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1064879863
16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软件开发 >  有什么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


有什么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19-09-02 23:17:35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定时定量,把坐地铁等公交的时间利用起来。零散化的学习反而能够积少成多。
有什么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

定时定量,把坐地铁等公交的时间利用起来。

零散化的学习反而能够积少成多。

讲给别人,如果别人懂了,你就真的学会了。这是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习方法。

找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学习前好好想想怎么开始

把这件事当成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去对待而不是一份苦差,这样会更有动力的,至少做到不厌恶,加油,坚持

自律很重要。
有计划的安排

我先给你出道题:


问:有一个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你是不是已经在心里默默算起来啦?

我列一下计算步骤:

1、假设这35个头全是鸡头,那么鸡有两只脚。
2、用35乘以2等于70只脚。
3、再用鸡和兔的总脚数94减去70等于24只脚。
4、这24只脚是兔子比鸡多出来的脚。
5、在第2步计算脚数时,已经把每个兔子的两只脚算进去。所以,这剩余的24脚里,每只兔子包含2只脚。
6、用24除以2等于12,总共有12只兔子。
7、最后,再用鸡和兔的总数,35减去12等于23只鸡。
8、答案是23只鸡,12只兔子。


到这里,你已经清楚表面答案是怎么算的。但,你还不知道,大脑的深层计算原理是什么样的。


很多教授学习的方法只教浅层方法,不讲解深层原理。学习以后,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不过,每个人学习的内容不同,学习的环境不同,讲者的学习方法,放在听者身上不一定是适合的,起码不是最高效的。


所以,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了解学习原理,根据大脑的学习原理构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篇回答,我会用心里学知识破解学习的过程和原理,并且以开头这道题为案例,详细解释给你听。让你一学即会,举一反三,构建适合你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读起来有点烧脑,但绝对容易理解。只要照着做一遍,学习能力一定会有巨大提升。


一、大脑学习的基本原理


先来看个大脑学习过程简图:


我简单解释一下:

环境: 就是我们周边的可看到,可听到的事情,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工作记忆: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也就是意识,保存你正在思考的事情。如果你了解手机系统,可以把这块区域理解为手机的内存,也就是临时存放事情的地方。只有信息进入“内存”,你才会注意到,才会去处理。


环境到右侧工作记忆的箭头,可以理解为,你的大脑不断从环境获取信息,然后在工作记忆空间中处理。


举个简单的栗子:

点外卖时,你打开手机外卖APP,选择餐馆。这时候各种门店信息进入你大脑的工作记忆空间,大脑不断选择处理,思考哪个好吃,要选哪个餐。


长期记忆:这个很好理解,已经有很多科学实验证明了长期记忆空间的存在。(《认知的神经科学》)长期记忆空间是存储事实性知识的仓库。比如,张三住在上海;李四今年30岁;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除此之外,还包括过程性知识,做一件事的过程。比如,做菜的过程,先放油,再放菜,最后放盐。再比如,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先求出一条边的长度,再用边长乘以边长。


大脑学习就是把从周边环境获取的信息,与从长期记忆空间中提取的事实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用新的方法组合起来。


学习公式 = 环境信息 + 长期记忆(事实+过程)


我用公式拆解一下,开头的小测试题:

1、假设这35个头全是鸡头,那么鸡有两只脚。(从环境信息中获取)
2、用35乘以2等于70只脚。(从长期记忆提取)
3、再用鸡和兔的总脚数94减去70等于24只脚。(在工作记忆空间中计算)
4、这24只脚是兔子比鸡多余的脚。(在工作记忆空间中计算)
5、在第2步计算脚数时,已经把每个兔子的两只脚算进去。所以,这剩余的24脚里,每只兔子包含2只脚。(在工作空间计算)
6、用24除以2等于12,总共有12只兔子。(从长期记忆提取)
7、最后,再用鸡和兔总数35减去12等于23只鸡。(工作记忆空间中计算)
8、答案是23只鸡,12只兔子。


你看大脑解题和计算过程,从周围环境(电脑屏幕上的测试题)中获取问题信息,再从长期记忆空间中提取事实性知识(35 * 2 = 70),以及过程性知识(加法和减法),最后放到工作记忆空间中计算,得出结果。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看到这里你会疑惑,又是环境,又是工作记忆,又是长期记忆,整这些个臭氧层子有啥用?


你还别说,真有用,如果你仔细看以上案例会发现,要想大幅提升学习效率,需要搞定以下3个问题:

1、从环境中提取信时:分辨哪些是关键信息?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信息?

2、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怎样提升工作记忆空间处理信息速度?

