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1064879863
16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北京网站建设 >  你有什么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


你有什么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19-08-22 22:56:26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从小被教育好好学习,但却从没人教我怎样好好学习,直到接触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才发现以前的学习多么低效,高效的学习又多么迷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心理学视角探究学习理论,既能将常用的老方法化腐朽为
你有什么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

从小被教育好好学习,但却从没人教我怎样好好学习,直到接触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才发现以前的学习多么低效,高效的学习又多么迷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心理学视角探究学习理论,既能将常用的老方法化腐朽为神奇,又能指导我们培养新的高效方法。

以下6个方法,每个方法都从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有效”(认知心理学理论),以及“怎样高效利用”(理论照进现实),另外,部分理论还结合了年初参加职业考试的经历,这场考试也让我真切体会到高效学习的威力和魅力,学习真不是一件苦差事!

1、注意力稳定性理论:必须有目的的预习。

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而是周期性起伏变化,通俗讲就是课堂45分钟,真正有效时间大约不到20分钟,这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成为学霸,有效的课堂时间必须用来听重点,听难点,听方法思路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有目的的提前预习非常重要,必须要带着问题听讲。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要么不预习,要么稀里糊涂预习,虽然瞪大眼睛听讲,最后只能自证智商确实存在差异!

之所以将这条放到第一点,一是课堂听重点太重要了,另外就是对于N多年没踏入课堂的人来讲,集中精神听讲基本不可能,时不时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立难安,尽管大多数时候在开小差,但我对上课内容吸收非常高效,这归功于有目的的预习,带着问题听课,一旦老师讲解到问题内容,自然就全神贯注!

2、记忆衰退理论:必须及时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上面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非常重要,但实验又证实,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非常重要,并非复习就有效果,正确的时间点进行复习就会事半功倍!

什么才是最佳的时间节点,实验给出的建议是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很难再遗忘。但对于较为繁重的学习,这近乎不太可能,我个人的实践是:即时复述很关键(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12小时或睡前温习很重要(最好是通过题目巩固),1天后、2天后、8天后三次复习,效果通常就已经非常不错。

3、记忆编码理论:必须动手构建知识树。

认知心理学研究指出,记忆效果取决于信息编码方式,“深层次”加工比“浅层次”加工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换句话说,记忆和理解取决于如何加工信息。加工深度很难衡量、定义,因时而异,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记忆内容和已知信息间建立联系,而建立知识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通过树形结构把知识串联、和组织!

以年初的考试学习为例,在我眼中,书本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树形结构,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问题,我要做的,就是建立并完善这课知识树,在学习中不断调整、增删节点,不断发展、壮大这棵知识树。知识树一旦被搭建出来,每一个节点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与周边知识节点的一次连接,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知识树也就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生命力,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一团浆糊,毫无头绪!

具体搭建方法可参见思维导图,为限制篇幅这里不细述,已经发布在公众号《终身学习?不懂这个方法都是白学》。

4、内隐语言理论:打破学习错觉。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学得好,是错将熟悉当做知道。比如我们学习一个章节内容,画了重点记号,甚至还做了笔记,这时我们可能会认为学得很好,对知识点也了如指掌,但如果合上书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测,瞬间就会忘掉三四成。再比如,问自己一个经典问题:“什么是囚徒困境”?心里是不是很快闪出“两个人”、“博弈”、“策略”等关键词,觉得对这个问题很熟悉,但如果我要求用你完整描述出来,你真的知道吗?

这种学习错觉(误将熟悉当知道)是内隐语言与外部语言的差异造成的。语言分为内隐语言和外部语言。通俗讲,内隐语言是我们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外部语言就是我们正常交谈或小声默念。内隐语言过于隐秘、快捷、破碎,而外部语言(或者书写表达)是逻辑、完整、成体系的,但如果一个知识点能用内隐语言描述,我们就误以为很熟悉。

具体到学习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时,内隐语言抓住了几个关键点,我们就会产生学习错觉,误以为都知道,但知识点不是孤岛,是由逻辑关系构成的,这需要外部语言去描述、串联,唯有经过外部语言检验,才是真正的掌握理解!因此,必须将内部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认知心理学推荐生成与测试两种办法:

生成效应是指向同学、朋友、家人解释解释所学知识,在解释过程中,主动思考组织知识,构建出知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有经验的童鞋都知道,很多灵感都是在给别人讲题中产生,甚至是请教别人时恍然大悟,另外做讲座之类的对掌握知识非常有用!

测试是指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提问,然后将答案小声说出来,或者完整写出来,不能心里一晃而过几个关键词就觉得了解然后测试结束。

5、情绪绩效理论:压力是资源。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但对学生及成人教育而言,考场发挥也非常重要,临场心态非常关键,那一刻的心态抵得上几个礼拜、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苦功!这就涉及情绪绩效理,即情绪唤醒水平和绩效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情绪太低或太高都会损害绩效。所以适当的压力是有好处的,完全没有压力或压力过高都会影响发挥。

压力的最新研究还表明,我们对压力的认知会改变这一压力曲线(大致是左、右平移)。比如一个实验证实,如果人们被简单告知“你是那种在压力下表现更好的人”,他们实际表现会提高33%,即使这只是随便说说也无妨,重要的是信息改变了个人对压力的评估方式。所以,视压力为资源,会让我们在压力下表现更好(向右平移),而谈压色变则会让哪怕一丁点的压力都影像我们发挥(向左平移)。

6、合理休息:休息也是学习。
曾翻译一篇长达44页的学习论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异类》等畅销书就是以该论文为原型),译文为《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该论文对合理休息的描述非常精准:

A number of training studies in real life have compared the efficiency of practice durations ranging from 1 -8 hr per day. These studies show essentially no benefit from dura-tions exceeding 4 hr per day and reduced benefits from practice exceeding 2 hr (Welford, 1968; Woodworth & Schlosberg, 1954).

有很多关于学习时间与效率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超过2小时学习效果就逐渐递减,超过4小时根本就没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与高效率的学习同等重要,长时间无效学习尤其会让人心生厌恶。
one would expect that the level of practice an individual can sustain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is limited by the individual's ability to recover and thereby main-tain a steady state from day to day. After the individual has slowly adapted to a constant level of practice, increases ought to be possible. In contrast, if an individual cannot recover each day from a given level of practice, sustaining that level will lead to exhaustion and mental fatigue.
要想长期能够保持稳定的学习效率,就不能一次过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确保每次学习时精力都能够恢复。一旦过度透支,不仅会造成效率低下,甚至带来精神疲劳,削弱动机和坚持动力,很多少年天才通常过于急功近利(或被迫),致使兴趣、热情被消耗干净,最后无法坚持而失败。

对于长期的学习,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高强度学习时间,避免精神疲劳或逆反心理,简而言之:

1)短期内,要合理调配好学习与休息,避免过度透支精力和兴趣,要细水长流。

2)长期看,长时间的坚持学习,能够让身心能逐步适应,之后可逐渐增加学习量和学习强度。

另外,认知心理学有一个“间隔效应”:分几段时间来学习,不要试图一次学完所有东西,这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知乎答题更是如此,比如本题我陆陆续续写了快3天,每天写一点压力不大,状态还好,如果非要一次性写完,答案要么太水,要么兴趣透支就此封笔)。此外,研究还证实,学习之后休息或睡一会,能有效提高记忆效果。

以上。影响学习效率的理论还有很多,比如注意力切换损耗理论,记忆构建理论,格式塔理论,学习区理论等等,将在下篇分享。


PS:公众号搜「高太爷」 ,后台回复“刻意练习”获取学习论文及译文;回复“学习之道”获取《学习之道》笔记及思维导图。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从学生时代一直使用的一些学习方法和一个有效的工具,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记得先给喵点个赞再收藏~


内容有点多,3~4天更新完。大家可以根据文章结构索引直接拖到自己想看的部分进行阅读。



————我是一个文章结构————

1. 一个实用的学习工具——康奈尔笔记法

1)准备笔记本

2)记笔记

3)学习与拓展

4)学以致用

2. 答主个人使用的学习方法

1)如何学好语文

(1)作文——从模精品到创作;厚积薄发(3.23已更新)

(2)文言文——用符号代替在行间记笔记(3.24已更新)

2)专业课学习(以电气工程为例)(3.25已更新)

(1)预习

(2)记笔记(用康纳尔笔记法)

(3)构建知识图(树)

(4)考前复习的高分要诀——抓住考前答疑的机会;把握重点和历年试题




————我才是正文————

1. 一个实用的学习工具——康奈尔笔记法

强烈推荐康纳尔笔记法!目前用过的最好用的学习工具,没有之一。先把使用说明放在这里,后面讲个人学习方法案例的时候会用到。以下内容来源于http://www.wikihow.com/Take-Cornell-Notes。翻译来源于网络。


1) 准备笔记本

(1)准备一个专门用来做康奈尔笔记的笔记本
不管你用的是笔记本还是活页本,首先你总得有一个空白的本子。康奈尔笔记法的重点在于把笔记本的每一页都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用途。
(2) 画一条横贯整个页面的水平线
大概画在这一页下方约四分之一高度的地方。这条线的下方是用来作总结的。



(3)在左边划一条竖线
大概距离这页纸左边缘2.5英寸。这一块区域是用来复习笔记的。
(4)剩下的那一块最大的区域,就是真正用来做笔记的。
不论你是听讲座、上课还是写读书笔记,这块地方足够用了。
(5)如果你怕麻烦,你可以在网上直接搜索康奈尔笔记的模板
如果你记笔记特别多,一页一页画起来很麻烦,那么你可以把网上的那些模板打印出来。


2) 记笔记

(1)在页面的最顶部写上课程名、日期、课程主题/书名等
一定要坚持这样做,这样才能让你的笔记更加系统化。而且当你想复习笔记的时候,你就能通过题目很快的检索到笔记内容。
(2)在最大的那块区域上边记笔记
上课看书听讲座的时候,只用那块最大的区域记笔记。笔记内容应该包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东西、幻灯片里的东西等。
(3)利用笔记内容主动听讲和阅读
不论何时,只要你遇到重点,就果断把它先记下来再说。
当讲师要讲重点的时候,他一般会这么说:"XX的三个最重要的含义是…"或者"XX现象的产生,主要由这两个原因导致的。"只要你听到类似的话,就说明讲师要讲重点了,这个时候就果断记下来吧。
如果你在听讲座,演讲的人反复重复和强调的话肯定是重点,也果断记下来吧。
读书笔记同样适用:书中加粗的部分通常也是重点,书中的图表信息一般也很重要。
(4)笔记一定要简洁+整洁
记笔记一定要整洁。原则是:你的笔记可以直接拿来当作讲课大纲或者教案。记笔记的时候要快,优先记关键词和关键语句,这样你才能跟得上讲课人的速度。别想着一字不落的都记下来,多用着重号、符号、代号、缩写、或者你自己"发明"的各种奇怪符号。记笔记的时候,跟上讲课人的思路最重要,记录内容是次要的。
(5)只记录中心思想,不记录例证和说明性、解释性文字
例证只是为了证明中心思想而存在的。只记录中心思想,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还能逼着你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讲师的论点——这样更便于你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
(6)轮到下一堂课/下一章节/下一话题的时候,用一条线把上边的内容分隔开,或者干脆另起一页
这样做能让你的笔记更系统化,也便于你查找和检索。
(7)听课的时候,如果你产生了疑问,或者没听懂,这时请果断记下来。这将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举个例子:
假如你在上历史课,课程内容是圣彼得堡的历史。你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啥彼得大帝不雇用俄国工匠?这时请果断记下这个问题,不管以后查资料还是问老师,这个问题都有助于你理解这部分知识。
(8)及时修订笔记
如果你记录了一些读不懂、看不清、不正确的内容,那么果断擦掉或者改正吧,越早越好。一定要尽早修订笔记,这样才能防止这些错误的知识在你脑海里留下印象。


3) 复习与拓展

(1) 总结关键词和要点
当你听完一场讲座或者读完一本书,尽早从笔记本右边区域提炼出关键词或者要点。把这些浓缩后的精华部分记在左边的区域。花上一天的时间来复习这些内容,这将加强记忆效果。
如果你是视觉党,你可以用荧光笔等工具把重点标出来。
学会做减法,把不重要的信息都勾掉。这一步很重要,因为这能帮助你区分什么是关键信息什么是冗余信息。
(2)把联想到的问题写在左侧区域
思考右边区域中的笔记,猜测可能出现的考点,然后写在左边。这些问题都是很好的学习线索。
举个例子:
假如你在右边写了"1703-彼得大帝兴建了圣彼得堡城,还建立了彼得保罗要塞。"那么在左边,你可能会写上:"为啥彼得保罗要塞是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建立的第一个建筑?"
你也可以在左边区域写上一些进阶的、在笔记中找不到答案的深层次问题。比如"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这对俄罗斯帝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将使你的学习更深入。


