DDNS提供的域名 + 你设置的端口号,登录路由器管理网页,发送WOL消息到指定MAC地址。

【从互联网中远程家中NAS桌面】
收费的远程桌面很多啦,这里讲的免费的。
收费其实就是提供一个服务,那就是动态域名解析DDNS,上面一节远程开机就用到了DDNS,花生壳的DDNS是免费的,基本所有路由器都支持花生壳。
//nat
//mstsc
//splashtop

第四层 硬件选购
————————————————————————————————————————

J1900系列:
-- 目前市场上全新的整合CPU小板主流是J1900(四核),同系列有J1800(双核),已经被替代,J2900不多。

N3150系类:
-- N3150系列是新出的,还有N3700是升级版。

除了这两个系列,还有一些工控版,有的是二手的,有的CPU太差,性价比太低。

J1900 VS N3150:
-- J1900(2.41GHz)比N3150CPU(2.08GHz)CPU强悍一些,当然功耗也高6W。
-- N3150集显强一些,支持4K高清,J1900支持2K高清,N3150是第八代,J1900是第7代。
-- N3150内存频率1600MHz,J1900内存频率1333MHz。
-- N3150太新了,目前Linux发行版不支持,要裸机装Linux或群晖的稳妥起见买J1900。

主板型号推荐:
-- 梅捷SY-N3150四核主板,我买的就是这个,没有HDMI接口,N3150的4K高清没发挥出来。
-- 七彩虹 C.N3150M-K 全固态版 V21 主板,黑东369包邮。

-- 七彩虹 C.Q1900M 全固态版,这个是3个PCIE,缺点是SATA2固态系统盘性能发挥不充分,买J1900的就买这个吧,365包邮。
-- 华擎N3150M主板,某宝499,不差钱专用。
-- 华擎N3700-ITX,某宝769,高帅富专用。

我排除的主板有以下一些硬伤:
-- 100Mbit/s网卡,传输速度才10MByte/s。
-- PCIE插槽只有一个,小板上SATA口一般只有2个,不够扩展,可玩性也不高,比如插无线网卡做软路由等。
-- 笔记本内存插槽,这个是为HTPC小机箱设计的,大机箱没必要,笔记本内存也贵。

内存:
内存DDR3 1600随便买,最大支持8G,可以买2 * 4G双通道。

机箱: (多盘位的机箱很难找
金河田游戏联盟启源,5*3.5寸,4*光驱位,可以做2个热插拔,我买的就是这个黑东89。
酷冷至尊特警365,6*3.5寸,4*光驱位,可以做4个热插拔。
酷冷至尊特警366U3版,7*3.5寸,3*光驱位,可以做3个热插拔,黑东159。
酷冷至尊毁灭者经典U3升级版,7*3.5寸,3*光驱位,可以做3个热插拔。
爱国者魔武者D1中塔机箱电源套装,5*3.5寸,4*光驱位,可以做2个热插拔,139送250W电源。

电源: (电源不乏便宜的,但是80plus金牌认证的都不便宜)
鑫谷GP500G黑金,80plus金牌,218包邮。

热插拔抽取盒:
硕力泰SEATAY 3.5寸sata光驱位硬盘抽取盒。29.9包邮。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很有用,可以显著提升旧设备速度,可以按自己需求挑选品牌大小)
金士顿 SV300S37A 60G 120G
ShineDisk M667 64G 128G
三星 MZ-75E120B/CN850 EVO 120G
创见 TS128GSSD340 128G
闪迪 SDSSDA-120G
我买了海智得的H5-60G,读写速度都一般般,有洁癖的可以选好一点的,要玩虚拟机的速度快一点体验会比较好。

SATA扩展卡:
我买的是三张PCIE转SATA3 * 2,两个口都可以做启动盘,通过跳线可以外置eSATA。

【迅雷赚钱宝】
迅雷赚钱宝兑换比例10000比1,我4Mbit/s上行带宽,每天入账约2.5元。
我上个月买的时候158元,现在已经涨到400元,众筹的时候貌似78元。
就按迅雷赚钱宝400元,NAS按1000元算,迅雷赚钱宝运行2年即可回本。
迅雷赚钱宝无内置存储,可以使用旧笔记本硬盘,旧移动硬盘,或者淘宝旧硬盘,U盘没试过,容量太小可能跑不满网速。

【优酷路由宝(黑)】
优酷路由宝89元,内置存储,跑满上行4Mbit/s网速,每日入账约2毛5分,跟迅雷差十倍,不骂你骂谁?当然也可以用,限速,低保合约每天在线22小时,即可优酷免广告。

【功耗实测】
硬盘休眠待机:20W
硬盘休眠上网:23W
两块3.5寸硬盘运行:30W(每块3.5寸硬盘运行需要5W)
我屋子电费一元一度,待机一天5毛钱。
第一次用这个玩意,以前对耗电没什么概念,既然买了,就都测了一下,个别结果很出乎意料。

NAS
关机:1.4W(我擦,关机还耗电,还不少)
待机:20W
运行:20W+每块3.5寸硬盘5W

PC
关机:1.2W
待机:45W(要不是你太吵,那你当nas也可以)
处理器满负荷:100W
显卡满负荷:180W

极路由3:4.5W(看来用路由器当NAS,加上硬盘座,耗电比组装NAS并无明显优势)
华为光猫:5W
千兆8口交换机:1.3W
电磁炉关机:1.3W(触摸类开关,关机的时候都耗电,机械类开关关机不耗电)
ZTE手机充电:3W(电脑主板USB2.0标准是5V0.5A,2.5W,所以不要用电脑USB口充电)
台电平板充电:7W(电脑主板USB3.0标准是5V0.9A,4.5W,所以不要用电脑USB口充电)
iPad3充电:12W
iPad3充电器不充电:0W(真是业界良心)
台电充电器不充电:0.3W(这就是差距啊,我说你怎么不充电也吱吱响,没事在那耗电浪叫)
迅雷赚钱宝:5W(4Mbit/s上行带宽,每天赚2元多,只要1毛钱电费)
音箱:4W
优酷路由宝:1.5W(哥们赚钱不给力啊,要你有毛用啊)
22寸显示器:25W(显示器竟然功耗这么高,可见60寸平板电视绝不是省油的灯)

第五层 装机清单
————————————————————————————————————————
有其他需求的,请根据【第四层 硬件选购】自行调整。

装机工具自备:螺丝刀,手钳,显示器及连接线,键盘鼠标,装系统的U盘。

主板:七彩虹C.N3150M-K 全固态版 V21 主板(可向老板索取螺丝)
内存:金士顿DDR3 4G 1600(买1-2条)
固态硬盘:金士顿 SV300S37A/60G
电源:核动力-巡洋舰 C5标准版(送螺丝)
机箱:金河田(Golden field)启源 黑红 游戏机箱 (送螺丝)
硬盘抽取盒:硕力泰SEATAY 3.5寸sata光驱位硬盘盒抽(对应机箱及需求买0-3个)
SATA扩展卡:两口的买0-3个(注意:是PCIE,不是PCI)
SATA数据线:0-8条(买主板可索取,买硬盘可索取,注意:本不带线
SATA电源线:SATA电源一分二买两个 + 大4PIN转两个SATA买两个 (买电源,买硬盘时可索取)
机械硬盘:希捷ST3000DM001 3T台式机硬盘(1-8个)
千兆交换机:水星(MERCURY)SG108M 8口全千兆
路由器:极路由1s / 极路由4

装机工序:
0、检查配件是否齐全完好,有退货风险请斯文拆包装,先加电测试配件可用再往机箱上装。
//略,要的举手

注意:固定PCIE卡的时候,如果螺丝拧一半进不去,就用手钳把背面的毛刺夹掉,要手钳就是干这个的。

第六层 家庭网络
————————————————————————————————————————

【传输速率单位(如宽带) 与 存储速率单位(如下载速度) 的差别】
传输速率的单位是 比特(bit)常写做小写b
存储速率的单位是 字节(Byte)常缩写做大写B
8比特(bit) = 1字节(Byte)

【常见有线设备传输速率一览】
以太网(Ethernet)10Mbit/s (淘汰)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100Mbit/s (普及)
千兆以太网(Gbit Ethernet)1000Mbit/s (快完成普及)
万兆以太网(10Gbit Ethernet)10000Mbit/s (企业级、网关设备)
台式机、笔记本有线网口,PCIE网卡 100Mbit/s or 1000Mbit/s

【常见无线设备速率一览】 (实际传输速率约50%)
802.11b 工作频段2.4GHz 最大11Mbit/s (淘汰)
802.11g 工作频段2.4GHz 最大54Mbit/s (淘汰)
802.11n 工作频段2.4GHz or 5GHz 一般300Mbit/s,最大600Mbit/s (普及)
802.11ac 工作频段5GHz频段 一般867Mbit/s,最大看厂商实现(正在普及)
手机,Pad,智能电视,老笔记本,360wifi,度娘wifi,小米wifi等 802.11n 约11MByte/s
新笔记本,新USB无线网卡等 802.11ac 约40MByte/s

【常见传输接口速度一览】
USB2.0 最大480Mbit/s(60MByte/s)(普及)
USB3.0 最大5.0Gbit/s(500MByte/s 每字节2bit校验)(正在普及)
SATA1.0 (1.5 Gbit/s, 150 MByte/s)(淘汰)
SATA2.0(3 Gbit/s, 300 MByte/s)(普及)
SATA3.0(6 Gbit/s, 600 MByte/s)(正在普及)
eSATA(3 Gbit/s, 300 MByte/s)

【常见存储设备读写速度一览】(实际速度与厂商实现相关)
老U盘典型值 顺序读20MByte/s 顺序写2MByte/s
新U盘典型值 顺序读80MByte/s 顺序写20MByte/s
2.5寸5400转机械硬盘典型值 顺序读70MByte/s 顺序写70MByte/s
3.5寸7200转机械硬盘典型值 顺序读100MByte/s 顺序写100MByte/s
固态硬盘典型值 顺序读400MByte/s 顺序写100MByte/s

【家用常见网速】
8Mbit/s下行1Mbit/s上行 (1MByte/s下载,125KByte/s上传)
50Mbit/s下行4Mbit/s上行 (5.5MByte/s下载,500KByte/s上传)
100Mbit/s下行4Mbit/s上行 (11MByte/s 下载,500KByte/s 上传)
高清电影码率 2MByte/s
蓝光电影码率 5MByte/s
(一些多媒体文件格式不适合在线播放,需要下载很多或者全部,因此会有卡顿)

速度列了这么多,目的就是在数据传递的路上不要有瓶颈。
在全路径都是有线千兆的网络中使用3.5寸机械硬盘的速度,接近于使用本地硬盘。

【家庭组网方案】
【802.11n无线路由 +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适合已经有路由器,没有高速无线传输需求的同学。
无线移动设备普遍达不到“高速”标准,也没有高频应用场景,不必急于更换路由器。

【802.11n/ac千兆LAN口无线路由(无线路由千兆LAN口不够的可以 +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适合想采购路由器,有高速无线传输需求的同学。

【802.11n/802.11ac千兆LAN口无线路由(买2个路由器,千兆LAN口相连,其中一个做无线AP】
适合覆盖面积中等,信号覆盖不全,且有高速无线需求的同学。

【802.11n无线路由 +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无线AP控制器(AC) + 无线AP(N个)】
适合多层住宅或面积超大,无高速无线需求的同学。

多层住宅或面积超大还要高速,请雇佣专业团队。

经常搬家,NAS 体积必须够小。于是在淘宝上四百多块钱买了一块 12 * 12 cm 的主板,上面带一块 J1800 双核赛扬(有的 Atom 主板尺寸更小功耗更低,然而价格贵了些)。有意选择了不带风扇的被动散热款式,毕竟风扇的噪音可能太大。


之所以选择 J1800 而不是 J1900,主要是因为作为家庭 NAS,基本用不上四个核心。而单核心性能指标上 J1800 还胜于 J1900。


单独购买外置的 12 V 电源时,考虑到可能同时带一块 3.5" 硬盘和一块 2.5" 硬盘,于是买了 7 A 的适配器。然后把老笔记本上的 2G SO-DIMM 内存条拆下来装到主板上。


又买了一块 3T 的西数红盘(WD30EFRX)作为硬盘。之前遭遇过硬盘坏道等情况,所以宁愿多掏一倍的钱买针对 NAS 市场的红盘,而不是一般的蓝盘或是绿盘。


插上电就是这样:


现在没有机箱,以后准备到淘宝上找商家切几块亚克力自己做机箱:


我住的地方既没有显示器也没有键盘,于是先拿去别人那里装上系统。因为懒得折腾,于是系统选择了 Ubuntu Server。访问 NAS 上的文件则使用 NFS,因为这样最简单自然,直接就如同操作本机上的文件一样。


考虑到 NAS 很大作用是保证数据不易丢失损坏,便想到用 union mount。这样当我修改 NAS 上的文件时,原版未修改的文件依然会保留一份。Union mount 现在最常见的两个实现是 AuFS 和 OverlayFS。前者实现非常复杂;后者的原理和实现都非常简洁,且在 3.18 时被合并进了 Linux 内核。然而问题是 OverlayFS 无法被 export 到 NFS,于是我只好用 AuFS 了。


具体设置较为简单:AuFS 部分,在 /etc/fstab 中加入

none /mnt/aufs aufs noauto,x-systemd.automount,br=/var/userdata/upper=rw:/var/userdata/lower=ro 0 3

NFS 部分,安装 nfs-kernel-server 后在 /etc/exports 中加入

/mnt/aufs *(rw,async,fsid=0,crossmnt,root_squash,no_subtree_check)


就此,NFS 就已经可以在家里的内网访问了。然而,要在外网访问,需要考虑安全的问题。NFSv4 开始支持使用 Kerberos 进行身份验证,然而搭建 Kerberos 相对麻烦,我便想到曲线救国,直接禁止外网访问 NAS;只在路由器上配置一个端口映射访问 NAS 的 22 端口。需要从外网连接时,使用 ssh 连上 NAS,需要 NFS 时则再使用端口转发来挂载。为保安全,禁止密码登录 ssh,只允许使用 RSA key 登录。


具体来说就是设置完端口映射和 DDNS 后,就可以在外网的机器上挂载 NFS 了(之前先把 mounted 的端口固定至 32759):

ssh home.kmxz.net -fNv -L 3049:localhost:2049
ssh home.kmxz.net -fNv -L 33759:localhost:32759
sudo mount -v -t nfs -o soft,intr,nolock,port=3049,mountport=33759,tcp localhost:/mnt/aufs /mnt/nas



之后为了防止坏道或是家里因地震等因素导致数据全灭,打算再写个脚本,自动 AES-256 加密后把 NAS 上数据备份到各种免费网盘上。


// 更新:升 Ubuntu 15.10 后 NFS 挂了,自己重新编译了一遍内核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已经在 Launchpad 上提了这个问题(https://bugs.launchpad.net/ubuntu/+source/linux/+bug/1121699/comments/11)。