3、从长期记忆空间中,提取信息的效率。换句话说,就是你用的时候,你记的东西,能不能快速为你所用。


这3个问题,又可以归类为:

学什么:哪些信息值得学习,哪些信息必须过滤。

怎么学:用什么学习方法,学得多又学得快。

怎样用:像专家一样,随心所欲的使用知识。

二、学什么:哪些信息值得学习,哪些信息必须过滤。

先放观点:事实性知识是构建一切知识的基础,是一切知识的元知识,要优先学习。事实性知识是描述一件事情或一个事物的知识,不是观点,不是判断性知识。


还是看开头案例:

要解决鸡和兔同笼的问题,我们必须得知道鸡和兔的区别。一只鸡,一个头,两条腿;一只兔,一个头,四条腿;兔子比鸡多两条腿。


这是我们生物课学习的常识,也是事实性知识。只有学习了这个事实性知识我们才能解这道题。不然,你不知道兔子几条腿,根本无从可解。


还有很多这种事实性知识。

比如,我学了数学上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我去上班的时候,如果有直线距离的路,我不会绕着弯的走。

再比如,我学了物理学中“反作用力”。知道反作用力是与作用力相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那当我愤怒的时候,不会用拳头去击打墙,我知道反作用力会伤害到自己。


你不但要学习每个学科的事实性知识,还要学习每个专业领域的事实性知识。

举个例子:

我在学习管理学的时候,学习到了管理的四项职能这个事实性知识。管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那么,当我去管理一个团队时,我就知道需要先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建立组织结构等等。


再举一个,

我学习互联网产品这个岗位的知识,

在第一阶段,学习基础理论和概念知识。

比如,

什么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是企业中专门负责产品管理的职位,产品经理负责市场调查并根据产品、市场及用户等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产品,选择何种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等。并推动相应产品的开发组织,他还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协调研发、营销、运营等,确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产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


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有哪些。按照项目划分:

前端产品经理——制造口碑带来流量、

商业产品经理——转化流量带来盈利、

后台产品经理——支持业务带来稳定;


在项目中的角色不同,所需要的具体业务和工具也不同。


我学习关于产品经理的元知识后,才会进一步去学习相应的技能。当你知道这些最基础的知识以后,无论形式怎么变化,你都可以随机应变得心应手。就像现在无论让我做前端产品经理,还是后端产品经理,都能搞得定。


另外,还有重要一点,我们在建立知识体系的时候,是从底层开始架构,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建立起金字塔结构的知识。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依赖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抽象的概念,依赖于具象的概念。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当我们学习电流的时候,为了更好的理解,课程上老师常常用水流来做类比。沿着电线流动的电子就像沿着管道流动的水。你学习过水流这个知识之后,再去学习电流这个知识,就相对来说容易很多。



做个小结,为了高效学习,需要先学习各科的事实性知识,也就是基础知识和常识性知识,作为我们理解复杂知识以及抽象知识的元知识。强烈建议你去听哈佛的学习力课程,学完让你的学习效率提升10倍。这个我听了10几遍,方法非常系统和实用。关注我的公众号「老韩大叔」,回复「学习」免费领取。


你现在已经清楚学什么了吧,但还有一个困惑要解决。同样是学习,为什么有些人就学得好,考试就能得高分;有些人花同样的时间,却学的一塌糊涂呢。下面,我们在来看看,怎么学,学得多学得快。

三、怎么学:用什么学习方法,学得多又学得快。

学习的首要目的是理解和记忆,把知识经过理解后,存储到长期记忆空间中,方便以后用的时候提取。


我们可以先把信息(知识)分为有意义的信息和无意义的信息。针对两种信息,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记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有意义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理解意义,组织模式来学习。


举个例子:

老板安排你一项任务:明天下午5点前,组织团队所有成员,交一份关于2019年手机销量的市场报告。报告的内容要包括竞品和新趋势。


这一条信息就是有意义的。

我把它拆分成,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内容,这个模式。

时间:明天下午5点

地点:老板办公室

人物:我和老板

事件:交给老板报告

内容:2019手机销量报告

这样拆分起来是不是容易记忆多了。


我们的大脑工作记忆空间有限,同一时间只能处理大概7个左右的组块信息,我把刚才那一段信息,编排成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内容,这五个组块信息,大脑就更容易处理。


有很多组织信息的模式,可以用于记忆。比如,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和空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等。根据你要记忆的内容不同,组成不同的形式,千万不用死记硬背,大脑喜欢有意义的事物,分块和分类,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当然,还有一些信息,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

比如,管理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再比如,故事的结构,情境、冲突、问题、解答。


这里就需要用到助记术,助技术有很多种。

例如,记忆宫殿法,就是选择你熟悉的地点,按照固定位置编号,作为“钩子”,在把你要记忆的信息一个一个挂到钩子上。比如,你把家里大门编号1、客厅编号2。当你要记忆“宇宙”和“油条”时。你就把宇宙挂到大门这个“钩子”上。把油条挂到客厅这个“钩子”上。当你要提取这两个词时,你就按顺序去从大门这个钩子上取宇宙,从客厅取油条。


当然,你要记录的词没有那么简单,不然你直接记忆就可以了,就不用费这个劲还得把钩子记忆一遍。如果你要记忆圆周率π,3.14159265358......,就可以把这个圆周率分组,314,159,265,358等,都挂到上边记忆的钩子上。


还有首字母缩写法。

比如,记忆故事结构的SCQA,情境(S)、冲突(C)、问题(Q)、解答(A);文章的组织结构,开头提出论点 (总),中间若干分论点(分),结尾总括论点(总),简称为总分总。