(3)把总结写在页面最底部的那一栏
写总结会让你的思路更清晰。一般来说,写几句话就行了,别写太多。如果有必要,可以写上公式、方程、图标等等。尽量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知识,这是检验你对知识理解程度的重要参考标准。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所学知识了,就说明你理解了。
然后,你可以再进一步思考:"如果我要向没学过这些知识的人解释这些东西,我会怎么说?"
当然,如果你总结的时候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那就果断看看右边区域的笔记有没有答案,或者直接请教老师。



4) 学以致用


(1)阅读笔记
主要看左边区域的笔记,因为写在这里的都是要点和关键词。
(2)用笔记来检验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用手或者白纸盖住笔记,然后尝试回答你当时在左边栏写下的问题。然后拿开手或白纸,看看你回答的对不对。
(3)尽可能频繁地复习笔记
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复习笔记的好习惯,而非考前抱佛脚。这将极大地提高你的记忆与理解。



2. 答主个人使用的学习方法


这一部分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过去十余年来自己使用的学习方法。


1)如何学好语文

具体内容只写两个部分——作文和文言文(会提到一些诗词的学习方法)。语文成绩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也许你按照这些方法做,实践了3~6个月才见成效,——或者更久。但是如果有提高,绝不会只提高这两部分的分数。


(1)作文——从模精品到创作;厚积薄发

我从小到大被问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学好语文”。这个问题从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写作文开始,到高三,再到现在参加了工作,先是被同龄人问、被学弟学妹们问,后来又被同事姐姐们问——她们的孩子也到了面对作文愁眉不展的年龄。每次我回答“多读书”的时候,往往都会得到一句无奈的抱怨“我读的书很多呀,可是语文还是学不好。”


在妈妈的引导下,我比同龄的孩子早接触到阅读。小时候性格比较孤僻,比起在户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追逐奔跑的游戏,我更乐意在屋子里捧着一本书安静地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当时心智发展有限,大部分名著我还是当故事来看的,其中很多内容无法完全理解,成年以后再读感慨颇深,但是当时在小朋友的世界里“思考”还是比大多数同龄人要深刻得多的。初中三年读了许多国学经典。那段时间很是多愁善感,看着看着就自己蒙在被子里哭。上高中以后开始陷入被数学狂虐的死循环,每天唯一回家写的就是数学作业,语文课基本用来写除了数学以外其他科目的作业了,偶尔会听一听,家里订的杂志周末会翻一翻,这个时期语文水平再无提高,仍滞留在初中程度……


讲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你大概发现了,这种“好”的确是“读书”读出来的,但高中阶段其实是很难复制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究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才对“学好语文(尤其是作文)”有用呢?


第一个问题,读什么书,其实我在讲自己的成长经历的时候已经回答过了。绝不是你背上十几篇作文书上的范文就觉得自己游刃有余,也能写出满分作文了。某些网文小说作者功底雄厚,确实会对写作有帮助,但绝不是你读了数十本玛丽苏傻白甜就能写好作文了(不否认我自己也看过)。也不是你一个月订了好几本少女杂志和鸡汤杂志就能写好作文了。


对于作文书,我的态度稍微温和一些。不是完全不能看,只是你最好别看同龄人写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上小学,请购买《中考满分作文》;如果你上初中,请购买《高考满分作文》。后者中确实出现过一些非常精彩的、家喻户晓的文章,如2001年的《赤兔之死》、2006年的《珍珑》等。可以学习满分作文的篇章结构与遣词造句,精彩的段落甚至可以背下来,但如果你只看成果,而不经历这些作者历练的过程,你永远只能望尘莫及。老师在讲作文课的时候通常会给你一些“结构图”,告诉你一篇优秀的作文该有哪些段落组成,这些段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告诉你要“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可是你都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内容,方法又有何用呢?


所以还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外国名著因为读的时候年龄太小了,到现在只有极少的几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个人更偏爱国学经典。开始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可以选择一些明清时期和近代的著作入门。最经典也是最容易理解的首推四大名著。不要笑,严肃!我认识的好多同学上了大学都没看完这四本,有的说起来还笑嘻嘻地表示自己看电视剧“看”完了四部书。有个别词不是很理解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关系,不影响理解大意。初二时受到《红楼梦》的指引又去读了《西厢记》和《牡丹亭》,“辞藻警人,余香满口”的感觉真的是回味了许久。因为其中有很多诗词,仅靠课本学习到的诗词知识是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味的。这里推荐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和《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学习的时候可以当作工具书查阅,没事干的时候可以当散文看打发时间。和市面上大多数骗中学生钱的诗词书不一样,其中每篇鉴赏都是诗词品鉴方面的学者撰写的,而不是列出来几个词写一下注释,然后再用大!白!话!翻译一下诗词。这两本书里的内容大概是写一下创作背景(背后的故事),然后一句一句地分析诗词的意象,有些时候还会告诉你这句话作者借鉴了前朝的谁谁谁的哪句诗,但是又改了一下,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

看多了你会发现,有一些意象这些诗人特别喜欢用,你一看见就知道他们又想表达啥意思了,而且还知道BCDEF五个诗人都喜欢借鉴古人A的某一首诗,所以A的这首诗简直就是父类,派生了好多子类……


这个技能是无论你看多少诗词翻译都无法掌握的。但是如果你读的是鉴赏,你知道了前5个人是怎样“改写”这句诗的,你也学会了如何“改写”。


还是说国学经典,进阶的可以选择读二十四史,高考文言文部分也就是这个难度了。从半白话入门刚看过来的时候也是很不习惯,觉得一半内容都看不懂。这个时候强行继续看可能会失去阅读的信心,于是捡起翻译吧。可以先看一遍白话,了解一下内容,再返回前面看原文。这个时候再对照注释就容易很多了。我个人觉得自己读文言文不需要像上语文课要求的那样严谨,大概能看懂就行了。自己阅读的重点在于“见识”与“乐趣”,而非某一句话语义理解的正确与否。


难度再高一些的大约是《庄子》《韩非子》一类的了……更难是《楚辞》。老实说要是你读上一个层级都比较困难的话,考虑考高分投入产出的性价比,语文书上选的那几篇就够了。


现代文不知道该读什么的,翻翻高年级的语文书——我一直提倡要超前学习与阅读,而不是追随着老师授课的进度——看看里面选的课文都出自哪些文集,把那些书拿来读一读。


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可以先从模精品别人开始。选择名师大家的作品(不知道模精品哪篇请看语文书),而不是作文书上的范文。想一下,如果你想表达这个意思,你会怎么写。但是大家之所以为大家,是因为他用了XXX的表达方式。既可以模精品表达方式也可以模精品叙述方式。还有前面说过的“改写”诗句的技能——其实它有一个文艺的说法,叫做“化用”。比如你在写某一处春景的时候可以说“在落花中独立,看微雨飞燕”,就是化用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写法。


读了这些书(已经很精简了),大概也有些思路了,可以拿出来语文老师教你的作文模式,也可以去看满文作文的写作思路了(不要不读书直接去看满分作文)。


剩下的就是一些小技巧了,比起读书省时省力许多,但是要先读书才能用。比如关注一下社会热点啊,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啊,写议论文举例子的时候可以用用。拿古人举例子可以写熟人生事(这个人是名人大家都听说过,但是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少),切忌用被用滥的例子(不是说高考语文作文阅卷老师一天要见600多次屈原么,估计他都快崩溃了吧)。或者干脆就是冷门的,比如某个修为极高的禅师说过的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关键还是你在读书过程中积累的运用。


提笔之前先想想,文章的角度如何选取。第一个想到的立意,请避开它——因为这可能是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换一个角度,静静地看大部队向着一个命题人设好的坑鱼贯而入——用新奇的构思去赢得阅卷人的眼球吧!




(2)文言文——用符号代替在行间记笔记


上期回顾:昨天晚上我们讲到了怎样写作文能得高分,顺便也提到了诗词与文言文的学习。推荐了不多的几本书,以及怎样主动获取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的好书。学好语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阅读打好基础,再适当地学习方法论,针对不同题型进行练习。如果想跳过阅读这最关键的一步,无论学多少方法都是收效甚微的。


今天刚好有人私信问我需不需要做读书笔记,这里一并说一下吧。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做笔记,尤其是时间比较紧张、还需要同时学其他科目的时候,书上有的内容再抄一次真的挺浪费时间的。但是你可以写一张便笺标注一下页码夹在扉页,用一两句话记一下你为什么做了这个标注,确保下次看到的时候能想起来。我自幼对书有洁癖——除了教科书,不能容忍书上有任何笔迹脏污,而且看书之前必须洗手。以至于我家书架里我读过3遍的书看起来像刚买回来的新书一样,学完一学期的教材,没有笔记的那些页看起来也像是新的,而且从侧面看纸页没有变黑。这个就是个人习惯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觉得怎么样顺手怎么来就好。


这一节我针对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学习列举一个小技巧,以供参考。


我上高中的时候用的语文教材,平装全彩,文字周围大约有3cm宽度的空白边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用笔记本记对应很明确的那种知识点。比如说,某一句话中的某一个词需要做标注,我要是用笔记本的话还得把整句话抄下来,这样会使得记笔记的效率很低。我见到很多同学在老师讲文言文的时候做笔记,讲到某个地方的意思就迅速把它记在两行中间的空白处。这样做的缺点是,一方面,当笔记很多的时候,看起来会非常杂乱,影响阅读体验;另一方面,由于注释就在知识点的正上方,你看到知识点的时候会同时看到自己的注释,你会形成对注释的依赖,不利于记忆知识点。


我的习惯是,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进行标注,再把注释写在纸张周围空白边框离该知识点最近的位置。比如说通假字可以用倒三角把这个字框起来,定语后置可以把整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状语后置可以用双下划线等,再把批注写在段落右边的空白处。还有方框、正三角、菱形什么的,选一种符号你自己能看懂就行了。遇到某一些文言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只要出现基本就是固定意思的词,可以统一用圆圈圈一下,段落右边再写解释。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习惯,常常忘记了符号的含义,可以把图例画在课文标题的旁边,用的时候看一下。学3篇课文差不多你就熟悉这些符号了。


这样做的优点,一是简洁美观。因为大体上没有破坏行间距,不会乍一看上去密密麻麻的都是字,除了书上的铅字还有你歪歪扭扭的手写体……这样的内容谁看了都没有学习的兴趣好嘛!强迫症患者表示这就是我直到上了大学都不喜欢用别人用过的旧书的原因。二是你无法在看到知识点的第一眼看到批注,但是通过符号你大概会明白是哪种类型的变化,你会主动去回忆这个知识点。如果想不起来的话,再看一眼旁边的批注,加深印象。


————3.24第二更,一个花絮————

周末回家啦~开森~拍了两张之前提到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的图~

这本书拿来打发时间还不错……


可以感受一下和诗词翻译书的差距……


睡前读物《牡丹亭》(捂脸)我的小黄文启蒙书……


猫找不到语文书了对不起你们喵呜呜呜~~


2)专业课学习(以电气工程专业课为例)


作为一个伪(zhen)学(xue)霸(zha),下面要写的内容完全是一个不爱学工科的智障少女,心累地活在藏龙卧虎大神云集的工科学校里,为了保持作为一个渣最后的自尊,不被碾压成学粉,奋发图强争取不掉队不给组织抹黑的励志故事。


仅以此内容献给像我一样,没有天赋,想要当学霸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渣。


前文说过,我从上高中开始就觉得学数学很吃力,学了工科以后,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性——所有的专业课,都是以我学得很差劲的数学和不怎么好的物理为基础的,比起那些很容易就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我得更用心学才能不那么差。还有我真的一点也不热爱电气工程这个学科,我所学一是为了考试分数带来的激励,二是比较享受那种自己搭建知识模型的掌控感。没有那么崇高,不是为了科学为了研究为了理想。所以学霸就不要往后看了,免得看完又来嘲讽我。


当然我也见过每天都泡自习室,期末考试的时候依然勉强及格的同学。不要把责任都推卸到手机上,这锅手机不背。不专注是有原因的,如果你面对的是一堆庞杂的、分散的、晦涩难懂的数字与符号,而不是一个容易理解记忆的知识体系,是很容易犯困的——为了减轻在上自习的时候睡觉的罪恶感,只好玩手机来保持高刺激状态,假装自己在学习咯~


所以我下面要说的,大概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至少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得。


(1)预习


预习≠自学!预习≠自学!预习≠自学!


