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1064879863
16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网站建设 >  你身边有哪些 90 后创业故事?


你身边有哪些 90 后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9-09-03 03:23:47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90后如何白手创业 来源: 张林轩Alex的日志 我叫张林轩,今年20岁,是在聊网(http://talkways.com)的创始人。网站致力于为中国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英语和获得更多视角的平台,目前正在
你身边有哪些 90 后创业故事?90后如何白手创业
来源: 张林轩Alex的日志

我叫张林轩,今年20岁,是在聊网(http://talkways.com)的创始人。网站致力于为中国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英语和获得更多视角的平台,目前正在内测调试阶段。从公司注册到现在有半年,已获百万级投资,估值过千万。

最近有不少朋友都问我,作为90后,是如何开始创业,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等一些问题,后来我想索性就写篇日志,可以给有更多有同样梦想的朋友做参考,也算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为过去一年的努力和成长做一个小结。

我懂的肯定没有各种企业家和投资大牛多,不过我觉得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独特的机遇和情况,有时最能帮你看清道路的不是已经遥遥领先或者到达终点的人,而是快你几步的人。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来探讨,如果有我说的不对的地方,或者如果你有不同观点,请尽管用力使劲喷,这样大家才能共同成长。

在深入讨论前,我要稍微介绍一下自己的项目,因为之后会经常引用到。
我的项目叫在聊网,是一个在线英语教学的平台,美国名校在校生或毕业生注册成为老师,并填写非常详细的资料,中国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不同学校、专业和经历的老师,选择不同的课程,通过在线视频对话完成学习,然后支付由老师自己设定的费用,并对老师的课程评分,来督促老师的授课表现。

因为文化差异,美国的父母基本上都不会为自己的孩子支付全部学费,有60%的大学生在毕业时会有平均一万五千美金的债务(利息从毕业当天开始算),他们有非常紧迫的压力在上课期间挣钱,所以愿意每小时挣取5到20美金来做视频家教。在中国,同质量的老师课时费要在这个价格的5到10倍左右。

虽然视频教学在某些方面不如面对面,比如互动性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教学效果会被老师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质量弥补。另外,在你随时随地学英语的同时,还交到了和你兴趣相投的海外朋友,获得了更多视角甚至资源。

这算是简单介绍了。下面,我把我认为一个企业的初创过程,也就是从想创业到拿到第一笔天使投资,按照顺序分成了几块儿,不知道今天能写完多少,写不完的明天再写。

第一步:了解你自己

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指点子,而是指即使别人知道了你的点子,来抄袭你,你也能做的比他们好的原因。核心竞争力有内在的,你的能力和特长,比如你的技术特别厉害,而且在一个领域已经研究了很久,水平算是国内TOP10的,还有外在的,你的资源和渠道,比如你的大舅哥是某个大公司的高管,然后能成为你的第一个大客户(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帮盖茨签了第一大单)。

外在的核心竞争力经常是短暂的,因为你如果发展的不错,那么很快你原来有的资源就会满足不了你的需求,但是你可以靠他发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一般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摸索和积累,同时也需要不停的进步。如果你缺失核心竞争力,即使你是市场中的第一个,你的公司会很快被抄袭,然后被清出局。

有些年轻创业者会有一个想法(尤其容易出现在海归身上),觉得创业就是要证明自己,如果自己足够优秀,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在乎去“走关系”或者利用身边的资源,排斥了外在竞争力。其实我一开始也是这种想法,后来发现是非常错误的。创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成功,只有成功才能证明你自己,没人会记得比尔盖茨在初创时用了自己母亲的资源,但大家都知道微软的成功和盖茨持续了13年的世界首富。

我还记得之前在美国创业的一次经历。当时17岁,自己在做校报。学校不给我们赞助,印刷要自己筹钱,就做了广告位招商,整版广告的价位是400美金,后来我们每期都会有一个。但其实校报的发行量并不是那么高,每期1000份,拿到报纸的人很多都直接扔掉了,大部分读者也只是看看封面故事。
商家都知道这一点,但他们还是会愿意出400刀。这是因为公立学校,作为美国政府极力保护的对象,是不能张贴任何广告的,所以独立的校报成了诸多企业可以平时在学校宣传的唯一途径。那有没有更有效率的在校内宣传的途径呢?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很多美国高中的入口旁边都是有停车位的,我们学校有三个入口,每个入口两侧很近的地方都有停车位,这些大部分是给学生的(美国学生很多17岁就开始独立开车)。我联系到了他们,承诺了他们每月50刀,租他们的“车皮”,就是他们每天早15分钟开车到学校,我在他们到了之后把一张大海报贴在车上,在他们放学之前把这些海报拿走,然后招租这个海报的位置。我把这个想法写成了简单的一页文档,发给了附近的公司,一个星期内http://driversed.com,一个在美国非常有名的网络驾校的地方市场部门找到了我,并签下了在接下来一个月的广告合作合同。合同上写他们会给我2400刀,而我的成本,给司机的费用和印刷费加在一起只有300刀多一点。后来这件事情没有继续做,因为在Driversed要给我打钱的时候发现我当时没有绿卡,不能合法在美国做公司,不过我相信如果当时继续做的话,也许结果会还不错。

我提这件事情的原因是想说,我没有任何学历,公司没有正式注册,没有可见的产品,没有案例,连Logo都没有,仅凭一页的文档,就可以让一家完全陌生的大公司愿意跟我合作,并且给我一笔不小的钱。这是在美国创业的好处。

在中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回国之后带着这种美国态度尝试去做事情:我相信只要能提供最好的方案和产品,就会被人接受。但结果是我碰了很多壁。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一次我在中国和新东方的某位市场高管讨论赞助方案,那人说:我相信你的方案对公司会有帮助,也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中国做事,不一定是最好的就会被人选择,还有太多其他因素,这就是中国。

其实我想可能我的很多朋友对这一点比我还要更清楚,我只想对可能和我一开始一样理想主义的朋友们说,其实这些都只是游戏规则,你既然想要赢,想要站在最高点,就必须遵守规则。

回归主题。在决定创业之后,你需要首先根据你的内在和外在核心竞争力来选择你创业的大方向,而且这两点最好要重合。如果你想不到交叉点,那就再接着想。因为青年人创业的成功率本来就很低,90后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在任何一点都一定要做到最好。而越往后越不容易做到极致,所以在一开始选择大方向的时候,一定要完美主义一点,找到真正最适合你自己做的事情。

我个人的例子,内在优势:我在中国读书到小学毕业,在美国读书到高中毕业,所以我有中美双重语言和文化背景;回国后我做过几个大培训公司的讲师,包括培训总监的职位,对英语培训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我很喜欢设计产品,之前创办过两份报纸和两家公司,产品都是我自己负责,而互联网企业是最需要产品构思且成本低的行业。

外在优势:我有很多在美国名校的朋友,而且通过之前在美国成立的一个中美文化交流非盈利性组织,带领着一支由来自哈佛、斯坦佛这些名牌大学在校生组成的兼职团队。
其实很容易看出来,把这些条件都结合在一起,我创业的方向就已经出来了:一个在英语培训行业,着重利用美国名校团队和资源的互联网产品。
第二步:选择最合适的项目

在你确定了大方向之后,想一两个你觉得不错的方案,然后尽可能多的找懂得这些相关领域的朋友去聊。每次你跟朋友讲一次你的项目,你对项目的了解都会更清晰一些,这对你今后做决策或者是见投资人都会有不小的帮助。

一个公司存在必须能解决一种需求,所以你的方案必须要很明确:你怎么解决谁的什么问题。怎么,谁,什么,都要想的非常具体。

对于大部分青年创业者来说,我认为最应该利用的优势就是自己的圈子。作为创业者,一般真正能注意到的需求都是自己身边的(很多的创业故事都是这样:某人觉得平常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很麻烦,所以想了个点子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只有90后才会有的需求,很少有传统创业者会注意到,自然也蕴藏的非常大的创新空间。

这包括我上面提到的包车位广告生意,这可能真的只有学生才会想的到。或者比如我两个在清华创业的朋友,都刚毕业,并且都拿了天使投资,一个项目叫“师兄帮帮忙”,由大学的年轻“师妹”发布任务,然后“师兄”完成任务,旨在建立一个结合中国校园文化的社交平台,另外一个项目叫infobox,一个收集大学的讲座及活动信息的网站。他们就是看准了自己身边的市场环境,抓住了身边人的需求,同时也抓住了商机。

不要怕人家知道你的点子。最杰出的产品基本上都不是第一个面世的,经常都是第二第三,甚至第十几个出来,但是比其他的做的都好的(Myspace之后出的Facebook,AltaVista之后出的Google,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你找的是身边的朋友,相信他们不会背叛你,估计他们也没有那个时间和能力。如果你通过朋友或者家人的介绍见到了大佬们,也可以放心,他们真的犯不上。

我在正式全职做在聊网之前,跟别人说过不下50次这个点子,然后才慢慢清楚自己真正应该做的是什么。

另外一点要注意的就是,项目一定要做最合适的:不要做最好的产品,要做你能做得最好的产品;不要做最赚钱的产品,要做你能做的最赚钱的产品。你可能会有一个很好的点子,但是你要斟酌你是不是能够完成它。在一个大项目上半途而废真的远远不如做成一个小项目。尤其是对于90后创业者来说,我们的心理素质不够成熟,我们比传统创业者更需要证明自己,安稳自己那颗一直漂浮不定的自信心;一次失败的打击对你可能是致命的。

第三步:召集团队
以上谈到核心竞争力都是以个人为主,但当你有了团队,他们就变成了你最大的筹码,你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你不会有太多钱去为大家提供资金报酬,所以一般都要用股份。股份让你的团队更有参与感,觉得在公司受到尊重,而且在公司发展顺利的情况下有长远利益的保证。不要因为怕有人分利益而吝啬股份,但是要尽可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最好在获得天使投资之前保持绝对控股。
上面说到过解决一个需求,你要想清楚什么,怎么,和谁这三个问题。但是当你要召集一支团队时,你要想明白第四件事,就是 “为什么”。

举个例子,戴尔的电脑很好,他们说:我们有最好的硬件,最优美的工业设计,所以你应该买我们的产品;苹果说:我们是一群疯狂的革新者,我们只满足于改变世界,让大家用上最好的产品,我们也做电脑,然后碰巧有最好的硬件,最优美的工业设计。听到这两段话,你更想买谁的产品?当苹果说要推出iCar的时候,大家都很期待,假设哪一天戴尔说要推出一款新的Mp3播放器,我们会怎么想?人们买你的东西,不仅因为你做的是什么,还因为你为什么做的。召集一支团队更是如此。
在聊网希望为中国原来没有条件接受优质英语教育的学生,现在获得这样的机会,并让所有中国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视角,成为更国际化的世界公民。

你要找到的人一定是跟你相信一样事情的人,这可能是相信要改善中国的教育环境,或者是要做出最完美的电子产品,等等。只有这样,你才能带领他们。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带领大家很重要,但是在企业创立初期,自己一定要在公司担当一项非常具体且重要的任务。刘邦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至少在我知道的创业圈子里是不会存在的。优秀的人机会很多,如果你仅仅只能带领团队而不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长并为公司做出直接贡献的话,你很难抓住人心,你的团队会觉得你没有实力。

最后,在创始阶段,不要为了人设定工作,而是为了工作找人。很多时候我们愿意跟朋友一起做事情,所以张罗几个人来一起创业,再一起分工。这很幸福,但是跟真正的创业比起来,这只能叫过家家。

我自己的例子,在决定创业之后,我把我身边认为最聪明最有能力的人都弄到公司里了,核心团队最一开始包括我六个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六个走了四个,然后又新加入了四个,还是六人。最一开始的时候,我和另外三个人还挥泪拜过把兄弟,现在这三个人都不在公司了。

一开始大家加入可能是为了一个好的机会,或者是能有一帮朋友一起做一件事情,我相信绝大部分考虑一起创业的年轻人都是这么想的。可是,创业很现实,每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都会这么考虑自己的选择:我投入这些时间,是不是能学到东西,获得成长,在我的领域走的更远。所以在没有获得一定成功之前,对一个合伙人最大的保障就是即使公司黄了,他也不会亏,因为他获得了成长。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一项任务,而不是因为他自己喜欢,那么他的工作状态绝对不会长久,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会开始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然后就会有不可避免的矛盾。及时解决了短暂的矛盾,问题的根源还在,时间长了他最后就会选择退出。

现在,我和合伙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因为他们在公司里面做的事情,就是他们最热爱做的事情。我们平常还经常一块打打英雄联盟LOL(我是弗雷尔卓德的小蚂蚱一枚,ID就叫在聊网,哈哈,欢迎来一起玩)

第四步:产品和技术完成度

确定了具体的方案之后,要制定执行计划,并判断在获得天使投资前要完成的程度。任何项目都需要资金,白手起家还不找投资…那你真的没的玩了。根据你对自己项目的了解,判断通过你现有的资源、人力、和经费能够做到的最好程度。

一般来讲,再粗糙的DEMO都强过纸上谈兵,而DEMO当然也是越完善越好。但问题是,完善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究竟如何选择,就要考验一个创业者的判断力和决策力了。你要选择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同时这个目标的完成度也要能足够吸引未来的投资人。因为大家的项目和情况都太不一样,这个平衡点究竟在哪儿,我没法给出一个万金油的方案,但是有一点我想说的是,对于90后来说,你的计划基本永远都会比实际情况差,所以在最一开始制定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保守保守再保守。我们优势是激情和拼劲儿,劣势是经验不足,做事不够稳重,容易过度乐观。既然知道自己的劣势,那一定要想办法主观的在一些决策上做出相对稳重保守的选择来弥补。

执行计划在初创阶段是一定会不停变动的,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不做计划的借口,因为你要学着慢慢制定越来越靠谱的计划,执行度也要越来越能跟得上计划。

比如我自己,小时候我制定的计划基本从来不会执行,这包括各种奇葩的想法,看完一套书啊,学好Photoshop啊,甚至包括跟着视频学舞蹈等等;14岁的时候初三,计划一定要在高一的时候做第二份报纸(第一份在中国小学的时候做的),后来高二的时候做了,晚了一年;半年前为在聊网做规划时,想的是4月份完成粗糙产品,后来是6月份完成的,晚了两个月。

不要因为之前有过拖拉,或者没完成制定计划的经历,而觉得计划都没用,然后放弃制定计划。这世界上真的没几个人能一直按照计划完成任务的,就连乔帮主在开发新苹果产品时都是屡屡拖后计划,有时发布日期甚至拖后一年以上。

关于制作产品的过程,由于不同行业的产品相差很多,所以我就不做综合分析,只讲一下我自己做在聊网的过程。我是去年11月份决定要做这个事情的,到6月份网站完成测试版有7个月了。

首先,要从你想到的项目大方向往细了缕,决定网站的主要功能,这个时间对我来说比较长,我觉得也应该长一点,毕竟在初创期间改方向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一是你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去改变,二是如果改了,团队和投资人会对你的判断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对项目没信心。这个阶段我花了大概3个月的时间,确定了网站几个需要着重设计的大项,比如学生搜索老师时使用的威客地图都有哪些条件(这会影响老师注册时需要填写的信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预约和支付流程,以及学生的成就和课程体系。

然后我召集了6个我觉得身边比较理想主义比较细心的朋友来做了一支兼职的产品团队。大家一周见2、3次,我跟这个团队一起把产品的细致结构做了出来,决定了一些功能具体如何实现,以及网站的基本风格和样式,这个阶段花了2个月。然后,这里要赞一下刘尧,我们的设计师,他太棒了,我们一起把网站一页一页的讨论设计出来,当然,设计全都是他做的,我只是提提想法。把网站设计出来花了2个月,然后找了个外包团队把网站的前端写出来。