我在记录管理四大职能时,用首字母缩写(计组领控)来辅助记忆。


针对有意义的信息,我会组织成各种模式,一边理解一边记忆。而对于无意义的信息,我基本上都会使用首字母缩写法。


四、怎样用:像专家一样,随心所欲的使用知识。

开头的案例说明,一个人的学习速度,除了要获取大量的知识,还依赖于工作记忆空间的大小和处理速度。


研究表明工作记忆空间的大小基本是固定的,那就只有最大化的节省工作记忆空间的资源。在解决问题时,尽量让其它无关的事情,开启“自动模式”,尽量不要占用工作空间,省下来的空间用于做计算和思考。


在拿开车这件事举例,初学者在学习开车时,手忙脚乱,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开车这件事上。手握方向盘,眼睛直视前方,脚底下还要不停地踩油门,所有这些操作都需要工作记忆空间处理。你会感觉练习一天开车特别累,因为学开车这件事几乎占用了全部的工作空间。


但是,等你学会开车以后,你不但可以一边开车一边聊天,甚至还可以处理一些事情。比如,晚上回家做什么饭,昨天的报告还有哪些修改点。


除了开车,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象棋大师。刚开始下棋的新手只能记住几个位置的棋子,没有能力根据记忆重新摆放棋子在棋盘上的位置。而优秀的象棋大师,可以大约记住5万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是按照某个规律把几个棋子联系在一起。


所以,当你看一个专家和一个低手在对弈时,低手经常手忙脚乱,而专家都是从容应对。因为,专家已经把棋盘上的信息,组块后,最大化大压缩存储,节省工作记忆空间,进入“自动驾驶”模式。


那怎样才能像专家一样,进入“自动驾驶”模式?


答案是通过“刻意教授”把重复使用的技能,变成一个人的直觉,或者说是无需思考,像开车一样进入“自动驾驶”模式,留出更多工作空间,去思考和学习更重要的事。


刻意教授的五个步骤:

1)建立理论:

首先,辨别一个领域的KOL,然后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优秀,接着再提出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们那样表现优秀。也可以找到他们,和他们建立联系,试着去了解他们如何完成任务,以及为什么能够完成任务。


其次,可以通过阅读高人写的文章或者书籍,获得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成长经验和提升路径。


2)制定计划:

根据得到的理论,制定具体的计划。制定计划时,要有目标,同时要将目标和计划进行拆解,使得每一个计划都可执行且可测量。


3)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有几个重要的点:

第一,需要保持专注;

第二,每一次刻意练习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第三,刻意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第四,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在舒适区内练习。

刻意练习的目的,是将完成大目标过程中的每一个小目标都训练成一个套路,让它深深的长在自己的脑子里。


4)获得反馈:

获得反馈是为了更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反馈可以是群众的评价、前辈的指导,也可以是行业通用的测量指标——文章发表之后的反馈、前辈反馈、技能测量表等。


5)教给他人:

除了第四步以外,我还会把知识教给他人。一开始我会对着本子练习,边说边写。这样有写不下去的地方,我就会标注。之后,慢慢熟练了,自己就会建一个群,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互相教授互相学习。教是最好的学,你能够把学习的知识教给别人,说明你已经吸收和掌握了。如果你还不懂,就没有办法教给别人。(费曼学习法)


比如,我在学习写文章时,的刻意练习方法。

1)建立理论 把文章拆分成标题、开头、结构、内容和结尾。

2)制定计划 每篇文章长度2000字,每天写500字,早上300字,晚上200字。

3)刻意练习 利用早起和晚睡时间,这样不会被家人打扰。

4)获得反馈 写完之后找其他写作者,互相批改。也会投稿的各种公众号渠道,看看自己文章质量。

5)教给他人 把文章架构和中心,复述一遍,说给别人听。


到这里,我简单总结一下:

了解信息——工作记忆——长期记忆三者之间的交互原理。


高效学习法:

首先,学习事实性知识,作为基础知识。

其次,把知识分为有意义和无意义知识,用结构化方法学习有意义知识;用助记术学习无意义知识。

最后,用刻意教授方法,把知识精进为“自动驾驶”模式,留出更多工作记忆空间思考和学习。

五、再分享几个实用小技巧,让你的学习效率翻倍


1)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一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是什么?你一定答不上来,即使你每天都在用。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注意,也就是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上面。影响学习效率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是否集中注意力,让大脑注意到信息。也就是把信息提取到工作记忆空间中。


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大脑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嘈杂的声音会影响你的思维,思路。你可以去图书馆,或者早起找个安静的公园。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分散式学习比集中式学习,记忆的知识更牢固。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尤其是英语单词这类无意义的记忆材料。

下次你可以使用分散式学习,就是本来一天学习5个小时的内容,分散到接下来的5天里,每天学习1小时。

其余4个小时可以尝试学习其它知识。

假如,你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每天每个小时学习1门,一天也是5个小时。

但接下来的4天,你都能够复习一遍之前学习的内容,更不容易忘记。(《超普通心理学》)