2018-11-11 更新:

unRaid用了三年了。 现在又换了一个更强的电脑。 unraid系统本身升级了很多次。完全没有问题,换新的电脑也非常简单, 只要把之前的硬盘换到新电脑上,用原来的usb盘启动,系统会自动认出所有硬盘, 升级毫无压力。 现在又配了一个UPS, unraid可以自动识别ups, 实时显示耗电量,电池量等信息,还可以实现停电之后安全关机功能。 docker和KVM功能也不断完善,现在可以给虚拟机单独分配cpu内核,vm的性能就更接近物理pc的表现了。 所以与其折腾黑群晖,不如直接上这个。 60美金我觉得很值得。

~~~~~~

我新年放假在家用旧的Dell T7500工作站组了一个NAS. 就像 @韦易笑 回答的那样,低端的NAS买现成的就行, 高仿可以在做NAS的同时能够运行虚拟机和其他服务。我的需求还更高仿一点:
1. 第一需求当然是一个大容量, 可靠性高的NAS.
2. 需要一个能流畅玩街霸4的电脑。
3. 做开发需要有一个linux的虚拟机。而且越多越好
4. 视频文件实时转码,可以stream到家里的iPhone和ipad上。

这些需求都满足的话, 基本上需要一个4核以上的CPU, 内存至少8G,越多越好, 还要一块不错的显卡,至少要GTX600系列以上。 T7500 cup, 内存都可以, 我只是淘了一个二手的GTX750 Ti. 接下来就是软件的问题了。
~~~~~~~~~~~~
2016.12 更新:
unRaid差不多使用快一年了. 我很满意. 系统表现非常稳定. 系统里做容错盘的3T硬盘上个月挂掉了, 是希捷的, 用了大概3年多. 我本来以为要换, 后来格式化之后竟然起死回生. 估计有一些坏道, 反正这快盘就是用来放容错数据的, 我就继续用到它完全坏掉为止吧.
显卡换成了GTX1060, 现在经常玩的游戏是Dirt Rally和Project Cars, 所有设置开到最高, 通过Steam的In-Home Streaming在笔记本上玩, 完全不卡, 笔记本只负责H.264解码, 所以对笔记本显卡要求很低, 就是需要比较快的wifi连接.
~~~~~~~~~~~~
感谢水管上的这个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pXhSrhmUXo
让我知道了unRaid的存在,和它强大的功能:
1. 只要用一个多余的硬盘, 就可以实现Raid5的单盘容错, 而且更牛的是万一两个硬盘同时完蛋, 剩下的硬盘上的数据还是可以保留, 不像raid5一样全部丢失。
2. 它最逆天的功能就是能给虚拟机分配一个单独的GPU! 虚拟机上玩游戏也完全没问题。
3. 原生支持docker. 需要什么服务可以直接来个docker image, 省心省力。

唯一的缺点就是unRaid是要钱的, Basic 版本可以支持最多6个硬盘, $59美金。
我的那些需求unRaid完全搞定:

1. NAS. 设置unRaid很简单, 按照说明做个usb盘,启动系统, 添加好硬盘, 设置好分享目录, nas就架起来了。

2. 我建了一个windows10的虚拟机, 把GTX 750 Ti 分配给它专用。 试用下来超级街霸4所有设置全开最大, 玩起来完全没问题, 非常流畅。而且支持game streaming, 可以在我的android TV或者笔记本上玩高仿游戏。

3.linux虚拟机不用专用显卡, unRaid系统自带VNC界面, 傻瓜式设置。

4. 转码用的是airVideo HD, 在windows 10虚拟机上安装, 1080p视频实时转码在ipad上看效果也很好。这个其实是有个docker image的, 不过试用下来发现功能没有windows的全,所以就放在windows里了。

结论:
如果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NAS+游戏+虚拟机的系统,unRaid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光是虚拟机能用专用显卡这一点就值得一试。

缺点有两个: 价格和电力消耗。这套硬件如果是买新的不会便宜。 加上买unRaid和windows10的钱,其实就等于一个高仿DIY电脑的价格。而且同时能满足我的这些要求的话, 省电这一条就基本可以直接放弃了, 光一个显卡满负荷工作的时候就轻松超过50W。。。

附上在vm上玩街霸的图片一张

这两天把原来老旧的大奶机送人了(i5 4590+GTX760),去年买的微星i7 8750H+1066游戏本成了大奶机。送人后发现,有时候想和老婆来两局撸啊撸大乱斗之类的合作小游戏不行了,被老婆一顿狂骂。但是再配一台机器一是家里没地摆了,二是线拖得太可怕、全无线环境目前还实现不了,就打算把NAS二奶机小升一下级。反正平时老玩的合作游戏就那么几个,不需要太强性能。

静音、低功耗仍然是第一考虑。

BTW,N3160撸啊撸1080分辨率最低画质只有20-25帧。

逛了半天闲鱼,最后锁定了i3 4130T+B85板子。

天梯图上4130T在这里,看着很孱弱。。。

板子是买的技嘉B85M-DS3H rev3.0,我特意找的那种不是很干净的,尽量避免水洗板。

其实定了4代CPU后,板子范围也就确定了,这个板子我看中的是有6个SATA接口(4个3.0+2个2.0)。

内存硬盘机箱电源显示器啥的都是现成的。

后来看了一下感觉核显还是太弱了,又买了个二手耕升1030,GDDR5版。

以上总价:CPU390元、主板120元、显卡280元,散热器加各种线50元,原来的N3160随便卖了100元。总计花费740元。

一开始还担心4130T的表现,实际上跑鲁大师也就才10万分,赶不上现在的轻薄本。

但整体表现很满意,比预料中强太多了。

为了玩游戏,Win10是肯定要装了,就把原来的FreeNAS系统迁移到了虚拟机上。然后因为用的是家庭版,没有远程控制,就常驻了一个TeamViewer。3.5寸大硬盘放到Win下作为仓库。之前在微星笔记本上拆下了一块1T的2.5寸硬盘,已经加到了FreeNAS里,做成了3盘冗余Raid-Z存储池,FreeNAS系统进虚拟机后,让虚拟机直连硬盘,很顺利认出了存储池,轻松迁移。

现在是,虚拟机和TV常驻,还可以开lol玩大乱斗。。。1080极高画质稳定100帧以上。

lol要求是有多低。。。

满载功耗80W,低负荷40W,居然跟3160差不太多,想来待机会更低。

老婆再也不骂我了,毕竟原来的i5+760开机100W,满载180也是挺闹心的。

对了,虽然CPU显卡各多了1个风扇,但是因为实在功耗低、发热小,常年低转速,还不如3.5硬盘的本底噪声。

完美!兄弟们可以抛弃被动散热板U一体设备了。


以下为原答案。


参考了最高票 @猴猴吖吃香蕉娱乐 大神的方案,这两天自己组了个NAS,把家里各种大小硬盘都凑一起找了个家,总算是了却一个心病。组建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细节值得注意,在此作为大神文章的更新和补充。。。


一、基本配置

大多数在狗东上完成了采购,少部分转战马云爸爸。

1、梅捷N3160 板子,¥469,感觉又贵了;

2、光威4G DDR3 1600 内存(1.5V),¥199(现¥296),内存今年是个大坑;

3、七彩虹 60G SSD,¥239,装个系统应该用不到多大多快;

4、先马随便一个机箱电源,¥229,电源240W,标准尺寸商用机箱;

5、PCI-E转SATA卡2口,¥79,这个已经找不到大神说的便宜货了,我买的也不好,还多了两个外置eSATA接口根本用不上,而且用外置eSATA,内置接口就不能用,白白增加奇怪成本。。。;

6、各种线,VGA、SATA等,¥50,这个主板唯一缺点是没有HDMI,实际性能做HTPC是可以的,家里全是HDMI线,结果为了亮机装系统,VGA还得单独买,有HTPC需求的同学也可以上DVI-HDMI转接头。

以上总价:¥1265,狗东给减了100块,实付¥1165

装起来后是这个样子:

家里一共有2个1T2.5寸硬盘,1个320G2.5寸硬盘,1个3T3.5寸硬盘,都是多年积累。。。

320G太小了,就装到移动硬盘盒里了。

装好后一次点亮,声音只有一个电源风扇声,这款瞎猫碰死耗子,居然电源风扇声不大,运气。


二、装系统

先后试了三大系统,折腾一圈。由于装系统配置很费时间,加上各系统对文件系统的支持不一,容易操作不慎就格盘,我一直是带数据折腾,心理压力有点大。。。本篇主要记录这个过程,供大家参考。


1、Windows,这个板子Win7安装据说要先找PS2鼠标或者键盘盲艹后进系统装驱动才可以使用,加上Win7也太老了,我就没试,但其实Win7不会自动更新重启,适合NAS使用。

直接装了Win10,刚上手就感觉性能不行,给系统压力很大,开个EDGE都挺慢的,不过反正我没有HTPC需求,就坚持用了几天,但是后来发现了诸多问题,最后觉得不能忍,还是停用了Win10。

首先,正如大神所说,Windows真的是太频繁唤醒硬盘了!我机器放在卧室一个角落,平均5分钟听到一次唯一一块3.5的启动声,虽然我设置的是20分钟硬盘休眠,但是Win往往是要等你停止操作好久后,才把硬盘真正休眠,背地里不知道在搞什么。

其次,Win10强制用了SMB2.0,导致很多APP无法正常连接。而实际使用中,由于Win系统用户和权限管理的混乱,我多次发现明明都是VLC、OPlayer、nPlayer、ES、RE,iPhone能连上,iPad就是连不上。NEXUS6P,用Google Play版RE连是能连上,就是每次等待文件列表都感觉要等一年。小米盒子是一会能连上,一会连不上。Mac连上后,又不认NTFS,没法搞写操作,说好的网络共享与文件系统无关的呢?!!!所以家里设备品种多的话,千万别上Win。。。

现在迅雷远程下载也关了,百度网盘也不给力,实在找不到用Win的理由了。。。


2、Ubuntu,转战Ubuntu Server 16.04 LTS后,一片清爽。。。Ubuntu被誉为最易用的Linux,真不是盖的,apt太方便了,不带图形界面,系统运行如飞,硬盘唤醒也不再是个问题。

其实,如果不是后来想折腾的心思作祟,就Ubuntu用用也挺好,SMB、AFP、NFS都完美支持,TimeMachine也能搞,至于搞点SSH远程操作,自己搭WEB等各种服务器,也不在话下。唯一缺点就是我真记不住各种命令,每次操作,都是一边开百度查命令,一边操作。虽然专业好用,但缺少了另一种省心的选择。


3、FreeNAS11,一开始我是留意过这个系统,但是当时没看仔细,官网说最少8G内存,吓得直接关页面不搞了。后来发现,这个系统,还是很完美的,可以完美弥补Ubuntu的缺点。

关于内存的问题,FreeNAS 最小运行内存好像是2G,2G以上都是可以跑的,作为一个FreeBSD的项目,又没有图形界面,怎么可能像Win那么娇气嘛。

它有一个功能,叫重复文件删除,狂吃内存,1TB对应额外的5GB内存,要这么算,我这得给它配25GB内存,开什么玩笑!这是个内存吃人的年代好吧。我就不开你这个功能就好了嘛。

其次,它采用了叫做ZFS的一种文件系统(感觉不是操作系统意义上的文件系统),支持多种冗余,最大限度保证数据安全,如果有这方面需求的同学,强烈建议直接上到高配硬件,FreeNAS是你不二选择,ZFS在企业环境都得到了验证和支持,家用根本不在话下。

如果你对数据安全没有太大需求,可以把它提供的各种缓存、冗余功能关闭(创建卷的时候不选就行了),就一块一块硬盘往上堆,这时候,FreeNAS是不需要那么多内存的,完全可以当一个普通的文件存储专用操作系统使用。

这货还可以直接装在U盘上,这样我的SSD买亏了,我现在打算把系统迁移到U盘上,把SSD硬盘做成一个缓存,以减少对机械硬盘的随机操作。(已经成功实现~)

中文FreeNAS的资源不太多,但这个网站几乎解答了我所有的问题:

GetNAS - 科技指南创作与分享平台

官网论坛我也泡了很久,不过感觉都是一群老外高富帅,全是各种炫目的硬件,背离了安静、省电的初衷了。。。

其他的,刨除它的专有特性,这货就是个FreeBSD项目,所以所有FreeBSD的资源,它应该都可以用。


安装好后,本机是这样的,家里接着路由的话,自动获取一个IP就行了,回头到路由器里把IP和设备一绑定,就OK。


找个别的电脑,浏览器输入NAS的IP地址,就打开了它的WebUI,终于不用为了搭个共享,配置个权限,还查一堆命令了。。我后来为了尝试完整功能,从家里大PC上拆了条8G内存装过来。大PC屈辱地没了双通道,变成了12G内存(喜新厌旧)。。。


这货支持的服务,相当齐全够用了。


我自己把2个1TB的2.5寸硬盘做成了软Raid 0,实测写入速度能到100MB/s以上,不亚于7200转3.5寸了,但是声音和震动小得多。

FreeNAS还有个默认压缩功能,几乎不影响性能,又能节省一堆空间(理论上)了。


权限设置也很清晰,继续不用记命令~


此外,插件、虚拟机,一应俱全,都有WebUI,这部分操作和Win一样简单明了;你也可以用SSH远程操作给它安装其他你想要的服务、软件等,这部分功能和Ubuntu一样专业可靠。


FreeNAS的缺点在于据说驱动不完善,FreeBSD的通病好像,不过我这个都驱动了,板载Realtek千兆网卡各种功能都有,SATA扩展卡也识别正常。


我最终选择了SMB/CIFS这种万用共享,目前,在我家Win PC、Mac、iPad、iPhone、Nexus、小米盒子、智能电视设备混用的情况下,在所有设备上读、写都全无障碍,Win下写3.5寸盘实测速度为70MB/S以上,接近硬盘极限,搭配千兆无线和有线环境,各种小电影、大电影爽看。解决了我诸多心病。


三、耗电问题

功率表到了,满载功率40W,没有想象中省电,不知道是不是N3160的CPU更费电了。

功率补完:待机20W,日常运行30-40W之间,取决于3.5寸盘在不在运行,开机峰值50W。


四、插件补完

1、下载

我过去绑定过我自己一个路由器作为迅雷远程下载设备,看迅雷的声明是新用户别想远程了,老用户依赖于它的极速版,眼看着就是要关闭或者收费。

既然上了FreeNAS,自然就要考虑Aria2:

FreeNAS9.3 Jail中打造Aria2下载机

这个链接,一步步操作就没有问题,注意有一些命令里,加了CA证书参数,没有配置证书的兄弟要把那部分参数删掉,不然过不去,我就是删掉没用,因为没搞本地证书。

Aria2支持BT下载,不过我还是把Transmission弄上了:

FreeNAS也BT:Transmission下载插件 - GetNAS


2、远程操控

我用的TP-Link的路由,新版自己提供免费DDNS服务,路由器里注册一下就可以,也可以选择花生壳的免费服务。

在路由里做好虚拟服务器的端口映射,就可以远程控制啦,不用开DMZ整机暴露。

注意安全,Transimission插件可以设置RPC认证,很傻瓜。

Aria2也一样,需要在配置文件里添加:

--rpc-secret=[token],过去的rpc-user和pwd都不能用了。

token建议弄长一点。

然后在图形界面(我这里用的yaaw)设置里,把JSON-RPC Path填好,格式是:

http://token:XXXX@内网地址(或外网地址):rpc端口/jsonrpc

外网访问记得把这个rpc端口单独做一下映射

然后就可以到处下载了~

同步、协作的插件也都有,ownCloud内置,觉得不爽就自己部署BTsync,我没有这个需求,所以还没弄。现在越用越爱这个系统。

BTsync(resilio sync)已经被B L 0 C K,微力做了个中国版,然而不能和国外汁源互通,APP客户端也没做全,所以要么科学桑网,要么就部署ownCloud。。

什么值得买生活家lifeisgood一步一步教你用群晖搭建安全高效省心的同步环境~需要的小伙伴快收藏啦~

正文:

各位客官,我就是那个2017年买了四套群晖NAS却只打开了一套的拖延症作者,下面的这篇原创也受到了大家的打赏和收藏鼓励,在此先谢过了。

#2017剁手回忆录# 群晖、博世和Wacom:男人的装备集_生活记录_什么值得买

低调的生产力工具:同步

一提起NAS(网络附加存储),大家的眼光往往集中在影视、音乐、照片的存储、访问与共享。若以这些需求来使用群晖,基本是把它当作家庭娱乐影音系统的核心平台来定位的,这也是本站网友常把群晖称为家庭网络存储的原因之一。在实现了基本的家庭娱乐升级之后,怎样充分发掘群晖的潜力,让NAS为我们创造更大的价值呢?

想象一下,下列场景你是否经常遇到?如果是,希望本文能帮你解决这些问题,用群晖强大的同步套件来提高你的生产力。

场景1:临近下班,你在公司保存了文档,拷贝到U盘上,想带回去晚上修改润色,可回到家才发现,匆匆忙忙地把U盘落在办公桌上了。又或是领导同事着急向你索取一个文件,你却因为不在办公室,无法从电脑上得到它。

场景2:如今在家中、公司各处都有电脑,远程或移动工作不再是幻想。然而,在不同的电脑、U盘或移动硬盘中,积累了无数同名且版本混乱的文档,一来二去,到底哪个是最终版本?令人无所适从。这说明,随处办公实现后,无缝衔接工作流成为新的矛盾。

场景3:你的团队成员还在用U盘或QQ来回传递文件吗?这种方式看似方便,实则严重降低了团队生产力,因为经常要中断双方当前的工作和思绪,去发送或接收文件,经常发生的话,其实是一种非常低效的文件共享办法。

以上场景,基本上涵盖了多地点、多平台、多终端情况下,团队成员如何流畅协作,以提升团队生产力的常见场景。而这些需求,都可以用同步技术来解决。

同步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热备份技术,它是在多个终端之间维护一套相同的文件,一旦某台终端上文件发生变化,就会触发同步软件,自动将其分发到其他终端,以时刻保证文件版本的一致性。在基本的同步功能之上,还可能增加版本管理功能,即保存文件在一段时间内的多个修改版本,以便恢复(回滚)到任意版本,或者救回删除的文件。整个过程完全是自动的,低调而透明,同步就是这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说不完的同步,绕不开的Dropbox

提起同步,就绕不开Dropbox,我称之为最优秀的同步软件,还要加上一句“没有之一”。为何这样说呢?想随时随地访问文件,并保持版本的一致性,大体说来,有三种方案,我做了一个对比表格:



这些是我体验和使用过的各种同步产品中最有代表性的三种,相信本站不少朋友也都曾使用过或正在使用。

其中,类似Live mesh的端到端同步由于要求双方同时在线,且缺乏版本管理等生产力功能,已基本淘汰,不适合本文所述的需求。

谷歌云端硬盘:无需安装客户端,不占用本地存储空间,在云端营造了一个强大而完整的在线文档编辑、协作环境,也内置了大量优秀的第三方扩展,是谷歌云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需一个账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免费享用这些优质的服务和资源;再搭配Chrome book笔记本,以低价格、长续航、超轻便携等优势在美国教育市场力压Apple。不足是只有15GB的免费空间,且普通用户在国内访问的话困难重重,对他们并不实用。严格地说,由于没有在本地存储任何文件,这种使用模式不算通常意义上的同步,请继续看下文。