和产品同步的就是技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技术是跟产品一样重要的(在初期甚至比产品更重要,因为初期重要的是产品能使用而不是完善)。

由于我自己不懂一点技术,所以这里就不说关于技术的进度。技术型的CEO做互联网创业很吃香,因为可以在初创期节省很多成本,而产品型或者人脉型的CEO一定不要吝啬跟技术人员分股份,相比其他团队的成员,技术是最有可能一直留在公司的。一旦进入快速发展期,公司本身的成长速度很可能超过核心团队的成长速度,然后你不得不换人。市场人员是最容易发生这种事情的,因为市场是一个非常吃经验和资源的事情,你可能很快就会发现8000元一个月能雇到的人比自己负责市场的核心团队人员要靠谱的多。产品和技术则更靠灵感和天才。所以如果你不是技术型创业者,然后有心仪的技术人员,一定要把TA追到手。是的,拉拢优秀的人才一定要像谈恋爱追姑娘(或者男子)一样,三顾茅庐什么的其实都弱爆了。

在聊网的技术主要是由两位朋友做的,初期主要是张骁懿,现在在苹果实习,中期到现在一直是陈宇飞(陈总V5,没你就没有在聊网),他们都是我非常欣赏和敬佩的人,技术很棒,也是很好的朋友。
最后还有一些可能和其他创业项目没什么关系的步骤,也顺便提一下。网站产品做完了之后就是找老师注册了。这里专门分出来了一个美国团队,由全奖从伯克利毕业的德爱中混血美女负责带领一支5人的美国团队,两个星期内我们就有了300名注册老师,然后停止了招新。另外还有一些网课教材的开发,由一些之前在大培训机构的老师帮忙一起完成。

当我有了一个可见的DEMO,300多个来自美国TOP20大学的注册老师,我就可以找天使投资了。

第五步:天使投资
拿到天使投资对项目有决定性的帮助,是一个必须的步骤,它能让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给公司一个不错的估值和一个强大的创业导师,同时,它也是给你自己和所有的团队成员最好的强心剂。
拿天使投资有两个步骤,第一个当然是找到天使投资人,第二是说服他们投资。

找到天使投资人。
天使们一般都很忙很忙,找到他们然后让他们愿意见你会是一个很困难的工程。之前有一位投资人曾说过,你找不到我其实证明你的项目不够好。我对这句话不完全同意,但是既然是投资人的钱,他们的想法不管合不合理我们都要尊重。的确,因为我们是创业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别人知道我们的项目和想法,而不是等着被挖掘出来。

见天使最容易的方法就是靠熟人引荐,如果有你特别想见的投资人,不妨先去了解了解自己身边有没有谁认识他。或者倒过来,问问身边的人有没有谁认识任何投资人。即使见的天使不对路,他最终不给你投钱,你们一小时的谈话仍然会是你非常宝贵的一课,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的项目。

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关系,我认为最容易见到投资人的方法就是靠做公关。我们的核心团队只有6人,但其中就有一位专门负责公关。公关包括参加一些比赛,接受一些采访,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项目。创业人气很重要,有些投资人其实并不完全了解自己所投项目的领域,但是因为看到这个项目很火,也会去投。

我们团队中负责公关的人是徐德尘,徐总做人很诚恳,公关做的也很棒,好基友一枚。

到目前为止,在聊网参加过三个比赛,分别是英特尔清华创业计划书大赛,两岸四地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DEMO China创新中国创业大赛,前两个比赛我们都是冠军,第三个决赛还没有开始,北京赛区我们也是以最好成绩晋级决赛。这些比赛当中经常会有一些投资人的出现,如果你表现的足够好,他们一定愿意更深入的了解你的项目。另外,每当你参加这样的比赛并且获得一定成绩,媒体都会对你有一定的关注,任何媒体的报道都会成为你今后找投资人时的敲门砖。

另外,在聊网的团队曾以嘉宾身份出现在央视二套的辩论节目“对手”,作为正方辩论“创业越早越好”这个命题,曾做过南方都市报和创业邦的专访,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浪网、腾讯网等大型媒体报道。

作为90后,如果你现在创业,你其实可能是中国创业史中的第一波:90后创业在中国是新鲜事儿。所以其实要有一定的媒体报道并不难。但是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过多的报道会使作为90后的我们迷失自己,因为出名这件事情会让人的心态有微妙的变化。创业初期更多的是需要闭门造车,在媒体露一露脸只是创业的一个步骤,而并不是你的最终目的。公关做的再好,如果你的项目不过关,台子架的越高摔的就越惨,最后会丢90后的脸。

回归正题,一般来讲,如果你给一个做天使投资的机构发邮件,简单阐述你的项目(当然要相对靠谱),并附带几个媒体客观报道的文章,他们都会愿意见你第一面。
如果你觉得以上的步骤很难,下一步说服他们投钱可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我们创业一共见过十几位投资人,这绝对不算多的,也是我做的不足的地方,因为我实在是不喜欢见陌生人。见过的有专职的天使投资人,比如像徐小平老师这样的,也有现在仍然自己在做公司的成功企业家,比如芳草集的CEO吕长城。他们的口味和风格都非常不一样。你需要在见某一位投资人之前上网去搜集他的信息,尽量摸清楚他的喜好和习惯。他之前做过什么公司,投过哪些项目,说过什么经典的话,这些都要了如指掌。

综合来讲,所有的投资人都有一些共性,在网上也有很多关于如何打动投资人的文章,应该写的都比我的全面,所以推荐大家多去百度找找。最基本的就是要介绍清楚一个有前景、有庞大市场需求、有明确盈利模式的项目,和一个有执行力能顺利完成这个项目的团队。
所以我在这里主要讲几点我认为90后创业者应该特别注意的事情。

90后的一个特点就是有创造力,我们年轻,敢想,所以经常能琢磨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点子来。要知道很多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在20多岁的时候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成就(爱因斯坦牛顿什么的),所以不要小瞧自己的能力。但是对于投资人来说,越新的项目风险越大,投资人有的是经验,但是他们真的不一定能在一个小时之内完全听懂你的新想法。在这种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能够跟你的项目进行比较的公司。找一个已经成功的,投资人听得懂的模式,然后讲述你的项目和它有什么不同,这样天使会更快明白你的意思,也会对你的项目更有信心。

投资人对你说的夸奖的话,不要听进去,如果从一开始他就不停的骂你,那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儿,你看过哪个在市场买东西的人在砍价的时候夸东西好的吗?投资人是砍价高手,如果他真的想要你的东西,他会把你的项目说的一无是处,这样才是对他最有利的。

如果一个投资人一上来就因为你是90后而小看你的项目(在我们身上真的经常发生),那你应该客气的把他的话听完以示对长辈的尊重,但是也不要因为他说的话而失去信心。以年龄就断定一个团队不靠谱并不给你任何机会的人应该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你要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比他更成功。

中国有没有真天使,这是一个我和诸多创业朋友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到现在还没有讨论出来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但是你要记住,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如果你自己能力不够,不要奢望别人会出于想帮助你来投钱,天使投资不是慈善事业。其实徐小平老师在这一点上挺有名的,有不少人说他是真天使,有一个故事讲到他觉得一个项目不靠谱,但是出于热心想帮创业者最后投了钱。这个故事跟你没关系,想找到这样的投资人这无异于守株待兔。
一般的天使投资,根据你的需求和完成度,会给你100万占你10%到25%的股份。如果你是90后创业,不要太纠结股份比例的事情,能有机会做事情是最重要的,但是也不要在见到足够多的投资人之前就贱卖自己。


外传:心态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

一年多前,为了能有更好的机会,我放弃了在北京环球雅思每小时450元的托福讲师工作去了广州,在广州时因为工作类似创业,所以工资很少,有段时间住每月400元的小平房,还有的时候没有钱买饭要饿着,瘦了很多。后来不缺钱吃饭了,但是相反的事情发生了,从去年创业到现在胖了30斤,这是因为原来我是一个特别爱运动的人,每天都健身,后来开始创业了就没时间,马上就胖起来了。但是没办法,这是自己选择的道路。对于90后创业者来说,我们大多都有比较好的生活条件,但吃苦是创业必修课。如果你真的想创业,现在就下决心,只要不伤到身体,什么苦都要忍着,只要能坚持,等待你的一定是成功。
别把自己当天才。

自信心别老浮动,上电视上杂志拿奖什么的都是假的,踏踏实实的追逐自己天马行空的梦想才是真。
别轻易放弃。
90后最不缺的是激情,是毅力。记得当年在美国办报纸的时候,学校告诉我即使靠广告支付印刷费,也必须找一个监管老师,保证出版的内容健康。这个事情不是一个老师愿意接的活儿,因为等于免费提供劳动力。我当时按照教室的排位,一行一行的扫下来,一个一个老师问,他们都婉拒了我。但是在我被拒绝了快30次的时候,终于有一个答应的,一位新来的社会学老师。后来这份报纸拿到了全美最大新闻机构The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颁发的自由信息奖,并被美国国家广播电台和各种主流媒体报道。我想说的是,有再多的投资人拒绝你,都不能代表你的项目不是好项目,只要创业是你自己热爱的事情,你就应该坚持下去。
祝大家创业好运!
:p

其实以上的每一段都可以再写很多,不过那样估计就没人能看的完了,所以我就挑了一些最重要的来写,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提问或者分享自己的经验!

至于很多前辈们质疑的问题,90后是否应该创业,在聊网是否能成功,我跟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64275637&owner=288964442 自己,辍学创业了,失败了,然后现在反思中……

等想明白了,再来补充故事~

谢邀。


我是温城辉,93 年出生的处女座,休学创业者一枚,现在是礼物说(http://liwushuo.com)的创始人。

我高中曾主办校园纸质杂志《零点一度》并获得第一桶金,大学创立的校园明信片品牌「绘城印象」销售出 100 万张纸质明信片,并多次得到新华社、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的报道。现为贴贴科技 CEO,带领团队打造出「礼物说」、「贴贴明信片」、「贴贴二维码」三款产品,拥有过百万用户,数十万营收,获得创新谷、红杉资本等投资机构数百万投资。


感谢一路以来支持我的纸媒和科技媒体,他们完整的记录了我的创业故事,记录了我这一路的所思所想,感谢他们!


1. 2011 年 12 月,我和@伟大的安妮创立了「m方工作室」并第一次得到南方都市报的报道。

南都讯 记者钟丽婷 原本只想用画笔记录校园生活,没想到漫画误打误撞地红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二女生陈安妮,为做好事,把自己的漫画印成明信片义卖,一天之内竟卖出了3000张。近日,她与朋友成立了一个爱心公益工作室,发起在圣诞节为街边的流浪汉送羽绒服的活动。

  自己当漫画主角意外红了

  从《广外班导使用手册》到《二在广外》、《安妮唠嗑馆》等系列漫画,近日各大校园微博都在火热转载这位微博名为“伟大的安妮”的漫画作品,有粉丝在“广外树洞”微博上呐喊:“安妮求交往啊!”“跪等续篇”……

  陈安妮,广外经贸学院国贸专业大二的学生,她曾是学生会干部、现任班上的文娱委员,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会弹吉他、做手工。从小对画画感兴趣,但却没得到家人支持,只能偷偷瞎画,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

  “画中的女主角也叫安妮,我就是在画自己。”微卷长发、齐刘海、漫画中的那位可爱具喜感的女孩常常会为“期末考试综合征”、减肥、老师上课抓点名等事情咆哮,搞笑吐槽完之后又带点小忧伤。

  在本月初学校举办的一个交换活动上,安妮把自己的漫画印成明信片义卖,为帮助自己在下乡时曾经教过的那些孩子。“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卖出了3000张。”安妮很意外,她把这套明信片的大部分收益捐给云浮云安南乡中学的孩子,给她们买高考辅导书。

  将送50件羽绒服给流浪汉

  “以画画的名义温暖世界”,安妮总说这句话很“捞”,但她正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她说,以前从不知道帮助别人原来是这么快乐的。上个月,安妮和5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立了一个爱心公益工作室m2,旨在用创意产品实现可持续公益。安妮的《二在广外》是他们的第一个公益产品,目前已在网络、学校各处实体店热卖

  近日,他们正在微博上发起一个“圣诞节为流浪汉送温暖”的活动,将购买50件羽绒服送给居无定所的流浪汉,这是安妮偶然在路边看到发抖的乞丐之后建议发起的。活动发起后,她们找到了在大学城乞讨的安徽婆婆,亲自把羽绒服送到婆婆家中。

  m 2工作室的负责人温城辉告诉记者,“一个m e,再加上一个m e,就足以产生m的平方那样大的奇迹”,他们将会一直坚持把公益做下去,下一个公益产品———大学城手绘地图会在寒假推出,介绍各种吃喝玩乐。

2. 2012 年 7 月,我们去了厦门,做了一套至今我都很喜欢的手绘厦门明信片。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刘筠)一套名为“2在厦门”的手绘明信片正在网上热传,数千位全国各地的网友将图片收藏,或作为厦门旅行的记忆,或作为将来来厦的休闲攻略。这套明信片的创作者,是一个以广东、厦门两地的6名大学生组成的“创意+公益”团队——m方工作室。

  “这是一个‘2’字当道的年代,生活和工作双重压力之下,‘2’代表了一种态度,一种积极逃避、没心没肺的乐观,很多人来厦门玩,就是为了释放自己在生活中的学习和工作压力,‘2’的状态无疑是最理想的”,m方工作室负责人温城辉说,因此明信片定名为《2在厦门》。

  这家大学生创业工作室,6名成员分别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广州美院和厦门大学。去年暑假,几个广州的成员来厦门旅游,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用年轻人独特的方式深度接触厦门,并深深爱上了厦门,带回去的照片,都是那段日子在厦门的美丽记忆。

  “我们同时发现,旅游资源丰富的厦门,虽然已经有了许多精美的风景摄影纪念明信片,但缺一套让年轻人一看就喜欢的手绘明信片。回去以后我们就开始琢磨,出一套这样的明信片,让来厦门的游客可以通过邮寄分享的方式,让朋友身临其境地体会自己正在厦门经历的事情,也可以用于收藏,在某一个午后拿出来回忆在厦门的美好时光。”温城辉说。

  这8张手绘图,出自广州美术学院刚刚毕业的男生许亦非之手,根据大家与厦门亲密接触的体会以及网上众多网友对厦门的印象,他选择了厦门最受欢迎的8件小事作为题材:去环岛路骑车;和最美的厦大合影;坐轮渡上鼓浪屿;迷失在鼓浪屿小巷里;日光岩缆车上俯瞰美景;到白城沙滩等日落;吃着小吃逛中山路;住一次青年旅馆,在天台吹风唱歌吃烧烤。“这8个画面,给我们的厦门之行留下深刻的记忆,相信也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还没有来过厦门的朋友,不妨这样玩,一定让你不虚此行。”

  初次亮相的“2在厦门”手绘明信片在网上迅速走红,目前已经预售了700套。此外,工作室还有个一直坚持的公益理念,“以画画的名义温暖世界”,这套明信片销售的部分所得,将用于公益活动,过两天他们将与厦门大学的学生团队合作,为在高温天气下工作的中山路环卫工人送清凉。

3. 2012 年 9 月,我们出品了广州大学城的手绘地图。

摘要:广外学生温城辉创始的m方工作室用一个月的时间分工进行拍摄取材取景和画草图,在8月完成了《遇见大学城手绘地图》,现在@ m方工作室微博和淘宝网出售,线下工作室在大学城各校的书报亭进行展销,短短几天就销售了300多份手绘地图。
4. 2012 年 11 月,我们拿到了“赢在广州”创业大赛冠军。