3)利用笔记和思维导图,辅助强化记忆。

笔记可以扩充我们的长期记忆空间。工作以后大家每天要学习和记录的东西变得,精力和时间也有限,大家就会比较犯懒。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把常用和可以格式化的信息,记录进笔记,无需存储到大脑里,降低大脑的存储负担。


记录笔记有一个原则:如果有就在那里,如果没有就没有记录过。条理化存储,大脑只需要记录“索引”就可以轻松找到信息。


思维导图可以条理化我们的知识体系,将思维形象化。大脑喜欢具体的东西。比如,铅笔、小刀、橡皮,当你记忆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在大脑里想象他们的形状,更能加深记忆。


如果是抽象的概念,比如梦想、知识、方法,你是不是有点蒙圈了。所以,可以自己为这些概念画出思维导图,就容易记忆了。


4)大量主题阅读,增加基础知识的容量。

从这篇开头我们知道,我们的知识是构建在基础知识之上,一层一层构建起来。我们需要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各种知识。我们做选择犹豫,通常情况都是信息掌握的少,不了解,所以决策不了。

大量主题阅读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件事的不同角度,全面的掌握信息。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请你帮我点个赞。顺手关注韩大叔,看更多优质答案。这篇文章写到二半夜,改了十几遍。只为了把自己这么多年学习经验分享给你,让你和我一起成长。


关注我的公众号「老韩大叔」:

回复:书单,推荐50本精选书单(10万赞同)
回复:电子书,学习和成长经典电子书

我个人的就是看书还是学什么,把东西放一遍,闭上眼睛能够完全的过一遍就可以,学什么东西都是

其实,最原始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课后专心练习,不会的记录,第二天询问老师。

该认真的时候就100分认真,该专注的时候,就100分专注。

使用思维导图工具拆解知识点,不断填充和删减,逐渐消化吸收知识树。

这是我大三到毕业工作一直使用的学习方法,下面就通过3个实例,分享一下个人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体验,希望对题主以及看到本文的各位有所帮助。

实例1: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备战公考

以前备战公考时一直使用Xmind对知识点和错题进行整理

使用体验:迅速建立知识体系,并能做到知识点和题型的持续积累。

一共整理了55张思维导图
常识篇之大气降水和洋流运动
数量篇之最值问题
言语篇之中心理解题

实例2:运用思维导图工具补充技能树

个人比较习惯一边2倍速看网课,一边做思维导图,所以积累了很多网课的思维导图。

使用体验:效率比做笔记高,平时运用是可以随时回顾知识点,并不断进行补充反馈实践收获。

office学习之秋叶word
秋叶word之长文档排版
长文档排版之目录和页码制作

实例3:运用思维导图工具阅读一本书

一般喜欢完整阅读一本书后,再根据记忆和再次阅读做思维导图。

使用体验:基本完成思维导图后,这本书已经牢牢印在脑子里,但耗时大,做图时间相当于再读一遍,

框架是读完之后根据自己需要和理解设定的
许三观的十二次卖血
截取了精彩片段

方法要点

1.你需要一个使用顺手的思维导图工具

(推荐xmind免费版);

2.非常清晰的学习目的和动力,以及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

3.非常明确的知识框架。这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地基;

(如公考行测就分为常识、言语理解、判断推理等五个模块)

4.细分知识体系,这是构建知识体系的钢筋架构;

(如公考常识篇就可细分为古代制度、近现代历、世界地理等细分章节)

5.完成3和4,就可以对知识体系进行填充了,由理论知识到实际问题的填充,可以添加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6.3,4,5基本完成了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但还是需要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将新的问题和想法归纳总结到知识体系的大楼中来;

(如公考知识体系构建后也要不断总结错题进行填充,发现新的知识点也要进行填充)


在构建完自己的知识大厦后,个人觉得最终极的学习目标就是将知识大厦不断打碎,在原有基础上通过自己理解重建一个专属自己的知识飞船,更精炼也更适合自己。

总而言之,建立思维导图前,明确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删繁就简

以上就是本人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分享,觉得有帮助的朋友收藏之时别忘点个赞哦!

关注我和我的知乎专栏,后续也会以文章/回答的形式分享思维导图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使用。

关于思维导图使用的相关回答及文章
野树先生:如何用一个月复习公务员考试?思维导图是否是一场知识营销“骗局”?思维导图真的有效吗?

孔子说天生就有知识的人是最好的,其次是后天就喜欢学习的

【答应我,不要只收藏不点赞好吗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段时间我自己也经常陷入瓶颈,学习状态很差,于是我去搜罗了一些较为著名、经典的一些高效率学习方法,目前也在实践中。现在推荐给你,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

一,思维导图学习法

Mind Map——被广泛应用的思维工具

你究竟在想什么?就是我们脑子里面在想什么,这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使用思维导图就可以把这些很抽象的思维具体地细致地表达出来。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的东尼.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Mind Map)。思维导图利用图形技术,将发散性思维展现为视觉表达。

Mind Map有四个基本特点:

00001. 注意力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像上。

00002. 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辐射。

00003. 分支由关键词或者关键图像构成。

00004. 使用色彩、图画、代码加以修饰。

思维导图学习法的好处很多:首先是方便记录,加强记忆;其次过程非常自由,结果十分清晰;最后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思维导图的形式并不拘泥于手写或是应用软件。手写适合于一些简单的内容,软件则可以添加更多内容,便于排班。在初学阶段,还是建议先注重内容而不是形式,通过软件作出的图更规整、易懂。

推荐软件:微软的Mindmanager、Xmind和imindmap。比如:Xmind,一款免费的国产软件,软件中附带很多模板供初学者套用。

如何用思维导图去工作学习?