与前两者都不同的是,Dropbox一是要安装客户端软件,二是采用了本地文件夹与云端的结合。因不要求两端同时在线、克服了网络速度或连接不稳定的困扰(即使暂时访问不到服务器,至少本地还有一份拷贝可以应急,这一点也比谷歌的纯云端方案让人安心),实现了极高的系统可靠性。Dropbox采用了独特的增量备份方案,客户端会对比校验本地和已上传的文件,只有被修改的部分才会同步到云端,节约流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同步效率(在网络环境极端恶化的情况下尤为重要),且支持版本管理,即使修改或删除文件,免费版在30天内也能救回,购买企业版则期限更长,我曾多次不小心覆盖工作文档,又顺利救回。小小的不足是厂家采用病毒式营销,给免费用户的初始容量只有2GB,需要通过邀请推荐或付费购买来扩容,适合存放体积小的工作文档、电子表格、照片等,建议把重要的私人资料保存在Dropbox中。

风云变幻,大浪淘沙,Dropbox的方案在安全、效率、易用三者之间找到了极佳的平衡点,成为信任度最高、最稳定的同步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的云端硬盘从http://doc.google.com演化为http://drive.google.com后,也发布了本地客户端,终于在纯云端方案之外,为客户提供了与Dropbox相同的同步方案,等于间接地承认了其优越性。

群晖的同步套件:从Cloud Station Server到Synology Drive

Dropbox虽好,但免费用户空间有限、国内普通用户无法稳定访问等缺点,使得我们必须寻找一个替代品。

群晖的Cloud Station Server采用了与Dropbox相似的同步技术,支持为不同用户创建各自独立的同步任务,以便在多台终端之间同步文件。由于群晖是用户的私有云存储,空间只受用户购买硬盘容量的限制(目前一般都能达到4TB),而网络速度也跟用户家庭或公司的上行速度有关,网络连接的质量大为改观,因此特别适合搭建个人或团队的同步环境。

在2018群晖发布会上,群晖推出了整合文档管理、同步备份、协同办公三大功能的套件Synology Drive,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Cloud Station Server和Synology Office等众多办公套件集成在了一起(Synology Office 实现文档、电子表格和幻灯片的在线编辑)。从此,Synology Drive就成了团队协同的统一入口。

搭建条件和基本思路

需要的基本条件:

一、拥有一台群晖服务器:若安装Cloud Station Server的话,DSM版本不限;对于群晖DSM版本较旧,或者不想费心鼓捣复杂的新功能,只想简简单单安心使用同步功能的用户,可以选此套件安装。

若想安装或升级到Drive,则DSM须6.1以上,保持你的群晖DSM系统更新到最新即可。单就同步功能来说,两种套件在安装、界面和使用上大同小异,以下教程中都会兼顾,读者可自选一个方向学习使用。【1】

二、在群晖服务器上为需要同步功能的用户创建了账户。

【注1】已安装Cloud Station Server的,可以在系统更新时,依据提示平滑升级到Drive,不想升级也可以。

基本的搭建思路:

一、服务器端安装:安装Cloud Station Server或Drive套件,可以理解为创建同步服务器。

二、服务器端配置:为某一账户设置同步服务相关权限等;

三、客户端安装:在各个终端上安装对应系统平台的同步软件或app,即安装同步客户端。

四、客户端配置:登录账户,添加和设置任务;开始自动同步,完成。

五、高级任务:为你的多个终端安装和配置同步客户端,搭建全方位的私有同步环境。

一步一步搭建同步环境

一、服务器端安装:安装Cloud Station Server或Drive套件。

我的DS 216+II为2017年初启用,DS 918+则为年底购入。期间群晖多次发布了更新,同步环境逐渐从Cloud Station Server平滑升级到了Drive。本文在讲解搭建同步环境的详细步骤时,会照顾到拥有不同群晖NAS的新老两种用户群体,同时也给出升级和迁移到Drive的一些说明和指导。



Cloud Station Server或Drive套件,可以在新群晖NAS进行系统初始化的时候,根据向导提示,一并安装。也可以在系统配置完成后,进入套件中心-备份,或进入套件中心-工作效率,选择安装。



若已升级到Drive,再进入套件中心,会发现当前运行的同步服务器套件是Drive,而Cloud Station Server则已卸载,变成待安装了。



此时登录群晖,点击左上角的主菜单按钮,可以看到已安装的白色Drive套件图标,右侧还有一个Drive管理控制台图标,这里是Drive服务器的管理界面,看上去非常像原来Cloud Station Server的界面(说实话,用起来也几乎没啥区别)。

二、服务器端配置:为某一账户设置同步服务相关权限等。



首先,为需要使用同步服务的用户创建账号,此处举例账号名为zdm,密码六个1;若已有账号,请下一步。


为该账号分配应用程序访问权限,即确保允许该账号使用Drive或Cloud Station Server

三、客户端安装:在各个终端上安装对应系统平台的同步软件或app,即安装同步客户端。

1、PC端同步客户端的获取:请访问群晖官网,选支持-下载中心,填写产品型号,进入桌面工具页面,在列表中选择下载。



既然服务器端推出了Drive套件,那Drive client客户端也随之发布。可以看出,少了一个Fedora版本。



安装后,客户端会设定为随系统自启动,因为客户端的任务就是时刻监控同步文件夹的内容变化,及时与服务器通信,通过上传或下载变化的部分,来保持同步文件夹中内容版本的一致性。

桌面会出现Drive的快捷图标,当客户端未运行时,点击该图标是运行;反之,则是打开本地的同步文件夹,方便用户找到已同步的工作文档。

若你的群晖安装的同步服务器仍然是Cloud Station Server,则请下载如下Cloud Station Drive客户端,即服务器和客户端版本一一对应。


这是Cloud Station Drive客户端的下载选项,有Windoes、Mac、Ubuntu、Fedora等多平台可选。

对于服务器端已升级到Drive的用户,也不必担心。一旦客户端安装配置完成,下次连接服务器时,会提示让你升级客户端到Drive Client。



安装后,桌面会出现一个Cloud Station Drive的快捷图标,当客户端未运行时,点击该图标是运行;反之,则是打开本地的同步文件夹,方便用户找到已同步的工作文档。

2、移动端同步客户端的获取:这个更容易了,直接去App Store或者各大安卓应用市场搜索。



对于安卓用户,建议为了安全,还是在群晖官网下载apk来安装。

四、客户端配置:登录账户,添加和设置任务;开始自动同步,完成。


既然你已经在计算机上安装了Drive同步客户端,下一步就是常规的设置步骤了:确定是谁、要从哪一台群晖服务器、同步哪个文件夹的内容。



打开Drive客户端,先填写你的群晖服务器地址,白群晖的话,直接填写你初始化群晖时注册的QuickConnect ID,这是穿透内网远程连接群晖NAS的最方便途径;还可以用域名、IP地址。然后填写刚才创建的账号和密码。点击下一步,开始测试连接。



此时,从群晖服务器的Drive管理控制台的日志页可以观察到:用户zdm已经从某台计算机连接到Drive服务器,还能看到ip地址、时间、国家地区等信息。【2】


测试连接正常后,就到了远程和本地文件夹设置页面。此处排列着默认的远程和本地同步文件夹,将光标移动到上、下两个设置区域,右边会出现一个铅笔,表示点击进入编辑状态。上方是服务器端的同步文件夹,对新手建议默认不变;下方是本地同步文件夹的路径,此处默认是一个新建的SynologyDrive文件夹,若想指向已经有内容的某个常用工作文件夹,可以点击铅笔编辑修改。



点击高级设置,可以对同步各项属性进行调整,新用户建议默认不变。但可以点击同步模式标签页,了解和熟悉一下同步方向选项(见上图)。默认是双向同步,表示若本地同步文件夹中的内容改变,就立刻修改群晖远程目录中的相应内容,反之亦然,即双方保持严格一致,这也是多数情况下使用的同步模式。

仅从Drive Server下载数据:本地文件的改变不会上传到服务器,但服务器的改变会反映到本地。

单向上传:与上面模式正相反。



点击下一步,进入最后一个启用同步与我共享的设置页面。即与团队成员共享一些文件或文件夹,以便同步到你的计算机上进行管理和编辑,从而获得更加的协作体验。新手若不明白的话,可暂时选稍后再说,等熟悉了同步的使用方法之后,可以再添加。此时,已完成了Drive客户端的各项配置,快快点击完成吧!



客户端自动运行,弹出主界面。可以看到在同步任务页中,出现了我们刚才设置的第一个同步任务。右下角系统托盘区也出现了Drive客户端图标。

在此还可以添加连接到同一群晖服务器的不同同步任务,即将其他本地文件夹设为同步文件夹。Dropbox只允许存在一个名为Dropbox的同步文件夹,很多用户颇有怨言,群晖干脆补上了这个小小的缺憾。



此时,群晖服务器的Drive管理控制台的客户端列表页,我们可以观察到:用户zdm已经从某台计算机连接到Drive服务器,为在线状态,还能看到客户端类型、ip地址、时间、国家地区等信息。由于今天是周末,办公室中的其他客户端处于离线状态。【2】

五、高级任务:为你的多个终端安装和配置同步客户端。

以上的过程,完成搭建了最基本的同步环境。此时,你只有一台计算机与群晖服务器同步,基本上算是利用群晖为你的数据进行了热备份,即每当数据改变,立刻就上传到群晖NAS。

要想让发挥群晖NAS的最大价值和效能,就要把你所有的终端都装上同步客户端,接入你的私有同步环境。

重复前面的步骤一到步骤四,在你的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切被群晖支持的终端上安装Drive客户端,配置同一账号zdm。

完成后,你会欣喜地发现,在任一终端上修改一个文件,立刻就会借助群晖服务器同步到其他联机的终端,某台设备暂时离线也没关系,下次联机时客户端会自动同步。

同步功能的日常使用

群晖的同步功能,对用户是完全自动而透明的,即配置好后,用户不必过多干预,就可以享受同步带来的生产力提升。

在一台计算机上向同步文件夹拷贝内容



刚才我们完成了配置之后,本地和远程同步文件夹空空如也,托盘区Drive图标提示“最新的”,表示已经与服务器同步,此时新用户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下面,我们向同步文件夹中拷贝一些文件,来进行观察。此处我用了写本文的21个截图文件。

自动同步到云端


当SynologyDrive文件夹新增了文件后,请注意右下角系统托盘区Drive图标上立刻出现了一个转动的蓝色圆环,光标停在此处还会浮出“同步中”的提示,这是客户端监控到了同步文件夹的内容变化,开始向群晖服务器上传数据(此处即刚拷贝进来的文件)。

此处所说的变化,包括但不限于文件/文件夹的创建、改名、删除、修改等。



同时,Drive还会弹出消息,告知已更新8个文件。



此时,从群晖服务器的Drive管理控制台的日志页可以观察到:用户zdm对同步文件夹的任何变动都同步到了Drive服务器,比如最新的一条信息,是我删除了一个文件做示例,服务器端也同步删除了该文件。【2】

【注2】服务器端只是为了方便用户理解同步的原理,不是必做步骤。新手在学习和安装时可略过。



Drive客户端的同步日志页中,也能看到详细的日志,比如最上面一条即删除同一文件的记录。从以上两张图可知,群晖在服务器和客户端都提供了相近的信息,让用户把控,这对协同办公是很重要的。

另一台计算机联机,开始同步到本地



此时,在另一台联机的计算机上,点击托盘区的Drive图标,在最近更改页中,就能看到更详细的同步动态。例如上图中就显示了正在同步的两个文件、进度、传输速度,已完成同步的文件等。

本文中是远程连接到群晖服务器,所以上传速度约为143KB/s(与计算机和群晖的连接速度有关),对于传输办公用的文档、电子表格、图片等资料已经够用(头一次同步时要传输所有文件,耗时略长,以后只传输变化的部分),如果计算机与群晖在同一局域网内,那速度更是爽快。

同步完成



离开办公室前,怎样判断文件是否已经同步到服务器,可以放心关机呢?这里有两种办法。

一是查看托盘区的Drive图标,如果没有蓝色转动的小圆环,就说明已同步。光标停留后,也会浮出上图中的“最新的”三个字,表示已同步。

二是单击Drive客户端图标,会弹出上图的详细窗口,注意窗口最上方圆形绿色背景中的对钩,和旁边“最新的”三个大字,即表示已同步。

通常情况下,由于同步速度很快,用户熟悉群晖的同步服务之后,几乎不必时刻关注这些信息,推荐仅在关机或重启前确认一下

经验心得

服务器端:从Cloud Station Server升级到Synology Drive

若用户已安装Cloud Station Server,将会随着DSM系统的升级而自动平滑地升级,用户只需同意升级即可,无须过多干预。升级后,用户的日常使用也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客户端:Drive服务器向下兼容Cloud Station Drive客户端

亲测,后者不升级依然能同步到Drive服务器,这样就方便了使用Cloud Station Drive的用户访问群晖上的Drive服务器,方案组合就更灵活。官方的说明如下:

Synology Drive 旨在集成 Cloud Station Server 的所有功能,并提供强大的协作功能。在安装 Drive 之后,Cloud Station Server 将被取代,并且所有同步设置和历史版本都将安全地迁移到 Drive。除此之外,Cloud Station 的所有客户端都将与 Synology Drive 兼容,因此即使 Cloud Station Server 被 Synology Drive 取代,用户也能继续使用他们原来的客户端。【摘自群晖官网】

更详细的内容,参见群晖官网知识库

要说明的是,虽然Cloud Station Server是早于Synology Drive推出的产品,并不意味着前者有什么重大缺陷,只是群晖的战略上希望将Drive作为协同办公的统一入口来进行推广。个人认为,从降低使用成本、保护已有投资的角度出发,用户可以选择继续使用Cloud Station方案,至少目前, 在群晖NAS上,用户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同步系统会在每一客户端都保留一份完整拷贝

这样使得暂时离线也能管理和编辑本地的文件。但缺点是,在每一台计算机或设备上都占用了同样的存储空间。用户要注意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内存是否足够。

要注意避免版本冲突

当同时存在多个计算机同步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对未同步的文件进行修改。否则,容易出现版本冲突,即同一文件的不同版本处于多个计算机上。在Dropbox中,会在文件名中添加“计算机名+冲突+日期”等字样来标明冲突状态,这样文件夹中会出现同一文件的两个副本,由用户决定选择哪一个。

注意同步文件的体积和类型

同步机制要利用网络传输、要在多个客户端和服务器间比对文件内容、维护同步内容版本的一致性,这使得同步环境适合对协同办公进行支持,适用于管理单个体积不大的办公文档或图片。

不建议在同步文件夹中保存大容量的影视文件,所以群晖才针对不同任务场景,推出了DS Video等套件。

做好数据的备份

在群晖上搭建同步环境之后,若团队成员不断加入,在显著提升团队生产力的同时,也会对群晖服务器产生依赖。此时,做好数据的保护和备份尤为重要。

个人目前采用的方案是:一、同时备份到另一台群晖服务器,且两台不要放在同一地点;二、必须用UPS来防止突然停电损坏硬盘;三、利用群晖的Cloud Sync套件,将文件加密保存到其他云端,例如微软的OneDrive。

本文又是花了一整个周末写就,希望各位客官多多收藏和打赏。如有疑问,欢迎跟帖讨论。谢谢!

BY:lifeisgood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http://SMZDM.COM

原文链接:男人的生产力工具 篇三:一步一步教你用群晖搭建安全高效省心的同步环境_生活记录_什么值得买

我的1000元计划——用一块西数4TB红盘的京东售价组装一台容量4TB的NAS。
这可能是最疯狂的捡垃圾NAS方案,关键是它还比很多低端NAS方案稳定。
唯一的劣势就是省电,毕竟功耗与性能总有取舍。

注意,捡垃圾学习思路,不是让你去找同型号的零件!

目录

  1. 成果展示
  2. 配置思路
  3. NAS的性能误区!重要!
  4. ZFS的和硬RAID探讨

关于硬件和软件的详解会有空了在专栏写


成果展示

装这台NAS的主要性能要求有三个

  1. 跑ZFS
  2. 跑SMB
  3. 挂PT

最后搞出来了个这么玩意,最终花费1100元,虽然贵了100但双故障冗余的可靠性红盘能比?

可以和全塔比高低的中塔服务器机箱,机箱配套的硬盘架卖家补发中暂时外挂

首先这是个高性能NAS——相对ARM卡片电脑和集成CPU的嵌入式平台而言。4块硬盘组成一个RAIDZ2的ZFS储存池,可以承受最大两块硬盘损毁(真的拔了玩过)。基于Debian的系统功能强大装上docker甚至pve就能为所欲为,但是我的4G内存并不支持我这样做,所以就干脆全都丢给ZFS的ARC用了。

kB       reclen   write   rewrite   read     reread
8388608      64   183448    43485   245343   259565                                                                          
8388608     128   198837   165468   241536   245957                                                                          
8388608     256   201460   163627   246981   211150                                                                          
8388608     512   201829   166400   242618   244266                                                                          
8388608    1024   199446   162405   248667   246538                                                                          
8388608    2048   197599   166600   243693   246366                                                                          