文/ 羊城晚报记者 黄博纯

“如果生活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近日,一群创业大学生在团队招新中喊出狂言。这群热血的90后,将大学生活手绘成一笔生意,成立创业工作室,先后出品广外、大学城、贝岗等手绘明信片。主题为“我们都爱大学城”的明信片,短短一个月卖出6000套,在微博上学生圈中一夜走红。继入驻广外创业实践基地,他们又夺得“赢在广州”2012年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冠军。

首款明信片捞得首桶金

一个人一米,四个人就能画出满是阳光的一平方米。一个Me,再加上一个Me,就足以产生M的平方那样大的奇迹。在大学城广外创业实践基地,走进M方工作室,墙上挂满各色各样的手绘明信片。“高三暑假的厦门之行,那时的我,深深地被厦门岛上各种精致的明信片、手绘地图打动了,我喜欢那种有创意带感情的纪念品。回来的路上我在想,要是哪天,我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创作出大家都喜欢的作品,那该有多好!”带着这样的想法,M方工作室的负责人温城辉来到了广外。机缘巧合,在一个社团活动中,温城辉认识了陈安妮,安妮用画笔记录校园生活。两人聊起工作室,一拍即合,很快就成立一个工作室。

去年11月份,他们推出了首款手绘明信片———《2在广外》,“一推出就得到了非常多人的支持,微博被好多人转发,粉丝也在快速地增长。”温城辉说,在“交换空间”的首发活动上,一天就卖出了600多套。当时陈安妮个人的微博账号“@伟大的安妮”也成为诸多学生关注的对象,有粉丝甚至在“广外树洞”的微博上呐喊:“安妮求交往啊!”“跪等续篇”……

以画画的名义温暖世界

“以画画的名义温暖世界。”《2在广外》明信片热卖后,M方工作室有了公益口号。“那时候,天气已经变冷,路上的流浪汉在寒风里哆嗦。”陈安妮与温城辉商量,“要不要给他们买些衣服。”于是,他们策划了“圣诞温暖出行的活动”的公益活动,通过微博的宣传,“让大家告诉我们哪里有需要帮助的流浪汉”。

团队很快推出《伟大的贝岗》手绘地图。“为了这个产品,走遍了贝岗大街小巷,拍了无数角度的照片。”温城辉细数,团队中有的人跑了商家,拉赞助降低成本,有的人甚至在图书馆通宵赶稿。可是,摆摊宣传时天公不作美,还差点不见了“劳动成果”。那天下着雨,摊位宣传效果不太好。准备收摊的时候,却发现寄存在别处的画被人当作废品卖到了长洲岛,温城辉说:“那批存货可是大家好不容易用积累到的资金做出来的,要是损坏了,真不知道去哪找钱来弥补这么大的亏损。”于是,他们冒着雨坐公交、换摩托到了长洲岛的废品回收站,万幸的是,“货被堆放到一个屋檐下,躲过了一夜的小雨”。

赢得大学生创业大赛冠军

今天4月,大学毕业季到来,“为毕业季做一款纪念品!”于是,大学城手绘明信片的构想很快确定。温城辉说,“大家在一起头脑风暴了一天,选定了381、跑内环、中心湖等八个题材,很快就分头去取景、创作、准备宣传”。大学城手绘明信片让团队成员眼前一亮,取名为《我们都爱大学城》。

当第一条381微博发布出去,用温城辉的原话是,奇迹发生了!短短几个小时,《那些年,我们一起挤过的381》这条微博被转发了2000多次,“@大学生周sir”帮助他们重发了一条同样内容的微博又被多转发了2000多次。“那时一点多,我回到宿舍在洗澡,都还不忘刷刷微博,看看又多了多少转发,疯狂打电话跟大家诉说这次的成功。”那时,仅是线上的订购,他们就销售出了1000多套。现在,“大学城明信片已经销售出了8000多套。”温城辉非常欣慰,一想到有那么多的人喜欢我们的作品,我想,这就是奋斗的意义,梦想令人着迷。

转眼大二,温城辉也成为别人口中的师兄。入驻广外创业实践基地后,M方工作室又夺得“赢在广州”2012年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冠军,“比赛专家最欣赏我们的是,把想法已经付诸实践”。谈起丰厚的奖金10000元如何分配,温城辉淡淡地说了一句:“继续投入项目中。”据了解,本次比赛获奖的创业项目已获得进驻广州市创业(孵化)基地的资格,享受大学生创业园区提供的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并有机会被挑选作为广州市代表参加全省、全国的创业大赛。有投资潜力的项目,还有机会获得风投公司作进一步风险评估和扶持。

5. 2013 年 11 月,学生创业的贴贴明信片获创新谷100万天使投资,希望由语音明信片切入礼品市场。

http://postcard.tietie.la/download/ (二维码自动识别)


文/36 氪 贴贴明信片(iOS/Android)是一款电子明信片分享应用,核心是让你的明信片能够开口说话。其实本质上,该应用是 4000 多套不同主题的电子明信片的聚合,用户选择明信片后录上一段话,最后通过微信、微博、QQ 等分享出去。该产品使用方式上比较类似啪啪,但主要作为明信片生成工具为其他社交平台输出内容。

目前国内外的类似产品已经很多,而贴贴明信片最被看好还是背后团队。贴贴明信片创始人温城辉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从事校园手绘明信片创作和销售。今年年初,温城辉将之前的工作室公司化,注册了“绘城印象”品牌,并在广东的 70 多所大学卖出 100 万张明信片。而该团队另有两位合伙人来自Infeel.me,该公司拥有国内最大的明信片品牌“一生一信”。

温城辉表示,他们比纯粹互联网出身的团队有着更丰富的线下商业经验和资源,在明信片数字版权上储备也比较丰富,目前应用内提供的就有 4000 套。而语音明信片仅仅是一个切入点,未来他们将尝试向礼物社交转型,或许还有某种形式的线上 + 线下的商业融合。
6. 2014 年 3 月,搬到北京,接受《财经天下》的采访。

文/《财经天下》周刊 温城辉不能理解,为什么“大人们”非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看。在他看来,明明就该选个自己最喜欢的工作,然后把它当成生活。这位拒收26岁以上员工的小老板目前正在休学创业中。因为获得了两轮百万级的投资,他被同学们戏称为“温百万”。

  目前温城辉的手绘明信片品牌“绘城印象”活了下来,另一家公司“贴贴科技”也用实体二维码明信片、二维码贴纸以及配套使用的APP切入有声礼物社交领域。但由于年龄偏轻、经验尚浅,温城辉得到的多是投资人“摸摸头”式的鼓励。他急切希望能以成熟创业者的身份和圈内人进行更平等的对话。

  至于更遥远的未来,和那些不愿坚守在同一家公司的90后员工们一样,他没想把创立的某家公司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相对于“持续控制”,他更愿意把公司做稳定后就交给合伙人,自己再去做更有意思的事。

  他对公司最佳状态的理解也和前辈们不同——“上市”早就不再是他们追求的最终加冕了,“被巨头并购”反而是他们心中更优的选择——巨头能帮产品放大价值。

  温城辉的规划是,再用一年的时间把产品做好,想办法自己做大,否则就争取卖给同为电商的阿里巴巴。

  Q:为什么创业?

  A:我创业就跟别人喜欢打篮球、唱歌是一样的,只不过我做的这个刚好可以赚钱。我一直没觉得自己是在创业,听别人说我在创业时也会很不好意思。觉得“创业”这个词很low,好像就是为了钱一样,其实我就是特别想做成一些事情。你告诉我可以赚100万,还不如告诉我做成这个东西会有很多人用来得爽。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Q:你的同龄人对你创业怎么看?长辈呢?

  A:同龄人都认为很棒,很想和我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大多只停留在想的层面。有所成就的长辈会看好会支持。碌碌无为的长辈会反对,认为年轻人冲动不懂事,过几年就知道后悔了。

  Q:如果父母最初不同意你休学创业,你会妥协吗?

  A:我一直不太听别人的,在家的态度也是小事听父母的,大事绝对不听。视野不同,听他们的最后肯定是自己不开心,最终导致他们也不开心。我会答应他们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比如一定会回学校完成学业。

  Q:你觉得自己现在做得怎么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核心竞争力。

  A:我们现在只是刚刚起步,和同样刚起步的人相比还算不错。我做过文化创意类的传统行业,现在在做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双重经验是我的核心竞争力。

  Q:为什么你公司的应聘者必须是26岁以下?

  A:根据以往的招聘经验,我发现工作经验一点用都没有,而只有在这个领域有兴趣去学去做、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留下来,这种人往往是年轻人居多。我们也招过有经验的社会人,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不一样,不明白他们在想什么,那就还是算了吧。如果放在以前,一岗多用可能会被看成是剥削,可如果现在不能全方面协助,公司就会面临长期的阵痛。我需要“混合型”的伙伴——公司成长快,员工就得学得快,只有全能型选手才能跟着公司一起快速上升。

  Q:创业过程中你认为自己做的最牛的一件事?

  A:只用3天时间就从广州搬到了北京。一天租完房,两天搬完家,3天内解决完所有生活设施的采购,不到一周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Q:你觉得人们为什么愿意支持你?

  A:同龄人支持我,刚开始我以为是自己的产品做得好,后来慢慢觉得大家其实是被故事所打动,有产品的故事,也有我的故事,人们总是会支持自己做不到的,而我就是他们身边做到了的那个人。对投资者来说,其实很多时候是在投人,就觉得温城辉这家伙有在真正做事情,不是个忽悠。

  Q:怎么看买房这件事?

  A:还没考虑过。

  Q:在世的商业人物中,最钦佩的是谁?

  A:高中时比较追李开复和马云,马云的感染力很打动我,看他瘦瘦小小的对着话筒说“我们要做互联网的万吨轮”,很帅!现在我觉得马化腾也很厉害,是幕后的那种。不过最钦佩的还是马克·扎克伯格。

  Q:90后创业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呢?

  A:优势是年轻,劣势也是年轻。劣势是经验少,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优势是大家都有各自专注的东西,在自己的领域做得很牛,又愿意资源共享,而且有很棒的传播平台。年轻就是资本,别人和我一样大时还不知道在干嘛呢,拿什么和我拼?

  Q:想象一下五年后、十年后的自己什么样?

  A:还会是一个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

  Q:你怎么定义快乐?

  A: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Q:怎么看待物质?

  A:物质?是说钱?很欣赏马云说的一句话,赚钱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结果。

  Q:如果这次创业失败了你会怎样?

  A:吃饭被噎着了,还是得吃的,因为你离不开它。

7.2014 年 7 月,贴贴科技再获红杉等投资机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推出礼物推荐应用“礼物说”

文/36氪 继去年获创新谷百万元天使投资后,贴贴科技创始人温城辉近期向36氪透露,该团队在今年年初再次获得红杉资本、和玉资本、英诺天使基金数百万元联合天使投资。同时,为了吸纳更多人才,并寻求更多资源支持,该团队已将办公室从广州搬至北京。

之前,我们已经报道过贴贴科技旗下的贴贴明信片,在该应用中用户可以选择一张电子明信片,录音后可用微信等方式发送给好友。此外,贴贴科技旗下还有一款名叫“贴贴二维码”的应用。在该应用中,用户可扫描二维码保存声音,以此传递祝福。值得一提的是,贴贴科技通过淘宝和线下实体店等方式,售出了大量二维码贴纸,并实现了一定规模的营收。

在获新一轮天使投资后,贴贴科技于近期推出了面向年轻用户的礼物推荐应用“礼物说”,并在 90 后为主的年轻用户群中获得了不错的反响。“礼物说 " 通过提供礼物攻略的方式,向一些在挑选礼物时遇到困难的用户推荐礼物。

温城辉称,之所以选择送礼领域作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因为送礼涉及社交网络,极具商业挖掘价值,另一方面,送礼与电商交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后者是流量变现的最直接手段。

不过,送礼领域也不乏很多竞争对手,像我们报道过的甜派,生日管家等应用也都瞄准的是这块市场。但在温城辉看来,”礼物说“的切入点与这些产品不同,同时也有着自己的一些优势。首先,93 年生的温城辉格外注重校园资源,目前贴贴科技线下有数百家高校和全国的礼物分发渠道;而另一方面,”礼物说“本身是以优质内容作为切入点,更容易赢得用户信任,这对未来延伸更有帮助。

据悉,通过与微博人气漫画家的合作,”礼物说“上架 App Store 不到两周时,就斩获了 10 万下载。正因为对 90 后用户群体的熟悉,以及团队的不错战绩,贴贴科技也成功吸引到了不少投资者的注意。

8. 2014年8月,接受《南方日报》的采访,对过去一两年的创业故事进行回顾式的总结。

文/南方日报 在这个以“键盘代替纸笔”的年代,纸质的信件精品佛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传情达意的奢侈品。虽然信件的传统功能早已被电子邮件、短信和即时通讯软件所取代,然而,作为信件特殊形式,明信片却在问世130多年之后,依然风行全球。不仅如此,今天的明信片不单保留了精美、便捷、具有收藏价值等原有特色,还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明信片上的二维码,就能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收到寄信人发来的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用绘笔珍藏时光,用声音传递温情”,这就是21岁的潮汕男孩温城辉及其率领的90后设计团队推出的手绘“有声明信片”。

  让明信片开口说话的同时,温城辉也为自己的梦想插上一双高飞的翅膀。经过团队共同的努力,2013年温城辉把自己创办的M2工作室升级成为公司,取名“绘城印象”,并注册成立广州贴贴科技公司。今年2月,他把公司迁到北京,到目前为止,团队一共获得两笔数百万元的投资。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闭幕论坛“实战O2O”上,温城辉应邀出席,成为与会嘉宾中最年轻的创业者。

  如今,“绘城印象”团队设计的“钟意广州”、“我爱大学城”等与广州风土人情、校园生活有关的系列作品,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接下来,温城辉打算继续推出与广州本土文化相关的明信片系列,让更多的人通过明信片这种古老又时尚的情感载体,了解广州,向往广州,爱上广州。

用绘笔留住青春

  高三暑假,温城辉在赴厦门旅行途中,被海岛上出售的别致的明信片深深打动了。在他看来,和时下那些容易被大量垃圾信息淹没的社交方式相比,明信片是一种更具有创意和人情味的通讯载体,送出的是祝福,收获的是幸福。“我很喜欢那种用绘笔留住生活的感觉。从厦门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想,要是哪天我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创作出大家都喜欢的明信片作品,那该有多好!”温城辉回忆说。

  温城辉考进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机缘巧合,在大学参加社团活动时,他结识了爱好手绘的学姐陈安妮。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点子:用手绘的方式,告诉大家珍惜校园生活和青春岁月,带给更多的人共鸣和感动。

  很快,两个人联袂成立了M2工作室,由温城辉出资,担任总负责人,陈安妮负责产品设计和创作。温城辉的启动资金,来自他高中时在学校里创办的一份叫做《零点一度》的独立杂志的收益,还有在高中毕业时发起的“六月七号晴”教辅教材销售活动的利润。这份独立杂志还令温城辉收获了美好的爱情,他和女友一直相互扶持、相互鼓励走到了今天。

  不久,M2工作室就推出了以公益为目的、用手绘插图形式讲述广外学子校园生活的系列明信片“2在广外”,博得了校友们的热烈反应。后来,他们兑现承诺,把销售明信片所获得的资金,全部用于公益活动。