(1)列计划:待办事项的列表是思维导图最基础的一个功能,也是最常用的功能。

(2)写提纲:写方案、论文或者制作PPT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罗列提纲,并且把每部分的素材获取方式都列出来,在撰写时思路会比较清晰。

(3)写读书笔记: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所读书的整体结构勾勒出来,真正做到把书读薄、提纲挈领的作用。

(4)理清思路:思维导图如同和自己在对话,当我们无法权衡事情利弊的时候,将自己能想到的问题都罗列出来,同时,将实施的方案也对应的列出来,当这一切信息都以思维导图的模式呈现时,你可以纵观全局来权衡利弊做决定,感觉像是开启了一种独特的模式。

二,西蒙学习法

“西蒙学习法”是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的一个理论:“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

西蒙教授立论所依据的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1分钟到1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记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1分钟能记忆1“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1000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为了感谢西蒙的这个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界称这种学习法为西蒙学习法。

西蒙学习法的显著好处在于: 其知识增长是一种优势累积,不仅在知识的数量上,而且在知识质量上也和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同。这里可以参考 “ 马太效应 ”,即越是在短时间之内全力掌握了一门学科,质量就越高,越能够理解与运用。

不过这个学习方法现在缺少实际的应用方法,比如人的注意力无法保持长期的专注等。不过别急,咱可以参考下面这个学习方法,说不定有奇效。


三,斯科特杨学习法

斯科特·扬(Scott Young),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

大学期间斯科特·扬用了12个月,用自创的学习法通过互联网完成了四年麻省理工大学33门的计算机课程,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并最终通过所有考试。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1.5个星期。为此,他写了一本《如何高效学习》向人们介绍他的学习方法。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仪式:

准备好学习物品,做个眼保健操,把准备要学的内容现浏览一遍,了解内容框架、重点。最后盖上书本让时间流逝一分钟,静下心。

当学习具有仪式感,感觉会不会是另一番滋味呢!

2.具体步骤

第A步:阅读

第一遍阅读看目录,了解重点在哪一章节,这一节大概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学习某章节前,先看章后习题,圈出术语--------这个术语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识点了。然后带着术语去理解书中的图表和例题以及案例

第B步:回顾

学完一章之后,重新一页一页翻过去,对主要知识点、概念,脑子里有一个回顾,知道这一章有讲什么内容。

第C步:做题

找例题,做例题。做完对答案,完整的抄一遍标准答案,如果做了五个以上例题还是没有头绪,那就在答案中圈出关键词结合章后术语再去阅读一遍相关知识点。如果以上重复几遍依旧没有进展,那还学个奖杯,说明你学的知识是变态级别的(类似《固态物理》?),洗洗睡吧,这不是一时半会能搞透的。

3.放松

身体能量:

精深练习的人最多达到1个小时1.5个小时。这是很累人的。

两个小时的高效学习期间,可分为两段,一段五十分钟左右,中间休息,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来补充能量(饿货,来根士力架?)。

情绪能量:(学习使我快乐)

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在某一个热情高涨的时候索性中断学习。在感觉良好的时候主动结束,这样你就会对第二次的学习充满期待。当时间一长,我们能记住关于一件事物的主要部分其实是事物留给我们的感觉而不是事件本身。

4.时间安排

每个人的高能学习时间段可能不一样。观察自己长期的活动状态,了解自己在那一段时间学习效率会比较高,然后制定好合适的时间安排。并在学习之前休息放松好,防止学习过程中产生疲劳。

斯科特杨用这学习方法,每天能保持八个小时以上的有效学习。(膜拜学霸)

咱退而求其次,每天能有四个小时以上的有效学习,我觉得我离成为运营大牛也不远了。

(柳比歇夫的某日工作时间表。)


四,达芬奇睡眠法

说到时间安排和学习,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著名的达芬奇睡眠法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达?芬奇是刻苦勤勉、 惜时如金的人,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甚为人们所称道。这方法是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调节来提高时间 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1.5小时,从而争 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

一天只睡1.5个小时,这听起来不可思议,研究发现,成年人的正常睡眠一般平均7?8小时左右,但也有超 过9小时的长睡者和不足6小时的短睡者。奇怪的是,长睡或短睡的习惯 与各人的劳动强度、时间或疲劳程度并无明显的对应比例关系,而只是 因人而异,或因人在不同的境况下而异。