有些同学抵触预习的原因之一就是,“我都自己学会了还听什么课呢?”或者在预习阶段就企图把所有的知识点完整掌握,然后花费了大量时间然而还是没有完全掌握……于是一怒之下就把书丢在一边了。


其实预习一门专业课真的不需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如果是一节课讲80页的内容,那80页肯定不是考试重点,所以从应试的角度来说,了解一下就行了,没有学到通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是重中之重的内容,肯定会花好几节课来讲的。比如说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那门课里面的潮流计算,印象中大概是讲了3个星期吧……每个老师都会在新学期伊始时提交给教务处一份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内容是每节课大概讲哪些内容。


上课前一天,花费10~20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第二天所学的内容。大概知道有哪几部分内容就行了。大概思考一下原理是不是在自己的理解范围内。如果预习的时候有知识点不理解,一定要引起注意,第二天老师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千万不能打盹。大学里一般连着上两节课,保持100分钟注意力集中真的挺难做到的。但是预习会让你对于自己觉得简单的内容保持放松,而在听到课堂上出现相关知识点的关键词时能立即警觉并投入专注。


(2)记笔记(用康纳尔笔记法)


在本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先给大家介绍了康奈尔笔记法。在不多的几条评论里,出现了褒贬不一的声音。其实反对的内容没有详细说,我也大概猜到了原因——浪费时间。其实并非如此,康奈尔笔记法,恰恰节省了时间。而时间是在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


为什么这样说呢?康纳尔笔记法1)中(3)提到,“要记录重点”。当你不知道何为重点,只好把全部内容都记录下来的时候,的确很浪费时间。2)的(5)中提到要记录中心思想,但实践中可能是你以为的中心思想其实并不是,或者是因为内容太过简洁以至于时过境迁之后你完全不记得自己当初为什么写下了这些话,完全无法根据这些只言片语回忆起授课内容。


所以,康奈尔笔记法使用的前提是:①知道何为重点;②听课时精力高度集中,且不会滞后于讲师的进度;③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日后提醒你想起这堂课的内容,而不是把笔记本当做另一本教科书。


如果你不是基于这些前提,只是盲目地记笔记,自然会觉得康奈尔笔记法不好用。


还有一些人认为,整理笔记和复习巩固的过程是浪费时间。


整理恰好是强化知识点记忆的过程,复习也是如此。只对重点加深记忆当然节省时间。但如果你每天复习一堆杂乱无章的内容,自然是浪费时间了。还有觉得“花时间记忆”这件事本身是浪费时间的……我觉得如果你不是过目不忘的学神的话,有这种想法还是安心当一个学渣吧。


记笔记真正的浪费时间是,书上本来有一部分的内容,只需要你进行补充。但是如果你记在笔记本上的话,需要把书上那一部分内容先抄一遍。


请记住,笔记本是我们的工具,我们才是学习的主人。

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直接记在书上啊,亲!干嘛非要抓着笔记本不放呢……


书上有图的,完全没有必要在笔记本上再画一遍啊……


我的习惯是课堂笔记一部分记在书上,一部分记在笔记本上。后来懒癌犯了,还是用康奈尔笔记的方法,但是省去了笔记本和两条线(估计懒癌已经到晚期了吧),直接改用A4复印纸记笔记,周围留足够大的空间,记完以后对折夹在书里,这样也不用担心笔记本会忘带。复习总结的时候,就直接在空白处写了~一般会用和第一次记的时候不同颜色的笔,原则上还是侧边的空白写复习验算,下面写总结。有时候比较随性~想写哪里就写哪里~我就是这么随意的一个人~啦啦啦~(姑且就称它为“形散神聚”的康奈尔笔记法吧,估计发明这个方法的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被我改造成了这种样子,会被气哭吧……)




————3.25第二次更新————

昨天晚上睡前和大家分享了我记笔记的方法,准确来说是方法论。核心是既能快速地记录又能方便自己使用,不要因为我推荐了康奈尔笔记法,就把自己局限在这个笔记本上。所有的笔记都是帮助你学习与记忆的工具,重要的不是笔记的形式,而是如何能最快地掌握知识点。

大四毕业的时候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不方便拿回去,很多书和笔记本都丢掉了(对于一个嗜书如命的人来说真的很难受,尤其是我看书前都要洗手,小心翼翼地怕弄脏它们。难受了好几天都没缓过来)。下面我以电气工程的专业课《电机学》与《电力电子基础》为例,对昨晚讲到的方法论做一个实践的补充。

康奈尔笔记法讲的比较详细了,大多数内容都是适用的,这里不再展示。下面我来给大家看一下,懒癌晚期少女是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把一部分笔记记在书上的。从中也能看出哪些类型的笔记适合记在书上。

需要在图旁做批注的,如果记在笔记本上的话需要把图再画一遍,很浪费时间。尤其是形如图6-9这种的……你画一个试试?画完都下课了吧……

有的不但要在图旁边做批注,甚至要在图片上圈点。这个时候还用黑色水笔的话会把原图覆盖,影响阅读体验。这里我用的是粉色的慕娜美做标注的,不会覆盖在原图上。还有一些老师上课讲的、对原理图的补充说明。比如说图6-5(b)的线圈链接顺序,上面已经标明了极的编号,但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是三相绕组每一相的展开图。我需要补充同一相绕组的连接方式。这种情况下记在笔记本上就非常不方便了,因为展开图与连接图本来就是互补的关系。还有第一对极的电动势求法,和单相展开图对应着看很容易理解。

还有这个对电机励磁磁动势波形系数的补充说明。其实记本上也可以,但是旁边空白刚好比较大而我又懒得再抄一遍公式(对连公式都懒得抄……)

这一页最上面记的是隐极同步发电机的等效电路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到的,上一页教科书里给了结论的那张图,但是推导过程会方便理解,我就直接记在页眉上了。下面图12-25的相量图是超级重点的内容,这个图我下课以后又在笔记本上又画了一遍。上课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张,而且这个内容第一次听还挺难理解的,需要专注没有时间做笔记,就只在图旁边批注了各相量间夹角的物理意义。

图12-40要表现变化过程,也直接记书上了。

图12-31同图12-25。

图16-16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其他内容,没必要记在笔记本上。其实它不太重要,不记也可以的。

电力电子中的三相可控整流电路。为了防止自己忘记公式中积分的上下限都是怎么来的,批注在旁边方便理解。

有源逆变电路中开关管的作用。属于老师上课讲的补充知识点。给的是只分析一条支路的例子,这种方法可以用到图3-24中分析整个逆变电路的工作情况。


好了,我的结论就是——不需要画图的或只画简单图的,与教科书上原理图关联不大的,需要写很多字的,用康奈尔笔记法。图很复杂的,或与书上某张图紧密相关的,请记书上。



————3.25第三次更新————

(3)构建知识图

在介绍这部分内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图论:组合数学的一个分支。运用直观图形、数学方法来研究图及网络的组合关系。它的研究对象,是图以及网络的结构,即具有“点”与“线”之间二元关系之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的元素,看作为“点”,元素间的某种结合关系,看作为“联线”。(《简明数学词典》)

图的定义:图G=(V,E)是一个二元组(V,E)。集合V中的元素称为图G的定点(或节点、点),而集合E的元素称为边(或线)。

树的定义:联通无回路的无向树,简称树。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T,其中有且仅有一个特定的结点,称为树的根。当n>1时,其余结点可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T1,T2,……Tm,其中每一个集合本身又是一棵树,称为根的子树。


作为一只数学渣得一塌糊涂的猫,却要用离散数学中的理论来讲自己是怎么学好专业课的,真是一个伪命题。

把每一个知识点看作独立的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看作线。由一个知识点联系到另一个知识点,并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个过程就是搭建知识图。类似地,如果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两两之间有联系,没有形成一个闭环网络,由一个知识点发散为多个知识点,这个过程就是搭建知识树。

用小学语文老师教过的8个字来代替上面那段话,叫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不得不再次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8个字就阐释了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理论。

中学时候我们去买教辅书,很多教辅都会提供一个“知识体系”,用各种大小的花括号把教科书上一个一个标题括在一起。看上去很拉风,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其实这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图论了,只是那个时候没有接触计算机科学与离散数学,不知道它有这么高大上的名字罢了。

为什么教辅书上的“知识体系”没有用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有你自己参与到搭建知识图的过程中,才能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个图才是真实地存在于你的脑海中的。如果是别人总结好的内容直接拿来用,对你来说和整整一本教科书里的文字符号并没有什么区别。


并不是图论不好用,只是你没有亲自动手建这个图罢了。

同前文所述,并不是康纳尔笔记法不好用,只是你不会用罢了。规则约束了你的行为,同时也禁锢了你的思考。我们要了解工具,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工具的主人,工具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并不应该被它牵着鼻子走。


下面还是以我所学的专业课为例,说明怎样构建知识图和知识树。

教材是单渊达老师主编的《电能系统基础》2013年7月第1版。下面给出的这张图是电力系统中电压调整方式,书中的顺序是在第7章出现的。在构建知识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教材中是怎么写这部分内容的:


一大段话对吗?看起来很累。

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过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会简化等效模型、学过架空线路等效模型的电压降落方程。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知识点可以怎样构成一个图。

K为变压器变比,VL是负载端电压(即为所求),VG是发电机端电压,P是有功功率,Q是无功功率,R是电阻,X是电抗,U是研究线路范围的末端电压。根据电压降落公式,潮流计算归算到高压侧,可以推出图中负载端电压的公式。由这个推导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改变不同参数对负载端电压的影响,在图中都用箭头标注出来了。甚至能得到比教材中还要全面的方法。

类似地,这张图展示的是电网中节能降损的措施。看起来是一道死记硬背的简答题,其实也是由公式推出来的。理论基础是第三章学到的电路损耗公式。


还有高压空载长线路线路首末端电压高低的经典问题,可以拆解为三个条件构建模型进行分析。


一个方便理解与记忆的小技巧是,对于书中直接给出的公式,可以自己在旁边简单地写几步推导过程。其实电学里几乎所有公式的基础都是在之前的课程里或者是这门课一开始的时候出现过的。


还是说电力系统调压方式中的调整变压器分接头调压,书中给出的公式是U1max=U’max?U2N/U2max,直接看这个公式很容易被绕进去,虽然它只有4个变量,然而这4个量简直都是同一个亲妈生的……我们不妨依然转化为等效模型,根据变压器变比相同这一条件给出一个比例等式。我在图中用粉色标注了哪一个量分别是怎么得到的,哪一个量是待求的。


其他学科同理,比如说学电力电子的时候,第一章先讲的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其关联学科是一年前学过的《模拟电子电路基础》,这些元件的特性与普通半导体器件既有类似又有不同。如果模电学的比较好这个部分就很容易理解。讲整流电路的时候,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都是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为基础的。其电路结构、触发导通波形图、加续流管以后的特性,都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如果单独记忆的话,很快这些内容就在脑海中成了一团浆糊。这时候可以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作为知识树的根,其他三种整流方式作为知识树的叶,利用学习编程时继承与派生的思路去理解、记忆。这是同一章节内不同知识点的小树。把它放大到整本书,整流、斩波、逆变、调压各有什么特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构成电力电子这门课程的知识图。

类似地,继电保护中电流保护、距离保护、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母线保护也可以列出相应的图和树。

电机学中的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凸极机与隐极极……

相信你已经看懂要怎么做了,动手去实践一下吧~





(4)考前复习的高分要诀——抓住考前答疑的机会;把握重点和历年试题


一般课程都会设置考前答疑,如果你去直接问老师,“老师重点是什么呀?”老师一定会告诉你,“整本书都是重点”。

其实如果上课专心听讲的话,不会不知道什么是重点。

大二的时候看了这本书,如醍醐灌顶,瞬间领悟了考前答疑的要诀(奸笑)。


如果有往年试卷的话可以刷刷,知识点重合率还是挺高的。

——————————————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小猫倩倩】(yqq-lc),专注读书、学习方法论与理财科普,公众号后台

1.回复【高效学习】,教你超好用的学习方法,理科学渣如我,就是用这种方法考到东南大学的。

2.回复【书单】,送你一张被收藏了7w+次的书单;

3.回复【财商】,告诉你我如何用半年时间从月光族到理财10%+收益,此文还上过知乎日报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我的学习效果有了很明显的改观,所以在此做一个分享,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

1,保证充足的睡眠

很多人讲如何高效学习,讲这个方法如何好,那个方法如何棒,但他们忽略最重要的一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要保证白天高效,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保证晚上的休息,把精神养好,第二天才能活力满满,全力以赴地去做自己的工作。

但我关注到一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每天刷手机刷到一两点,那眼皮子都打架了还是不肯关闭手机,马上睡觉,如果要规定他们十二点之前必须睡,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当然我之前也很难做到。

不过我们可以用黄金思维圈来解决这个问题

why:

为什么要在十二点之前睡觉呢?因为想恢复精力,这样才能保证白天的高效工作。

那为什么要保证白天的高效工作呢?因为如果工作效率不高,就很难做出什么业绩。

为什么要要做出好业绩呢?因为做出业绩了才有机会涨工资,得到老板的认可。

为什么希望涨工资呢?因为涨工资才有可能尽快获得财务自由,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

为什么要获得财务自由呢?因为只有实现财务自由,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价值,不必为钱而担忧。