  广州大学城的贝岗夜市位于广外与中大生活区的中间地带,因为夜宵品种多样,价格平民化因而人气很旺,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简陋版台湾夜市”。在温城辉看来,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贝岗。“在情人眼中,贝岗是你一口、我一口的甜蜜小吃;在搞社团的人眼中,贝岗是开怀畅饮的庆功会;在舍友眼中,贝岗是毕业聚会各奔前程的十字路口。”为此,M2工作室绘制了“伟大的贝岗”手绘地图,流行于大学城内外。

  毕业季到来时,温城辉想要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定制一份属于大学城的专属纪念,于是推出了一套“我爱大学城”系列明信片,分为8个题材,除了贝岗夜市,还包括罐头般大小的381公交车、租自行车环岛骑行、中心湖慵懒的午后、广大的美食中心、傍晚内环慢跑、为半价的麦当劳排队以及通向“外面世界”的大学城地铁站等。这套充满集体回忆的“我爱大学城”系列明信片热卖8000多套。

  在此期间,M2工作室还凭借其“创意、设计、公益”的理念在校内外举行的各个创业比赛中脱颖而出,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创办仅一年,M2工作室凭借校园系列明信片和相关校园纪念品,盈利额就达到了几十万元。

用创意诠释生活

  在广州大学城读书期间,温城辉也对广州这座城市产生了眷恋之情。他至今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跟着爸爸妈妈来广州时看到的景象:“有老家没有的甜筒机器,有好香的烧鹅、菜市场,我拉着妈妈的手到处跑,怎么逛也逛不完。”在温城辉看来,广州没有北京贵为首都的皇家气势,也没有上海的国际姿态。他喜欢广州和广州人的低调、朴实。“高高在上从来不是广州的处世之道,严肃正经从来不是它的待人面貌。一直以来,它就是一位逍遥自在的‘雅痞’,向过客展现它慵懒的微笑。”

  “做有感情的明信片”是温城辉和他的团队一直坚持的信念。在利用校园系列明信片开拓市场、积累人气之后,他创办的M2工作室也希望能用90后年轻人自己的方式,诠释他们对广州这座城市的感情,促进广州城市文化形象的传播。于是,“钟意广州”手绘系列明信片应运而生。

  “传统文化和所有文化一样,都需要人去传承。在‘钟意广州’明信片的创意阶段,我们就打算以手绘这种充满温情的方式,把我们对广州的热爱,把广州这座城市的美好传递给更多的人。对于传统文化,与其僵硬地、形式化地继承,不如让它们变得鲜活起来。我们侧重于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广州那些让人流连忘返、富有生活气息的本土元素,比如脍炙人口的广式早茶,让人回味不已的西关小吃,千年商业街北京路,可以讨价还价的上下九,还有新地标广州塔等等。”温城辉如数家珍。

  温城辉的团队以景点知名度和情感共鸣程度为标准,一共选取了10个最能代表广州风物人情印象的画面,进行明信片手绘创作,入选的包括广州塔、珠江夜景、白云山、西关风情、上下九、北京路、沙面、中山大学、茶馆、圣心大教堂等。其目的是“让奔波在路上的人们,带上一颗自由洒脱、永远年轻的心,跟着明信片去找寻广州的故事,感受羊城的惬意生活。”

  大二结束后,温城辉选择了休学创业,今年2月,整个团队决定北上闯荡京城。如今人在北京的他,仍旧很怀念在广州生活的日子,他想念地道的粤菜和粤语,也为这里出色的媒体而感到自豪。在采访中,他不时提起和朋友们一起挤公交车去广州长洲岛和小洲村喝早茶的经历,也记挂着和女友携手漫步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更让他难忘的是在珠江边的广州塔下,和大家一起跨年倒数的美好回忆。

  “每次晚上加班结束后,从公司一出来,总是可以看到矗立在珠江边上的小蛮腰,闪烁着耀眼迷人的光芒。”在“钟意广州”系列作品中,他最喜欢的是从小蛮腰俯瞰珠江两岸的那一张。“广州是一个可以让你的梦想落地生根的地方。广州人都活得非常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自己的事。”温城辉说,广州塔代表了这个信奉实干笃行的城市的希望。

  在那张明信片上,夜色中的广州塔色彩绚烂,俯瞰霓虹闪烁、无尽繁华的广州城。当温城辉从踏上广州塔俯瞰美景的那一刻,他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一支画笔可以打动世界,一个创意可以书写奇迹,在广州,我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用声音传递温情

  虽然校园生活和城市文化的明确主题,以及手绘和插画的温馨表现方式,让温城辉团队出品的明信片,风靡学生群体,但是,温城辉并没有就此感到满足。他觉得,这些特色还不足以让这些明信片成为独一无二的产品,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它们变成无可取代的情感礼物。于是,他又想出了一个点子——让多年以来一直以沉默的姿态扮演情感邮递员角色的明信片开口说话!

  为了克服传统明信片书写篇幅小、内容有限的缺点,温城辉与其团队共同开发了一个叫贴贴二维码的产品,它是一款手机应用APP,支持用户扫描明信片上的二维码,为其添加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同时,收件方也可以通过这种“声画合一”的方式,收到附加在一张卡片之上的丰富而多元的讯息成为一份“私人定制”的情感回忆。无论是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对恋人的思念,还是抒发旅途中的感受、交流人生感悟,这种“有声明信片”不仅提升了明信片承载的情感和信息含量,也让寄明信片变成了一种让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动性的、有趣的创作行为。

  “当我想到二维码能够存入声音这一点时,我简直为之疯狂,几天几夜不睡觉,到处找人去做。那个时候,我根本顾不上去考虑我的学业或者工作室收入,每天想的就是这件事我一定要做成,因为它能够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温城辉是一个十足的行动派,在他看来,想到了就要马上去做,不要考虑后果和成败,因为人生经不起等待,机会稍纵即逝。

  事实上,作为“有声明信片”的发明者,温城辉本人也享受到了明信片带来的难忘的感动。当初,温城辉的母亲得知儿子为了创业决定休学时,几个晚上没有合眼,最后在父亲的劝说下,他写了一份“一定会回校完成学业”的保证书,才得到父母的允许。现在,他的工作室研发的“贴贴明信片”APP是他的妈妈懂得运用的几个手机APP之一。他经常通过“会说话的明信片”,听到妈妈从远方发来的鼓励和叮嘱,感动之余,他更坚信了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些明信片还成为他的创业过程的独特见证。他深有感触地说:“一看到它们,我就会想起工作室刚起步时,和同学们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到小北那边跟印刷厂谈价格、定纸质,骑着单车去给送货司机带路的日子。那是一段大家一起开会、一起熬夜,一起吃盒饭、一起高唱《海阔天空》的美好时光。”

  正因如此,温城辉认为,手写的明信片之所以并未因为通讯方式的更替退出历史舞台,至今仍受到人们的青睐,根源还是在于“人情”二字。同时,他也很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通过他们的产品,让朋友和家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广州的魅力。“明信片是一个很古老的东西,因为我们的努力,它有了一点点的改变,也因此改变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明信片还在无形之中成为了宣传广州的文化使者,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关于创业,如果你愿意耐心听我讲,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期间手舞足蹈,不带一丝停顿。


我出生于1993年,今年21岁,本应该在广州读我的大四,而此刻却在北京创业,打造着我人生中第二家公司。

很多人问我会不会后悔太早踏入社会,以至于没有好好体验一把大学的生活。

我是这样回答的:

如果大学生活意味着每天上那么几节课,逃课熬夜筹备毫无新意的第N届XX大赛,考前临时抱佛脚,通宵复习然后发朋友圈晒一下自己多勤奋,大三大四找个实习然后糊里糊涂的进职场,毕业前喝个烂醉,心虚的喊着青春无悔。那这样的大学,不上也罢。

我甚至后悔,为什么我以前会把那么多的时间花在了高中的应试教育上,日复一日的做着那些习题,只为上这么一个糟透了的大学。

创业绝不是唯一一种真正的生活方式,它只是我的选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但遗憾的是,现实往往是每个人过着父母,或者世俗选择的路,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想去知道。

我喜欢创业这种生活方式,因为它最大的放大了我人生的可能性,我不清楚我的未来具体会是怎样,但我确信,它一定非常温暖、窝心、让人振奋。


如果有一天我创业成功了,你想我会用自己创业成功赚到的钱去支持草根创业者,自己手把手引导下一代创业者,让更多的草根成为大树。

除了投资,我还会投身于公益。自己的成功并不是一个人的成功,它属于整个社会。我们要感谢教会我们读书写字的老师,感谢教会我们为人处事的爸妈,感谢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时代,感谢无数伟人前辈用智慧和汗水灌溉的人类文明,感谢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让我们得以去创造,得以成功。

比尔盖茨今年在斯坦福的演讲说自己的成功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便是绝对的好运气。

“你什么时候出生?你的父母是谁?你在哪里长大?这些东西任何人都无法争取到,我们只能接受它们。”如果去掉好运和特权,然后思考一下没有这些的话我们将何去何从,想象你也有可能生来就是一个贫穷且体弱多病的人,它能够打破隔阂,让人感同身受。

请用我们的天赋、乐观和同情心,让世界上其他的人也同样变得乐观,从而改变世界。

90后CEO武星宇:做不同的智能教辅 创客调频 Founders talk @Startclub.fm ,准90后的脸萌创始人郭列创客调频 Founders talk @Startclub.fm 在荔枝FM、喜马拉雅好声音、微信公众号(创客调频),也都可以听到这两期访谈。相比文字,也许听听创业者当事人的声音更有意思吧

[1]

我老家在河南周口,农村的孩子都是算阴历生日,根据我的阴历生日推算,我是1989年12月29日出生的。很多人给我贴90后标签,但我真不是个90后。


我初中成绩一直都不好,尤其是英语和理化生,交了些钱上了高中,高一时成绩也是全班靠后。当时班里大概有70个人,我排在40名左右。成绩不好的原因,我觉得是自己没想好为什么要学习。我觉得把概率学的再好,也不能算出我应该买哪一注彩票。

让我认真学习的三个理由很快出现了。


母亲说,等高中毕业了跟着你大爷给人家盖房子吧。“泥水匠”是村里最体面的工作,因为挣钱多。晚上躺床上我想,我将来就要在家里当个农民当个泥水匠吗?我要背着难闻的药箱去麦地里打药吗?我要蹲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拔草吗?


那个时候家里经济比较困难,为了让我和姐姐有钱读书,母亲基本上干了她所有能干的工作。那段时间是骑着自行车去捡破烂儿。有天晚上八点多,接到她的电话,说让我骑着自行车过来某地方接她,我赶忙过去。过去之后看到母亲自行车后面堆了五大袋一米高的废品。她显得那么小,几乎被埋住了。原来是自行车的轮胎破了,母亲已经推着车走了半小时。天黑的快,她开始着急,也开始害怕了,毕竟是个女人。所以就喊我过来给她壮胆。我想接过她的自行车来推,她坚决不肯。将近晚上十点才到家。到了家母亲没有睡觉,她把废品倒出来,一点点分类,方便明天早上去卖。我爸喝酒回来了,大骂着捡破烂儿丢人,喊着让母亲滚出去,然后拿打火机把废品点着了。

不知道从哪里看到一本书,算是个名人传记集,大概讲了改革开放20年的创业英雄们是如何“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有所成就的。印象中有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比亚迪的王传福、哇哈哈的宗庆后等人,大约四五十位。这本书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给了我商业上的启蒙,也给我一个希望:尽管一无所有也是可以成功的。


[2]

有了这三件事,我觉得自己找到了学习动力。不再吐槽应试教育,开始接受、试着喜欢、努力爱上。高二文理分科后,我的文科优势得以发挥,成绩排到了前二十。到了高三,基本不出前三名。高考前全县集中一次考试中,我排在了全县第七。


在选去哪个城市上大学的时候几乎没有犹豫。


那个时候认定自己毕业后肯定是要去北上广深工作的,既然这样,大学的时候就选择另外一个城市,去开开眼界,就选了直辖十年的重庆。等真的毕业之后发现这个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在一个城市求学四年,你对这个城市的熟悉程度、你积累的人脉和资源都对你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毕业了,离开了,意味着要在新城市从零开始。


为了保大学,选了一个冷门的专业。当看到自己的课程表是《遥感》《土地测量》时,心中有一个想法:放弃专业课,我要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认识一些人、尽可能的多经历一些事。这算是个指导我大学生活的方针,放在企业里就是个“战略方向”,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我在大学里有过两次创业、写了三本小说、有过数次兼职、二十几张荣誉证书、几乎所有的学生工作都做了,趁暑假寒假去了很多城市,还在北京西站卖了一个月包子,在校期间还拿过国家励志奖学金、组织过首届西南大学模特大赛。疯狂的事情有很多,如果你现在去我的人人网,应该能看到一个相册,名为《大学毕业之前必须完成的事情之一拍遍教学楼所有男厕所》。


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身上各种闪光点,觉得找个好工作是肯定没问题。很快某著名企业来校招聘,全校有3000多人投了简历,经过四轮面试,我有幸成为了拿到offer的八分之一,也是全学院将近400应届生里最先找到工作的。


不过这又是一次选择性失误。因为我几乎没有考虑未来工作的行业和工作性质。主观认为,只要公司有实力,我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就一定有个不错的前程。但,工作后才发现,选择工作行业好比选择一个交通工具,大家都站在起跑线上,坐汽车的一下子跑前面去了,你就是在自行车上来个倒空翻,又有谁在乎呢?


[3]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很不幸,我是后者。


2012年7月1日,我来北京。我是直到毕业手续全部办完来到工作地点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原来是收物业费、去小区巡逻、处理业主投诉。可笑我从重庆来北京的飞机上,还嘚瑟自己是个白领,许下一个“毕业三年要挣100万”的愿望。


晚上睡在地下二层的宿舍,那种巨大的失落感让我大哭了一场。认真想了想,“既来之则安之”,不如好好干,这好歹是一家上市公司,能学习的地方肯定很多。人力制度、财务制度、组织架构,这些都可以学。


半年之后,离开北京去重庆创业,创业失败后基本属于频繁跳槽状态,先后去过四五家公司。但有意思的是,我每次跳槽,公司领导都特别不舍得。比如我在一个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公司做一个普通专员,离开时,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打电话挽留,集团总经理也发了短信。

为什么会这样,我后来总结了几点:


1.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去做。不能因为不喜欢,就可以消极怠工。第一份工作是做物业,按说我这么心高气傲,哪愿意伺候别人,但我真的用心做了。有天晚上值班,一个业主家里漏水,厨房地板全被泡了,特别脏的水,我解释说环境卫生部门的同事下班了,清扫卫生只能到明天,业主非常生气,说漏水是我们的检修导致的,就要打投诉电话。我立马解了领带、脱了西服,用西服和领带做拖把,给业主清厨房污水。


2.注重在公司集体的第一次亮相,引起高管关注。在重庆一家地产工作时,苦于一直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直到两个月后一次登山比赛,为了引起公司高管和同事们的注意,我暗暗发誓,必须拿下第一名。我做到了。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的亮相是在入职一个月之后的单位演讲比赛,尽管高手如林,还是夺下了演讲比赛第二名,半个月后,在《经济日报》集团拿下演讲比赛第二名。之后《经济日报》想推荐我去更高的场合去演讲,后来因为我不是记者身份放弃了。


3.让自己出彩,让领导感觉你和别人不一样。物业公司的年中大会需要各项目出节目表演,我们项目在以前从没得过奖,这次我毛遂自荐,说争取拿个三等奖,于是我加班加点的策划节目、组织排练、准备音乐、剪辑视频、租道具,最后拿了一等奖。要相信你的付出一定有人看得到。后来,公司让我策划主持北京公司年会,并参与策划当年的集团年会。这是对一个入职半年的普通员工莫大的信任。在后来一家公司也是这样,我策划了北京公司的朗诵节目在集团年会上表演,表演结束后,十几个地区分公司找我,要我作的朗诵词和配乐,他们要在自己的城市分公司年会上用。