所以这方法好是好,看起来十分有效。但却不一定适合我们,毕竟这世界千奇百怪,有些神人我们是模精品不来的。

但是达芬奇睡眠法也存在它一定的合理性。即小憩之后再工作。小睡打盹——即短时间的睡眠——比起长时间的睡眠来说,在提神醒脑方面更为有效。

多相睡眠是人类婴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睡眠方式。此外,研究表明,当人们与外界环境隔绝联系后,无法判断实际时间——将倾向于表现出更多的短暂睡眠行为,而非保持只“夜晚”才发生的单相睡眠。

讲重点:在一段时间的学习过后,或者在一段长时间的学习工作开展前,你都可以试着去打个盹、小憩一会,这样能有效的提升你的精神状态。

五,康奈尔笔记法

最后,学习少不了笔记,记笔记往往也不仅仅是记笔记这么简单而已。

记笔的过程也是你在对知识的进一步回顾吸收,培养更强的归纳总结能力
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的能力,和更强的动手能力。

上面介绍了思维导图用来做笔记是非常适合的选择,但是思维导图用软件制作会比较规整易懂。而手绘思维导图对你的绘制能力还是有一定要求(容易画的一团糟,自己也看不懂)。所以有一定局限性。

康奈尔笔记法也称5R笔记法,它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5R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它包括下面五个步骤。

1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小右大两部分,右侧为主栏,左侧为副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2.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3.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4.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5.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初用时,可以以一科为例进行训练。在这一科不断熟练的基础上,然后再用于其他科目。

康奈尔笔记系统把一页纸分成了如图三个部分,使得原来杂乱无章的笔记瞬间变得清新俊俏了。

科学的做笔记,以后复习起来能够很快地提纲挈领,而且也容易促进你的思考,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好了,以上就是我整理的一些学习方法,老铁们要是觉得可以试试,就点个赞表示一下。不过切记,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

点个赞喽。

自荐一波

记得点个关注—— @江月

公众号『不知江月』干货满满,书籍推荐。

费曼学习法:一个以教为学的高效学习方法

理查德?费曼,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费曼技巧一种「以教为学」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你提高知识的吸收效率,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知识。

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学习成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费曼学习法非常简单,就是验证你是否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看你能否用直白浅显的语言把复杂深奥的问题和知识讲清楚。

费曼学习法的具体步骤(很简单,就四步

1. 确定学习的概念或目标;

2. 模拟教学学习法;

3. 发现问题,回顾、理解;

4. 简化。



费曼学习法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进行知识的深度理解,并进行重构,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呈现出来。

营销号狂欢的地方。就是这里了。

明明义务教育里小学初中白天上课,晚上做家庭作业,一周一小测,一月一大测,这样的方法已经给出了学习的捷径。现在却要求助于一些只想收你智商税的人。

印象很深刻的,作文纸条的崽的在高中时的学习方法——联想记忆法

小姐姐原话是这样的:

高一的时候为了不用背书远离政史地,果断投入了理科的怀抱。结果被狠狠打脸——为什么没人告诉我物!化!生!也!是!要!背!的!啊!而且坑爹的是,政史地的背诵,是可以记住一个点编剩下的语句,物化生不可以啊!老娘编不出那些个公式啊!

可能学霸会说,公式不用背,理解了可以自己推导出来。可是学渣理解不了呢?就算能理解,考试临场推导也是要时间的啊,推导完都收卷了好伐qwq于是,抖机灵的联想记忆法成了我的奥义(X)

通俗的说就是把一些要记忆的点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其他事物,或者是靠字形来记忆。例如高一的时候学的并集∪和交集∩。初中三年完全没有接触过这类新事物的我一开始根本分不清两个符号谁是谁,于是就靠并和交两个字形来记忆。
又例如化学课本里标准状态下常温25℃室温20℃,金鱼脑经常会记混淆。于是是酱紫操作的:常字顶部3点,室字顶部1点,3>1,所以25℃是常温、20℃是室温。

基本上刚上高一还不能适应高中学习那段时间我就是靠着这种联想记忆法考试拿奖学金的。
还有物理公式E=NBSW。当时学电学贼多公式,本身物理底子就不好,所以推导什么的根本不存在。然后班上一个同学就想出一个记忆的方法:NBSW=牛逼是我。这大概会成为我这辈子记忆最深刻的物理公式(笑)

↑ 超可爱ww

学习的时候能通过理解来记忆知识点当然好,若不能,这个联想记忆法不乏是个好方法。而且自己发掘出来的方法,用起来越觉自己厉害一直用一直爽2333


如果对高中的一些学习方法有兴趣,还可以瞅瞅这个 ↓

你有哪些给高中生的建议?