通过这抽丝剥茧的追问,你渐渐就会找到按时作息的意义,而人是追求意义的生物,如果做一件事情没有任何意义,自然不可能坚持多久,但如果有意义,就算暂时要忍受一些痛苦,那也是值得的。

how:按时作息,每天12点之前睡觉,七点起床。

what:白天精力充沛,能够很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2.计划清单

ZeroWWWWWWW: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将每天的要做的事情列在一张清单上,设置提醒,并且建立奖惩机制,这里贴一个大神的回答,细致讲述了playtask这个app的使用方法。

3,把握工作节奏

对于工作时间的节奏管理,我使用的是番茄工作法

核心要点就是劳逸结合,也就是在工作做半小时之后休息五分钟。这里我推荐一款app叫潮汐,就是根据番茄工作法原理来设计的。

里面有几段音频,是自然界的白噪音,如花鸟虫鱼的叫声。每段时间长度大概半小时,工作时候带上耳机,播完刚好停下来休息一下,喝口水,上个厕所,或者闭目养神一下。

当然如果不想下载app,也可以直接在网易云音乐搜索natural garden,也可以搜到和潮汐一样的音频。


4,集中注意力

我的方法是冥想

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到你的眉心处,想像那里有一个黑洞,正在吸引着你的注意力,你的脑子里再装不下其他的事情。

调整自己的呼吸,让呼吸节奏变得均匀平缓,然后心中跟随呼吸节奏来数数,从一到一百,重复三到五次。

5,读书笔记

我现在使用的是康奈尔笔记法和思维导图

电脑版推荐xmind,手机推荐幕布,编辑很简单,而且随时便于查看。



6,反思总结

我的方法是写反思日记。

留心生活的人,总会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微小的事产生思考,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反思的确可以在点滴中促进自己的成长。

但是有些人可能会陷入一个误区,总感觉自己的生活枯燥无味,像是每天也没做什么,除了上班,吃饭,就是出去玩,好像也没什么值得反思的,真要说有,那就是对自己未来的迷茫,感觉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陷入对一些消极情绪的宣泄之中,反而对自己更加不自信了。

而反思日记实际上应该是对遇到的细微举动的多方位思考,比如今天工作没做好,让老板不高兴了,去反思自己那些地方出了问题,什么样的解决方式更好呢?自己接下来又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去弥补犯下的错误呢?能够从中总结出什么经验教训呢?

又或者是读了一本书,自己有什么样的体会呢?作者希望通过文章来表达什么意思呢?文章的写法和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得当之处值得我去学习的呢?我是不是也能写出像这样的文章呢?需要有什么样的经历呢?

写反思日记也是思维训练的一个手段,它能够让你的思维产生一定的深度,我们每天从手机上接受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让我们的大脑产生一种思维惰性,感觉自己知道了很多,在别人面前可以侃侃而谈。

而实际上,在某一个点上对追问几句,就会发现,我们的观点都来自于道听途说,而不是来源于自己的思考。

这就导致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的观点经不起推敲,就想我做课程设计的时候,每次设计做完了,我才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绞尽脑汁结果也追溯不到什么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也就很没有说服力。

老师一看我的模型,就知道我确实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些问题,仍然只是浮于表面。

就拿建筑学来说,建筑学的很多设计都是抄的,但有的人抄就很高明,他抄的是想法,思路,让人乍一看很有意思但又不会觉得是抄的,这是结构化思考的结果,把别人的东西吃透了然后进一步演化成自己的作品。

但是有的人抄就是流于形式,将别人的外立面东拼西凑最后糅合成自己的,美其名曰是折衷主义,实际上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缺少严谨的态度。

说实话,我以前一直就处于这样的状态,所以大学期间也没有诞生过一个令我满意的设计,我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一个思维升级,摆脱自己的思维惰性,注重思维的质量,思维过程的演进。而反思日记是我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一直坚持的一件事。

7,健身

我目前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每天练半小时的双节棍,而是每天坚持12分钟以上的平板支撑。

双节棍就不用说了,是我的爱好,这个也是每天练练手,出出汗。

平板支撑是一套动作

这也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训练方法,虽然只有十几分钟,但一套动作下来绝对全身是汗,一开始我连五分钟都坚持不下来,特别艰难,但现在坚持十二分钟已经不是问题了,这个是刻意练习的结果,我每次都尽可能坚持的更长一点,哪怕是多一秒,也是一种进步。我相信以后会更长。


而经过一个月的坚持,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以前的腰间赘肉现在又没有了。这个就不放图了。

8,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就是我明明知道一件事情是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好处的,但却总是坚持了几天就想要放弃,不是因为有多累,而是对它感到厌倦了。其实我也有这样的困扰。

但后来我找到了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一个人付出了肯定是希望有回报的,那么既然短期得不到回报,那不妨让别人看到你到底做出了哪些努力。

通过这些人的反馈,就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哪里做的不好,应该改进,哪里做的好,值得继续坚持。

同时也可以认识更多的人,给自己提一些有用的建议,或者给自己提供一些帮助,还可以通过这些反馈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而这也正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总结

能够决定你的未来发展的还是你自己,要想争取到优质的社会资源,你首先要做的,就是

把自己当成一流人才来培养!

(更新:有视频啦!可以去B站搜:av20693284,也可以往下拉看~)

强推 半小时分割法(别搜,名字我随便起的,方法才重要)!

这张简单粗暴的表格把我的每日时间利用率提高了70%!!

周末的一天~

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T3KTGY

这是身为EXCEL入门级选手的我在受到三十四枚金币法(感谢评论区指正)的启发后做出来的时间分割表。

这本来是一个类似番茄钟(25min+5min)的规划,但是我渐渐发现,记录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从早上7点到凌晨12点,我把这17个清醒的小时以30分钟为界切分开来。

每隔1~3小块时间,进行一次记录评分。

不能隔太久,否则会忘记当时具体的行为和感受,削弱记录的意义。

(而且能让人废寝忘食到抽不出半分钟来做记录的事情,多半还真不是学习)

记录的过程就是一次短平快的回顾自省——自己昏天黑地玩了一个多小时手机是一回事,事后回顾,发现自己居然浪费了生命中无法挽回的一个多小时又是另外一回事。感觉完全不同。

而在纸上记录“过去的一个多小时里我都在玩手机”这件事,可以为自己带来一种更加深刻的反思。为了远离这种负罪感,下一次“浪费时间”前,我会三思而行。

评分方面比较随性,专心致志地学习是满分5分,学习但效率不高是4分,吃饭等杂务是3分,乱逛淘宝闲鱼是0分,大概是这样,没有严格的标准。


上图的每日规划,我每天都会发在票圈打卡(不过第二列会重马)。这在评论里引起过一些讨论。

有几个同学表示,自己曾经尝试过类似的日程记录,但是觉得没什么用,很快就搁置了。

怎么说呢,有用没用这种词,就是嘴唇一碰轻飘飘的两个字。旁人也不好置喙什么。

我只想说:真的不要随便放弃。放弃多了,就习惯了。


有一些APP也有类似的时间规划功能,比如Forest的标签,比如时间块,等等。但是我还是觉得手写更加方便。我清楚地知道,手机是我学习时一个很大的干扰源,当然能不碰就不碰,哪有白纸来的实在。

以及很多手账品牌都推出了类似的每日计划本,真是非常漂亮。不过我还是选择自己打印。一来便宜,二来一张一张的纸携带起来比较方便。每个包里放两张,也不用担心出门匆忙忘记带了。

写完之后在左上角用打孔机打孔,用活页随意圈(可用这个关键词去淘宝搜索)扣起来,方便日后回顾。


UPDATE: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421703877750784

除了时间利用,再来分享一下高效背书的方法


首先,打开复习资料



条件允许的话,请大声朗读,这样可以为记忆增加一个听觉维度。在图书馆和教室时,也可以默读。

重点是读三遍,三遍,三遍。

而且一定是过脑的三遍。如果发现在记忆过程中走神,立刻重来。

这里也体现了朗读的好处——能够减少分心的几率。


然后,新建文档,把自己刚刚背诵的内容复述归纳出来


黄油常用的设置是:页面缩放级别150%,微软雅黑小五号,单倍行距,段后间距0.5行。

为了保护大家的kirakira大眼睛,请将纸张颜色设置为原谅绿或性冷淡灰~


归纳之后,对照原资料再看一遍。

注意,尽量把这两份资料放在同一个移动终端上,不要对着iPad上的PPT往电脑里打字。这多半只是在机械地敲键盘而已。复述的过程才是重点。


然后!感谢知乎!感谢大神 @白诗诗 !感谢他发明了这样一个简单粗暴又超级有效的背书方法!

原答案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371173/answer/152263546


在电脑端打开这个网站:

https://faded12.github.io/conversion/

选取一段自己刚刚归纳出的文字,粘贴到最左侧,点击上方按钮


右边会自动生成两个部分,每隔一个字(可调节)替换一个X,两部分完全互补。

现在,对着中间的文本,试着流畅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

原X微X物:凡X细X核X育X完X,X有X个X物X高X集X的X区(叫X核X构)

↓ ↓ ↓

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发育不完全,仅有一个核物质高度集中的核区(叫拟核结构)


在努力猜测X代表的文字时,刚才对于这段文字的记忆就能被活跃地调动起来。


最右的文本同理。

1+1>2,两边之后,我对这段文字的印象就会非常深了。


当然啦,光记一遍是远远不够应付考试的!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0分钟之后,我们对于这段文字的记忆就会衰减将近一半。

所以一定一定不要忘记复习

实验给出的方法是:5分钟后,20分钟后,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分别补习一遍。经过这样的一轮背诵,这些文字就会转化为牢固的长期记忆,绝不会被轻易遗忘。

——但是这只是期末考试啊,考得是可能一辈子就用这一次的东西啊,哪有那个火星时间这么玩儿?


所以我每天睡前过一遍,一天之后再过一遍,考前最后温习一遍,也就足够啦。


在正式考试前,我们还应该做几次自检

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是一种常用的办法,但除非你们对彼此的复习进度很熟,否则效率相当低。

黄油爱用的办法是:从一个老师的角度,试着将自己所学的内容讲授给别人(或者是心爱的小公仔)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会发现自己这个“假老师”真是问题多多!这个时候我就会迅速记录下来,等等“下课后”去翻书补习~


收藏是没用的啊同学们!

知乎真的是个有价值的分享平台,大神云集,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的学习方法。上面这两个,就是我在尝试了十数个高赞答案之后得到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它们对我的帮助相当大,所以我也希望这个分享能帮到更多同学。

但是!不管是多“高效”的学习方法,都要在“有效”——你自己去做了——的前提下才能发光发热!切记实践出真知!

当然啦,点个赞再走也不迟~



公众号:黄油记(strive_to_be_better) 专注于学生党的自我提升。

违规转载必究。

此回答相当于一次知乎live,不要9.9!只需要你花5分钟阅读。文末还会送你一个福利噢。

在浏览过所有高赞的答案后,查找相关豆瓣书籍和视频,我耗时俩天对答案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书籍视频内容整理,涵盖整个学习流程,从学习的目的、学习模式、学习的方法、到学习中的困难应对策略,以及学习中比较好用的app推荐,希望对你的有所启发。


1.明确目标

学习动力一类是自己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另一类是为了生存技能需要去学习。最好去做最让你能感到快乐的事,即使这件事永远没有回报也要去做的事,这就向找到自己的内在驱动一样。

无论什么动力下去学习,都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一个清晰、具体的目标。比如:在2018年x月之前就要熟练学会某个技能,读完x本书,通过某个考试。


2.学习模式-PDCA循环

PDCA循环模式,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用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很多人把它用在工作质量管理,但是把它用在学习质量监督上也是超级棒的一个模式。

①P (plan) 计划:

对于之前提出的学习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需要对你的学习目标进行思考、分析,分析要达到目标中的5个影响因素,模拟你去学习的事件,什么时候学习,去哪学习,怎么学习,学习的信心够不够,在各种条件积累下,而能够达到学习目标的计划。对计划进行分解,分解成每天要做的小计划,按照任务的优先级并安排到每天要去做的,记录自己的行为,并对计划调整反馈。



②D (Do) 执行:

要对之前的计划进行落地,学习不仅需要输入还有输出,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输出更是对输入的一种检测。

③C (check) 检查:

根据目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监视和测评,并报告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找同学相互监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你只需要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共同的兴趣小组,组队对抗惰性。

④A (act)行动:

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学习过程和结果,对学习中的一些事情进行反馈调优。学习过程中没有改善的环节,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3.学习的方法

①刻意练习

决定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既不是聪明,也不是学习时间,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美国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

像大家都很熟悉的天才钢琴家郎朗,小的时候就经过大量的训练,天才就是这样炼成的啊,同样想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也需要做刻意练习,带着目标进行练习,进而使学习成果达到最大化。推荐看安德斯·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然后不想看书的朋友我这里正好有关于刻意练习的音频解析,下载来听就可以。