8388608    4096   195965   163445   248695   247657                                                                          
8388608    8192   199045   166364   244308   248861                                                                          
8388608   16384   177223   167274   251068   253064

性能上,使用iozone进行8G大小读写测速,可以达到200MB/s连续写,250MB/s连续读,跑满千兆网线绰绰有余。


配置思路

如何才能做到极限省钱?兼容SAS硬盘是关键。因为普通主板无法直接兼容SAS硬盘,使得这些服务器拆机的宝贝价格可以压进100元每TB,运气足够好甚至可以压到接近50元每TB。足够便宜的价格可以后续再用RAID冗余的方式来补足可靠性的短板。

LSI 9211-8i

然后就是如何才能极限控制平台价格了,硬件阵列卡(特指带缓存的硬件阵列卡)想都不要想,要么是SAS1时代的古董,要么远超预算。而且有ZFS这样的文件系统完全用不着上硬阵列。

通道卡也不能太旧,那些看起来便宜的通道卡只支持不超过2TB的硬盘。最后的选择也就只剩下LSI SAS 2008芯片的9211/9210系列,其中8口均价150,4口均价80。

ASUS PIKE 2008

但如果是某型号的专用配件呢?那就会便宜很多了。华硕的PIKE卡,通过专用接口连接到主板上,一头是PCIe x4另一头是PCIe物理形状的SAS接口,最后通过主板上的SATA形式的SAS口连接硬盘。和LSI 9211-8i相同主控的PIKE 2008只需要50元,搭主板一起只花了160,相当于买卡送主板,还是送的服务器主板。

华硕 P8B-E/4L

这块主板卖得那么便宜也不是全无道理,一方面它强制使用ECC内存,非ECC直接无法开机。另一方面机智的奸商硕把远程管理模块作为配件销售,所以这块主板空有远程管理接口实际上是不能用的。当然这些都不是问题,支持ECC甚至还成了省钱的优势,大容量的ECC贵可1G的小容量比普通内存反而便宜。

=== START OF INFORMATION SECTION ===
Vendor:               SEAGATE
Product:              ST2000NM0001
Revision:             0002
Compliance:           SPC-4
User Capacity:        2,000,398,934,016 bytes [2.00 TB]
Logical block size:   512 bytes
Rotation Rate:        7200 rpm
Form Factor:          3.5 inches
Logical Unit id:      0x5000c50040a19c4b
Serial number:        Z1P0KXFV0000C2101UZ6
Device type:          disk
Transport protocol:   SAS (SPL-3)
Local Time is:        Tue Oct 23 23:41:02 2018 CST
SMART support is:     Available - device has SMART capability.
SMART support is:     Enabled
Temperature Warning:  Enabled

=== START OF READ SMART DATA SECTION ===
SMART Health Status: OK

Current Drive Temperature:     46 C
Drive Trip Temperature:        68 C

Manufactured in week 39 of year 2011
Specified cycle count over device lifetime:  10000
Accumulated start-stop cycles:  152
Specified load-unload count over device lifetime:  300000
Accumulated load-unload cycles:  152
Elements in grown defect list: 1

Vendor (Seagate) cache information
  Blocks sent to initiator = 2033537357
  Blocks received from initiator = 1029365188
  Blocks read from cache and sent to initiator = 21113236
  Number of read and write commands whose size <= segment size = 3444386
  Number of read and write commands whose size > segment size = 0

Vendor (Seagate/Hitachi) factory information
  number of hours powered up = 18516.58
  number of minutes until next internal SMART test = 13

Error counter log:
           Errors Corrected by           Total   Correction     Gigabytes    Total
               ECC          rereads/    errors   algorithm      processed    uncorrected
           fast | delayed   rewrites  corrected  invocations   [10^9 bytes]  errors
read:   2986932142        0         0  2986932142          0        856.020           0
write:         0        0         0         0          0        528.266           0
verify: 627314524        0         0  627314524          0        103.547           0

Non-medium error count:        0

No self-tests have been logged

硬盘很谜,我买的这ST2000NM0001根本没有标准的SMART可以读取和监控,只能利用smartctl看到温度、通电时间、启停循环等基本信息,然后就是一个不知道有什么用的ECC日志表。不管怎么说1W8的通电时间对于服务器硬盘而言离淘汰还远着,而且到手第一时间就已经进行了全盘坏道扫描没有任何问题。就算意外挂了也能通过阵列重建轻松恢复。

运行iozone测试时的CPU占用率

最后是CPU,真的是个U都能跑(树莓派还是别指望),直接最便宜的G1610走起。注意上图黄色的Wait-IO其实算是CPU空闲等硬盘的时间,ZFS占用最大30%左右,这还是计算量较大的RAID-Z2,比我的预计低。

系统最后选择的基于Debian的Openmediavault(简称OMV),FreeNAS只允许ZFS做数据盘太反人类了,而且Debian对我而言也熟悉一点。

OMV虽然没有内置ZFS支持,但可以通过安装插件达成。ZFS on Linux并不比FreeBSD的版本差,ZFS功能上完全不用担心。

  pool: ZFS_4TB_RAIDZ2_Pool
 state: ONLINE
  scan: scrub repaired 0B in 0h22m with 0 errors on Mon Oct  8 1品牌5:42 2018
config:

        NAME                        STATE     READ WRITE CKSUM
        ZFS_4TB_RAIDZ2_Pool         ONLINE       0     0     0
          raidz2-0                  ONLINE       0     0     0
            scsi-35000c50040a19c4b  ONLINE       0     0     0
            scsi-35000c50040a1ba8f  ONLINE       0     0     0
            scsi-35000c50040a335a3  ONLINE       0     0     0
            scsi-35000c50040a33813  ONLINE       0     0     0

errors: No known data errors

因为一共就4G内存而且主要做储存,就放弃折腾PVE、Docker了,把ZFS的ARC最大值手动设置到3G,榨干最后一点自由的内存。

OMV就是个装在Debian上提供WEB界面的超级软件包,抛掉界面这就是个Debian,Linux能怎么用就可以怎么用,搭个Minecraft服务器也是可以的,不过那样的话就要减少给ZFS分配的缓存空间了。


NAS性能误区

奸商(比如VedioTalk)喜欢用Plex编码推流和视频转码来推销新的赛扬J主板,甚至有极端小白给NAS配上了i7 8700。

Plex编码推流和视频转码本身就是个伪需求。Plex重编码推流1080P码率达8Mbps,这是什么概念?高画质的1080P BDrip都只有5Mbps左右的码率!而且硬件编码画质本身就糟糕。也就是对于大部分影视资源Plex重编码推流既劣化画质又增加体积。完全的一无是处。

视频转码,仅对自己手机/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有意义,因为这些设备为了高画质输出码率往往很高不适合归档保存,因此高参数重编码是有价值的。而对于大部分本身就有压制组转码过的影视资源而言,重新转码就是在费时费力劣化画质,文件大小也难以得到有效压缩。

仅做文件共享用途的NAS,CPU只要能亮机就行,老旧的Atom嵌入式主板是个很好的选择,注意它们是否拥有千兆网卡和足够的硬盘接口就行。需要做软阵列或其它高级用途,按需求选择CPU。如果真的有闲钱,全套都升级成服务器级的配件,比买i7更值得。


ZFS的和硬RAID探讨

首先更正两个ZFS的性能误区,

  1. ZFS推荐大内存但不强制大内存,8G只是FreeNAS的推荐值,其实低至1G也能运行,Oracle文档中最低要求为2G。
  2. ZFS没有要求硬盘数量对齐2^n+p的说法,ZFS的动态条带会自动分配校验空间占用。

硬件RAID对个人用户其实是个不实用的东西。无缓存的控制器只跑得动1/0/10几种简单阵列,5/6需要高仿阵列卡才能发挥性能。硬盘必须支持ERC/TLER(至少红盘档次才开放该功能),保证硬盘不会因为一点小错误而被踢掉。而且硬件RAID只保硬盘不保数据,即硬盘下线可以重建,数据损坏是不会被修复的。硬件RAID还需要电池或UPS来防止写入漏洞问题,还有迁移的麻烦等等。对于没有全套服务器环境的个人用户而言,硬RAID就是请了个大爷回家,稍有不注意轻则降级重则损毁。

相比之下ZFS对硬件几乎无要求,不仅不需要昂贵的阵列卡,NAS硬盘也完全没有必要,普通硬盘也保3年挂了去售后就行。性能上超出缓存的连续读写表现也很好,追求随机读写和高IOPS就需要加钱大内存ARC和固态硬盘L2ARC/ZIL。

最重要的是ZFS提供了文件完整性保护,文件写入时都生成了相应的校验,定期进行擦洗(scrub)可以检测文件完整性,及时修复损坏。比如今年八月的腾讯云发生的静默损坏,就是硬件RAID无法应对而ZFS可以修复的。

ZFS作为文件系统直接接管多硬盘,重建和擦洗都只针对有数据的部分,而硬RAID就不知道硬盘数据情况了初始化就得全盘跑一遍,重建也只能全盘跑一遍。需要转移的时候导入和导出也十分方便,而硬RAID搬家得连卡带阵列标记清硬盘端口号才敢小心翼翼的搬。而ZFS直接找到另一台装有不低于原ZFS池版本的电脑插进去导入就行。


NAS DIY交流群:954341161

https://jq.qq.com/?_wv=1027&k=5XpNmpP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也来说下我的方案,自认为比较完美了,先说效果:

1. 7*24小时开机,小型UPS电源保护,断电可自动让NAS优雅的关机,防止对硬盘造成不良影响,电力恢复后自动开机,意外关机后也可远程开机。

2. 家庭影院服务器,影视剧使用自动化工具下载,只要把想看的添加进去就可以了,如果有了资源,系统会自动下载并分类整理,包括重命名下载字幕等,当然也可以手动添加种子下载,特别适合玩PT。

3. NAS上存储的海量影视等多媒体资源,在家可以在电视上观看,在外可通过手机或电脑客户端在线观看,不需要下载。

4. 文件共享服务,这是最基本的了,可以很方便的开启SMB、FTP等服务。

5. 私有云盘,实现类似Dropbox和OneDrive的自动同步功能,比如今天我在家拿主力机工作,明天拿轻薄本出去,相关数据在后台自动同步,不需要手动来回拷贝;另外手机客户端可实现照片自动上传至NAS服务器,手机小容量的福音。

6. 家里局域网在外随时连接,只要有互联网,可以访问家里任一设备,包括路由器打印机等,和在家访问没有多大区别。其实这个功能是通过另外一个独立的小盒子实现。

7,硬件和软件均为DIY,非成品,系统采用开源方案Openmediavault(OMV),需要较强动手能力,暂时想到这么多,有人感兴趣再补充细节……

======分割线======

2月9日更新:

有人看了今天就来更新一下。

先说硬件,上面说了那么多功能,其实硬件配置很简单,照例先上图:

四盘位U-NAS

万由四盘位NAS,华擎Q1900-ITX主板,J1900CPU,4G内存,目前我放置了4块4T硬盘,两两做成RAID1,一个主要用来存储个人及工作文档,另一个主要用来存储多媒体资料,为了不占用硬盘插槽,操作系统装在了从主板扩展出来的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上。可能有人会问这点配置够吗?可以做HTPC吗,可以看4K视频吗?我的想法是,NAS就回归NAS的本质,做好网络存储功能,将NAS做HTPC使用完全没有必要,因为:1、把NAS同时作为HTPC使用,需要有较高的硬件配置,成本会更高;2、NAS一般需要24小时开机,HTPC需要放在显示器或电视附近,这时候就得考虑位置、散热、噪音等等问题,这些条件都满足吗?3、如果家里部署了千兆网络,使用高清播放盒即可实现高清播放需求,完全没必要利用NAS。因此,这台NAS对于我来说,完全足够,放在阳台角落的一个机柜里,7*24小时开机,功耗、噪音等问题统统可以忽略,非常省心。

主要的硬件设备介绍完,但是我认为还缺一项非常重要的设备,即UPS不间断电源。为什么?既然使用NAS了,大家一定比较关注设备和数据的安全性,而家里时不时的会有突然停电的可能,万一硬盘正在读写的过程中突然断电,数据丢失怎么办?虽然我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但是考虑到整个NAS系统的完备性与稳定性,防止不必要的麻烦,我在很早的时候就购入了一小型UPS电源,该UPS可支撑NAS运行半个小时左右,有了它,停电时就会通知NAS:“现在停电了,我正在给你供电呢,你需要准备关机了,倒计时开始:45秒,44秒,43秒......(倒计时参数可设置)”,倒计时结束后NAS就可以从容不迫以优雅的姿态关机啦,完全不用担心上述突然断电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如果这45秒内电力又恢复了,则取消自动关机。关机后等到电力恢复,NAS会自动开机,也可以手动远程唤醒开机。还是上个图吧,UPS就是这货:

APC BK650-CH UPS不间断电源400W 自动开关机电脑 防浪涌

好了,硬件部分基本介绍完,软件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下次有空再继续更新...

======分割线======

2月12日更新:

大家好,忙完正事了,今天来更新一下,感谢关注。

在更新之前,先申明几点:

1、关于NAS系统的选择,每个人的需求不尽相同,该方案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你在用成熟的商业软件比如群晖,我建议你继续使用,并不断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和配置功能,没有必要从头更换另外一个方案,当然这里指的正版商业软件,不建议盗版。

2、关于软件功能实现,有些选择也不是唯一的,这里主要提供思路,不会详细到每个软件的具体配置,我会介绍一下大概方向,感兴趣的伙伴可以自行去谷歌或百度,家里搭建NAS服务器的童鞋动手能力应该都不差,之后若有时间可视情况更新一些软件使用经验。

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该方案里涉及的某些服务也是收费的,但物有所值。

嗯,啰嗦完了,现在正式开始(好像又要开始重新编号了)。

1、系统:前面已经提了,系统采用的是OMV,即openmediavault,我为什么要采用OMV而不是FreeNAS,一是因为FreeNAS需要大内存,我的设备只有4G内存,二是我本人比较熟悉Debian,而OMV正是基于Debian的。OMV官网在此:The ope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solution。

为了不熟悉的童鞋有个直观感受,照例上图:

openmediavault

由于我家NAS是放阳台的,并没有接显示器和键鼠,也没有图形界面,行话就是headless server,一根网线完事,平时管理NAS,除了登录web界面外,就是ssh远程登录啦,画风是这样的:

ssh远程登录nas(你并没有看到密码,因为配置了密钥登录)

关于文件共享,我开启了SMB服务,平时使用的画风是这样的,打开我的电脑(不对,WIN10变成了此电脑...),网络位置里多了我映射的网络磁盘即NAS的共享文件夹,双击进入,就和本地硬盘一样。

细心的人可能还发现了OMV管理界面服务(Service)里面有一项UPS,OMV方便之处就是可以安装各种插件来扩充系统功能,这个UPS插件就叫做openmediavault-nut(Network UPS Tools)。好像有人问怎么配置的,我再来个图吧,注意驱动那一块的设置,因为是通过USB连接的;另外注意Shutdown mode和Shutdown timer的设置,意思就是当检测到UPS电池供电后,倒计时45秒,45秒之内如果还没有恢复供电,则自动关机,如果恢复供电,则取消自动关机。