4.对上级尊敬而不谄媚,对下级亲和而有态度。刚到物业公司的时候,我下了班,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和保安一起站岗、和他们聊天,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保安的工作枯燥乏味,如果有个比他职级高的同事愿意和他说说话,他基本上很快就成为你的粉丝了。我对公司很多事情的了解都是通过和保安聊天知道的。


[4]

给年轻朋友的六个建议:

今天在这里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和过去的求职经历和大家做一些交流。对年轻朋友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了解最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的理想并去实现它。

也许那个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的你不是真实的你,那个每次期末考试都能拿到奖学金的你也不是真实的你,那个兼职发传单一张都发不去的你也不是真实的你。真实的你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只有你自己知道。换个方向解释,你试着想一下五年后自己想成为的人,是一个出了书的作家?还是某个公司的行政小职员?还是一个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梦想只有什么,确定了,就去努力实现它。


第二,实现理想的路上一定有很多坑,不要拍,也不要着急。

假设你想成为作家,但你现在可能读的是土木工程学专业,你毕业之后做的第一份工作可能是行政前台。生活是很残酷的,现实很骨感,也许慢慢了你会忘记当初对自己的承诺,也许慢慢你会忘记自己还有一个作家梦。但我要告诉你,只要你不忘初心,不可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我大学时就曾想,自己未来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企业,试着让大家的生活变的更美好。


我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是物业,在地下一层昏暗的办公室工作,每天和四十岁以上的叔叔阿姨们工作,干的是收物业费、给业主倒垃圾修马桶的活。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既然无力改变这个现状,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这个公司毕竟是个大公司,我可以学习他们是如何管理人的,是如何培养人的,是如何做企业文化的,是如何做招聘的。


反过来问大家,假如你想成为一名作家,也许你读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但你是否在课余时间坚持写作?也许你的第一份工作和文字没有关系,那你是不是可以吃过晚饭后在家里写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因为这是常态,可怕的是忘记当初要成为的人,忘记当初咬牙下决心的样子。送给大家一句话,迷茫时看不到前方的路,不是你没有成长,你只是在扎根。


第三,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培养社会需要的通用能力,比如演讲、作文。

我们上大一的时候,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这是不是就成为你每天躲在宿舍打游戏的借口?是不是可以成为你每天逃课的借口?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专业,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尽量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依此为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做储备。我当初读的专业是土地资源管理,也不喜欢这个专业,但知道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我逼自己参加学生工作,去体验创业,去认识更多人,去更多的尝试和经历。所以本质上,我们还是要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也就是要逼自己努力、逼自己优秀。


在课余时间,我们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通用能力,因为我们大学学的专业知识,99%你都用不到。真正让你领先的有两点,一是演讲、写文章这样的通用能力,这两个能力,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岗位,都用的到。另外是你的特长,这里的特长不是说让你钢琴八级、小提琴六级,而是你长于别人的能力,比如你很能喝酒,这也是特长,比如你打字很快。好比我现在给大家做分享,分享结束后你就能把文字发出来,这个特长太刚需了。


第四,不后悔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情。

大学四年,也许我们做过错事,甚至你现在还在为当初没有报考其他大学感到伤心,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正式你过去走的每一步让你成为了现在的自己。举个例子,我觉得自己的大学履历还算优秀,毕业也为当初没有成为一名房产销售感到后悔,因为房产销售一年可以挣20万。

但反过来想,当初如果每年都能挣20万,也许我现在只是成为了一名更出色的销售员,只是成为了一个年薪二三十万的人,那就没有了现在的希鸥网,没有了现在十几人的团队和估值数千万的项目。所以,不要后悔过去发生的每一件事情,要感恩遇到的每一个人,正是过去那些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事情让你走到了现在的位置。因为如果当初你考上了其他大学,可能就错过了今天希鸥网的宣讲会。


第五,把小事做好,赢得做大事的机会。

也许我问在座的同学“你能干什么”,你的回答会是“我什么都能干”。我知道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很优秀,你们也都希望一走出校门就做一件骄傲的事情。但生活是残酷的,职场也是残酷的,你说自己要求公司包吃包住,你说自己要每月五六千的工资,那请你先证明自己。假设公司每月给你开五千块钱的工资,加上五险一金,加上房租,公司每月在你身上的投入超过一万块,请问你能给公司创造一万块钱的价值吗?创造出来,才收支平衡。

我知道大家都很优秀,也知道你一定会把事情做好。但你的上级你的领导不会去相信你说什么,他们更愿意看你做了什么。在你能够做大事之前,请先把小事情做好做到极致,超出领导的期待,不仅让你的上级满意,还要让他们惊喜,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做大事的机会。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5]

最后我想把自己做事情的两个态度分享给大家:1.一定尽可能的去尝试做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做的原则是:有没有利不重要,只要没害就可以去做;2.让自己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去做那些让你害怕的事情。初中时的我非常腼腆,甚至都不敢和同学说话那种,到了高中我有意识锻炼自己,高三时就能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当着近千名同窗和全校老师做励志动员演讲。这就是成长。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句今天刚刚看到的话:你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功,但不要灰心,你不是没有成长,你只是在扎根。


这就是我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些启发,谢谢。欢迎大家交流,微信:zhileibest



---美丽的分割线-----
突然看到大家把文章顶上去了,压力很大啊,哈哈,目前公司名字叫:希鸥网,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关键词:希鸥网 李志磊

我不是90后,准确的出生日期是1989年12月4号,希鸥网是一家创业媒体,2015年4月开始启动,一开始做并盈利,到现在9月份正在做PreA轮融资,估值4000万,我持有公司70%以上股权,所以也算是完成之前“毕业三年要挣100万”的目标了。

怎么说呢,很多时候,听别人讲故事容易,真的开始做,其实很难,很多坑。

阅读 4赞举报我是1990年的,写这个答案,也是纪念我这一年多来的努力,一段试图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创业经历。我这段时间的创业探索,当然是兼职,工作量不能和那些专职的相比,也没收获多少实际的收益,但我确实精神收获很多。

工作了一年,从刚开始犹豫,到前不久决定也试一试创业。我选的方向,就是新媒体的内容制作。当然,这是好听的名字,说白了,就是写作。

要毕业那会儿,就在豆瓣阅读上写作,个人主页:李明雨-豆瓣作者
这是第一次认真地在网上写的小说,文笔相当不成熟,但也算是对得起自己迈出的第一步。当时想得也不多,只是为了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工作后,这个计划就放了下来。毕竟才工作,压力有,激情在,自然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实践。

随着时间推移,受制于有限的待遇,和工作上的困扰,我还是打算做一点兼职,想利用自己的爱好,争取一些收益。

于是,我开始写短篇小说,登天使领域浮云殿(貌似现在已经关闭,还没恢复),了解各种投稿信息。但是,很遗憾,从未过稿件。

我的部分短篇小说,在我的博客上:http://blog.sina.com.cn/u/1687183231

我将我的写作思路记在小本子上,随时记录,有空的时候,就及时转换。那段时间,我也很努力。

可是投了这么久的稿件,从未成功后。我开始了反思,我不一定要将自己限制得那么死板。我开始寻找一些其他机会。

正是这些机会,将我引上了兼职“创业”之路。

为什么打引号,因为我从未成功过。

这是我曾经写小说总结的经验,很幼稚,但是对我而言,至少自己努力在学习总结,尽管没有成果。

迷茫过的我,也在知乎上提过小说相关的问题:写作有前途吗? - 文学

没想到,这个问题还火了。我看到有些知友从知乎上得到了约稿,我也转变了思路,想从这里获取一些机会。

所以,我努力回答与个人工作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开了知乎专栏,希望以此作为突破口。

但我的准备,肯定还是不够充分的。

这段时间,我在知乎上我学了很多技巧,产生了很多想法,也在努力实践,可那个约稿信息终究没有等到。

期间,我也在简书等平台上写作过:李明雨 - 简书

当然,也有人给我一个写作的机会,很感激这位知友。但是,我们的合作没能继续。

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摸索和挫败,我开始转变思路。我开始认同一个观点:我想做什么,不重要;什么机会好,做得出来,才最重要!

于是,我脑海里又冒出了很多的想法,写软文,画插画,以及……但受制于技能,同时我也不想放弃,我还是没有绕开文字。变化的是题材,不变的是载体,当然,还有失败。

迷茫过,困扰过,但我从未放弃过。开过微信公众号,开了头条号,但是都很惨淡。我知道我自己写的东西还有进步的空间,我的文字定位还很模糊,营销手段还不够,但是我努力提高了,我努力寻找定位了,失败了,也无所谓。中途也有知乎大V的嘲讽,当时也很失落,因为屡遭挫败,自然提不起精神来合理应对。

但最近,我又有了一点改变。由于没有效果,我又有点想不做内容,做一些别的东西。但我还是回归阵地,扎扎实实做,在知乎上多学习,也多看点书籍,寻找合适的方法。

这是我记录个人想法,作总结的本子,边走边总结。

我也尝试过运营微博,运营知乎话题,但都收效很少。

对于自由职业创业,我没有成功经验,但我有一些感受。

一是一定要用好自己的资源,能用多少就用多少,尤其是人际资源,千万不要害怕。

二是别人的第一手经验,不一定有用,但是可以让自己获得启发,要获得这些经验,多逛知乎。

三是自己的“产品”(我的产品是文字)一定要形成体系,无论完善与否,一定要有序。

大致就是这些。总之,无论如何失败,我不会放弃!我还会努力总结,学习,直到成功的那一天。我将以此问题的回答为平台,不定期直播我最近的尝试和总结。

最近我要做的尝试,就是像范卫锋老师编著的《新媒体十讲》里说的,尽可能地打动第一个用户,让他成为我的深度读者。

我知道很难,但是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等一段时间再向大家解释。

今天是2016年1月17日,16年的第十七天,其实我到现在都还在整理思路。抱歉写的有点乱,逻辑不会太紧密,有好多故事都记不清晰了。望各位看官能够看后,默默点个赞。、


说实话,这一年是我活了这20年中,最昏天黑地的一年。这么说把,我眼中的定义(自认自己是个肤浅的小娃娃):创业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大的坑,每个走在创业路上的创业者都在往里面跳。进去了,能爬出来的,我个人认为不单单是自己的团队在相互努力,更是每个创业团队在合作。运气好,其中一支爬出来了。(也许这就是本人肤浅理解的创业中的,小团队,小企业资源共享吧)

有人想问,那你现在在什么阶段,我如果说我把我这辈子都当成再爬坑的过程,可能太虚伪,我只能实话实说我现在正是在往外爬的一员,也许我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会成为这个坑的填充物,不过我既然选择了,我还是要坚持去做。


扯远了,我们回归。


我记得清清楚楚,说实话,我个人的理解。这一年中,我参加过很多次演讲,也听过别人的演讲。很多投资人,创业者,半个企业家都在讲,创业啊,团队啊,资金啊,天使轮,A轮,B轮,C轮,IPO,上市等等。


甚至有的还借着前面的架势,说着什么叫:“不忘初心”。这类话。看着身边一个个大学生,被洗脑过后,全部去创业,创业一夜之间真的像新闻媒体提出的质疑一样:85后,90后,95后创业热潮。创业一夜之间似乎变成了一种时尚。


这中间质疑声,鼓励声越来越多,正如在撒贝宁主持的《开奖啦》嘉宾:阎炎的那一期说的,创业者,其实根本没人注意你。只是自己自我感觉良好。


各种铺天盖地的什么互联网2.0时代,什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什么DT,什么O2O,什么B2B,什么C2C,什么P2P等。到处都是,真正在做的,或是说真正做的能得到我们自己本身认同的又有几个?我们创业者,本身就是消费者。


我记得我问过我一个朋友,他也是听过一次演讲后选择创业的,我问他做的什么(我记不清了),总之他说了一大堆专业术语,我反正是没听懂。我自己都没用过,也不了解。反正我记得我是不会用他的产品。只是没当着他面说,我当时问了他一句,你为啥选择创业?


其实我问的这个问题,也是我的问题,我问过很多次自己,也被投资人,创业者都问过,我自己也没找到一个我自认为合适,正确的答案。(也许我反应确实慢,这个问题我想很多遍也没想出自己满意的答案)但是他的回答,我觉得我确实有点接受不了。他说:如果我不创业,我都不知道我聊什么,我现在说我是创业者,我在学校地位都不一样。变得高大上了,思维也和别人不一样了。

我乍一听还以为打怪呢。快闯到BOSS关了吧。


而在我的记忆中,我个人理解的创业真心的,真正的。日子过的真的如一句话所说: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吃得比猪差。(比喻,比喻)


我记得是15年7月1号,之前我就接到家里面的命令去义乌考查,学习。了解一些市场的小商品。我的第一站是去杭州阿里。我想看看我一直想见的马云。其实我也不是没有自知之明。还是知道见不到的,但是我还是想去看看阿里巴巴。


7月2号出发,成都双流T2机场,到杭州萧山机场。一趟飞机飞过去,到了那边,我是才发现,原来另一座城市我一个熟人都没有,猛然发现自己真的好像一只待在井底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真心是不现实的。


不过还好,我还是知道基本的交通工具。不过90后的我们还是知道什么叫滴滴打车。真正的便民互联网工具。申明:我不是来打软广的,我只是想说的是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即使你有了一个方便的工具,但是你的普通话不达标还是比较难受。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好像是去的总部,南门那边,旁边还有个网易。说实在的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见不到马云,但是我看看阿里巴巴没事儿吧?最后发现还是想太多,太年轻,太天真了,保安没准我进去。


不过好的是,我发了万能朋友圈,结果,我以前一个老师当时在网易工作,就联系我了,我还是如愿以偿的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站。


杭州看了,关于我那次的感想,就不多说了,反正觉得阿里18个创始人也挺不容易的,不对应该是很不容易的,能做出那么大的东西,嗯,不多评价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这儿带过吧。


我去了我的第二站,义乌,在那里,我遇到了我的第一个联合创始人。李S(保护隐私,以后一律这样称呼,见谅),他之前是我的一个学生,我之前做过情感类的导师。他当时在台州,他过来找我,他在一个猎头上班,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猎头这个职业的。


关于猎头这个职业,说法很多种,我个人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不多评价。当时他是帮了我很大的忙,当时来义乌与其说是考查,不如说是学习。不过就是那次义乌之行,对今天的我帮助很大。


我当时很喜欢看小说,我想做个小说网,那真心方便。最主要是不用给钱(想想自己当时真心好好玩,不是天真的,是二逼了),我们在宾馆各种策划,拟定,布局,那种激情,估计每个创业者肯定都有的。但是那个时侯真的没想过,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为什么用户要喜欢。什么大方向啊,细节,设计,极致,简约这些都不说,就简单的一点:“用户凭什么为这个产品买单?”这个问题都没想过,又怎么可能会有效果。


结局我就不多说了,反正当时就各种事情要做,而且说好了,我回了四川我们就开始动工,我做这个XXXX,你做那个XXXX。但是我还是知道我来义乌的目的,该做的还是得做,即使每天晚上我们聊到凌晨4,5点,早上我8点钟都是准时起来,去小商品市场。反正我每天早上出去,中午回来吃午饭,刚好赶上他中午起来吃早饭。


也许正是这种坚持精神,即使那次失败了,现在这个项目,我们依然还在一起奋斗。那次失败学到了太多。当然,人生的失败太多了。我想说的是:我们年轻,不是说我们输的起。而是说我们在输那么多次的情况下,正因为我们年轻,有更多的时间允许我们去总结失败。


我深知创业是不可以复制的,但是可以参考大量的案例,失败的,成功的,同行的。老一辈说的很对:参考,学习的,都是印象。自己不去经历失败,根本不知道失败带来的连锁反应有多大。


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纠结太多,大道理说不出来,毕竟我嘴上也没几根毛。


7月8号,晚上我从义乌赶回杭州动车,到了杭州,我再次来到杭州感觉和第一次来有些不一样的微妙的感觉,不过这一晚我是真的搞的无语。这也是每个创业者,估计或多或少。甚至有的会说,那是必须经历的就是:“等!”