给大家分享下关于考研的高效学习方法

考研很辛苦?复习没效果?其实任何事的起点和核心都是独立思考,对于考研你还远远做的不够,请先独立思考,总结以往的教训,中公小编在此整理了几个方法,一起来看。

  下面是通用的考研建议:

  1.效率永远是最重要的,这点大家都知道。

  2.是否实际可行,也就是是否具备可执行性这是要每个人要自己去解决的。

  3.会学习的人一定懂得休息。

  4.有自己的节奏。

  5.有好的身体。

  6.如果可以的话请在白天学习的时候远离手机电脑。

  那么,如何保持高效的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前做好计划,按计划复习

  提前制定计划的好处是第二天按部就班的复习就可以,不需要花时间想看完这个再看什么。同样,全天要做的事情在本子上排排列等着你去完成,本身也会让你觉得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着你往前走,不能有一丝懈怠。

  考研君在此处提醒大家,在每天晚上完成所有当天要做的事情后,根据自己复习的进度和效率列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标明几点~几点,完成哪一项任务。

  中间允许有10~20分钟的时间分配给没有完成的任务。完成一项就用笔划去,一天结束后,看到自己一天的任务都完成了,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2远离智能手机

  如果你是控制不住自己、一学习就想玩手机的手机控,那么考研君建议还是把智能手机放在宿舍,买一个老人机。

  不可置否的是,智能机的诱惑力真的太大了,微信、微博、淘宝,可是堪称三大时间杀手。所以要想高效复习,必须忍痛割手机。

  当然如果你是比较能控制住自己的人,还是可以带上智能手机的,毕竟万能的智能手机可以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帮你解决大部分问题。

  3需要上网解决的多个问题积攒一起解决

  在做题看书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想要上网百度一下?但打开手机又忘记要做什么开始刷微信微博...然后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刚开始复习时,许多考生也曾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打开手机先看看社交软件有什么新消息,然后看着看着就忘记时间最后才记起来打开手机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是不是说到你的心里了呢?考研君在此有一个好提议:把一个上午、下午或一整天的问题都记在一张纸上,找一个时间一起解决。

  4适当休息,劳逸结合

  一直持续学习大脑会疲劳,不仅复习效率会降低,而且不能保证长时间的学习,所以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考研君建议大家一个半天复习两门科目,两门科目中间休息5~10分钟,可以离开座位出去走几圈或者趴在座位上睡一会(不可睡太死)。

  午睡格外重要,是否午睡决定下午和晚上的复习是否能打起精神、学习效率的高低。一般午睡40分钟左右,抱枕加耳塞和午睡格外配哦~醒来就活力满满了,下午和晚上也就更高效和专注。

  5给自己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图书馆或是自习室,最好选择一个考研人集中学习且舒适的地方并固定下来。周围都是一起考研的伙伴,不管认识与否,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学习氛围会很好,无形中也会激励你努力学习。

  每当想偷懒的时候,看看身旁的小伙伴都在努力的复习,如果选择偷懒的话就会有很深的负罪感,继而打消偷懒念头,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去。

  6心无旁骛,适当想象收到录取通知的喜悦

  考研不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你脑子里只能有考上研这一个目标。所有的事情做与不做都要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你考上研究生。

  舍友找到很好的新工作、周围很多同学保研了出国了等等这些事通通与你无关。你要想的是等你考上研,你会有更好的。

  非常不建议考研过程中开始一段新的恋情,这会很耽误你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女生来说,更容易分心。想想明年5月份你会收到录取通知书,9月份会进入心仪已久的学校,现在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努力学习吧,以后你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的。

  考研并没有想象中的辛苦,高效地学习并没有那么难。时间只是衡量努力程度、决定是否能考上的因素之一,效率和方法通常更加重要。就像汪国真诗里写的那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考生整理的“考研按照这些建议学习,再也不用打鸡血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预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院校!更多研究生招生信息,尽在中公考研频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原 出 处:中公考研

原文链接:http://www.offcn.com/kaoyan/2018/1121/132661.html

原 作 者:中公教育

一位清华学霸的“100条学习建议”

【第一部分:学会记录和检查】

【第二部分:应该掌握的技巧】

【第三部分:不要浪费时间】

【第四部分:学会分析和分解】

【第五部分:学会利用和适应环境】

【第六部分:分清主次,只做重要的事】

【第七部分:做事要有条理】

【第八部分:学会合理安排】

【第九部分:相信自己,有自信心】

要成功就要比别人更努力,要想得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学习亦是如此!

我越来越觉得 明白底层逻辑,理解本质其实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拿一个数学定理来说,发现者是在什么场景下发现的?是想去解决什么问题?可以做什么变换?和哪些定理组合去解决哪一类问题?有没有局限?

当知道1+1=2之后,能理解到这是两个事物累加的抽象,那么我们就能解决1只鸟和1只鸟相加、两个1块钱相加等等世界上任何两个东西累加的计算。

对于我一个平凡普通的人来说,搞笑的意义在于他对你的正向作用,也就是你真的学进去多少了。

我记得之前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时候,新人培训,把英语归为技能性的能力(skill),就像游泳和开车一样;另一种是认知和知识,更强调理解和内化。

那么无论是哪一种能力,都是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去学习、练习和消化的。其实这更像一个循环的过程。所以,我的认知里,哪一种都是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怎样能够更高效地吸收这些知识或者技能呢?