openmediavault-nut设置

好了,系统部分就先简单介绍到这吧,下一部分是重点,多媒体服务器。

2、多媒体部分:

答主是是个比较喜欢看电影的人,欧美影视居多,这一块其实涉及的软件还是蛮多的,今天先介绍其中之一吧,当然这款软件很多回答都已经提到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Plex。

1) Plex:

大名鼎鼎的Plex,服务端叫作Plex Media Server,客户端涵盖网页浏览器、安卓、苹果等全平台。除了自动从imdb等数据库补全影片介绍等meta信息进行索引外,最重要的还能实时转码,解决客户端不支持某些视频格式或是网速慢等问题。不想打字了,继续上效果图吧。

感觉上这两张图把自己收藏的电影电视剧都暴露了......

======分割线======

2月15日更新:

大家好,今天我又来更新了,直接进入正题。

2)自动化工具:

多媒体服务器作为NAS的一项重要功能,如果影视资源能够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下载或整理,无疑将极大提高使用体验,试想一下如果想看一部电影或电视剧,还得满世界寻找资源,好不容易下载到了还需要手动归类整理,下载字幕等等,整个流程十分繁琐,浪费时间不说,兴致可能都减少了一半。

好了,我先直接给出我NAS中使用的软件,这些软件相互配合,配置好以后,几乎完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日常我只需要将想看的电影添加进去就行了,寻找资源、下载、整理、字幕等等,都是由这些软件自动完成的。还有一个好消息是:这些软件均是开源的!不需要付任何费用!

这些软件分别是:

  • Sonarr(我个人将它翻译为“声纳”,电视剧自动化管理软件);
  • Radarr(暂且叫“雷达”吧,电影自动化管理软件);
  • SABnzbd(Usenet下载客户端);
  • Transmission(bt下载客户端)。

以上每个软件都有其它的功能类似的软件可以完成相似的功能,这里列出的是目前比较主流或是社区比较活跃的。

Transmission,bt客户端就不做过多介绍。SABnzbd是Usenet下载客户端,什么又是Usenet呢?这里引用一下维基百科的介绍:

Usenet是一种分布式的互联网交流系统,源自通用用途的UUCP网络(名字亦类似),它的发明是在1979年由杜克大学的研究生Tom Truscott与Jim Ellis所设想出来的,Usenet包含众多新闻组,它是新闻组(异于传统,新闻指交流、信息)及其消息的网络集合。Usenet里的消息(帖子)根据所分Usenet层级(新闻组)存储在服务器,多数服务器不断转发其消息给其他服务器,最终新闻组消息被分布式存储于全球大量的计算机中,但它不是万维网。
通过软件用户能够选择订阅感兴趣的新闻组、消息进行阅读、索引、删除过期消息等。Usenet的最初构想是借助网络进行技术信息交流,后来被广泛推广到大众领域,如社会新闻、业余爱好、个人兴趣等主题。现在默认情况下,它使用NNTP协议。Usenet最主要的特色是统一分组、全球转信(转发消息)。一些人认为Usenet一词来自于User Network。

可以看出Usenet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技术,甚至比万维网还要早。Usenet发展至今,二进制新闻组的数据交流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里面的资源非常丰富,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Usenet怎么使用:

  • 下载软件:SABnzbd就是其中之一;
  • nzb索引网站:通过nzb文件搜索,找到自己需要下载的文件,有免费的索引网站,比如Binsearch,也有收费的,个人建议使用收费的索引网站,索引质量和稳定性较高;
  • 购买Usenet服务:有很多Usenet服务提供商,购买后服务商会给你服务器地址和账号,把这些信息配置到下载客户端比如SABnzbd里面。

好了,有了以上的这些,你其实就可以手动下载了:在nzb索引网站找到你想下载资源的nzb文件下载下来,使用SABnzbd等客户端打开,由于下载软件里面已经配置好了服务器,所以你的资源就会从这些服务器上下载了,不是很难是吧?

但是上面的流程还是复杂了,说了半天还是需要手动下载,这时候Sonnar和Radarr就派上用场了。

Sonarr是自动化的电视剧管理软件,用来追剧再合适不过了,软件里面将重命名规则、清晰度要求、nzb索引、bt索引(当然不要忘了bt哦,是个很好的补充)、nzb或bt下载软件等都配置好后,剩下的都交给Sonarr吧,Sonarr里面有保存你的想看列表,并会定期自动在索引网站上寻找是否有这些资源,如果有并且清晰度符合要求,则会自动交给nzb或bt下载软件,下载完成后Sonarr就会根据重命名规则自动完成归类整理。

Radarr其实和Sonnar非常类似,连界面都很像,它其实是Sonnar的一个分支,只不过是用来管理电影罢了,只要你会配置其中任何一个,另外一个应该就会了。

最后还有字幕的自动化,这个其实是可以交给Plex去做的,Plex有个插件叫Sub-Zero,可以很好的完成字幕自动匹配和下载的工作。

再上几个截图说明一下:

Sonarr主界面
Sonarr点开某个剧的样子(大猫)
Sonarr添加自己想看的剧,就是这么简单!
Radarr,电影自动化,界面功能和Sonarr都很类似~
SABnzbd,盗用官网图,逃~~~
Transmission,盗用官网图,再逃~~~

3、私有云盘:

私有云盘,文件自动同步,评论里也有人提到,我使用的其实就是Nextcloud,这个东西其实就跟Dropbox,OneDrive一样,类似网盘的功能,非常推荐有多个设备文件自动同步需求的人使用,建立自己的网盘,不再依赖互联网网盘服务。这个安装起来稍微有点麻烦,我装了很多次才成功,服务端装好以后,下载电脑和手机客户端,添加需要同步的文件夹就可以了。手机客户端可以设置照片后台自动上传,不过IOS端的后台自动上传需要依赖GPS定位,有时候需要打开客户端才能上传,安卓版的据说没有问题,由于没有安卓手机,还有待验证~~~

客户端的图就不上了,感兴趣可以自己下载下来看看,设置非常简单。

最后,这些服务Openmediavault都有对应的插件,但是我本人建议最好使用docker安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给大家推荐linuxserver的docker容器:plex, sonarr, radarr, sabnzbd, transmission, 以及官网的nextcloud容器。

======分割线======

4、内网穿透

网络这部分留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NAS如果仅仅只能在家里访问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我们需要的是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互联网,就能方便的访问NAS。

要能实现这一点,第一个想到的方案自然是:公网IP+DDNS+端口映射了,可惜,我的宽带服务商并没有提供公网IP,我甚至一度想打运营商电话投诉,但是后来发现了其它方案,也就作罢。

后来目光一度转向了花生壳盒子之类的设备,仔细看了介绍之后,价格贵不说,还有端口和流量限制等等,实在是有点坑啊,果断弃之。

直到我发现了这款神器——Zerotier。

Zerotier的介绍和使用方法大家可以自行上网查查资料,简单来说,Zerotier可以创建一个虚拟局域网,将设备加入这个虚拟局域网后,就能像在一个局域网内那样方便的访问了,如果我们将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常用的终端和NAS都加入这个虚拟局域网,那么我们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访问NAS中的资源了,就像在家一样!经过实际使用测试发现,这玩意速度也出奇的好,在外面ping值通常只有几十,据说使用了点对点技术。

好像一切都很完美,NAS、手机、电脑、ipad等都有对应的Zerotier客户端,安装起来不麻烦,然而问题来了,NAS中装Zerotier虽然可以,但如果NAS意外关机了怎么办,关机了NAS就没法加入虚拟局域网了,还怎么远程访问,怎么远程开机呢?这好像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设备比如智能家电、网络打印机等,是不可能装Zerotier的,在外面怎么访问这些设备呢?

再想想还有没有解决方案?看来好像还需要一个“跳板”?

直到某一天,我逛Zerotier官网时发现了这货:ZeroTier Edge,一个小盒子,看介绍貌似可以即插即用,不需要什么配置,接在路由器下面应该就可以实现内网穿透了,看起来很神奇,真是良心产品,可是这货貌似还在众筹阶段,国内买起来不太方便,价格也比较感人,这盒子的内核无非还是Zerotier嘛,于是......我若有所思,能不能自己实现一个呢?

最后直接上图吧,我完成的“山寨”盒子长这样的(话说这盒子我不满的地方就是灯太亮了,所以贴了胶带,请无视):

盒子已经配置好了Zerotier并加入了我的虚拟网络,接在路由器下面一个lan口,只要这个盒子保持开机状态且网络正常,就能在外访问家里的网络,这样的好处还有如果NAS意外关机了,可以用手机连上Zerotier虚拟网络,发送一个网络唤醒(wake on lan)请求给NAS就可以远程开机了,完美!给想琢磨的童鞋奉上一张原理图吧:

======分割线======

评论里有人问这个盒子怎么实现的,其实就是刷了OpenWrt,装好Zerotier,加入你的虚拟局域网,然后把虚拟局域网接口和实际lan接口桥接,原理如上图所示,因为这个盒子只干这一件事,可以把一些其他无关的服务关掉,就像官方盒子宣传的一样: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哈哈。

离个题,

NAS如果挂在一个很大的局域网上,不建议用现成方案、不建议用现成方案、不建议用现成方案

因为局域网很容易通过端口扫描知道你NAS的存在,而NAS的网页用到了很多框架性的东西,很可能存在漏洞,同时固件更新慢,所有的安全只能依赖厂商,被黑只是时间的事情。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回到正题

其实我个人还是不建议采用那种NAS盒子,说实话,我是见识过NAS漏洞的,对于我这种并不专业的业余脚本小子,K个NAS都不是问题,对于专业黑客来说更是囊中取物了。即使是在家庭网络里,网关路由器仍有一定概率被黑,这种嵌入式设备固件多少年不更新,内核版本较老,很容易被黑进去,这种情况下现成的NAS方案大概率也会中招,因此还是自己老老实实捡垃圾,装个win server/linux系列,定期更新补丁吧。

有云需求的话,就更加不建议用NAS了,因为无论是端口映射还是别的,必然有端口暴露在公网,就NAS那点小身板,分分钟被k,那些推荐自己搭云的,是对目前网络形势完全不了解,如果你们用过vps的话,如果不改ssh端口,你会发现至少一小时一次错误试探,而对于80端口的nginx,以下序列是家常便饭。

.php试探更是多如牛毛,还好我里面就只有"Welcome to nginx"的index.html,要是装点别的,早就成肉鸡了。

反正就一点,不要随随便便把常用端口暴露在公网上,那黑你只是个时间问题,时间随内核的版本号的增加而递增,这也是为什么Win10强制更新的原因。

有云需求,建议采用专业大厂云方案,毕竟有专业人士维护,而且即使黑进去,几百万用户,你的文件被发现的概率微乎其微,而对于个人云来讲,一旦被黑,个人文件100%暴露。此外黑客想从公有云上扒下所有数据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没这么大空间硬盘,二是一旦流量异常绝对被发现,所以对于一般人(除明星富豪的那种)来讲,公有云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可靠性都比个人云强的多。

补充说明:
有同学吐槽说这个方案数据没保护。这没错,但是要看需求场景,严格意义上的nas绝对不是现在市场上充斥着的几百块档次的所谓的nas可以比拟的。本文的方案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nas,但是这部分的产品仍然卖的很火,为什么?因为对大多数个人来说,比较起资料的安全性,他们更关注便利性和成本。何况机械硬盘没有那么不靠谱,一块新硬盘三年内的故障率是比较低的。我有一块盘7年了,目前仍然正常。当然这只是个例,针对重要数据,备份才是王道!为防止突然不工作了,定时冷备一下就够了。raid 对应的是倍数级的成本。无论从功耗,还是硬件成本来说,我都不建议家用的存储方案用raid。何况家庭的raid方案真的靠谱吗?也未必靠谱。答主就遇到过raid5全军覆没的情况,那还是在24小时恒温恒湿的机房,在优势有限,成本指数级增长的情况下这个性价比就一目了然了。以最低的成本保证最多的服务目前看来,就我自己而言,我的这个方案满足我的需求,而且,工作的很好。
目前市场上同规格的号称是nas的价格基本上起码300起步吧,我这个80块的方案,对应有这一部分需求的人的。我觉得是足够了,然后还有一个对答主来说重点之中的重点:可玩性!满足diy的成就感,针对自定义要求高的玩家,提供一个基础的linux系统,上面有什么自己决定,所以我的盒子还有一个主要功能是我的开发机器,也可以作为我的智能家具控制中心,等等。。。所以,可以实现这么多,,80块钱,还要啥自行车?

---------------------------------原回答分割线------------------------------------

强答一波,我的家庭nas成本不到100块,当然是抛开硬盘的前提下,功耗平均不到5瓦。

方案: 斐讯N1 本来是矿机,斐讯凉了之后只要80左右就可入手。就是这货:


配置如下:

CPU: S905D 1.5GHZ *4

内存:2G

存储: 8G emmc (秒杀SD卡,用sd卡的例如树莓派之类的。)

网卡: 千兆有线/无线 wifi 支持5G

支持蓝牙

操作系统支持: armbain/centos/安卓等,我用的是armbain 纯命令行版本。

接口: HDMI*1/USB 2.0*2(没有3.0是唯一的缺点了)

原装电源: DC 12v2A 这个盒子没有开关按钮,接电就会自动启动。可以在系统内关机。

硬盘: 1TB 西数黑盘

网络方案: 需要满足在任何地方都能连接的到,基于好玩,ipv4和ipv6 双链路支持:

1.0 版本,使用腾讯云10块钱的云主机做内网映射,最终发现带宽受云主机的1M带宽制约,完全突出不了家里的100M带宽。

2.0版本: 打移动客服电话,好说歹说申请到了动态公网地址,顺带的ipv6也开通了,在此给移动打个广告:上行带宽良心!客服是愿意帮你解决问题的!不会像电信那么龟毛!写了个python脚本实现支持ipv4和ipv6的dnspod的动态域名解析脚本,办公室从网盘下载文件普通4~6MB左右,完美。

证书: 使用免费的SSL证书,并自动续期。

应用方案:

1.网盘:seafile

2.文件分享: samba

2.离线下载: Aria

3.码农专属: jupyter

seafile:

手机连接ssh:

玩机方案:

吃着香,但是盒子的原生系统安卓,需要刷机,部分固件版本需要降级之后再刷机:

Mac下降级刷armbain教程:刷机教程

其他玩法见答主另一个回答:华擎h370itx+8300t,windows虚拟机跑软路由。想实现软路由+nas+htpc的一体机?

我自用的NAS方案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

具体的我很久以前在专栏里面发过一篇文章:Tianyu Liu:用(伪)废旧硬件搭建了一台NAS

那么到今天为止这个NAS已经24*7连续在线接近19000个小时了。没有任何问题。我在18年年中的时候更换了两块最老的硬盘,其中一块直接报废另一块还被我拿到主力机里存视频素材用至今完好。

简而言之,我是利用了退役硬件和便宜的多盘位塔式机箱,使用Windows自带的“存储空间”功能实现软件raid来做NAS的。

这个方案有什么好处呢:

  1. 首先是可以利用退役硬件,像我利用的就是退役的8系主板和最便宜的赛扬双核(这个是单买的)以及单根4GB内存就可以用了。硬盘什么的初期可以就用退役的硬盘,后期可以无痛更换
  2. Windows平台设置简易,存储空间这个功能的所有设置都可以在图形界面下完成,可以不需要使用任何命令行命令完成设置。出现问题或者换盘只需要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3. 连接方便,局域网内直接映射驱动器即可。外网我没试过(我住的地方是double NAT所以实在没法穿透出去),但是理论上通过ssh也可以连接。
  4. 最重要的,便宜。如果都捡破烂的话基本只花硬盘钱
  5. 还是因为Windows平台,平时怎么用电脑的这个NAS也就这么用,挂bt什么的都不成问题。
  6. 远程控制方便,内网的花直接windows自带的远程桌面即可,用什么teamviewer也都可以。如果是Linux平台的话硬核玩家当然可以terminal操作,普通玩家也有teamviewer用,但是总没有windows的来的方便啊。

那么有什么缺点呢

  1. 费电,因为并不是低功耗平台,耗电海事很可观的。再加上为了性价比电源也不一定会选金牌及以上的,这样的话电费开支可能会有点大。
  2. 传输性能一般。想要快速读写只能raid1或者简单无raid。我最开始用的是raid5,结果读取ok但是写入非常慢,现在转成raid1了。

别的缺点也没什么了,反正我用着挺好的。我现在应该是用了6块硬盘+1块ssd系统盘+1块不在raid中的盘。想想要是买一个正经6盘位的ssd要多少钱。

建议windows方案。

网上有j3455/j4105主板,dc供电。也有合适的nas机箱,支持硬盘热插拔的。

windows方案最大的优点是软件齐全。你不光可以挂bt,还可以跑迅雷,百度云,115。可以跑各种日系p2p软件如perfect dark,阿米巴。更不用说拿来当web服务器,数据库,ss代理,一切应有尽有。装plex可以像群晖一样成为视频串流服务器,装nut(Network UPS Tool)配合usb接口的ups可以成为网络ups服务器,还不像群晖那样老是遗失ups连接。

另外,j3455和j4105还支持hdmi2.0,你的nas可以直接插上4k电视,成为一台htpc。win10的uwp界面配合飞鼠和改键就像机顶盒一样好用。

缺点就是机器体积要大些,能耗要高些,相比群晖而言。

更新记录:

  • 2019-07-16: 把集群的运维过程放到了我的专栏,这里将不再更新.
青心工機
  • 2019-04-06:到目前的集群使用状况更新,位于最底部。