因为7月9号的飞机,我和李S商量了那么多,我必须要落实到实际上面来(自认自己执行力还是很不错的),我就开始了我的BP(商业策划书),反正我就想说,一个通宵,我靠,我在萧山机场坐了一个通宵,反正有那么一瞬间(好吧,我矫情了)感受到了我自认为的创业者们常说的孤独感,我享受团队在一起的积极讨论,相互表达自己的建议(说白了就是激烈的争吵嘛,有点儿文艺了)。机场来来往往的外国人,连一个认都不认识,我这个自来熟想找个扯淡的人都没有。 好吧跳过!


飞机飞回广元盘龙机场,一下飞机,想到给家人汇报了。还有我的这个想法,各种激动,结果如各位见得,被各种否定。可能创业者都有一个毛病啊,特别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正儿八经的不撞南墙不回头,最后头破血流。


我是想说:即使桀骜不驯,有时候,夹着尾巴做人是好的。别以为90后创业者真的很厉害,真正牛逼的在60后70后,他们手里面握着大量的资源。80后还好点儿,90后的创业者不是你真的厉害,只是你赶上了时代的变化,赶上了形式,又刚刚好60后70后们看好你们团队,信任你,把手中的一些资源交接给你(包括资本),所以你起来了。真别觉得自己很厉害,我们真的太嫩了,需要学的太多了。拿到投资的,别辜负了长辈的信任,没拿到的就像我说上面说的,正因为我们年轻,有更多的时间允许我们去总结失败。——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不喜欢请左上角返回。


内容太多,我挑一些写吧,关于小说那个失败的原因不细说了,几个字:“没经验”。


之前说我去义乌对我的帮助很大。是在我后面,也就是我现在这次。关于这次,也还算一般吧,勉勉强强过得去,天使投资也抛了橄榄枝。不过关于这次我说一些吧。


从义乌回来,我没有被各种小商品吸引,因为当时在追一个女生(有点儿害羞了跳过了哈)。刚好那段时间是换季的时候,她说衣服每天一打开衣柜,看着一堆的衣服觉得自己没有衣服穿。各种难受。关于项目的我在这儿就不做太多介绍了。


我萌生了这个想法,我立刻去做市场调查,召集我的团队,这个时候我找了到了另一个在网上做市场调查的哥们儿:马ZF,他就是杂货铺子出身的,关于乱七八糟的东西,问卷啊之类的,他最拿手,也最喜欢。然后我需要会计,经营一方面的哥们儿,光有个猎头的李S也不行,他不是这类人,我找到了李X,和杨RY,最后推广,人力成本是很恐怖的,人力成本保证的时候,一个互联网用户的成本如何降到最低;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是关于互联网永恒的话题,我找到了对我帮助最大的一个哥们儿苏K。关于苏K这个队友,我真心佩服,说实话,我感觉我们团队每一个队友加进来的时候都是那么的刚刚好,有觉得吹牛逼的,又觉得谦虚的,我其实是真心想说。每次逆风局都都是我各种浪造成的,能有今天被天使认可,我自认为在被动的逆风局打成这样,没有这几个队友的神助攻,估计早挂了。


上面说的是关于团队成员的一些。其实我最想说的在这儿。在这里我是真正略有那么一丝丝当年马哥那种体会了,真不知道马哥是怎么走出来的。


说说我当时那种感觉,真的太有意思了,我记得,我那时候初创我现在这个项目,但是和小说网那次差别还是很大的。我这个项目是吸取了之前的经验。这次,我拿上这个项目给我的家人看过,家人也很支持,觉得这个值得一看。


我请教了很多前辈,前辈们说这个项目有一定空间,我当时心思就开始活络了。那我是不是要去孵化器呢?可是我一大学生怎么去呢?我搜索了相关的话题热度,大学生创业的项目,然后我满带着信心去找学校。(这儿我必须说一句,我拿项目去之前,学校还没掀起创业热潮)


然后事与愿违,我带着自己破旧的笔记电脑去找老师。


第一家门敲开,说完我的项目,老师:你这个和我们学校的专业有关系吗?我:没有太大的。

第二家门敲开,老师:你现在大几?

第三家门敲开,老师:你这个多久能赚钱?那么久啊?我建议你回去在看看!

第四家门敲开,主任:谁叫你进来的?你应该去哪里……

第五家门敲开,主任:你去了哪里了没?

第六家门敲开,主任:你应该拿着这个到哪里去,XXX看过了再来我这儿汇报!

……

……

……


一次被拒绝,十几次我记不清了,当时已经不知道怎么办了,直到遇到了一个到现在为止一直帮助我特别大的老师。他带我去见了他的一个学生(也是一个企业家)。看完我的项目,打算买下来,我拒绝了。我真诚的问过了他,我这一步不知道怎么迈下去。


我也说不出来是啥,到现在我单纯的认为应该是他们企业家说的契约精神,他告诉我,四个字:“创业大赛。”


我记得清楚,当时我们申请过一套办公房子,孵化器,结果学校没有审批下来。因为除了传统行业的项目就我们一个是互联网的项目。传统的去了都批下来了。


我们去了大赛,我,李X和杨RY,我们去了创业大赛,我们代表了一个三流大学去参加创业大赛,闯入了决赛,在决赛的时候,我们放弃了,因为我们的营业执照问题,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回成都处理营业执照的事情,为此我们在大赛中,所有的付出都没了。但是我们也不遗憾,既然选择了,我们也没后悔过,要是再一次参加创业大赛,我们可以很有底气的说我们依然能走进决赛。


我们回到学校后,立刻给我们安排了各种演讲,我讲的很实在,都是我们自己血淋淋的教训,我记得有个学弟问我:“怎么创业?”(我休学了,但是我依然还是学生哈)这个回答,我说:你去百度,我相信,不管是知乎,百度知道,道客巴巴,还是百度百科,甚至是天涯,都是一大堆热搜关键词。各种各样的,我也不算什么企业家,撑死了算一个摸爬滚打的年轻人,但是就我们团队而言,我们必须做到市场定位要准确,思路一定要清晰,剩下的就是去执行了。大家都是创业者,都在为之奋斗。


关于创业,我个人的观点(不喜勿喷):永远别道听途说,创业者都是失败者;连失败都不敢承认,你拿什么证明你有信心能做出成绩。


以上仅仅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各位创业者继续努力,一年更比一年好,但是总结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温故而知新。


——白松瑜


2016年1月17日

过几个月自己就有资格回复这个了
make记得半年前认识了麦扣,一个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帅哥。初次见面是在圣地亚哥的游艇上,那会儿他刚刚报名好声音,也是个刚入行的小鲜肉。在机缘巧合下我成为了他的社交媒体运营顾问,也可以算半个经纪人罢,慢慢的开始对原创音乐人这个有趣的圈子有了一些了解。

他和我说国内的艺人普遍会受到压榨,小的综艺节目很难捧红,而有名气一些的则店大欺客。签约会绑定很多新鲜人,但平台却只主推最终入选的那几个。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同是南加州大学的民谣乐手何大河,也聊到了社交媒体的运营。或许经由自媒体平台塑造IP,是年轻艺人们一条不错的出路吧。

和简书,知乎支持原创作者出版刊物一样,麦扣和我提及的三分半音乐也是相精品的思路。为原创作者建立他们的个人品牌,利用平台的流量优势进行推广。我玩微博比较多,也有八万多粉丝今年开始经常有一些平台私信我邀请入驻给予推荐。2016年的“网红”概念大热,或许正是惠及了用心创作的作者们吧,这也包括音乐人。

前年还没入行的时候,觉得全职做新媒体平台是件很酷的事情。有数以万计的受众看到自己文章,每天早上起来都能看到不少“新增关注”。开始做了之后,才意识到了全职内容创业的不容易,和平台的重要性。从2015年开始朋友圈的创业者们都在叹息资本寒冬的到来,融资难压力大。但我一直认为用心做内容的创业者们值得被投资,仍旧有不小的潜力。

三分半音乐通过星河互联找到了投资,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创业相关的资源。一直颇为赞赏服务创业者的平台,身处浙商家庭的我时常见到的是只投钱不对接资源的传统行业投资人。星河商学院的课我听过,见到了不少频繁出现在杂志封面上的前辈。感受深刻的是创业课都基于实践,会直接对接到所需的资源,切实的帮到创业者们。

资源薄弱的创业初期,对接投资人常是一件让创业者们头疼不已的事情。有不少朋友给知名创投基金发了融资文案,却鲜有得到回复或者不了了之。风投机构每天都会收到数百份甚至更多计划书,掌握拍板权利的投资人则必须一目十行。对模式新颖的创业公司来说,能坐下来和投资人喝一杯咖啡是很重要的契机。资本寒冬很大程度也来自于创业项目过剩,投资人的注意力被分散过多了。

最近也开始了自己的项目,是一家做人力资源服务的创业公司。初期的运营和推广很大程度会依赖线上,包括高校层面的公关。准备在秋季招聘获得初步成果之后入驻星河空间,名字也和我的创业公司星瀚校招颇有对仗之意。和其他平台不同的是投资人的接地气和高效反馈,沟通往往能在十分钟内得到反馈。几乎是24/7的能够解答我的的疑惑,提出中肯的建议。

平时杭州洛杉矶两地跑的我,一直身处创业氛围浓厚的两个城市。见多了朋友圈的鸡汤和黯然退场,经常替他们骄傲和惋惜。喜欢创业的激情,但年轻的founder们也许更需要的是在资本寒冬中一些接地气的热炕,帮助他们走出去。创业需要放弃的东西很多,生活,学业甚至家庭都在清单上。年轻人输得起,却也输不起:在开始之前,尽可能准备确当吧。

找对方向搭建合适的圈子很重要,希望年轻的创业者们能一路顺风: )我自己吧~
90年出生,摩羯座,2014年辍学创业,设计平台,获得两轮投资
服务45万个人用户,为400家企业提供设计服务~
APP 商城下载:画你 B端服务请私信我
团队在苏州36氪孵化器,上海coco,北京丹棱SOHO。
-------------------------------------------------------------------------------------------------------------------------------------
说下我是怎么踏上创业的不归路的~
简单的说:我是在知乎上回答一个问题「脸萌」是怎么做到爆红的? - 应用(软件) 用现在话说是脸萌的内容不新颖,我本来想去 @郭列团队当个美工~后来郭总太忙忘记回复我,我就自己给别人画头像~100块一个童叟无欺~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我应该不是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而是不断的画下去,挣够结婚的钱..有一天,风和日丽的一天,我给@李淼 画一套表情,淼叔发到了朋友圈,然后我就在资本市场火了,淼叔一个好朋友 @王义磊 买了一套发到了朋友圈,当晚上两个VC表示很有兴趣,问我要不要出来创业~一个给我50万,一个给我100万(当时我觉得我草,这年头骗子真下本)后来我还是去北京见了投资人

在我的好朋友的陪同下我们见到我们人生中第一个资方,从进门到签协议说了10分钟(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们放弃这家投资)刘总问:“想不想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我当时回答是“我想过一个彪悍的人生”大概是我运气比较好~当时刘总就要给我转账....

然后我在北京见到了我的老师 @李开复 当时老师身体不好,简单聊了下。老师给我很多建议和帮助......

后来,我选择了现在我的资方(谢谢你们支持,谢谢你们认可)
我们拿到投资后紧接做了第一个项目 爱萌(感觉就是要干死脸萌的感觉)表情工具,项目6月1号上架,每天睡三小时,每天睡办公室,加班是经常的事情。上架后我们2个月没有做任何付费推广获得了30万用户,5家机构发出了邀约~

在我们以为自己要成功的时候,现实给了我们一巴掌,股灾来了,投资协议签完,就等着机构打款了,突然告诉我“Mandg我们可能投不了,基金LP撤资了”2015年4月30号,我记得那天我躲在角落里哭了很久, 没过几天,那时候我视为真爱的女朋友短信分手。整个人都是崩溃的。我问我的合伙人“我们现在这个情况还做不做?”“做,融不到钱就自己挣!”

我收拾好情绪,放弃了爱萌这个产品。开始做画你。好在运气比较好,供应商和渠道对我们信任。我又做产品又做运营又做市场,慢慢通过线下接单的方式养活了团队,实现盈亏平衡。此时我遇到了很多好朋友,谢谢你们这个时候无私的帮助我,(孙小姐真的很抱歉,我答应的事情我无法做到,但是我可以保证你是我遇到过最让我感动的姑娘。)

后来企业经历了2次生死~这个慢慢写


还有

我们
占个坑,找个时间写完
本人1990年年底出生,2007年交通事故中摔断腿,接回,高二休学,转读中专,2009年毕业,按顺序从事以下行业:服务员,服务员,服务员,汽车销售顾问,汽车销售顾问,饮料业务员,职业游戏玩家,房地产销售副经理,职业游戏玩家,房地产销售顾问。2012年年底,跟着我大哥(亲哥哥)学习做房地产中介,算是正式创业。直到2014年8月份,期间赚了不少,但由于还未成家,开支基本跟得上收入。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收入应该达到了4万,也有试过一个月没赚到一分钱。2014年8月买了一部二手车,2009年的斯柯达明锐(全黑)一直的懒懒散散,我哥实在看不下去了,大骂我一顿。虽然之前也会骂,但我知道是为了我好,我也不发脾气,但这次实在是骂的比较较真,让我自己独立去做,不要我待店里了(不用我出任何费用,也不给我工资,自己赚多少都是自己的,算是半个合伙人)。
年轻气盛,爱面子的我在半个月内和老叶(大我18岁)找到一个店,合伙经营。我做房地产中介,兼职茶烟酒,老叶放高利,店名:铭诚商行,成立时间:2014年9月16日
我当时不太懂茶,多少钱进来,加合理利润卖出去,烟酒散卖,浑浑噩噩半年后拆伙,我补了4万给老叶(他实际投资才3万左右)。我确实是天底下少有的老好人,拆伙还补利润的,哈哈哈。
店租不贵,但没生意的情况下再便宜也是负担,一转眼又和老婆结婚,又准备迎接新生命的诞生,无形的压力让我觉得肩负万斤,这样下去真的不行,零零散散的卖些茶叶烟酒确实是在很艰难的维持,我要改变自己的现状,有段时间是茶叶销售的淡季,突然有一天店里一分钱货都没卖出去,一个人都没有进来过,突然觉得好像有点绝望。
我静下心来,我想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房地产中介我觉得自己不再合适去做,做下去始终是在我哥的光环笼罩之下,还有就是靠国家政策吃饭,天要下雨粮要解营,行业内太多老鼠屎级别的人,能力不强,捣乱第一,看不惯也不喜欢和那些人打交道。还有个原因是不想行业低潮的时候两兄弟都没钱赚。
烟?少有靠这个发家致富的,即使有,那起码也是擦边球的干活,吃不了这行饭,零散卖些倒还可以。
酒吗?兴趣不大,开店之后也没卖几瓶,被我直接PASS掉了。
茶叶我是兴趣盎然啊,有文化有内涵,而且还可以游山玩水,最重要的是在我们广东地区,家家户户都喝茶啊,生活必须品,利润还算可观。
我这是立业了,我可以把它当成一辈子都可以做下去的事业,这一辈子做好这件事我也就名垂千古了。
走茶山,到处品茶叶,向不同行业的人请教,去广州芳村的茶叶市场和深圳的茶都去看,去学习。吃了不少亏,花了不少冤枉钱,本来就是抓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更显得越发焦虑。那段时间老婆怀孕初期,脾气暴躁的不得了,经常两个人大吵大闹。庆幸的是在艰难时期有几位朋友非常支持,店里的收入还算勉强可以维持,更幸运的是随着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从一个小白级别慢慢开始摸到了门槛,自己开始有信心去介绍自己经营的产品,还接到了几个公司的单子,每个月稳定供应茶叶,美中不足的是要到处找发票,但比起2015年春季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满足了。
稍有起色以后,还是不断的在学习茶叶知识,不断的寻求更源头的供应商,不断的在增加新的品种,不断的在降低自己的零售价(有人肯定会质疑我这个举动,但我确实是这样做了)。
我很感激这两年开店以来支持我的朋友们,没有朋友的支持我是绝对支撑不到现在,哪怕是只贡献了几块钱,甚至几毛钱的利润,由衷的谢谢他们。更感性的是今年我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找到了好几间茶厂,稳定的货源,更低更稳定的价格,我像是沙漠里的小草遇到了潺潺流水。招聘业务员,开辟新的市场(非常好的现金流)。开发了几个新的公司客户,还小规模的批发给其他茶叶店(主要是绿茶和红茶,中低档)。
还算创业初期吧,但我觉得应该用人生事业的初期来形容比较恰当。我没有太高的文凭,我没有太多的原始资金,我没有强悍的家庭背景,我也没有借助现在澎湃的互联网浪潮,没有淘宝天猫阿里巴巴,更没有几十部手机做微商。我很幸运能在这个社会有我的一丝立足之地,也很高兴有一些人生挚友不断给我宝贵的意见及建议甚至是帮助。
下一阶段是扩张批发规模,不断增加产品数量,开始接触电商这一块,有可能的话考虑换个更大的门面。和各位同为90后的创业者共勉,向知乎里各位大神学习。