②思维导图

刚接触思维导图的时候,感觉很神奇,我脑子里所有的东西好像都串联了起来。它可以用来记会议,总结,看书,写作等等。无论是手绘还是电脑制作都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像我这次的文章就是根据先写好的思维导图框架而填充的。

具体的书、、推荐看思维导图奠基人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简单易懂。还可以给思维导图配上相应的图片,充分利用左右脑,更加形象的记忆。要是早点知道这个学习方法,我觉得上学学习背书会简单很多。



③教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手段

通过教可以让我们把学的知识掌握的更透彻。把知识教授给别人的效率大概是简单听讲的9倍多。


当学完某些知识后可以假设身临其境你自己是老师,然后需要教会同学,可以分享给自己的学习小组成员,作为知识总结发到网上等等。“教”本来是一种输出型学习,但是在输出信息的时候,我们需要对自己输出的东西进行加工,以让它变得越来越有魅力。


4.学习中困难的应对策略

①时间管理:会学习的人一定要更会休息,修仙学习是没什么效率的,只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节奏,并且给自己主动制定工作日程。而当有时候我们做的不完美的时候,可以稍微原谅一下自己,再返回去调控节奏。

②提高学习效率:找到自己最专注学习的方式,研究一下自己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最快,在什么地方,什么状态下学习得最好,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5.学习中好用的app

①我要当学霸:一款参照番茄工作法制作的软件,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设定任务,记录时间的消耗。当没有完成任务想退出时,软件就会响起“月亮之上”之类的歌,尴尬无比,而且你以为关了就行了?你错了30s后,它还会继续……简直是监督利器。



②Xmind:制作思维导图比较好用的软件,使用简单,操作便捷,我篇文章架构就是用它做的。这样使得思维更加清晰明了。

文末有导图的完整版

③印象笔记:利用印象笔记创建个性化学习资料库。很多的网页版的文章,笔记,还有照片什么的都可以保存记录下来,电脑可以和手机app同步。

④打卡小程序:可以建立起打卡规划,比如惩罚和奖励情况,然后邀请自己的伙伴一起加入相互监督。微信搜小打卡查找小程序就行。

总之想要找到学习的方法,就要从学习的源头找问题,根据每个问题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目的。我就特别喜欢找一些关于职场中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避免踩坑、加快个人学习成长方面的东西。然后我把文中提到的,这篇文章写作架构的思维导图,还有关于刻意练习的一个音频解读都放在了自己的公众号里面。如果有想要这个总结的可以搜索微信关注:骂街天使,回复“知乎朋友”全部资源打包拿走不谢。就是下图这些,希望这些对你有用,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留言评论,或者私信。

欢迎点赞,关注(*^▽^*)谢谢。

嗷!说真的,我就是靠这些记忆方法,跨考到北大中文的。答应我,死死撑住,把它看完,并实践。

今天这篇文章,是关于大段文字的记忆方法:怎么记,以及怎么才能不忘记。——是记,不是背

呐,既然要记,肯定是要考试。一个重要前提:考试对这段文字/章节的要求是,记住主要观点、能够信手拈来,作为论据or观点本身,化为己用;但并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誊写于卷面上。

先明确适用对象,我们接着说方法。长文+难啃预警,3400字(我已经尽量简洁),并且枯燥抽象。答应我,死死撑住,把它看完,并实践。

【想长期记忆知识,必须经过“加工”;机械复述并不能有效增强记忆 】

1、
不要直接背诵书上的叙述性文字,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加工:比如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其一,考研为例。它需要的是长时记忆,而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的关键,就在于加工(对知识点加以自己的处理)的精细程度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制。(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如果仅仅是按照书本的叙述逻辑、具体表达来记忆,时效是极其有限的。——这种记忆方式属于机械重复,研究表明:只有机械复述并不能加强记忆。(《普通心理学》)


关于“加工”,一个插叙:看过《天才枪手》的胖友,应该记得琳在跨国作弊时,记住大量试题答案的方法,是把它们在想象中编成了钢琴谱。

【精细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

其二,背东西不是一次就能记住的,需要重复。如果仅仅是重复书上的表达,在第二次、第三次记忆时,耗费时间很多。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首次记忆不够牢固,二是书上的表达往往过于详实,内容量大。

如果是精细加工呢?首次记忆也未必比直接背诵来得慢。书上的叙述,是作者的逻辑系统、语言系统——于我们是陌生的,这时我们记忆的东西包括知识本身(陌生)、以及叙述方式(依然陌生);而转换为自己熟悉的语言系统(相对口语化),会更容易记住。 精细进行复述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指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普通心理学》)

单词的联想记忆法,就是用的这个原理。但需要意识到,我们的语言系统、叙述风格,也属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是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能够高效记忆的原因之一。

而之后的重复记忆,因着熟悉自己语言系统、逻辑习惯的缘故,也会更省时高效。

这里插叙一段:一般来说,书本的表述详实、细节丰盈,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但绝非需要全部记忆,往往提取最关键的某(几)句话,就足够了。


【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记“点”信息,然后连“点”成“线” 】

2、
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这是症结所在。一般来说,书本自身的表述,就已经超出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语言体系,哪还能有自己的语言?

我的想法是:记忆书本原有的关键词、知识点“点”信息而后自己去连“点”成“线”——指的是把这一块的“点”信息串成有逻辑的内容。

怎么联系?

记住关键词和知识点之后,记关系:并列?因果?时间?空间?人物事件?

然后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语言逻辑,语言系统,把关键词串起来。——想想把关键词连接起来的是什么?有哪些词:主语、量词、连接词等等;哪些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等。把细节填充进去。

一颗新鲜的栗子:《自控力》关于睡眠的表述:长期睡眠不足让你更容易感到压力、萌生欲望、受到诱惑。你还会很难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

关键词已标出,关系是因果。串起来是:长期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增加压力、减弱自控力、情绪失控、注意力不足。(并非范本,不看屏幕,自己说出来的那段话,才属于你;另,这段没有记忆价值,只是打颗栗子)

试一试,串起来并不难,但需要你调动大脑去思考,可能会磕巴,但一定能做到。——一定要有串起来进行表述的这个动作:一则为了更好的记忆;二则先行锻炼逻辑关系的梳理,考试答题时思路流畅。


【连“点”成“线”,为了更好地记忆,也为了更流畅地答题 】

记忆关键词-串起来,好处:一、只需记关键词和逻辑关系,省时;二、“串起来”相当于进行了编码(心理学名词,意指对知识点的加工处理),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自己的语言;三、“串起来”时,有主动召回知识点的行为,相当于检测,主动召回而非机械重复,才是记忆的关键。

对于论述性考试题来说,什么样的记忆程度可以称得上合格?
这么说吧,观点你都记得,但没有逐字逐句地记忆;能够流畅地信手引用,作为自己论点的支撑。

以上会有些抽象。我的经验的来源,是我对文学理论考试(很多很枯燥很艰涩)的记忆方法。考中文系or相关专业的人,可参考写给考中文系的丨西方文论&古代文论,我的答题思路,会对本文有更明晰地理解。


【记“少”不记多,反而会记住更多】

记忆的诀窍,是记“少”不记多;而后由“少”记多。

Emm什么叫做记“少”:如果是某一块知识点,有很多诠释性的句子,彼此补充、互相解释,那么选取最核心的那句话进行记忆(不必非是一句话,两三句都可以),剩下的暂时舍弃,即使它们补充了许多细节,但只记核心句即可。


这么做的原因是:

其一,如我之前所述,教材/论著上的表达,往往过于详实、细节丰盈、内容量大,但书本是为了帮助理解——既然要学习,那么这本书于我们而言有太多“新知”,详实的细节讲述是必要的。但并非需要我们全部记忆,往往提取最关键的某(几)句话,就足够了。


其二,以期末论文为例,开始写作前,我们会有一个收集素材、积累论据、形成论点的准备工作。你看到的很多材料、观点,都会觉得很有用,然后一一划线、一一扔进word。但真正写的时候呢?往往一整块的材料(围绕着一个核心观点),你只提炼出了一句话,用在你的论文中。

论述题(考研政治or专业课)的答题,就相当于写作/写论文,而非背诵默写原文。除了那些真正需要一字不差誊写的(很少很少),基本上都是看个人自由发挥。


其三,关键是你记不完,即使当时记完了,考试时候一紧张,也容易忘记前后顺序,然后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一崩全崩。哈哈哈哈哈哈。

你要有取舍的勇气和决心。记“少”会让你记得更多,并不是让你真的舍弃。——这点需要看下文。


【记“少”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记“多”,看这里看这里】

我说记“少”,是指在第一遍第二遍记忆时。

这时候的记“少”,可以减少任务量、缩减复习时间;而且,由于“少”,也熟悉得更快,记得更牢,能够提高记忆内容的覆盖面:当考试时,基本上能做到把关键观点罗列出来。(时间不足时,尤其需要这么做)

然后,开始由“少”记多。这一过程,放在后几遍复习之中。(从第几遍开始记“多”,自行决定)

呐,先说怎么做:比如某一段重要文字,你之前记了两个核心观点。在第三遍复习时,核心观点已成为你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记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只有当输入的信息以不同形式汇入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时,新的信息才能在头脑中更好地巩固下来。(《普通心理学》)


把这一段落剩下的陌生知识点(只是相对陌生,它与之前记下的核心观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记忆,会更高效。如果一开始就记“多”,相当于全部在记忆陌生知识,两者高下立见。


【无论时间是否充足,都先记“少”;但如果最后只记住了“少”,那也很能打】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当你真正理解、牢固记忆了某一段落的核心观点之后,在后续记“多”时,你会觉得剩下的几乎不需要记了,它们表达的和核心观点无大差别。

这是因为,一开始这块知识点对我们全部是陌生的,所以才觉得全部需要记忆,但是熟悉之后,方能看到它们的共通之处。

那么这个时候,“少”也不必再增多。

我的建议是,无论时间是否充足,在面对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时,都先记“少”,有时间继续记“多”。


读到这里的你,可以说是很优秀了23333。总结一下:

1、想长期记忆知识,必须经过“加工”;机械复述并不能有效增强记忆

2、精细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3、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记“点”信息,然后连“点”成“线”

4、连“点”成“线”,为了更好地记忆,也为了更流畅地答题

5、记忆的诀窍,是记“少”不记多;而后由“少”记多。


ok,关于高效记忆大段文字,总结了很多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法,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枯燥,结合实践,认真用起来。加油加油加油,考试季顺利顺利顺利~


码字不易,费时费心,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记得花1秒钟点个赞。谢谢你。:)

答主:高冷冷(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我的学习类和心理学类干货,获得了187万次收藏,在知乎总排名第六学习型答主排名第一。小小声建议你,不妨关注我的公众号“高冷冷”,我把所有干货集中做了分类明确的目录(在菜单栏“隔夜面包”)。相信我,这是187万人次的选择。

————————

微信公号搜索:高冷冷学霸养成丨思维丨心理丨方法论。

微信后台回复“早起”,教你:我是如何在没有闹钟的情况下,十年如一日六点起床的;

回复“笔记”,教你:从哈工大化学跨考到北大中文系,我是如何做专业课笔记的;

回复“记忆”,教你:一个在知乎获得12万赞、31万收藏的高效记忆方法

后台回复“读书”,教你1小时读60~100页书的方法。

孔子说天生就有知识的人是最好的,其次是后天就喜欢学习的


【答应我,不要只收藏不点赞好吗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段时间我自己也经常陷入瓶颈,学习状态很差,于是我去搜罗了一些较为著名、经典的一些高效率学习方法,目前也在实践中。现在推荐给你,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







思维导图学习法


Mind Map——被广泛应用的思维工具


你究竟在想什么?就是我们脑子里面在想什么,这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使用思维导图就可以把这些很抽象的思维具体地细致地表达出来。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的东尼.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Mind Map)。思维导图利用图形技术,将发散性思维展现为视觉表达。

njiho




Mind Map有四个基本特点:

00001. 注意力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像上。

00002. 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辐射。

00003. 分支由关键词或者关键图像构成。

00004. 使用色彩、图画、代码加以修饰。


思维导图学习法的好处很多:首先是方便记录,加强记忆;其次过程非常自由,结果十分清晰;最后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思维导图的形式并不拘泥于手写或是应用软件。手写适合于一些简单的内容,软件则可以添加更多内容,便于排班。在初学阶段,还是建议先注重内容而不是形式,通过软件作出的图更规整、易懂。

推荐软件:微软的Mindmanager、Xmind和imindmap。比如:Xmind,一款免费的国产软件,软件中附带很多模板供初学者套用。

如何用思维导图去工作学习?

njiho


(1)列计划:待办事项的列表是思维导图最基础的一个功能,也是最常用的功能。

(2)写提纲:写方案、论文或者制作PPT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罗列提纲,并且把每部分的素材获取方式都列出来,在撰写时思路会比较清晰。

(3)写读书笔记: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所读书的整体结构勾勒出来,真正做到把书读薄、提纲挈领的作用。

(4)理清思路:思维导图如同和自己在对话,当我们无法权衡事情利弊的时候,将自己能想到的问题都罗列出来,同时,将实施的方案也对应的列出来,当这一切信息都以思维导图的模式呈现时,你可以纵观全局来权衡利弊做决定,感觉像是开启了一种独特的模式。




西蒙学习法


“西蒙学习法”是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的一个理论:“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

西蒙教授立论所依据的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1分钟到1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记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1分钟能记忆1“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1000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为了感谢西蒙的这个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界称这种学习法为西蒙学习法。

njiho



西蒙学习法的显著好处在于: 其知识增长是一种优势累积,不仅在知识的数量上,而且在知识质量上也和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同。这里可以参考 “ 马太效应 ”,即越是在短时间之内全力掌握了一门学科,质量就越高,越能够理解与运用。


不过这个学习方法现在缺少实际的应用方法,比如人的注意力无法保持长期的专注等。不过别急,咱可以参考下面这个学习方法,说不定有奇效。




斯科特杨学习法


斯科特·扬(Scott Young),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


大学期间斯科特·扬用了12个月,用自创的学习法通过互联网完成了四年麻省理工大学33门的计算机课程,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并最终通过所有考试。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1.5个星期。为此,他写了一本《如何高效学习》向人们介绍他的学习方法。

njiho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仪式:

准备好学习物品,做个眼保健操,把准备要学的内容现浏览一遍,了解内容框架、重点。最后盖上书本让时间流逝一分钟,静下心。

当学习具有仪式感,感觉会不会是另一番滋味呢!