  • 2019-03-19:更新了自己的数据使用需求,ipad pro的价格对比. 防止有大佬觉得我家里有矿而买ipad pro的都是普通消费者. 【手动滑稽】
  • 2019-03-18:更新了表格,将表格更换为截图,方便阅读。
  • 2019-03-14:考虑到颈椎问题,重新上传了导致颈椎病的图片。

-----------------------------------------------------------------

看到没有分享CEPH方案的, 那我来分享下CEPH方案吧. 老规矩, 先上图:

ceph -s 信息见下图:

总计容量 61TB, 19OSD, 3节点mon, 2节点OSD host.


一段往事

我个人NAS也跟大家有差不多的经历.

最先是Apple Airport 3TB, 几块零散的硬盘和一个硬盘座. 完全不需要维护, 只要往里面扔数据就行了.

后来装满了以后, 就开始考虑用盘柜的方案, 于是在14年买了个盘柜:

图中的Rackable就是了, 16盘盘柜, SFF-8088接口, 接下来就是垃圾佬的血泪史了:

我有个IBM X3650M2服务器,对,就是图中的那台IBM. 配了 LSI 9260-8i 卡(用转接线转成SFF8088). 然后我买了6块 WD30EZRX 3T,没错,著名的WD绿盘。插到盘柜里组RAID50.

接下来喜感的事情出现了, 9260-8i 不能识别全部的WD绿盘... 于是又败了一张RAID卡(HP Smart Array P812):

这卡在14年算是相当强劲的, 1G缓存带电池, 8i 16e. 把卡插上服务器又傻眼了,这HP卡提示,只能插在HP机器上.... 逼着我又弄了台HP DL380G6...

该RAID50组成的18T(可用12T左右) 服役到了18年, 由于容量, 性能都不是很能满足我现在需求了, 于是在今年初, 我组了个基于 CEPH 的60T系统.

为什么该停止用RAID了?

首先, 随着现在的盘越来越大, RAID5在大容量下已经完全不可靠了, 可以直接看 @木头龙 大佬这篇回答:

raid5 磁盘阵列真的不安全么?

我这里也翻译了个简单的RAID5重建失败概率计算器:

RAID重建成功概率计算器

以我上文的6块 3TB WD 绿盘来算, 如果挂了一块盘, RAID 5 重建成功概率只有30%:

RAID 6,除去重建过程中再挂一块盘的情况下,安全很多,RAID 1 目前仍是小型存储保证数据安全的最好方案. 当然自己手动复制一份也行.

但RAID最大的问题是, 完全没有CEPH那么灵活, 多机多盘柜情况下很复杂. 而且性能完全依赖于RAID卡. 当你的磁盘带宽总和大于RAID卡后, 就不能有效利用磁盘的性能了.


我需要什么样的存储?

综上, 我开始考虑一个新的存储系统, 我整理了个简单的“家用”存储系统评分点, 供大家参考:


使用简易的评分标准: 
    - 1 分, 需要专业知识才能使用
    - 3 分, 看看说明书就能使用
    - 5 分, 很好用, 而且符合平时操作习惯

可靠性评分标准:
    - 1 分, 很可能会丢数据
    - 3 分, RAID 5
    - 4 分, RAID 6 或 双副本, RAID 1
    - 5 分, 多种副本策略, 分布式

安全性:
    - 1分, 不安全, 可以假定数据是可以被匿名访问的
    - 3分, 只要正确使用安全性就有保障
    - 5分, 可以进行数据加密

恢复/重建速度:
    - 1 分, 无法恢复
    - 3 分, RAID 5, 6 恢复速度
    - 5 分, 副本恢复速度

数据与环境依赖性:
    - 1 分, 强依赖, 迁移数据只能通过软件复制
    - 3 分, 弱依赖, 通过适当修改就可以将存储设备应用到别的系统
    - 5 分, 无依赖, 数据直接存储到设备上

硬件可扩展性:
    - 1 分, 无法扩展
    - 3 分, 仅可以扩展容量
    - 5 分, 随意定制硬件进行扩展

软件可定制性:
    - 1 分, 只能使用厂家或第三方提供的特定软件
    - 3 分, 可以刷xxx, 刷xxx
    - 5 分, 开源

访问延时:
    - 1 分, 仅能用来存储文件
    - 3 分, HDD 水平
    - 5 分, SSD 水平

噪音:
    - 1 分, 机房设备, 无法忍受
    - 3 分, 可以放隔壁
    - 4 分, 可以放桌面
    - 5 分, 可以睡觉

功耗:
    - 1 分, 500W 以上
    - 2 分, 500W 以下
    - 3 分, 100W 以下
    - 5 分, 50W 以下

体积:
    - 1 分, 需要机柜
    - 2 分, 全塔
    - 3 分, 半塔
    - 4 分, 10 - 5寸
    - 5 分, 5寸以下

价格:
    - 直接是RMB


根据上表,导出我的需求是:

  • 使用简易:无所谓, 就当学习新知识了
  • 可靠性: 至少要双副本, 如果支持多种副本策略更好
  • 安全性: 反正内网用, 无所谓
  • 恢复/重建速度: 副本恢复速度最好
  • 数据与环境依赖性: 最好无依赖, 这样操作方便
  • 硬件可扩展性: 一定要能随意选择硬件进行扩展, 不能再吃HP的亏了[手动滑稽]
  • 软件可定制性: GNU大法好
  • 访问延时: 如果能当系统盘用当然再好不过了
  • 噪音: 最多能接受放隔壁
  • 功耗: 500W 以下吧
  • 体积: 无所谓
  • 价格: 20K以内能接受

另外还有一些自己的使用考虑和需求:

  • 由于租云服务器太贵, 所以我家里有CDH全家桶(hadoop什么的), kubernetes全家桶. 因此存储的性能至少不能拖累这部分的计算需求.
  • 有数据抓取和分析的需求, 典型场景 一千万平均大小 200k 的网页文件. 因此IO性能也有需求.
  • 提供块设备, 挂载到linux下给samba server用. 存普通的娱乐数据.
  • 60TB 左右, 方便扩容, 如果没有容量上限就更好了.
  • 接入10G/40G 网络, 网络传输不会成为存储瓶颈.
  • 不要求可用性 (不是线上业务, 程序挂了大不了重跑. 可以忍受长达几天的停机维护, 数据恢复, 故障恢复)

这套方案我在17年初就有考虑了, 最终在ZFS和CEPH方案中摇摆不定, 后来需要用kubernetes, 于是妥妥CEPH了.


开工

程序猿总要讲究些方法, 我们就自底向上设计吧(误), 首先是:

  • 硬盘

好的硬盘会省很多事情, 比如你的盘在RAID卡的支持列表里, 可以被顺利识别. 比如企业盘URE比家用盘低一个数量级.

目前最划算的垃圾佬盘除了3TB的一些, 剩下就是这款了:

没错, SEAGATE ST6000NM0034 6TB SAS 12Gb/s 便宜的话弄到手每块大约620CNY左右. 不要想太多, 当然是二手的. 作为一个垃圾佬怎么可能买新的.

来10块, 顺便之前还买了一块看看通电时间和坏块情况, 总计11块:


RAID 卡:

都CEPH了为啥还要RAID卡呢, 不用卡怎么把SAS盘怼到主板上. 我可不要板载SAS控制器的主板, 好的太贵, 垃圾的性能不行.

由于盘是12Gb/s 的, 自然卡也要 12Gb/s的.

这卡是 Fujitsu PRAID CP400i , LSI 3008 芯片. 支持HBA. 我也只需要HBA. 进入BIOS设置为JBOD就可以把盘直接给系统用了.

当然还需要电缆. SFF8643 转 SFF8482, 带个大4pin口给硬盘供电. 注意检查插硬盘这一侧的 SFF8482 口, SAS盘有的是需要这部分的针脚的. 没有可能会有问题. 我的两根线有一个有, 有一个没有, 不过盘都正常运行了. 我没有去查SFF8482针对这部分针脚的定义.


主机

RAID卡自然不能自己运行,我们还需要块主板, 这里权衡的点有以下几个:

  • CEPH 要求最好每 TB 盘配置 1GB 内存, 我打算用两台主机, 这样每台主机就是5块 6TB盘, 折合需要30GB内存. 然而XEON E3早期版本不支持这么大内存, 而我恰好手里有多余的E5-2670. 那么x79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 RAID 卡 能直接连接8块盘(有expander卡能插更多盘.), 那么机箱也要能装下至少现阶段的5快盘. 这就需要 5个 3.5寸盘位.
  • ST6000NM0034 这盘单盘接近12W, 5块就是 60W. 电源的大4pin输出功率要够.
  • 最好还是ATX主板, 这样魔改方便.
  • 同样ATX电源. 魔改方便.
  • 我要插10G/40G 网卡(PCI-E 3.0 x8), RAID卡(PCI-E 3.0 x8), 那么主板至少要提供俩PCI-E 3.0 x8插槽. 如果主板不支持无显卡启动. 那么还要插亮机卡. 还要个PCIE(这个就不用x8了, 阉割下x4,甚至x2插槽插x16的卡都可能显示的.)
  • 便宜, 毕竟x79在12年就有了再战10年不太可能了, 迟早要换.
  • 功耗按说应该没啥事.

最终选择的是这个:

(图片来源见水印, 懒得拍我的机器了.)

ThinkStation S30. 单路x79 , 560W电源. 2个5.25寸位置, 3个3.5寸位置. 中间的软驱位还能插块3.5寸盘. 总计可以直接上6块3.5寸盘. 下面还有些空间可以后续再魔改插几块. 2个 SATA3 6Gb/s. 2个PCI-E 3.0 x16, 一个 PCI-E 3.0 x4 (x16长度槽) , 一个 PCI-E 2.0 x4. 还有个PCI.

上图就是弄到一半的状态.

不要在意电缆乱. 盖上机箱盖就看不见. —— 软件工程之何为封装

最终插了5块3.5寸盘, RAID 卡, 一块 Connectx3 40G单口 IB卡, 一块INTEL DC P3700. 2块 INTEL SSD 545. 4条 8G DDR3 ECC REG, 一个XEON E5-2670.

为了散热, 在PCI-E卡, 硬盘处又用双面胶粘了3个风扇. 否则SAS盘发热还是挺可怕的.

两台这样的机器.


网络

参见我家用万兆局域网的回答, 我之前已经弄了个40G内网了, 所以直接上IB卡.

如何在家庭布设万兆局域网?


图中是两块 Mellanox ConnectX 3 56G , 这个卡的IPoIB模式支持40G以太网.

怼到 已经魔改完猫扇的 Mellanox IS5022 40G IB 交换机上. (还没开opensm, 所以灯是黄色的)


5 分钟 CEPH 入门

好了, 我们准备要装ceph了, 所以要对ceph有个简单的理解.

ceph 有这么几个角色:

OSD (object storage daemon)就简单理解为硬盘好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一般一块硬盘对应一个osd程序. SSD 为了提升性能可以一块SSD分配多个osd. osd负责向硬盘存储数据.

MON (monitor daemon) 监控节点, 用来监控调度啥的.

RADOS (Reliable Autonomic Distributed Object Store)简单来讲就是个算法, 把这个算法包装成软件装到电脑里, 每次向CEPH里面读写数据, 先把数据塞到RADOS里面计算下, 就知道数据在哪个OSD了. 这样就彻底摆脱了依赖. 只需要这个软件就有了RAID之类的功能. 而且没什么状态, 没有本地数据库啥的. 全靠这个算法定位.

好了,剩下MDS, RGW 啥的用不着就不用了解了. 是不是很简单?

还缺点什么?

好了, 现在我们有了两个一模一样的 CEPH 存储节点. 每个 30TB. 然而CEPH的架构是这样的:

(图来自网络)

其中, OSD (可以简单理解为硬盘), 承载OSD的主机我们有了. MON(可以理解为监控节点) 还没有. 我们可以在两个OSD主机上部署 MON, 但MON为了仲裁(Quorum) 我们最好还是 3 个mon 节点比较好(至少三人投票才能决出结果). 另外RGW啥的也需要放一放.

于是, 废物利用, 把之前的HP Microserver Gen8 当做了 mon 节点, 也插了个 IB 网卡.

搞定. 接下来开始安装CEPH.


安装CEPH.

我懒了, 所以没写教程. 后续会补充到我的专栏里. 感兴趣的同学先看官方教程吧. 挺简单的.

Installation (ceph-deploy)

用 ceph-deploy工具安装非常方便. 当然还需要后续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性能. (默认也足够用)


跑分

CEPH 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定义副本数量( 没错 CEPH 就是把你的数据存成多份来保证数据全的 ).

我在OSD中建立了三个osd pool(理解成分区好了)

如图, 分别叫 L1, L2, L3.

L1 是单副本, 坏一块盘就丢了一块盘中的数据, 所以用来放完全不重要的东西, 比如你们懂的, 还有Steam游戏.

L2 是2副本, 用来放平时用的东西.

L3 是3副本, 用来放代码和一些重要的东西.

仔细看的同学会发现L1+L2 x 2 +L3 x 3超过了我的60TB存储容量. 没错. 这个pool 是虚拟的, 你可以随时扩容. 当然不会超过物理磁盘的容量. 物理磁盘满了会导致OSD满了, 到时候CEPH会提醒你要满了. 满了的话插盘, 增加OSD, 扩容就行. 是不是很灵活?

下面是将三个pool映射为块设备, 然后挂samba, 本地windows机器访问的跑分结果.

比较遗憾的是, 我本地只有一块INTEL 545, 所以这个跑分结果不是卡在了CEPH, 而是卡在了我本地机器的硬盘读取速度上.

这是用软件跑分的结果. 按说也没达到性能上限( 6TB 这个盘号称持续写入速度有200MB+ 10块就是2个G啊, 这成绩连RAID0都跑不过, 太丢脸了) .


优化

优化手段有很多, 比如开RDMA, 比如调整MTU. 我这里做了如下优化:

  • MTU 2044 (ConnectX3最大支持4000左右, 但是我调整到4000出现了内核问题, 为了稳定还是默认的2044了)
  • RDMA
  • CEPH Journal 单独放了块 intel 545
  • CEPH 开启缓存, 用了块 intel 545
  • 优化CEPH参数.
[global]
fsid = 0f7be0a4-2a05-4658-8829-f3d2f62579d2
mon initial members = storage01-ib,storage02-ib,storage03-ib
mon host = 10.0.7.1,10.0.7.2,10.0.7.3
mon pg warn min per osd = 1
public network = 10.0.7.0/24
auth cluster required = cephx
auth service required = cephx
auth client required = cephx
osd crush chooseleaf type = 0
osd pool default size = 2
osd pool default min size = 1
rbd op threads = 4
[mon]
mon data = /var/lib/ceph/mon/ceph-$id
mon clock drift allowed = 0.5 
mon osd min down reporters = 1
mon osd down out interval = 600 
[osd]
osd journal = /data/ceph-osd-journal/$cluster-$id/journal
osd journal size = 10000
osd op num shards = 8 
osd op num threads per shard = 4
[client]
rbd cache = false

关了RBD cache, 防止突然掉电丢数据. osd 线程开到2倍.

那么, 加了缓存后, 性能啥样呢?


往死了优化

这717MB (折合5.6Gb/s)的速度对不起我的40G设备啊. 但是俩Intel 545 做缓存也就这样了(545 写入速度 500MB/s左右).

上NVME.

跑分:

[root@storage02-ib ~]# rados bench -p lc 60 write
hints = 1
Maintaining 16 concurrent writes of 4194304 bytes to objects of size 4194304 for up to 60 seconds or 0 objects
Object prefix: benchmark_data_storage02-ib.lobj.eth6.org_189720
  sec Cur ops   started  finished  avg MB/s  cur MB/s last lat(s)  avg lat(s)
    0       0         0         0         0         0           -           0
    1      16       723       707   2827.51      2828  0.00620033   0.0223021
    2      16      1449      1433   2865.51      2904  0.00916287   0.0221825
    3      16      2155      2139   2851.58      2824   0.0366325   0.0222918
    4      16      2876      2860   2859.61      2884    0.033643   0.0223233
    5      16      3613      3597   2877.22      2948   0.0207602   0.0221836
    6      16      4335      4319   2878.95      2888   0.0557611   0.0221711
    7      16      5058      5042   2880.71      2892   0.0111489   0.0221847
    8      16      5803      5787   2893.08      2980   0.0100133    0.022082
    9      16      6493      6477   2878.26      2760  0.00491178   0.0221721
   10      16      7236      7220    2887.6      2972   0.0306935   0.0221227
   11      16      7946      7930   2883.24      2840   0.0116118   0.0221538