不要把学习的时间切割成太细去学习。意思是,当你要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或者知识,你要读一本书,那么找一个可以不被打扰的时间,去阅读,去了解,去内化。又或者你需要学一个新技能,那就抽出半天的时间去练习,然后去看优秀的人怎么做的,再去练习,循环往复。

把成果可视化。如果是练习了一个新的技能,例如写了毛笔字,可以为家里写春联,可以把练习放在网上分享;如果是知识类的,可以给别人做知识分享,无论是思维导图还是口播,还是文字形式。

我在港大读本科的,同学是真真实实的xx省状元、xx省高考前100名。。。


广结善缘,从他人身上学习小方法:大学是难得的能够结交简单纯粹的广交友阶段,不要局限于本专业院系,扩大不同专业的朋友圈和高1-2级的学长学姐,很多信息的入口在人际关系里,在聊天问问题中。了解学校的体系、积累关注不同信息渠道、后面几年专业道路怎么发展、多跟同学学长学姐辅导员。


分享一下我在港大遇到的学神/大学霸们:

1、认真细心,敢于发言:

港大是全英文教学,刚开始大家都会有点不适应,更不要提看大部头很厚很厚的、英文的经济学导论了。

一般那种早上9点的课,很多人还处于未睡醒的状态,然而我旁边的上海市高考状元,上课会举手跟老师辩论:“The textbook author argued xxx on chapter xxx。。。”


2、学神上课不记笔记:

学神上课大多不记笔记,他们看重【听懂、听明白】。

上海高考状元跟我说,她上课之前会预习,圈好自己不是很理解的内容,上课主要就是【听 & 听懂】。

如果为了记笔记,光是抄写,没有真正理解,那记下了笔记又有什么用呢?

第12期电台嘉宾Sophie是我在港大的同学,是当年的高考状元哦!Sophie毕业后在MBB管理咨询,后来跳槽到一家科技金融创业公司fintech startup做战略。

每次做播客之前,我都会先写一写我对这个朋友的好奇之处。只有当你真的浸润在对话之中,你顺其自然、发自内心地对别人的经历、TA说的话有好奇心、有想法,你才能问出好问题。就像我听播客、去讲座、去经验分享一样,我会带着问题去。

我对她好奇的地方在于:

1、很多人走的是名校到大公司的精英路线,她为什么选择了初创公司?选择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

2、为什么高考状元是她,不是别人?一直以来她是怎样保持很高的水准和能力的?

我带着这样的好奇,这期节目我们就聊了聊毕业后读研or工作的选择,以及选择工作的考虑点。网易云音乐:1/4危机快闪喜马拉雅:1/4危机快闪;苹果自带APP播客

野路子的高考状元怎么野?


3、大脑越用越灵,反应很快:

简单的计算在大脑里完成,立马爆出答案,非常愿意动脑子耗脑。

你跟他讨论的时候,你还在脑子里理清逻辑思路,他已经想出了对策和解答。。。


比如第1期节目嘉宾Nick是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之后,来到香港顶级投行的核心业务部门工作几年了,投行前几年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我找他录播客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说完话他又赶回办公室加班了。网易云音乐:1/4危机快闪喜马拉雅:1/4危机快闪;苹果自带APP播客

在很多人想去的公司,就不会困惑徘徊吗?

4、学霸执行力超强:

对于学霸学神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固定生活习惯daily routine,而且严格执行,执行力和驱动力超强!


关键是,我发现大部分学霸学神真的睡得比较早!!好几个跟我说11点之后不要找他们了,已经躺平洗洗睡了。。。


再比如我晚上找北京状元讨论essay,他跟我说他要去跑步了,跑步的时候想想,回来再说。。。回来真的就灵感涌现,立马写出了一小段!后来我就知道他大概晚上8-9点会去跑步,我就9点之后再找他。。。


还有的学霸每天8点去图书馆占座,雷打不动,连周六都这样!!几乎你只要去图书馆的那个位置,就能找到他。。。


总之,学霸的作息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习惯,总结一点就是:雷打不动的固定作息,超强的执行力和自我驱动力!


5、学霸也是需要休息、会玩的:

大家都是人,学霸也需要休息娱乐的,他们很多也是吃货、也玩电子游戏。

只不过他们自控力强一些吧,会设定时间段去玩,如果这周六要一起出去玩,那就开开心心出去玩,不会有负罪感,玩的时候就好好玩,学习工作的时候就专注手头上的事。

学霸也需要陪伴,也需要亲密关系哈哈哈:

陪伴、被需要、交友神器:年轻人新的身份象征是TA?

如果你真的把日程表填满,你会有一种一直被时间追着跑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完成某项任务,你会感到挫败,没有动力追赶接下来的任务时间,可能会一拖再拖,那就失去了日程计划的意义。


做事的时候就好好做事,休息的时候尽情享受,不会觉得愧疚不安。

懂得享用时间,用现在的、未来的时间去做让自己感到幸福、满足、快乐的事情,去打造你的未来。

  • 工号搜【雨荷】:保送复旦→转学港大→香港职场,1周写1篇2.5年;
  • 提取走心故事:留言【转学】 【港大】【复旦】【手帐】
  • 提取香港职场经历:留言【香港】【人脉】【信息源】【面试】
  • 名校朋友们的深度聊天:留言【1/4危机】,网易云音乐:1/4危机快闪喜马拉雅:1/4危机快闪;苹果自带APP播客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6货源网 106487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