2.具体步骤

第A步:阅读

第一遍阅读看目录,了解重点在哪一章节,这一节大概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学习某章节前,先看章后习题,圈出术语--------这个术语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识点了。然后带着术语去理解书中的图表和例题以及案例


第B步:回顾

学完一章之后,重新一页一页翻过去,对主要知识点、概念,脑子里有一个回顾,知道这一章有讲什么内容。


第C步:做题

找例题,做例题。做完对答案,完整的抄一遍标准答案,如果做了五个以上例题还是没有头绪,那就在答案中圈出关键词结合章后术语再去阅读一遍相关知识点。如果以上重复几遍依旧没有进展,那还学个奖杯,说明你学的知识是变态级别的(类似《固态物理》?),洗洗睡吧,这不是一时半会能搞透的。


3.放松

身体能量:

精深练习的人最多达到1个小时1.5个小时。这是很累人的。

两个小时的高效学习期间,可分为两段,一段五十分钟左右,中间休息,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来补充能量(饿货,来根士力架?)。


情绪能量:(学习使我快乐)

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在某一个热情高涨的时候索性中断学习。在感觉良好的时候主动结束,这样你就会对第二次的学习充满期待。当时间一长,我们能记住关于一件事物的主要部分其实是事物留给我们的感觉而不是事件本身。


4.时间安排

每个人的高能学习时间段可能不一样。观察自己长期的活动状态,了解自己在那一段时间学习效率会比较高,然后制定好合适的时间安排。并在学习之前休息放松好,防止学习过程中产生疲劳。

斯科特杨用这学习方法,每天能保持八个小时以上的有效学习。(膜拜学霸)

咱退而求其次,每天能有四个小时以上的有效学习,我觉得我离成为运营大牛也不远了。

njiho

(柳比歇夫的某日工作时间表。)



达芬奇睡眠法


说到时间安排和学习,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著名的达芬奇睡眠法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达?芬奇是刻苦勤勉、 惜时如金的人,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甚为人们所称道。这方法是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调节来提高时间 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1.5小时,从而争 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

njiho




一天只睡1.5个小时,这听起来不可思议,研究发现,成年人的正常睡眠一般平均7?8小时左右,但也有超 过9小时的长睡者和不足6小时的短睡者。奇怪的是,长睡或短睡的习惯 与各人的劳动强度、时间或疲劳程度并无明显的对应比例关系,而只是 因人而异,或因人在不同的境况下而异。


所以这方法好是好,看起来十分有效。但却不一定适合我们,毕竟这世界千奇百怪,有些神人我们是模精品不来的。


但是达芬奇睡眠法也存在它一定的合理性。即小憩之后再工作。小睡打盹——即短时间的睡眠——比起长时间的睡眠来说,在提神醒脑方面更为有效。


多相睡眠是人类婴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睡眠方式。此外,研究表明,当人们与外界环境隔绝联系后,无法判断实际时间——将倾向于表现出更多的短暂睡眠行为,而非保持只“夜晚”才发生的单相睡眠。


讲重点:在一段时间的学习过后,或者在一段长时间的学习工作开展前,你都可以试着去打个盹、小憩一会,这样能有效的提升你的精神状态。




康奈尔笔记法


最后,学习少不了笔记,记笔记往往也不仅仅是记笔记这么简单而已。


记笔的过程也是你在对知识的进一步回顾吸收,培养更强的归纳总结能力
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的能力,和更强的动手能力。


上面介绍了思维导图用来做笔记是非常适合的选择,但是思维导图用软件制作会比较规整易懂。而手绘思维导图对你的绘制能力还是有一定要求(容易画的一团糟,自己也看不懂)。所以有一定局限性。


康奈尔笔记法也称5R笔记法,它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5R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它包括下面五个步骤。

njiho




1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小右大两部分,右侧为主栏,左侧为副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2.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3.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4.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5.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初用时,可以以一科为例进行训练。在这一科不断熟练的基础上,然后再用于其他科目。


康奈尔笔记系统把一页纸分成了如图三个部分,使得原来杂乱无章的笔记瞬间变得清新俊俏了。


科学的做笔记,以后复习起来能够很快地提纲挈领,而且也容易促进你的思考,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好了,以上就是我整理的一些学习方法,老铁们要是觉得可以试试,就点个赞表示一下。不过切记,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

点个赞喽。

自荐一波

记得点个关注——『不知江月』

公众号『不知江月』干货满满,书籍推荐。

相见恨晚的【练字方法】

早点遇到的话,高考肯定能+20分!!

错过了一百个清华北大的感觉!!!

我从小字就很渣渣,只能说是能看得清的那种。

每个暑假寒假计划,都要写上:练字!

字帖描了一本又一本,哪怕是高三的中午还偷偷描个一页纸。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直到大学选修课无意间碰到了我的老师,仙风道骨,惊为天人,打通了任督二脉。在b站书法主播的路上越走越远。

自己单刷字帖 vs 掌握方法后

我get到的很简单,但是一直都没人告诉你的道理。

【震惊!再这样练字你就废了!】

1.描字帖!就是附一层半透明纸的那种!

2.每天都写一张,但是全凭自己怼。

3.想学连笔字,却从楷书开始学。

4.想学钢笔字,书法班却让你先学毛笔。

5.练了一个月,越写越丑了,索性不练了。


身中数箭的请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 ~

其实不是你不努力,

也不是你手笨,

而是你,不知道正确的方法,被蒙蔽了而已!


文章快速导读:

一、提高练字效率必须知道的五件事【重要】

二、大学书法课上GET的科学、完整、系统的练字方法

三、如何选择字帖、纸、笔

四、让练字上瘾的方法


一、提高练字效率必知的五件事【重要】

1、首先,在此强烈提出:「描字帖是自杀式练字行为。

随便买一本带透明纸描的字帖,回家自己描啊描啊描,肯定是没有长进,或是越写越丑。

很多人都深深陷在这里,不能自已。

因为描的话,会有依赖性,记不住字形,一离开字帖,自己就不知道怎么写了。

同理,凹槽字帖、水写布都很糟糕。

就是这样的描红字帖

2、「错而不知,越练越丑!」

做错了,不知是哪儿错了,还不改,刷了一千套题,你能考满分吗?

练字也是同理,一个好的老师能快速带你入门。

没有老师自己一味怼字帖,会让你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该怎么纠正,所以会出现字越练越丑的状况。

我大学的那门课,讲选纸选笔坐姿拿笔,先楷书,课上讲楷书历史,讲笔画,结构,布局;然后行书,加上运笔,连带技巧等;最后草书,再加草书代表符等等。还有书法作品赏析。很系统的了解了书法的一个轮廓,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字,该如何着手。

感觉这就是所谓「得法」。


3、「你想学连笔字,你他喵就直接学啊!」

我真的看不下去,让那些觉得 连笔字 很帅的少年们,从 正楷 开始学。

连笔字,又称行书。因为行书要改变笔画顺序,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绕”的。

所以,会写连笔字的同学,在平日里就显得比较帅气了。

很多人有时候想写,有时候是为了追求写字速度,就自己强行连在一起。

剪不断,理还乱,如同稻草一般,让阅卷老师大为头疼,老眼昏花。

而让这些为了速度的人、为了酷炫的人,从楷书开始学,

最大的缺点就是:磨灭写字兴趣!!!

楷书人人都会写,人人都认识,所以没有了神秘感,从而会写楷书,成就感也会下降。

让一个想要酷炫的连笔的少年,从楷书开始学,无异于是一种酷刑!

容易让他学到第三天,就不想学了。

况且,练字 本来就可以从行书开始学习 啊!!!!(震惊!!好多老师都不告诉你的事实!!!)

现在的行书(笔是派通的科学毛笔)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105260346847232

普通的楷书写的好的普通人,不一定会写行书。行书有一套自己的连笔方法,并不是写的快了,把笔画连在一起了就叫行书。

而且行书真的很帅气啊很帅气!!!!超爱的!!!很有成就感啊!!!给妹子写情书什么的!!!撩妹必备!!!


4、「拿笔方法不对,可以写好字!!!」

很多人写不好字,周围的人总是从拿笔姿势开始纠正你。

非要让你用这种正确拿笔方法写字,

不这样拿笔就是异类!永远也写不好字!(看我的白眼0 0~)

拿笔方法不一定非要这样

我在直播的时候,遇到的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UP主你拿笔姿势不对!

不管他们写字比我丑了多少,好像我拿笔姿势不对,他们就可以站在高处指导我。

执笔无定法!!!执笔无定法!!!执笔无定法!!!

我觉得就算你用脚写字,只要结果出来好看,那也达到了目的!

我觉得教小朋友肯定要教正确的执笔的,但是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拿笔方式已经根深蒂固了,如果死磕这个,改过来需要时日,还容易使字变丑,从而容易丧失写字兴趣。

我的两任书法老师都没有纠正我的执笔,他们觉得如果你写出来的好看,那就是ok的,不要过多纠结于此。从而我就很开心的学习写字了!


5、「学同桌的字,最快!」

大家有没有发现,学习周围人的字,比学什么庞中华田英章李放鸣快很多!虽然同桌的字也算不上什么好的,但是你一模精品就出来了。这是为啥咧?

因为没有 距离感

因为这些人是你的身边人,你可以接触到,可以问,可以拿到他们第一手笔迹。他们的字只比你好一丢丢,并没有跑到天边去,是你可以追逐的对象。比学王羲之,比学田英章轻松多了对不对?

可以学习周围人的字,简单上手,轻松愉悦。

但是如果要正规学的话,就是模精品你老师的字,也很快,虽然比同桌高了很多个高度,但是至少可以触碰得到,不至于对着一个冷冰冰的字帖。我的老师就吐槽说学生学他的字,比学原帖像多了(正规是要临原帖,古帖的)

虽然原帖很好,但是由于它们太完美,在神坛的位置,会导致你觉得“”我模精品得不像是肯定的呀,我只是个小学生,又不是王羲之”然后就放纵自己了。

在日常中,择其善者而学之,同桌的作业,老师的批阅字迹,路边的招牌上的字都可以是你学习的对象。


二、大学书法课上GET的科学、完整、系统的练字方法。

我大学的书法课程大致这样教的:

1. 书法艺术与书法来源

2、坐姿与拿笔姿势、纸和笔的选择

3、楷书鉴赏+练习+作品

4、行书鉴赏+行书代表符+连带方法+作品

5、草书鉴赏+草书代表符+作品

6、书法作品的章法

大概是这样,教程上还有签名设计方法,这节课的作业就是给自己设计四款不同的签名233333(老师看我写的太丑,给我设计了一个,由于太酷炫,导致我到今天也不太会写他的那款ORZ_(:з」∠)_)

其实能看出来,大学的教学真的跟普通的书法班教的很不一样!真的很严格啊哈哈哈,我当时学了才发现,噫!真好!比我之前见过的书法班棒多了!