   12      16      8686      8670   2889.62      2960    0.020057   0.0221269
   13      16      9380      9364   2880.85      2776   0.0373555   0.0221801
   14      16     10114     10098   2884.77      2936   0.0283607   0.0221558
   15      16     10862     10846    2891.9      2992  0.00808201   0.0221035
   16      16     11604     11588   2896.64      2968   0.0215107   0.0220788
   17      16     12313     12297   2893.05      2836   0.0519716   0.0220919
   18      16     13036     13020   2892.98      2892  0.00509733   0.0220978
   19      16     13760     13744   2893.12      2896   0.0296724   0.0221057
2019-03-13 08:03:43.362085 min lat: 0.00401633 max lat: 0.0801554 avg lat: 0.022081
  sec Cur ops   started  finished  avg MB/s  cur MB/s last lat(s)  avg lat(s)
   20      16     14501     14485   2896.65      2964   0.0288173    0.022081
   21      16     15229     15213   2897.36      2912   0.0124475   0.0220728
   22      16     15940     15924   2894.92      2844   0.0173604   0.0220985
   23      16     16662     16646   2894.61      2888  0.00595091   0.0220945
   24      16     17411     17395   2898.82      2996   0.0102223   0.0220689
   25      16     18145     18129   2900.29      2936  0.00714116   0.0220556
   26      16     18890     18874   2903.34      2980   0.0232422   0.0220303
   27      16     19607     19591   2902.02      2868   0.0213828   0.0220413
   28      15     20312     20297   2899.23      2824   0.0186098   0.0220668
   29      16     21022     21006   2897.04      2836   0.0113287   0.0220759
   30      16     21715     21699   2892.86      2772   0.0104436   0.0221137
   31      16     22439     22423   2892.95      2896   0.0402675   0.0221099
   32      16     23164     23148   2893.16      2900    0.014374   0.0221133
   33      16     23884     23868   2892.75      2880   0.0277044   0.0221148
   34      16     24582     24566   2889.78      2792   0.0238958    0.022137
   35      16     25331     25315    2892.8      2996   0.0220586   0.0221166
   36      16     26031     26015   2890.22      2800    0.018456   0.0221346
   37      16     26771     26755   2892.09      2960   0.0153843   0.0221214
   38      16     27512     27496   2893.98      2964   0.0287244   0.0221073
   39      16     28238     28222   2894.23      2904  0.00710386   0.0221054
2019-03-13 08:04:03.364287 min lat: 0.00380649 max lat: 0.0801554 avg lat: 0.0220819
  sec Cur ops   started  finished  avg MB/s  cur MB/s last lat(s)  avg lat(s)
   40      16     28984     28968   2896.47      2984  0.00585799   0.0220819
   41      16     29719     29703   2897.52      2940   0.0121268   0.0220785
   42      16     30447     30431   2897.86      2912   0.0174378   0.0220777
   43      16     31182     31166   2898.83      2940   0.0266877   0.0220725
   44      16     31907     31891   2898.85      2900  0.00507255   0.0220651
   45      16     32645     32629   2900.02      2952   0.0264655   0.0220592
   46      16     33374     33358   2900.36      2916  0.00519323   0.0220554
   47      16     34103     34087   2900.69      2916   0.0174929   0.0220574
   48      16     34837     34821   2901.42      2936  0.00825005   0.0220507
   49      16     35567     35551   2901.79      2920   0.0161023    0.022052
   50      15     36313     36298   2903.51      2988   0.0338922   0.0220351
   51      16     37030     37014   2902.73      2864   0.0209547   0.0220435
   52      16     37760     37744   2903.05      2920  0.00616779   0.0220334
   53      16     38469     38453   2901.78      2836    0.030024   0.0220468
   54      16     39188     39172    2901.3      2876   0.0336324    0.022049
   55      16     39897     39881   2900.11      2836  0.00491591    0.022062
   56      16     40674     40658   2903.81      3108   0.0357856   0.0220327
   57      16     41400     41384   2903.81      2904   0.0057601   0.0220328
   58      16     42149     42133    2905.4      2996   0.0146372   0.0220229
   59      16     42855     42839   2904.01      2824   0.0291914    0.022034
2019-03-13 08:04:23.366453 min lat: 0.00380649 max lat: 0.0801554 avg lat: 0.022023
  sec Cur ops   started  finished  avg MB/s  cur MB/s last lat(s)  avg lat(s)
   60      16     43591     43575   2904.67      2944   0.0101212    0.022023
Total time run:         60.0109
Total writes made:      43591
Write size:             4194304
Object size:            4194304
Bandwidth (MB/sec):     2905.54
Stddev Bandwidth:       67.5243
Max bandwidth (MB/sec): 3108
Min bandwidth (MB/sec): 2760
Average IOPS:           726
Stddev IOPS:            16
Max IOPS:               777
Min IOPS:               690
Average Latency(s):     0.0220248
Stddev Latency(s):      0.0122845
Max latency(s):         0.0801554
Min latency(s):         0.00380649
Cleaning up (deleting benchmark objects)
Removed 43591 objects
Clean up completed and total clean up time :2.05853

平均写入速度 2905.54 MB/s , 最高 3108 MB/s, 最低 2760 MB/s. 舒服了.

P.S. 该数据由rados bench生成. 并不是 rbd 块设备性能. RBD块设备的测试结不理想:

974MB/s 作为两块写入速度能达到 1900 MB/s 的P3700来说, 这个成绩明显裁判有问题(dd从 /dev/zero 往 /dev/null 写入的速度接近 9GB/s, 所以不是dd的问题).

我怀疑要么是我的RBD没设置或优化正确. 要么是RBD的实现有性能问题. 但查了半天资料也没有什么结果. 这里就只能期待有大规模集群实践经验的大佬关于RBD的使用经验数据了.

总之, 够用了.


One more thing ...


总之比买云服务便宜不是? [手动阿Q]

看到有同学问价格, 梳理下价格:

  • 6T 硬盘 620 * 11 = 6820
  • HBA卡 590 * 2 = 1180
  • 56G IB 网卡 495 * 4 = 1980
  • 56G 线 200 * 4 = 800
  • SAS线 60 * 4 = 240
  • ThinkStation S30 900 * 2 = 1800
  • E5-2670 450 * 2 = 900
  • 8G DDR3 ECC REG 95 * 8 = 760
  • INTEL 545 128G 250 * 4 = 1000

总计 : 15480 CNY

新版 iPad Pro 顶配 15299 CNY, 这么一想是不是很划算?

以上是本次新增的设备, 之前还有的设备是:

  • mellanox IS5022 IB交换机 2500 * 1 = 2500
  • HP Microserver Gen8 3800 * 1 = 3800
  • INTEL DC P3700 800G 2600 * 2 = 5200

总计:11500 CNY


一些 Tips

  • CEPH可以用SSD当缓存盘, 缓存超过设定容量或时间可以回写到机械硬盘, 对常用文件还能缓存到SSD提升读取性能.
  • 使用2副本最好编辑下CRUSH map, 防止预期外的掉盘导致副本不和期望问题.
  • 数据恢复速度与单盘最大写入速度有关. 所以单盘最大容量还是控制下, 6TB 按照写入速度 200MB/s算, 恢复一块盘也要 8.3 小时.
  • 最常用命令: ceph osd set noout 【手动滑稽】.
  • 家用写入500MB/s 真的够了...... 编辑4k视频当我没说.....
  • 掉盘恢复非常简单, 插上新盘, 添加osd后, 坐等就行了.
  • 最好常看看CEPH健康状态, 万一运气不好2块副本盘全掉还是要注意下的.
  • 想到再补充


到目前的集群使用状况

截止到2019-04-06,期间小区突然断电3次(无UPS),在一次系统维护中不小心干掉了mon节点,目前数据正常,系统正常使用,无故障。

CEPH-RBD映射的块设备给iSCSI,ESXi连接iSCSI给15台虚拟机使用。目前状况良好。


最后, 欢迎加入垃圾佬Q群, 交流50TB+NAS, 万兆网络, 家用服务器等.

https://qm.qq.com/cgi-bin/qm/qr?k=0_kcwvStKOiELfGrOQizVlm_NXl0p4p2&authKey=zZ8%2F5MBeWpfoWXCAtS6qjTDY%2F6Yo%2BIfkAZPKqrfOEyMzXHCd1%2BRw%2F3y4gF%2B08CzL (二维码自动识别)


先说说自己目前配置折腾的配置吧

其实我也是来请教方案的_(:з」∠)_


作为图那丁肯定是不会买成品方案的

软件网络等方面懂得不是很多 捡垃圾什么的这个技能作为图钉还是必备的_(:з」∠)_

不懂捡垃圾的朋友最好还是上成品方案或者矿车蜗牛都好(虽然很垃圾但是只做文件存储绰绰有余)

有空再上图 现在开始txt表演


目前配置/环境

  • 以下物品都为二手算上邮费/包邮我拿到的最终价格


主板 梅捷H87+节能版 110元

CPU i5 4590T 35W 四核四线程 435元

散热 AVC四铜管被动散热 33元

内存 威刚DDR3 1600 4G 65元

显卡 核显

硬盘 创维Msata 64G 固态系统盘 65元

希捷1T下载盘 4T数据盘

电源 酷冷至尊GX450 450W 铜牌 80元

机箱 旧机箱 0元

系统 Windows servers 2008 R2

其他 lsi 9211-8i 阵列卡 it模式直通 110元

sas一拖四 42元

sas转sata一拖四 0元 买卡送的

硬盘减震圈 50个一包 5.5元

杂七杂八下来 一共945.5元

阵列卡是上周配的 sas洋垃圾盘还没买 不配阵列卡的话也有五盘位 就793.5元就可以拿下

整机除硬盘不到1000块


  • 网络 电信200M光纤 带公网ip

华硕AC88U 已刷梅林 洋垃圾 600元

家里全六类千兆网线

家里环境 2台pc 本子一台 日常在线手机平板笔记本10部左右家里小米智能家居设备若干

Ps 家里还有一条买广电电视线路送的广电号称100M宽带 插电视机顶盒上 其实实际下行就2M每秒 不知道有啥用处_(:з」∠)_


这么配这个配置是我考虑到我个人可能多多少少的伪需求吧 所以上了个相对稍微好点的CPU 如果只是做简单的文件存储和共享的话 上个亮机U把预算加到别的地方 硬盘什么的 也无不道理

捡垃圾思路没有上面那位答主1000块还包括硬盘+服务器平台这么强了

但这套考虑到了稳定 拓展 功耗 静音问题 现在一个散热风扇都没装(以后硬盘上多了还是要装的) 开机了只有电源的风扇和硬盘是有声音的 现在当普通pc放桌下根本听不到声音 如果不差钱的话可以上个海盗船等有低负载风扇不转的电源 最好金牌的 这样根本不会有声音

体积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上itx主板和小机箱成本马上就上去了 虽然星际蜗牛矿机机箱很便宜 50不到包邮 但是质量确实不敢恭维 我之前折腾itx平台小体积方案的时候有个恒煜原装的四盘位小机箱(星际蜗牛A机箱就是精品这个的) 对比了下做工用料 真的差的远了

反正插上网线电源就随便丢

做htpc的话电视旁也有地方放


  • 其他

主板有HDMI接口

带一个msata接口 5个sata3

3×PCI-E X16 接口

3× PCI-E×1接口

4×DDR3 内存槽

机箱4×3.5盘位 2×2.5盘位 4光驱

机箱可以买个光驱位硬盘笼+5盘位

需求 (有些应该是伪需求)

  • 文件方面
  1. 远程文件管理 上传 下载 至少要能看照片。。。。最好带有客户端 类似于网盘样子的方案?其实个人最主要的就是在外随时随地有网络就可以访问nas的文件系统
  2. Bt pt下载 松鼠党 存动漫 电影 等资源
  3. 番剧 电影管理方案(日后慢慢摸索)
  4. 最好的话可以远程Web管理(Windows Admin Center听说很折腾?而且目前2008 R2用不了至少得2012 R2)


  • 媒体方面
  1. 客厅智能电视播放nas里的资源 在nas端进行一些解码等(这个U性能总该够吧)
  2. HTPC? 不知道是不是伪需求


目前

Bt pt用utorrent 手动下载种子添加下载 用手机十分不便

远控用tv/向日葵

局域网直接磁盘共享 能跑满内网千兆 普通视频 动漫直接点目录列表用使用的设备播放

没弄什么别的感觉有点浪费 平时主要是下载和共享播放为主 不知道有什么其他的好玩法


所以来请教大佬们搞个更好的方案


知识水平有限如果大佬们有什么好方案能解决我的需求的话 可以的话尽量结合目前我的设备和配置简单实用为主_(:з」∠)_

对于网络这些知识基本是半懂不懂

内存不够可以加 反正DDR3便宜

参照了知乎很多很多答案和方案

但是没有完全覆盖完全我的可能需求

但对于硬件上基本是齐活了 拓展性也好

功耗也算低 平时待机35W左右

之前测试的时候海盗船RM650金牌

实时功耗可以到20W左右 电源风扇根本没转过 功耗感觉还是和电源的金牌银牌铜牌有点关系的

满打满算再插两个直通卡加上板载的5个sata可以上29块盘(逃)就是不知道msata是不是和其中一个sata接口一个通道

装了win 对于我这个小白来说学习成本较低熟悉基本的操作流程