感谢知乎,2016/9/2凌晨90后,属鸡。

年初硕士毕业后放弃了学校全奖读博的offer,回深创业,行业应用无人机领域。

三月开始,五月把公司方向定在了一个非常细分但相对好落地的应用领域,九月份第一台功能完整的原型机完成,十月份经过不断的实地测试与完善,可以给客户提供service了。十一月中搬进新办公室,夜景很漂亮,面朝大海,和对面的香港。


在过去半年的创业经历中最大的教训就是严重低估了销售对于工业产品的重要性(我相信大多数技术出身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问题)。



先占个坑,等到创业一周年时再好好把一年的收获整理出来做个留念,无论到时项目是死了还是苟活着。本人是97年出生,到现在刚好20年。我来讲讲我的故事吧。
我小学是在农村读的,初一的时候拖关系进了市区一所很烂的中学读书。可能是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刚来市区的时候我很自卑,不懂怎么跟人沟通,尤其是女生。(这一点到现在才有所改变)也导致我从那时起就对金钱有很强烈的占有欲。但是幸好父母的教育还算不错,所以我在赚钱的道路上才没走歪。
第一桶金是初一快过中秋节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这边还不流行放孔明灯,我就在淘宝以1.5元的价格进了200个孔明灯。然后跟几个同学在人们赏月的地方叫卖。刚开始拿着灯去推销没人愿意买,但是到后来我们自己拿着灯放了起来马上就围了很多人过来。以5块钱一个,10块钱3个的价格很快就卖完了。那晚虽然赚的钱很少,但是真的非常开心。

到初二的时候那天刚回校拿完暑假作业,准备开始放暑假。我因为考了全班前5,所以老师允许整个暑假没有作业。而其他人的作业却很多,成绩越差作业越多。我混的那群人刚好又是全校最烂的,领完作业大家坐一起的时候其中有人半开玩笑说给我多少钱然后帮他写作业,我一想觉得划算就答应了,到最后我差不多接了十多个人的暑假作业。然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写完,每天8小时准时上班。刚开始用2支笔,3支笔写,到最后我自己买了一台二手刻绘机改装了用电脑帮我写作业。赚了差不多3000块,要知道那个时候同龄人去打暑假工一个月最多才1000多。也是在那个时候起身边的朋友就觉得我比较不一样了,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的思维和眼界开始扩大,不再是2年前那个自卑的乡下人。

最后中考的时候我考入了市里的重点高中,像个乖孩子一样学习了一个学期后我又开始不安分了。高一下学期那个时候刚好是鸡排这种小吃在我们这边流行的时候。某天在和同学吃饭的时候说不如我们自己也来开一间,反正学校门口那条小吃街还没有鸡排。然后自己就装模作样的写计划书。到最后自己预计开起来需要13万左右。然后就是各种借钱,找人资金入股。到最后还真就凑够了钱,然后自己找了个挺有名的加盟品牌,跑到上海总部签约。当时签约的时候还因为自己未成年差点签不成。签约下来之后就是找店面,装修,宣传。期间因为自己年龄问题吃的亏就不谈了。

(炸鸡排的是答主本人[害羞])
未完,接下来的经历才是对我改变最大的,明晚在更

讲一位按摩店(纯绿色的,不是那种)创业者的经历吧,让我很感动。

他之前是一个国企的普通员工,月薪就四五千,现在年入百万了。最困难的时候,从每天早上十点,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前一年半都是这么做下来的。

之前请他在笛友会做过一次内部分享,以下根据他的文字描述整理而成:


大家好,我是喜洋洋,很高兴吴老师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在笛友会这个平台跟这么多优秀的笛友做分享。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吧:


我是在北京开中型纯绿色按摩店的创业者,从业三年,从最早的六七个员工,入不敷出;一直做到现在大概四十个员工。到现在,我一年的纯利润也破百万了。


在去年下半年,开了第二家分店。地区方圆五公里,算是数一数二。在专业度、绿色按摩、年轻人和高仿按摩几个维度,品牌认知度很高。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年创业的一些心路历程和心得体会。


先说一下做这个项目的原因吧。我之前一直是做金融和项目管理的工作,坐办公室坐了十年的时间。朝九晚五,还算比较清闲,每天打打游戏,一个月工资大概四千块钱,这个工资在北京跟公共汽车售票员差不多。


期间也想过创业,选过很多项目,但最终都没有去做。


直到有一天,我和家人因为偶然原因,租下了一个商铺。后来有个人想租这个商铺。我们问他租来做什么,那个人说租来做专业的按摩连锁店。


后来我和家人一商量:干嘛租给别人,我们自己来做一个按摩店好了。


我其实还是一个比较有激情的人,早就已经厌倦了朝九晚五的工作。而且当时单位要改制,也不想待下去了。所以我就去做按摩店了,到现在创业已经三年了。


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创业的一些感悟吧:


第一,最重要的事情是选项目。项目选好了事半功倍,项目没选好就离死不远了。但选项目这个事情吧,也看运气,也是要碰。

像我,选中按摩店这个项目,也是机缘巧合的事情。


如果你真的选中一个项目了,就大胆的去做。只要你去做,就可以了。想得再多,不去启动,不去做,这个事情无法开始。你做了,即使失败了,也是有反馈的;但你要只是空想,你永远也不知道这个事情能不能成。


第二,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店开起来后, 刚开始完全是入不敷出,没有客人,管理也很混乱。 我在按摩行业完全是一张白纸,没经验,没人脉、没名气。 我只是有一个商铺,但连装修都不会。 那后来是怎么把这些事情慢慢理顺的呢? 其实就是两个字——用心。 周星驰的电影《食神》里面有一个场景,记者问食神周星驰:你是如何把甜品做这么好吃的,周星驰说:一字曰之——心。 对于这句话,我深以为然。像装修这事儿,我完全不懂。我就用最笨的方法,一家一家的去看别人是怎么装修的,从此寻找灵感。光是装修的壁纸方案,我就做了不下十个。


刚开业的时候,店里面招来的人服务质量很差,管理也很混乱。我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 我穿上服务员的衣服,亲自为顾客端茶倒水;厕所马桶坏了,我就去修马桶;顾客没有了,我就去门口拉顾客;在前台接电话,在后面倒水。从每天早上十点,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前一年半都是这么做下来的。 因为招不到好的前台,我就亲自去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可以笑话我方法笨,但这样的下苦力的方法确实也有效,这样的做法也慢慢感动了下面的员工,大家积极性逐渐提高了。很多事情慢慢的理顺了,按摩店的生意开始变好。 其中有一阵,生意确实不好,我心里也很烦,就想去请教高人来指点一下。 我有一个朋友,介绍给我一个专门做装修的老师,那位装修老师给的建议,让我非常受用。 那位装修老师说,你这个店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和钱在装修上,按摩店没有那么复杂,你踏踏实实的做好按摩就行了,同时要兼顾以下几点: 第一,店面保持干净; 第二,让服务员尽量保持微笑,让客人觉得舒服。

第三,尽量专业一点,如果专业度不够,就用前两点来弥补。


从那天起,我就踏踏实实的做好店里面的服务,把每件小事都力求做好。


后来认识吴寒笛老师之后,我翻看吴老师这么多年的文章,也给我很大的触动。吴老师能持续的去写文章,把自己的观点梳理清楚,集结成文章传播出去,持续的去做,也很不容易。到今天拥有这么多粉丝,其实都源于把简单的事情持续的做好。


很多朋友在项目启动的时候,想得太多,顾虑太多,没有持续的去做,没有把小事情都做好,这样的话,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


第三,跟着风口走。 这点吴老师在笛友会的内部课程里面也讲过,就是消费升级的概念。就是在两年以前吧,我忽然发现,顾客会为更好的服务买单,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我们按摩行业,有很多商家其实是会做很多灰色地带的服务,但这其实不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方向。我做纯绿色的服务,大家来消费也放心,回头客很多。顺着这个大风口走,能做得稳,也做得长久。


第四,以战代练。成功是需要方法的,但是任何的方法,都需要你实践之后才会产生效果。

当你做起来之后,各个模块其实都是需要优化的。比如你怎样让宣传更有效率,怎么应对竞争对手的攻击,怎么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保护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让自己的员工得到更多实惠,这都是需要方法的。但是所有的方法,如果你不去实践,不去实战,那它永远只会停留在纸面上。


之前找吴老师做过一次咨询,吴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其中一条宣传建议是,通过自媒体渠道宣传,当时觉得很难,但是现在也启动了这样一个工作。现在我们已经有专人在负责这样的运营和策划工作,感觉市场空间还是挺大的。


我想说的是,吴老师教给我们这么多方法,写了这么多实用文章,我们在吸收后还是要去实践的。真的要去做到以战代练,这样才能真的有结果和提升。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老店继续稳扎稳打,新店能在年底前就收回成本,明年继续开新店,把这个模式一直复制下去。


要分享的东西其实就这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希望还没有启动项目的朋友,大家快速启动,找到好的方法,能够尽快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另外呢,再补充一点,就是我这个人有点完美控,做事比较纠结。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纠结,想好了就去做,以战代练,做了再说。实际去做,可能比你空想更有效。 谢谢吴老师,谢谢大家!


寒笛宝宝注

人人都想过上年入百万的生活,但达到这个收入量级之前,你可能要像这位笛友喜洋洋一样,先经历“早上十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四点”的生活状态。


喜洋洋作为一个外行踏入按摩这个领域,很多地方用的办法其实是笨办法,比如自己去当服务员,去接电话,抠每个服务细节,但笨办法就是管用。最难的路,往往才是捷径。很多人之所以不能赚钱,不是没有好的方法和技巧,恰恰是太聪明了,老想用精明的盘算替代实干的苦力,这其实是缺乏大智慧的表现。


如果在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微信ID:whdkad),回复“干货”,即可查看超级实用的超级干货文章,保证读完你的世界从此不一样,绝不能错过喔!

我,90年,创业中。

创业的钱是老老实实上班存的,真正地从0开始,还被有钱的骂过穷逼也配开店之类的。我是很自豪,觉得自己是个男的就是起点励志男主了(做梦)

现在么,收入不稳定,全年无休,最可怕的是人际关系吧,和下级之间,和亲朋之间。

做梦都梦到过自己竹篮子打水,想想醒来也确实一无所有。

这颗想摘的苹果看着甜,但没熟,也不能保证落地了一定是我的。

年轻的自己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三五年内可能还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结果,没有任何回头的打算。


经常碰到年轻的客人把我当导购一样,抓住不放地聊天,真心觉得她们很可爱,但是很怕一言不合就被抹黑被误解。

经常碰到陌生人,觉得我把理想当成职业很值得羡慕,但是苦的时候跟搬砖工一样,一个人搬60kg的货,只是因为连搬运费都出不起。现在也还是自己搬货,因为店员都是可爱的妹子,力气活还是自己干比较实际。

曾经被下班后的快递帮忙过,还暧昧地问能不能上楼坐一会,我当年一个隔三差五住在工作室的妹子真的害怕。半夜里有一次还碰到人来砸门,不知道是不是醉鬼,但惊得人一夜无眠。


身体不好得了肺炎,去年冬天,加上小时候就有的胃病一起来造访的时候,感觉很是销魂……

痛都不会喊一声,该干嘛干嘛,事情做完能休息就休息,没空休息就憋着。


日常谈合作,一种是比我更年轻的设计师,也是自己又开网店又跑工厂,凌晨五六点大家互相一戳咦都在线。

另外一种是经商多年的老滑头,被坑过十多万,有苦不能言。还有哪些国企背后撑腰的商场,动不动交流对接到第三方,很简单的事情要对接很多人,最花不起的是时间,但也请不起更多的人。


创业之前觉得自己是挺聪明的人,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想法。

创业之后觉得人比人,自己真是又笨又穷,如果能多点情商或者长得好看点、身材好点就好了。甚至有时候会希望自己长得老一点,别看着一张圆脸就觉得是刚出社会的大学生。

情商低么,还管不来人。咬咬牙恨不得能重新做人,只有跟同龄人交流才更顺畅。但是有空一起交流的朋友们也越来越少,空不到一块去。

创业一段时间后,就不会说自己是理想主义者了,而是目标一定要赚钱。不赚钱怎么养公司。

个人花费比上班时候少很多,私人时间太少根本没空出去玩。只有出差去了四五次外地。业务时间就是游戏宅,改变了游戏生态的G胖简直是偶像,人生目标就是他那样的人。赚了钱也能扶持国内小众品牌的新血。


单身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不是没有感觉还不错的人,但你忙我也忙,见面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忙到对方有女朋友了,对方和女朋友分手了,我还是一个人。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通宵电影,一个人忽然想喝酒,一个人就觉得也不是坏事。想想要谁迁就这样的自己,会觉得于心有愧,是负担不起的事儿。


但是真好啊,年轻时候做了这样一个决定。

不然我这平凡的一生,也没有别的能说起的好事了。


现在也有自己的团队了,希望自己能早点对跟我一起创业的小伙伴们负责。

认识了很多有趣的灵魂,让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有才的人,并且还能认识真的太好了。

因为服装业也认识了很多长得好看的人,真的好看啊!好羡慕啊!本来觉得自己中等水平很满意了,结果看到真的好看的人还是会两眼发光!

90后男生休学做情趣内衣,一年赚5000万,还带着一个县的人脱贫。


灌云县在哪里?应该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曾经位于江苏省的贫困县,却在近几年因一项产业发家致富——情趣内衣。


第一批带领灌云做情趣内衣的,是90后男生雷丛瑞。他从15岁开始在网上做生意,大一那一年就赚了一百万,之后休学、开工厂、做出口生意,最多的时候年收五千万!现在因为他,灌云也变得出名了,

因为生产情趣内衣,灌云现在每年都有几个千万富翁产生,当地人甚至笑称:“我们的特产就是情趣内衣!”