后来我掌握了这一套方法后,毕业了只能跟着普通的书法班的老师学,就有指导思想了,就不会被他们带跑了(我要吐槽现在市面上的普通书法班,就一个老师写,你跟着写,再给你改改的这种…没有一套自己的框架)


练字基本方法:

想练习行书(连笔字)的人:行书-草书-楷书-行书

以行书为主,辅之以楷书和草书。

步骤基本:

(0)前期准备:纸、笔、帖(1周)

(1)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1周)

行书基础笔画1
行书基础笔画2
行书基础笔画3

嗯,我老师就是这么厉害,自己手写了一本教材,买不到的不用找了哈哈哈(文末有提供一份类似的福利)

这些基础笔画呢,先练习个一周时间。

(2)偏旁部首:走之底、竖心旁、提手旁等等(3周)

(3)结构: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全包围等(3周)

(4)行书技法:点画连带、呼应、省略、替换、代表符之类的,就是传说中的“绕法”(2周)

为了学好行书,得学习一些草书。需要学习草书代表符和 特殊变例,草书代表符其实就是很多偏旁部首的草书 简省写法,不学是不会的。

课上的草书代表符

我们看不懂草书,也正是因为没有学过这些奇奇怪怪的代表符号。

(5)布局:行间距、字间距、放大缩小、落款等(1周)

如果时间很紧张,最快的方法,就是调整你的布局,使得你的字,看上去清爽一点,让人能够辨识得出来。三分字,七分布局。一个美的字,一定是讲究章法的。

如何短时间内使自己的字看起来更舒服?

(6)行书作品(1周)


大概3个月的时间,基本可以掌握这一套基本的方法。

如果扎实的练习加有老师带,一定能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的。

注意,练字净时长,不是每天练习半小时就算一天的,>2h才能算一天,如果你每天只练了1h,就是6个月,懂咩?净时长要180h最少。

嘤嘤嘤,少于180个小时,说没有效果的都是耍流氓……


三、如何选择字帖、纸、笔

(一)选帖主旨:【买你想学的!觉得帅得不要不要的!那种字体的字帖!】

1、想学瘦金体就学!想学静蕾体就学!想学江湖体就学!

没时间解释了,快上车!我知道很多少侠想学瘦金体,或许是因为高逼格,或者是《盗墓笔记》。 但是,一般你要学瘦金体会被书法老师拒绝o( ̄ヘ ̄o#)因为这种字体一旦陷进去,就不容易出来了,还有是因为他们大多自己……也没练过这个体23333.....

静蕾体,是比较秀气的,然后很多妹子觉得很可爱、秀美。感觉写这种字体的人都是一个美少女的感觉呢,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江湖体,见微博上的多种很帅气的连笔字,经常能圈粉一大票粉丝~

虽然这三种字体,可能会被书法圈大佬们所鄙视,我这么说,可能也会被怼……

但是,你学一种,你觉得很帅的字体,能够促使你很快动手,上车。

真的,学这些字体,比我学庞中华的字,有动力一百倍好吗??(乖巧.jpg)

方正静蕾体

上了车之后,练习可以使你提高对字体的 模精品能力审美能力

比如,我现在模精品能力提升了很多,给我一个任何字体基本都可以精品出来(不行就画),有了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通关能力的感觉。

审美能力,指你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审美会提高的,发现当初你那么崇拜的江湖体,其实写的真烂啊……然后……你就会开始新的字帖了。


2、字帖有那么那么多,为什么你就只盯着庞中华李放鸣田英章呢?

了解多一点字帖嘛。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一家很大的书店,有一面墙字帖的那种,然后去确认眼神,去找到你觉得“卧槽卧槽卧槽!世间竟然有如此出尘绝绝的字帖!”

那一本,就是你的真命字帖了。

记得,也可以学习古帖的!钢笔字不一定非要学现代人的字体的!这样,你的选择余地,就开阔了很多很多。

小楷《灵飞经》

现代的书法家,也有很多啊,吴玉生、王慧松了解一下?还有一些书法家没有出字帖,但是在钢笔杂志上,有作品的展示,可以买杂志来看,对照莫方,或许能看到你更喜欢的字体。

吴玉生行书
王慧松草书

(二)选纸

1、买贵的、好看的:

买三块一张的纸,来写作品。

好处就是:有BUFF加成!!!一是纸太贵,你写起来会心疼,就会认真写;一是花纹衬托出美。

会让你产生「我写的真好看!」的错觉~

从而提升你的信心,从而使得你还能够肝一下。


2、普通的:

第一个,A4纸。

作为练习纸的话,推荐80g的A4纸就可以了,20块500张,够写半年??需要买好一点的A4,所以克数要跟上。如果用钢笔写的渗水就算了。

因为行书的话用方格纸练习是有BUG的,因为它是要两个字连笔的,特别是古帖的竖向排版,这个时候方格纸就会出现很大的缺陷。

第二个,米字格。

就是单字练习,推荐的普通的十字、米字格。

这个纸缺点就是,会显得你的字贼丑!从而容易自抱自泣。优点就是,易于落格,有助于模精品,同时让你面对血淋淋的真相。

最后,记得,不要太依赖米字格,适当用空白的A4纸也是必要的,因为你日常书写,哪有米字格给你啊摔桌!(╯‵□′)╯︵┻━┻


3、避免选择的纸张:

花草宣纸,贼难写,对于钢笔,签字笔,科学毛笔都很难在上面书写。

生宣,钢笔写上去会晕染开来…

部分熟宣,有时候太熟了,墨水都是浮在上面的。

报纸、草稿纸也不推荐,因为你会容易放纵自己,随便写写。纸张质量贼差的纸,一写就晕染的纸,还有那些让你心情不好的纸~统统扔掉~

(三)选笔

1、钢笔

(1)普通钢笔(正经练字)

正经练字的少年们,买钢笔(敲黑板了)!

日本的百乐:笑脸钢笔、百乐78g、88g、贵妃

个人喜欢笑脸钢笔,因为笑脸钢笔很萌!出水很顺畅,感觉不错,刚拿到的时候被惊艳到了。然后百乐78g也是很多大神强推的神器,我试用了下,觉得78g比较细,笔杆比较轻,不适合我这样帅气的男孩子o(* ̄▽ ̄*)ブ,所以我就入手了88g,重了不少,沉甸甸的。我一般买M尖,因为我感觉日系笔笔尖整体偏细,而自己又喜欢粗一点的使得粗细对比明显。

贵妃,透明的,非常适合彩墨,真的太优雅了。之前最萌笑脸钢笔,现在贵妃超越了前面几个,一跃成为我的心头好,开心。


德国的LAMY:凌美真的很美貌啊,如果说百乐是日本的学生钢笔,那么凌美就是德国的学生钢笔了。颜色可选范围特别多,设计简约美观。有一种观点是说,凌美适合写英文,百乐适合写汉字,个人感觉都行。凌美会粗一点,ef尖都比百乐粗,会重一点,可能更适合男孩纸。UP买的是凌美的恒星系列的小绿。

LAMY恒星小绿

(2)美工笔

就是弯头的这种,才不是因为摔坏了呢!

美工笔可以混合着普通钢笔一起练习。他们本质上都是钢笔。美工笔的弯头,使得粗细更为明显,笔锋变化非常大,从而会产生很酷炫的效果!图上的是英雄的美工笔,才20块。


2、签字笔

选择0.5以上的,0.5、0.8、1.0的都可以。

0.5的适合考试党呀,我喜欢图上天卓的这个0.5,从我高考那年开始,已经写完十盒了,可能我喜欢出水量比较大的笔吧~

然后0.8和1.0真的很适合练字的原因是,笔画够粗,从而使得粗细变化可以很明显。

很重要的“横细竖粗”原则,所有的横画都比竖画细!用这样的笔就很容易表现。

3、有Buff加成的笔(不正经练字看这里)

派通科学毛笔

科学毛笔、秀丽笔、小楷笔、铅笔等等。

科学毛笔,就是我常用的这支~我的真爱是派通的科学毛笔(中楷),当时是在澳门逛到一家文具店看到的,其实很多人也用它来画画。看过我直播的都知道,这支笔出水非常顺滑,而且粗细变化特别明显,是练字作弊、装X必备之良药。但是另外的一些写书法的UP主们说,这个非常容易侧峰,他们用不惯。我老师也觉得总不如普通的毛笔小楷顺手。反正我自己真的很喜欢,买过一打了已经。我觉得比muji的科学毛笔优秀多了。

提一下铅笔,普通铅笔其实也有BUFF的,铅笔的变化也不错,加上它呈现的是灰色,从而也能使得字更好看(自动铅笔就算了啊诸位)。

4、避免选择的笔

圆珠笔、玻璃笔、竹笔等。强排圆珠笔,因为极其顺滑,容易轻易狗带,还能使得好好的字废掉。玻璃笔真的只是好看,真的……不适合练字啊哭,太细了主要是。竹笔也是个练字辣鸡,太美貌了,适合装X,不适合练字。不信的可以都买一遍,把答主走过的弯路都走一遍也挺有趣的。


四、让练字上瘾的方法

建立【激励-反馈-乐趣】机制


激励,是指你需要收到正向的鼓励。

激励就是说写字要给你带来成就感,

比如大家的夸奖,朋友圈的点赞,直播的礼物,考试的加分等等,

得到积极的反馈是你不断前行的动力,

不容易一个人死怼苦行,而是很愉快地练字,

像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一样。写字是会上瘾的。

反馈,你需要知道你哪里写的不好,及时纠正。

你的错误你要能看出来,或者是老师和他人给你指出来,错误加以改正才能前进。


乐趣。换了个漂亮的纸写不开心吗?换了个彩墨还带金粉不好玩吗?

这个笔是竹笔/玻璃笔/美工笔不好玩吗?

写个折扇/团扇扇面不有趣吗?

开个直播和大家一起练字聊天不好玩吗?

这个印章好好看呀买买买 (*≧▽≦) 等等 找到你练字的快乐。

学会写字可以get到武林外传秀才同款壁纸哟~

自己写的,觉得超级有趣 (*≧▽≦)

【福利时间】我这里有一本贼系统的武林练字秘籍,102页的那种,要不要先了解一下?

微信公众号:之之写字的稻田

回复关键词:秘籍(可以获得这本秘籍)

有哪些让人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

————————————————更完

看得还不过瘾的少侠们,你们可以关注我嘛!我知乎还会放出很多练字干货的! (*≧▽≦)

点个赞 就是给答主最大的支持啦,

你将获得「锦鲤答主的祝福×1」

我也想知道这些练字方法对你们有没有帮助嘛~

爱你们?想加个群一起练字的少侠们,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号zhizhixzs 拉你进群哟

这一周在发布行书字帖大家打卡,预计本周日会开始一个全新的暑期30天不间断的练字打卡计划。

本文针对学渣,大神可忽略。

不知道你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困境:

A. 很想学习,很想改变自己,翻开单词书,一遍一遍抄单词,一个单词超了20遍,好不容易把A开头的抄完,回过头发现一个也没记住

B. 想学习,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不知道从何开始,非常迷茫。浏览了一遍课程内容,发现像看天书一样,自己啥啥不会,陷入焦虑

C. 学习5分钟,遇到一个问题,发现这个东西太难了,不会做!我好笨!不学了,还是玩手机轻松

D. 要期末考试了,通宵复习,找学霸抄笔记,最后还是挂了

你以上的情况,我曾经都不止一次的遇到过,其实不是你学习方法不行,你道理都懂很多,但是你控制不住你自己啊,下面分享一下我控制自己,提高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方法:


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管理意识,即Smart Goal,那么什么是Smart Goal呢?