最开始发现nextcloud方案很看好 但至少需要linux平台 没有过多linux经验

遂考虑win开hyper上虚拟机做乌邦图上nextcloud的 但有人说虚拟机性能带宽什么的跑不满什么的 这个方案没有实验过

于是看到了win方案的seafile 但是从各种反馈下看好像也不是很好也没有部署过

然后黑群的话 一开始就没有考虑

后来看了看PVE ESXI等虚拟机方案 随便拿了个备用平台搭来玩了下 看了下界面和基本操作 仍然是没有什么使用经验 过于复杂 也需要增加一些内存 也许后期维护时间成本也比较高 但保留这个方案

下载的话目前用的一个主机退下来的普通希捷1T 7200转的做下载盘 希捷酷狼(估计换标)4T做存储 快满了

个人初步打算是买了直通卡上sas垃圾盘存动漫电影等 多买几块

用这个4T做网盘?存一些个人资料照片视频什么的

以后多硬盘的话没打算做什么raid 存满一块加一块

重要资料留一块硬盘备份软件热备份就行


以上 目前自己的想法 很多不懂 所以只是想法

甚至 折腾了几个月 有这精力和资金我不如加点买个二手成品。。。。。(划掉)

组装好的NAS成品

不要搞什么群晖、蜗牛星际、玩客云(我老东家这个好像还不支持硬盘休眠,绝了)这种乱七八糟的,直接组装Windows台式机。

NAS只要是静音、功耗低、多盘位、稳定就行了,所以搞个14nm++++++++++++++的i3,或者新Ryzen平台的台式机应该就差不多了,不要贪便宜去捡垃圾买二手电老虎Xeon。

手头没有功耗表,用技嘉主板带的监控看CPU部分的功率很低。从网上评测来看,B360 + 8100,不插独显,整机正常使用功耗应该在20W左右:

8代的I3 8100上B360平台集显平台太省电了。

求助!I3 8100满载功耗只有30W!

待机功耗应该要更低,网上的说法是待机整机15W以内(记得设置机械硬盘自动休眠,健康养生也省电)。


机箱推荐有8个3.5英寸盘位的静音机箱——安钛克P101S:

在这里再次批评下买J1900工控机的朋友,工控机平台找不到像样的机箱,把主板和硬盘们放纸板箱里,DC直流电源给硬盘们供电又不够,又外挂电源,结果一大坨东西塞纸板箱里,不规整啊。


不过由于我囊中羞涩,暂时先买了安钛克P5(光驱位也算上,勉强算是有3个3.5英寸盘位),也是静音机箱,目前硬盘转很快也听不到声音。后期盘多了再换P101S。


CPU不要买什么N3150、J1900这种,直接上新款i3(带核显的)或者ryzen 3系,小主板的空间和插槽会让你很难受,可扩展性非常差,有的封顶就是8G内存,各种不够用。待机的话八代i3跟这些低端CPU的功耗是差不多的。


其他配置就是:

  • 主板:技嘉 B360M auros pro(这个主板支持4k DP输出,毕竟NAS也是媒体机,我还有个4k显示器)
  • CPU: 散片酷睿i3-8100(原来想的是支持傲腾,现在想完全没必要,还是AMD好)
  • 散热器:迅雷的一个同事送的Intel原装盒装散热器
  • 内存条: 这个随意,我是一条威刚万紫千红 8G ,后面618又加了一条芝奇 16G的。
  • 电源:安钛克VP300(因为没插独显,买了个便宜的300W电源)
  • 主硬盘:三星SM 961 512G(NVME的MLC颗粒 SSD,现在很少见了)
  • 仓库盘:西数My Book 10TB拆机杀鸡取卵氦气盘
  • 无线网卡:为了连蓝牙音箱,我又买了张Intel 9560AC,CNVI的无线网卡

板U套餐1239元、内存条296元+419元(内存过了两个月大跳水了)、电源139元、机箱275元、主硬盘775元(这两个月也大降价了,血亏)、仓库盘1260元。


最后当然是隆重推荐,NAS里最重要,也是最值得入的仓库盘:

西数My Book 10TB拆机杀鸡取卵氦气盘,这个东西亚马逊常年低价,最便宜的时候只要700块。

我用1260元的价格买到了一个全新的西数My Book 10TB,拆了外壳,就可以得到一个10 TB的PMR氦气盘。



NAS的连接也没什么花里胡哨的,直接开samba,挂载网络驱动器:

跟本地硬盘一样用。

因为是Windows平台,所以当下载机用的时候也可以用迅雷、PanDownload之类的多样的下载工具。

并且,如果你有自己的云服务器的话,可以在云服务器上跑frps、在NAS上跑frpc,把samba的445端口映射到云服务器的本地445端口。

这样在云服务器也能连上自己的NAS,这时候就可以把云服务器的一些定时备份文件传回NAS了。

如图,在我的腾讯云服务器上,可以像访问本地目录一样访问我的NAS(只挂载了另一个1TB 的日立硬盘,7200转)。


同时,如果安全策略做得足够好的话,你也可以通过云服务器的中转,在外网随时访问自己的NAS。像用在外面同步自己手机里的照片回NAS当然也是很容易就能办到的。

这里推荐个Android用的samba同步App

另外,存储安全性的话,建议用Windows的存储池做软raid,不需要买raid卡了,虽然一份数据存两份挺浪费空间的,但是稳妥。

这边我还没做存储池,所以不分享经验了,相关的文章网上应该很多。


另外因为是内存比较大的Windows平台,所以虚拟机搞个黑群晖,或者直接装黑群晖,也是没有问题的,还能再装LEDE搞软路由,一机多用,省钱。不过个人更喜欢用Windows,因为习惯。


另一个仓库盘我还没想好买啥,仓库盘最好不要买两个同型号的,至少不要买同批次的。如果这个批次的盘有些什么问题,同时间暴毙的概率很高,我看了下近期网上晒的西数10TB杀鸡取卵盘都跟我的同批次。

简单总结

星际蜗牛真是便宜,j1900板子,4盘位,4G内存,不到300包邮,系统做好,到手加块硬盘就能用,性价比很高,我觉得适合大多数人。

其他各种小主机的主要问题是机箱装不了硬盘。包括蜗牛在内,当网络硬盘软件不一定用群晖,装个Win10用远程桌面也很方便,有些操作就不用开主力电脑,省电。

我查了这些年来折腾的各种整合主板,小主机订单,都比这个蜗牛贵多了。

就算不当NAS用,加个120G SSD,装个win10,当个上网刷剧看小说炒股老人机也是极好的。

西数mybook live也算用起来方便,体积小。

玩客云也是个简易方案。

还有个暴风二期,目前大概800,J3455板子,只有两个盘位。

其他还有万由,白裙等,性价比就不怎么样了。

在网上还见过一个卖600多的安卓盒子(估计机顶盒改的),无硬盘,居然买的人也不少。

玩客云矿渣

玩客云下载和手机操作简单易用,这玩意不挖矿当个简单NAS也还行。别去官网买,太贵。

玩客云还自带迅雷帐号,当下载器不错。这玩意便宜啊,全新的包邮也不到200,用过的大概70能包邮。

星际蜗牛矿渣

价格无敌啊!

蜗牛B型电源是祖玛150W,没什么噪音,风扇我是买了个USB转两针插座,插主板上的USB了,5V供电风扇就没什么动静了。

嗯,就这玩意,5块钱包邮3个。敏乎应该不能直接给链接,会被封贴。

现在天很热,书房不开空调,并故意做大量读写,然后查看4个硬盘温度都是45℃左右,看来散热效果还行。4个硬盘都是海淘西数元素盒子拆出来的氦气盘,8+8+10+10。黑裙系统,这个组合供大家参考。

另一台蜗牛是C型,这电源200W,风扇噪音太大,忍不了,拆了。换上个直插,并尝试用锂电池包(3串两并10A放电)并联到12V上做备用电源,初步看效果还行。

测试耗电情况。

Win10,120G msata,一个西数3T红盘,硬盘基本没转。

不加机械硬盘电流大概是0.8以下。带机械硬盘启动瞬间可以到1.5A。所以,再加3个盘,也就顶多再加3A,总电流算5A。

这点功耗,顶多60瓦不到,没什么好担心的吧?

12V还可以并联上这个,没多少钱,按6A放电能放1个多小时,算上只充到12.2V,不充满,容量不足的因素,打对折也能用半小时。

C的好处是内部空间很大,特别是拆了电源后。我琢磨在里面塞点别的,比如把玩客云拆壳放进去。

这台我尝试了Win10远程桌面控制,效果也不错,主要就跑百度云客户端。百度云客户端不限制一个账号多台电脑登录,可以并行上传下载。

有人觉得矿渣的J1900慢,不行,看看大佬的回答

搭建家庭 NAS 服务器有什么好方案?

这里提到用QNAP 253 PRO后很满意,这个机器的CPU正是J1900。

西数的mybook live和mycloud

这玩意当纯网络硬盘用还行,其他功能比如下载也不是不能折腾,只是太啰嗦。体积小,跟本书似的。

我一共买过3个,挂了一个,是主板挂了,当时跟其他设备紧贴,估计热死了。

大容量硬盘

我试过买二手硬盘,1T 130包邮。拿回来一看,通电25小时,75次上电,无任何坏道,这是二手的???这可能是个案啊。

亚马逊海淘经常有便宜的硬盘盒子,比如我前阵子偶然发现10T元素盒子促销,大概2350两个到手,每个10T到手不到1200。邮寄速度不保证,有时候就几天,有时候半个月。嫌麻烦的某宝也有,贵点。

其实真正价格低供货稳定的是服务器二手SAS 6T,但这玩意需要加SAS卡,还比较费电。

我瞄了一圈我的机器,主力电脑插了显卡,剩个PCIE1槽,卒,SAS卡至少需要x4槽。我当初咋就没多花点钱上个大点的板子呢?不对,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要分开。不对,为了加万兆光口卡也得上大点的板子,万兆卡x1插不上的,教训啊!

其他机器,要么机箱太小放不了几块硬盘。要么电源比较小,倒腾下应该能凑出合适机箱来,但暂时没需求,这事暂且放下。

某宝上有个600多的1U的12盘位+2SSD服务器机架看来也不错,有空研究下。

UPS

原来家里的两台UPS年头多了,电池都完蛋了,功率比较小,就不换电池了。又买个新的UPS,阿达普特,好处是不到300,两个7AH电池。这个UPS支持SNMP连接群晖,就是为这个功能选的,但是很不稳定,经常就找不到了。初始设置也很啰嗦,还没说明书。怕麻烦的还是上APC吧,就是贵,但是再贵也没硬盘贵,对吧?

12V集中供电与电池组

发现越来越多的设备都是12V,9V其实也是可以插12V,有些插220的内部还是12V。多数接口都是5.5*2.5母头,摄像机一般都是5.5*2.1,不过可以用2.5音叉头兼容。

看着插座上插了一堆12V电源,方向还打架,闹心。换多头集中供电12V电源,看着清爽多了。

还准备弄个几百瓦的服务器电源做12V集中供,把台式机都改DC-ATX,也用12V,然后并上大容量11.1三串锂电,不怕掉电。

交换机

海思视讯的挺好,10口千兆包邮不到100,还有管理型的。

为啥我说它挺好呢?我有个24口千兆的tplink,用起来可以,但这风扇噪音大,换过几个都不理想,再换风扇成本都比这交换机贵了,就丢一边了。

水星的8口小负荷没问题,长时间大负载就有问题,总是莫名其妙网络假死,断电就好,这还是160多买的呢。

尝试换用这个海思视讯的,再没出事。而且不怎么热,水星的明显发热。

越来越复杂的局域网

最早在电话拨号时代,在网上600块买了个路由器,还是米国人肉带回的。从那时开始了家庭局域网建设。

现在家里存在两个独立的千兆局域网。一个是我专用的,占3个外网IP,另外一个是老婆用的,都各自有单独的路由器。需要时可以加跳线连成一个网,但一般没这个必要。我折腾网不能影响老婆刷剧,上网,玩游戏。

家里现在电脑网络相关设备有树莓派,硬盘录像机,若干摄像机,若干机顶盒,iPad,电视,多部手机,智能开关等。

书房里3个中塔,一个小塔,两个蜗牛,两台迷你主机,一个mybook live,一个玩客云。卧室一个小塔,一个玩客云,一个mybook live。另有还能用的笔记本2台。

客厅一个1037U六口软路由,一个华为无线路由器。

交换机在用的4台,全千兆,家里快成盘丝洞了,得好好清理下了。

不堪重负的千兆网

随着外网带宽提高,目前家里这个千兆局域网似乎不太够用。

目前宽带是300M,也就是说全速下载大概30M每秒。还有移动赠送的百兆目前装不上,以后肯定能上。

这个下载速度下东西写到某NAS上,同时又远程去操作这个NAS做大量文件操作,比如通过映射磁盘对下载的一批东西解压缩,就会占用两份传输带宽。这时就尴尬了,局域网带宽紧张,会严重影响宽带下载速度。

以前4M时也叫宽带,内网稍微匀点带宽就可以让外网跑满。现在WAN口都几百兆了,还可能有多个,这时内网千兆就显得不那么快了。

现在是逐步把家里存储节点和计算节点分开,这对局域网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可能真得像高赞回答那样上光纤万兆网才能解决。

在另外的回答里有钢筋说家里必须要布七类线,这是脑残吗?

超五就可以满足大多数家庭需要。我家里当初装修布线时我正好出差了,回来时都弄好了,装修工弄的不知道什么破线,包工包料的。他不会做线,面板什么的都是我打的。后来改千兆设备,实测满速。

以后真上万兆网,也不会用电口。所以家里布七类线什么鬼?

先写这些吧,想起来再补充。

文中提到的任何东西作者都与他们没关系,只是购买使用者。

DIY个人的集中存储十多年了,试过很多。主要倾向于自己做linux,以及用群晖。


用了4年的DIY NAS:

-- 退役intel i5 CPU + mobo
-- 鑫谷9光驱位机箱,icy dock 3转4盘位 x3 (9光驱位机箱真的很少了)
-- HPT SAS adapater ( 2 minisas )
-- 4T 红盘 x8; 2T download; 2T 黑盘;
-- 40G SSD OS; 256G SSD

OS是debian;

FS是btrfs:
其中影音是6块4T红盘 btrfs raid5
重要信息是2块4T红盘 btrfs raid1(在raid5上做mirror备份)
2T普盘用来BT,2T黑盘做照片原图存储(同时在raid5和raid1上做mirror备份)
256G SSD用于照片加速(照片jpg, web等)

服务就基本上都有了:smb, web全套, webdav, plex, aria2, transmission .....


btrfs的使用体验和性能还是很让人意外的,基本上4盘RAID5就已经超过了sata SSD性能

已服役4年
已服务4年
highpointer adapter

highpointer sas卡,minisas双口,可支持8块盘。然而linux用户建议不要考虑这块卡,驱动坑非常多……我都不记得当时怎么装成功的

建议dell perc h310 sas raid,可自行某宝,价格便宜。


ICY DOCK,还比较透气,防尘就别想了

ICY DOCK,还比较透气,然而防尘就别想了,但是24/7的防尘绝非一点海绵滤网可以搞定的,还是要考虑无尘机柜,这个我以后另写。



后来我公司装了一台群晖DS918+,对群晖的使用做了一番测试,觉得RAID5灾难恢复、可靠性、性能、体验都相当不错,于是我自己也买了一台DS1819+:

-- synology DS1819+
-- 4T红盘 x8
-- 10G以太网适配器

采用BTRFS + SHR,群晖不支持直接btrfs raid5
SHR相对来说灵活性差一点
亲测了SHR的灾难恢复,总体还可以
性能测试我晚些再po


先展示下我的PM2.5过滤机柜

左下光污染是游戏机的2080ti,这是我唯一的windows


DS1819+
10G以太网

特别提下DS1819+的坑,就是虽然有pcie,但是没有m.2 ssd cache slot

所以如果装了10G以太网,SSD就别想了

而如果想装SSD cache,还需要买M.2 adapter

另外DS918+机箱底部直接有M.2 slot,可以直接装M2 SSD,但是DS918+没有pci-e。

群晖在这种价位的产品上,还在用celeron导致pcie通道捉襟见肘,实在是不合理。



APC UPS


10G以太网

顺便說一下,垃圾桶的10G以太网卡兼容性感人。。。我买了4块才顺利点亮


10G以太网交换机



由于对可靠性和性能都比较满意,所以直接8盘做了一个RAID5一个volume,有点后悔,不过也还好。总体不太喜欢synology的file station机制。




下一步的计划,由于老的linux nas已经打算退役,还是会考虑一台linux nas ( probably itx 4 bays ),做ds1819+的异地灾备

初步考虑用手头闲置:

-- xeon 1276 v3 + ga b85n itx
-- 10GbE
-- mineNAS
-- 4 x 10T HGST



就酱!

家里常年跑一台Win PC,挂1块SSD + 6块 HD,接电视大屏上,做file server + media player + game机,蛮稳定的。

某天开始研究新搞台NAS玩。不满足于群辉的低性能低性价比,HP那几款准系统也不喜欢,还是决定自己DIY。选择方案时考量如下:

  1. 高性价比:显然得上AMD,选择了APU方案
  2. 低功耗,小体积:选了ITX微机箱,标配250w电源,不上独显足够了
  3. 多功能 - NAS,KVM,Web Server,Media Center。。。各路服务,至少不能比群辉少

最终定的硬件方案如下:

机箱是专门为Nas设计的Mini箱子,4x3.5盘位热插拔,还能挂2个2.5盘。

APU+ITX主板几个月前买有点小贵,现在新一代Ryzen上市了,上代板卡应该降价了。NVME SSD直接插到主板背面,这很爽。机箱太小,上第三方风扇时只能把主板原带的散热挡板卸掉了。

上好板子走好线,几块闲置HDD一插,装机结束。放一张和标准塔式PC的对比,差不多1/4的体积。

硬件好了,再折腾软件。决定不用Win,搞搞Linux,上KVM虚拟化。选择了口碑不错的Proxmox VE。安装步骤如下:

  • SSD安装Debian 9.8,开通SSH服务。
  • 增加Proxmox VE源和密钥,然后安装PVE 5.x。
  • 安装Webmin,基于HTTP的远程管理软件
  • Debian并未内置Intel无线网卡驱动(属于商业软件),所以只用到了有线网卡。增加虚拟网卡,设置与真实显卡做桥接。
  • 新增虚拟机,分配资源,指定虚拟网卡,安装Ubuntu 19.04。
  • 安装Seafile Server企业版做Nas服务,自己用的话3个账号的限制够了,不够的话需要手动破解license文件了。常用办公文件放进Seafile,方便异地和手机端读取。
  • 四块HDD阵列做大规模冷文件备份用。放弃了Raid设置,首先是因为每个HD容量不同,其次看了一堆分析,Raid5不靠谱呀。选择了灵活方便的mergerfs硬盘合并工具,反正也是仓库盘做PC主机文件备份的,这个方案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异构硬盘的空间,任何HD坏掉不会影响其他HD,也不存在重建Raid的危险。设置好后,四块HD mount为一个目录。
  • 设置好samba,Win端即可访问到Linux端mount出来的目录了。装个PC版的GoodSync,即可自动化定时备份Win端目录到Linux端了。
  • 设置好DDNS动态域名(找电信要个公网IP先),路由器做好端口映射,即可从公网访问到Nas咯

运行了几个月,安静,稳定,基本上免维护,满意。

软件安装步骤文档在此: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GcDjkaebYCl6ZwPCYEXKw 提取码:7ryg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6货源网 106487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