雷丛瑞15岁时就已经有了经济头脑。

那时候他帮妈妈打理淘宝店,卖成人保健用品,发觉做生意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在网上卖东西就像打游戏嘛,把东西展示上去,就有人来交易。”

他大学读的是法律,新生报到的时候老师让大家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理想。他是最后一个上台的,一上去就说:“我没有什么理想,我就喜欢赚钱,我的理想就是在25岁之前赚到100万。”

结果大一那一年,靠着卖情趣内衣,他真的赚够了100万。“情趣内衣比较简单,利润也高,更不会像避孕套等其他成人用品一样出现质量问题,就这么开始了。”

最初开的不算是一个工厂,只是一个作坊,包括雷丛瑞在内一共就七个人。

“刚开始挺辛苦的,每天早饭没时间吃,下午两点吃个午饭,晚上九点多吃个晚饭,然后就继续再工作。半夜十二点多去裁剪,有时候说不定要干到天亮。”

但那时是雷丛瑞口中最快乐的时候,他喜欢这种有目标就去折腾的感觉。

规模做大后,他在家乡灌云开办工厂,招工对象就是当地的“大妈们”。

灌云有100多万的人口,都以务农为主,当没有农忙的时候,这些大妈们除了在家带孩子也渴望能多做些事情。

可他最初根本不敢说是做情趣内衣的,没人敢来,后来说是服装厂,把她们骗进来后,干着干着发现收入挺稳定的,大妈们也就留下来了,现在员工有400多人。

现在,大妈们已经可以很坦然地跟家里人讲自己在情趣内衣工厂工作,甚至会把小孩子带到厂里来,一边是缝纫机上的蕾丝底裤,一边是放学后写作业的小朋友,这样的场景很常见。

甚至很有意思的是,一些大妈的亲戚们会问,你是在哪里上班?说在服装厂。人家就会问,啊,你在服装厂,做情趣内衣的吗?现在的灌云,情趣内衣已经是一个大产业了。

雷丛瑞的生意头脑还体现在做爆款上。2011年,大学三年级的雷丛瑞正式休学,那时候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如何策划做一件全网都会火爆的情趣内衣。

“其实那个想法是我妈妈提出来的。因为情趣内衣每个部分很小,剪切工艺很繁琐,所以我们一直想找最快的方式提高效率。于是想到一横一竖是最简单的,中间挖个洞,一条短裙就出来了,如果想要好看就加上蕾丝和包边。

这条吊带裙一个工人一天能做100多件,而且弹性大,从80斤到200斤都能穿,并且顺应当时的网络环境,它只要九块九还包邮,于是立马一销而空,成为了中国情趣内衣里销量最高的款,高达上千万件。

做这样一件内衣用料的话大概三十克,雷丛瑞的工厂一个月都能用到十几吨,可见其火爆程度。据说当时一系列总共有90多个设计款,销量都很好,一直持续了三年。

雷丛瑞的妈妈还为他做过好几次“创意总监”,只要是她认为好看的款,就会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就有那样的眼光,可能是女人的直觉吧。”

现在雷丛瑞的生意早就做到了海外,基本都是出口。

“只要有人类,没有战乱的地方,我们应该都卖到过那里。”面对中外客户的不同需求,雷丛瑞说:“中国人还是比较保守的。比如颜色更偏好黑白两色,而外国人就喜欢红色、紫色这种鲜艳的。非洲人喜欢便宜,欧美人喜欢大码。”

做生意对他来说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面对情趣内衣这个产品,他并不觉得是一个拿不上台面的东西。他说,虽然它很性感,但大家都是从“性”的角度在看它,那“感”呢?它所能体现的女性的美呢?这点被所有人忽略了。

而性,这个本身就具备的功能,不需要再被强调了。

自从做了情趣内衣后,县城里的人都跑来问他,请教他如何做生意。他也很乐于分享,带着老乡一步步地做。最有意思的一次,是雷丛瑞的初中老师找到他,问他可不可以给自己的爱人打点折扣,他爱人也想进货做情趣内衣。

在他之后,灌云县开办了好几个情趣内衣工厂,现在全国有一半的情趣内衣都是在灌云生产的,成了名副其实的“情趣小镇”。

提起想不想去大城市生活,雷丛瑞很坚定地表态:没想过。

“如果我挣这点钱,去北京去上海买套房就没了,那多没意思。现在我在这做情趣内衣,整个县城也因为它越变越好,我就想留下来把它再做大一点。”

“那你的理想是什么呢?”

“做中国的维秘。”


撰文:谭伊白

95后怒答一发

我96年的,现在我才22岁,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披萨店,第一个淘宝店。


大学生,如果没有丰厚的家底,如果没有高官的父母,没有生意头脑,

只顾着打工,一个文员在普通3-4线城市,只有3-4k元的月薪,需要多久才能有自己一点小积蓄,

每个与除了租房,吃饭,和朋友聚聚,2千多都存不住,即使遇到机会,也难有启动资金。


我初中辍学2012年初16岁就出来了,进了工厂,一天工作12小时,白夜班颠倒,过着伤害自己身体为老板赚钱的生活,幸运的是我不甘平凡,不愿打工,这几年一直在折腾,从第一次去西藏,第一次去摩旅,做了很多以前不敢想象的尝试。


虽然现在做的只是小生意,但是,如果我不白手起家,那么等待我的将是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工厂生涯,我一没技术,二没学历,最多也就4000元一个月,这样就把我的小半辈子卖了,值得吗?


迷茫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我自己的创业路,一点一点儿的挣扎在社会中爬起来,中间的辛苦和辛酸,走过来之后,真是庆幸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认命。





愿有梦想的人都不会被现实辜负!!!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9310629370413056


我做的炸鸡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9310661288996864


榴莲披萨

来赣州了,请你吃披萨哦~

你猜猜我一共投了多少钱?

记录一下自己的小本创业之路 - 清静怡然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795112

看到“90后创业”,我脑海里倒是浮现了一位97年的小伙,印象还挺深刻。


既然话题就是围绕身边90后的创业,那就简单讲讲他的创业故事吧….

(他姓陈,因为说真名不方便,那下面文中我就简称他为阿陈了)。


97年的小伙阿陈,是位年轻的淘宝卖家。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还负债累累,那时候他才16岁,在工厂上班。


经常看我回答的人应该知道的,我不鼓励人借钱创业,也不赞成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创业,所以当时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太偏执了,关键年龄还那么小,就很怕他头破血流….


没想到,他倒是紧抓了一点,他很懂得积累人脉。


后来我们交流时他告诉我,当时他拜访了很多淘宝成功的卖家,大多数人都不理他,但是他死皮赖脸一个一个去拜访,最终认识了一群非常好的朋友。


其中有一位卖家Huang,当时电商已经比较成功,看这个小弟弟人不错,借了他40万起步(包括还债),后来通过这些朋友的关系,互相帮助,他们一群人都成功了。

后来他因为一个项目失败亏损100多万导致资金紧张时,还是Huang帮助了他。


接着他做了一个乐器项目,通过了解这个项目,认识了当时快手上才艺网红第一名。


这位网红当时有几十万粉丝。

他想追他,但是给她打赏的土豪很多。


他思考到,如果直接以粉丝身份去追,那么就矮了一头,对方肯定看不上。

所以他说明自己是乐器某品类大卖家,看看有什么合作机会。

他看准小姑娘当时考虑如何电商变现,所以愿意见面。

见面后,又分享自己创业故事,和对电商理解,小姑娘很快被他吸引。


他给我分析说:人性本来就看不上矮自己一头的人,但是会崇拜比自己强大的人,所以他一定要以强大身份出场。


想不到一个97年小伙子对人性研究也这么清晰。

结果,很快被他追到手了。


后来女朋友跟着他搬到深圳,粉丝也在他的协助下,涨到了200多万(以前并没有系统运营,现在有了他的协助)。


他负责做货,女朋友负责从快手拍视频引流,视频里的道具用的就是他的产品。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彻底在他所在品类创造了行业第一。

两个人双赢。


期间我有去过他们公司拜访,他的公司租在一套别墅里面,员工吃住全部在一起,包括吃,日用品公司全包,现在已经20多个员工了。

他让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挺多,就简单说几点:


一是他的年纪,真的很年轻,现在取得的成功也让我不得不记住了他。

二是他们脱颖而出的技巧,利用快手引来精准流量,就是适合当时的他们。

三是他坚持积累人脉,尤其是想象当时年纪小小的他一个个拜访人时。

四是他和他女朋友两位年轻人凭靠自己的双手打造未来,本身就是很激励的一个故事。

我一个大学同学,刚上大一就开始创业,大一的时候主要做的项目是劳务派遣,还有QQ空间卖高精品鞋。

大二的时候微商比较火,做微商卖“酵素”还有面膜,那个杂牌我现在也忘了,好像叫什么“芊芊酵素”,面膜好像是叫什么“天使之魅”,还有手机、高精品鞋等,反正利润都挺高的。

大三的时候玩资金盘,搞p2p。大四的时候主营是炒股,其实大二我就知道他在玩这个,只不过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大四以及毕业后专门开了个规模不小的炒股公司。

具体赚了多少钱,我不知道,只知道他大一的时候干兼职中介,一个月收入最高突破20万,我干中介收入最高才2万多一个月。

大二做微商的时候,应该也是挣了不少钱,因为那时候我干微商就是被他带进去的,当时就囤货了几百块钱,后来就没做了。

我之所以知道他赚了不少钱,是因为我身边认识的不少人都成为他的下限,微商模式大家都知道,最后赚钱的只有顶层的人,是借鉴三级直(传)销模式。

而且那时候他还代理一款微商爆粉软件,因为那时候我也比较相信他吧,当时傻了吧唧的花一千块钱,买了一款破软件。

大家应该也都清楚,14年、15年的时候微商到底有多火,做顶层搞微商团队,还有就是给微商买软件的那帮人,其实贼赚钱。

到了大三的时候,P2P在国内很火,其实很多P2P就是换个僻壤玩传销,那时候他也是玩这个电子盘,同样是组局拉人赚钱,这个我没亲自参与过,到大二下学期,我自己和同学开辅导班去了,之后各自做生意,基本上没什么往来和交流。

到了大四,后来专门开了一个炒股公司,我那时候是在经营互联网公司,基本上也没什么交流吧,主要是偶尔通过他朋友圈了解的。



到底赚了多少钱我不清楚,但我知道的是,在我们圈子里面,他是赚钱最多的。

大一刚炒股不久,就买了阿里的股份,后来翻了很多倍。大二的时候,分别在老家四川那边,还有上海分别买了套房,那可是15年啊,现在至少都翻了一番。

我和他那时候交流的比较多,他奉行的赚钱的原则就是:能赚钱,不违法就能干。

是一个成功的标准商人,何谓商人,在不触犯法律的情况下,唯利是图。

所以大二的时候搞微商,卖软件,大三的时候搞P2P,虽然不喜欢他这样赚钱的做法,但是不可否认是我比较佩服他。


每个成功的背后,其实都有无数的辛酸。在大学期间,谁不喜欢天天在寝室打打游戏,看看剧。

谁不想天天出去谈个恋爱,玩一玩。只是对于农村出来的来说,要想改变自己的未来的生活,就必须在大学就开始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他老家是四处那边的,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拖着一板车上街去卖菜。

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在上海华硕电子厂做流水线的暑期工。

大学基本上不打游戏,每天在外面赚钱这么拼的情况下,也没有把学校的功课落下,后来还考过了英语6级(普通大学,理科班男英语6级可以了)


如果说从他身上,我来总结下几点他背后成功的原因的话,那就是:

1.只要能挣钱,什么苦都能吃。大学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就意味着解放,能够痛痛快快的玩了,可是他的生活模式,基本上是716的工作形式。

2.志向大,目标感强烈。不管是做中介、炒股、做微商、搞P2P,都是玩顶层的,这个社会,要想赚钱,就必须做庄家(做老板)。

在外面做兼职,大学生顶多100一天,还浪费时间,只有中介赚钱,至于有多赚钱,我之前分享过。

只要想着往上的人,才有机会赚到钱,这个社会的逻辑就是这样。其他生意也是一样,都是二八定律。只要树立起大目标,才有机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3.执行力强,做事不择手段。这里我们姑且别讨论道德问题,这是很多穷人的毛病,死要面子活受罪。

要想成功,在你没钱的时候,你手上的人脉、资源、资金都很匮乏,要想达到目的,只要不违法的情况,就可以去做。

这里如果有一大批“圣人”,要过来“传经论道”,请在下方留言,我会一一回复。


创业的本质是为了实现财富上的从零到一,只有先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再去兼济天下,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尤其一无所有的人,只有放下面子,拼尽全力,才有希望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人生事业上的成功。

看完三件事:

1.点赞,让更多的人看到(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2.关注我,和我的专栏,让我们保持长期关系。

3.关注我的公众号:“boss修炼社”,每天收获更多创业干货。

说下我的一位合作伙伴的创业故事~~

当然先抑后扬,先分享他失败的故事,让大家了解到创业的艰辛,后续会再进行更新~~~

北上广深是所有不甘平凡的年轻人的圆梦之都,梦想着能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青春成就一番小事业,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当然,陈雷,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从2009年到2013年分别在深圳、广州两座美丽的大城市,留下自己青春的汗水,然而天不遂人愿,让小陈没想到的是,在挨着老家的城市——武汉,实现了自己曾经的的梦想。

陈雷,来自河南信阳的一个小乡镇从打工,到后来创业做实体,主要卖茶叶,每天为了自家茶叶生意奔波、忙碌。

现在忙碌而充实的生活,是我之前未曾预料到的,我也是个梦想仗剑天涯的浪子青年。2009年大学毕业之后,不甘心未来自己只能成为一个乡镇小青年,继续着父辈的事业。便义无反顾南下广州,说走就走容易,实现理想太难。

在家里叔叔的介绍下,在一家鞋厂做起了生产鞋子的或,每次下班,手上总是粘满用来涂鞋子的胶水,有时被烧热的机器把手烫得红肿。一年过后,我揣着1500元钱,坐上了回家的列车,我在广州之行就此宣告失败。

从广州皮鞋厂辞职后,虽然沮丧,但我依旧不愿认输。

“在车间做流水线工人没前途,跑全国业务更能锻炼人,收益也更高”,这么想着,我当月就跑到深圳电子产品做销售,又被现实狠狠打脸。

销售各地跑业务,夏天头顶大太阳,脚踩风火轮,不到一周,成功的从一个白净小伙变得黑不溜秋,晚上洗澡时,发现自己手臂脱了一层皮。

经过前几次的“生活教训”,深刻意识到;帮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但是创业你得知道自己做什么啊

拿什么去进行创业呢?

忽然灵光一闪:祖辈们都在做茶叶批发生意,近些年,年轻人都偏爱养生,中老年人对茶叶的偏爱也是只增不减,为什么不能自己开个茶叶店卖好茶呢?

说做就做,就这样随着鞭炮轰鸣,茶叶店开张了,然而没想到,一个月过去了一分钱也没赚,倒是每月8000元的房租压的喘不过气。没轻易放弃,不断更换牌匾、发宣传页、做营销、生意开始有起色。

好景不长,2019年7月,武汉的一场特大暴雨,让我店里所有茶叶都打了水漂。

接二连三的打击着实让人心寒,在广州、深圳那段日子对自己的磨练告诉我自己,不能轻易放弃。

收拾残局,从头再来!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6货源网 106487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