Specific;具体的,具体的目标比模糊的目标要有效很多。举个例子:我想英语成绩提高,这个明显就是模糊的目标,把目标设置为具体的,比如我想我的英语成绩提高30分,这个目标就比前一个要好很多。

Measurable:可测量的,就是说你这个目标最后实现的结果必须是可以测量的,即你能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有反馈。如果你设置了一个目标,但是没有任何结果和反馈,执行效果也不会很好。

Achievable:必须是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你不能说你现在还是班级倒数第一,你的目标是一个月内成为年级第一,设立太多这样的不合实际的目标,如果一次次失败,会给人很大挫败感,因此要量力而行。

Realistic:设置一个实际的,有挑战性的目标。你不能说你现在是倒数第一,然后你的目标是超过倒数第二,你的目标要设置成成为班级前10会好很多,所谓志当存高远。

Time-frame:这个目标要有明确的截止日期,比如说30天实现***,一个月内实现***等等。

不要焦虑了,不要迷茫了,选择一件你认为很重要,做到了对你很有帮助的事情,设立一个符合Smart Goal标准的具体目标。


根据这个方法,我给自己设置了很多目标,比如:

9个月内托福提升30分,这个目标比较具体,目标可测量,因为托福考试会告诉你成绩,这个目标相对可以实现但又具有挑战性,9个月是我给自己的时限。最后虽然这个目标没有完全达成,但是求上得其中,我最后成绩提升了21 分。


其次,要想出自己这个月最重要的且必须完成的所有事情,并标注在必须完成的日期上

举个我去年4月份的月计划表的例子:

这个是在MUJI买的笔记本,这个笔记本很贵,好像人民币50多块,而且日期标注是2017年的日历,因此2018年就不能用了。我的建议是必须挑贵的买,因为你只有付出了代价,才会在放弃的时候有所犹豫,你在不想定计划的时候会想“要是不定,我这本子白花钱了”,从而在强迫你自己定计划这个事情上起到促进作用。

说回计划本身,在下个月开始前,根据自己给自己定的SMART目标,把自己所有非常重要非常紧急且在这个月必须要做的事情,先罗列下来,记录到这个表格上,这样也可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遗漏什么重要作业,导致挂掉。


再次,要积极监测自己每天的行为并评估每天心情状态

你一觉睡到下午,吃个饭,散散步,跟男朋友聊聊天,一天就过去了,你能不废吗!?如果你不有意识的做监测,你很难发现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哪了,反正就是一天天的过去了,只有知道自己每天都干了啥,才能有意识的改变现状。

为什么要评估心情状态呢?因为心情状态评估,可以让你自己更好的知道,什么事情让你开心,什么事情让你焦虑,痛苦,烦恼,从而有意识的多做一些让自己进步开心的事,实现习惯改变。

下图是我自己在暑假期间做行为监测的例子:

看,周五周六周日基本上都是废的,但是我感到很不开心,说明我虽然像猪一样懒,但是却没有办法懒得心安理得。我发现自己一上午的黄金时间都被睡懒觉浪费了,这个行为模式我觉得很不好,让我自己很不开心,所以我的目标就是,下周周五周六周日要9点起床看书学习,高效利用时间。


最后,对自己的行为有奖惩意识

其实很容易理解,奖励可以加强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可以降低行为的发生频率。这个可以很好的与目标管理形成配套方案,你定的目标在这周内很好的实现了,你就奖励自己,这种奖励可以是一件新衣服,一顿好吃的大餐,总之,必须给自己一个目标达成的回馈。反之,如果你今天表现的非常糟糕,自己要做的事情,因为懒惰,一件也没有做,那么你就应当给自己一些惩罚,这些惩罚让你很抗拒,让你不舒服不自在,对于不爱运动的我来说,这些惩罚可以是跑步1000米,100个仰卧起坐,平板支撑10分钟。

通过有意识的目标管理,行为监测和奖惩意识,你会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学习能力和进步意识也会显著增强,每天过的充实又开心~

如果觉得有用,给我点个赞吧~笔芯哦~

关注我的公众号【精分小崔崔】,后台回复“时间管理表格”,就可以得到文中提到的那张时间表啦,如果实在不想自己做的话,嘻嘻~

这个学习方法是我读大二时摸索出来的,它助我的成绩从中下游飙升到了专业第二。


学渣逆袭,我这是突然开窍爱上学习了?

非也,我只能说这一切都是意外意外,为了爱为了爱。

大二那年,本纯情美少女坠入了一场恋爱的漩涡—交了一个男朋友。

我俩都是那种上课玩玩手机,下课打打游戏看看小说,考前抱抱佛脚的“佛系”学生。但男朋友比我更佛,不到最后一天不开始复习,所以每学期都有挂科纪录。


要说爱情使人盲目,这话可真一点儿也不假。为了使他能顺利和我一起毕业,为了使他下学年的课程安排能跟我保持一致不被重修占用(也就是能在我想和他玩的时候随叫随到)。

我,一个自己都刚过合格线的学习废柴,决定帮他复习通过考试。


战略很简单,就是先自己学会然后再把他教会。具体操作是我每天早上自己看书看ppt,每学完一章就将该章节的知识点梳理为知识骨架,下午就给男朋友讲知识点,然后晚上就在图书馆复习。

拯救计划刚开始时,我没有办法把一个章节的知识清楚地讲出来,总是讲着讲着又想起这里需要另一个知识点,又倒回去补上。两天下来效果一点都不好,别说他了,连我自己脑子里都是一团浆糊。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每学完一个章节就列个知识骨架。这样我们对每章的知识点的把控更清晰,我讲解的时候只需把大体知识骨架讲清楚,细节他自己看书补上就行了,省时省力还效果好。


然后... 然后就如我开头提到的,我取得了专业第二的好成绩,还拿到了奖学金。那男朋友呢?不仅没挂科,还第一次绩点破了3。


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高效学习方法带来的反馈,还天真地认为只是因为这次复习比别人认真了些许罢了。后来我接触到了一些学习方法论才明白方法才是学习的核心。

接下来就来分析一下这个方法好在哪:

1.明确目标

一个明确的目标,不是说我定一个要学好英语或者认真复习够了。

一个明确的目标应该具备:

  • 能力范围内:你不能在你还没开始工作的情况下就说自己明年要挣一个亿吧
  • 一个能通过反馈衡量是否完成的具体目标:比如我在上文中提到的,我的目标就是帮我男朋友通过考试,那么最后的成绩就能反映出我是否达成锁定目标。而不是简单的学号英语,每天完成任务式的背几个单词听几个音频就够了,你得给定一个标准来衡量自己是否完成。

2.构建知识骨架

即搭建思维导图。将学到的知识深层次的加工更加有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对书中平铺的无序的知识点加以提取,以知识骨架的形式使知识点相互间建立连接,当你将知识点串联组织后,能在你脑中形成一套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

如我在教我男友学习之前,会将该章节的知识骨架列出来。对我来说这能使我的讲解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对他来说这会是他的复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因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体系,只需要对自己还不太懂的地方进行阅读补充。

这里推荐一个app,XMind,可以随时随地绘制知识骨架。(更多高效学习app)


3.复述所获的知识

即“费曼技巧”, 能准确复述一个知识主题的前提是什么,是这个主题在你脑中已经有了一个知识骨架,是你已经在复述过程中发现了所有自己没有完全搞明白的地方并且已将它们全部解决。所以当你能把你所学知识清楚地讲出来时,这代表你基本上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

根据上图所示,教授给别人对知识的掌握度最高,而我们最常用的听讲、阅读最低

说了这么多我们到底高怎么做呢,具体可分为四步:

  • 阅读你准备学习主题的所有关于它的资料,做好必要的笔记。
  • 假装自己在给学生讲解这个主题,尽量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
  • 当你自己发现有个地方讲不清或者卡壳时再回头去阅读资料。
  • 试图再用简洁地去讲解这个主题。


4.同伴监督

一个人学习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总会有想偷懒的时候,但是如果你有一个与你目标相同的学习伙伴呢?

那就大不同了,会起到“逼迫”你学习的作用。当你想玩的时候看到你的同伴在认真学习,你会产生一种会落后于他/她的紧张感;当你今天想偷懒的时候,会有种同伴都能完成目标自己却背约的羞愧感。

那我自己举例吧,为了提高英语水平我和我室友定下了一个每天背50个单词的目标,每天十二点之前给对方打卡。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我都觉得这么小的目标都不能完成,还得编一个理由给她交代,她肯定会觉得我很没用。想来便感到十分羞愧,还是咬咬牙加坚持了下来,现在我们已经坚持了一年了啦~


5.发现问题,调优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分析问题并找到优化的方法。我刚开始讲解的时候总是没有办法讲清楚,我就想办法去解决去优化,最后找到了列知识骨架这个办法。

所以在这个“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高效学习方法”的问题下,我想大家都能找到一个和自己胃口的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实践的时候别忘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优哦~


说了那么多最后划一下重点,找一个不爱学习的男朋友。


我还写一篇关于我在自律路上摔过的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你避开低效努力。

你是怎么变自律的?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那就戳一下左下角给我一个赞鼓励一下我吧~


我整理了一些关于时间管理、思维、情商等的相关书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我的公众号,后台回复“书籍”领取。
公众号【绿茶泡沫】,不定期分享一些学习成长心得,期待与你共同进步。

①简介

在此申明一下,我这个方法可能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一些影响。它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且这个副作用带来的效果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的。

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家眼中不学无术、好吃懒做、作业靠抄、课上打瞌睡······(具体的我会在后文详细解释)诸如此类却成绩优异的人。

看似我很轻松,实则非然,只是我背后所经历的东西在宏观上的体现而已。

②起源

这个想法始于2018.07。那时我突然意识到应该做个改变,如果我照往常进行下去的话。似乎是一种不可更改的结局。

我不想学习、沉迷游戏、什么都做不好,生活一团糟······

如果你和我一样有过同样想法,那么请你一定要仔细阅读本答案,因为它可能真正的改变你,它也真正改变了我,我的方法跟大多的高赞方法不一样

这种日子开始使我厌倦,我突然想知道我到底是要干什么。

在思考了十几天这个问题后,意识到传统教学本身的确是违背天性的,一部分人有思考的习惯,而教育的目的在于铲除他们的这种习惯。我的好奇心幼苗可能很早就夭折了,在学校的体罚、教条式的管理、及老师的言行、品格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中影响了现在的我。

而周围的人大都麻木不仁,没人觉得自己是错误的。

所谓的常识、经验其实就是他们到现在为止所累积的各种偏见

既然如此,我的学校生活就是这样,该怎么办。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透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可是生活注定了一些人现在主要是学习

我曾认为我可以天天读书沉迷学习不被外界所动,可实际却是我想得过于理想了。既然我们是人,不是机器,那么注定我们不可能一直做着我们本性没有规定的事情。

但是,我为了学习更好(应对中国残酷的高考竞争,国情决定,人太多),便总结出了一种实际有效的方法。

研究了大量的学习方法加上高中三年的实验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一套近乎完美的学习方法。对我现在所用的方法,打包总结。

③本质

这个方法本质是为了达成不想做的事情而采用的手段。

我们需要特定的手段去达成某种你想要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一些媒介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不是说学习好就一定要跟着老师埋头苦学。

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只一种,换个思路也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么是排除任何可变因素的差异,或者是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因素使其达到有利于你达到目标的程度,也就是说,我们要从改变你的周围所有可变因素从而来达到特定的效果,就好像标准大气压下水在100℃会沸腾一样,这是宇宙的规律。

同理,一个人,要让他达到目标,就需要改变因素来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

④核心

我们周围的可变因素,大致分为六类:

一、环境

二、习惯

三、状态

四、动机

五、方法

六、认知

⑤正文

环境

假设我们达到目标需要100分,那么每个人的初始因素值是不同的,大概是以上六类可变因素加权平均后的结果。

也许一个好些的环境可以提供给你10分,初始因素值为90的人在这个环境下可以做到完美自控,但初始因素为30分的人在这个环境下却几乎没什么用。

我所处的环境一定要最好才行吗?环境对于塑造一个人的重要性在此就不赘述了,有关心理学的研究在权威科学杂志《Science》上都有详细描述。

我所处的环境一定要最好才行吗?其实这是初始值差异的问题,反正环境越好越好,也不是完全在影响,还有其他五类因素在影响着你。

习惯

1.日目标

每天我要做的事情,我会列个to do list,完成了以后我就去锻炼、休息娱乐、或者干自己喜欢做的事千万不要在完成目标后再添加任务,这会使你失去完成它的动力,也绝不要把目标拖到明天,你明天便会拖到后天)

这个规划一定要可实行,不要太理想,要低估你自己的能力,并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对措施,这个规划应该是你今天要做的事情,按照规划来做。

计划一定要详细!比如说我半小时内要做多少道题,都要明确!明确的目标带来效率,不明确的目标是时间的黑洞。(日目标可以运用链去完成,后文会提到)

帕金森定律: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时间。给你2h完成一个任务,你就会花将近2h,给你30min,你也只会用30min。给自己设置一个期限!

日目标的稳定比你想象中强大得多,事实证明,长期以来,你会比一个天天学习的人完成的任务要多很多。

2.开链

(感谢 @edmond 这个方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以前的无法专注和无法自控问题)。LOL里有个装备叫杀人刀,提供20攻击力,你每杀一个人就会再提供20攻击力,但你被杀了就会清空(举例),所以这个就有马太效应了,杀人刀层数越高就不容易死。

你会越来越强,而敌人会与你的差距越来越大。

那么,开链就像是你有一把杀人刀准备一个笔记本,实物或电子书都行,每做一个任务就增加一个链比如说#1 19:31-20:00完成物理20道选择题 那么你就可以开这个链,必须做到才生效,若没有按时完成或者没做完20道题,那么这个链就取消,如果做完了就可以开始#2 30min做完10道数学填空题

有一个原则是你需要下必为例(因为下不为例太理想了),就是说这次上了厕所下次也允许,这次开链的时候玩了游戏下次也允许,但那条链就毁了,你会不愿意这条链子毁掉,所以你就会达到自控的。

也就是说,做的时候要按照你最完美的预期去做。比如说你在做#1时候突然想玩手机,如果你玩了,那么根据下必为例原则你以后开的链都可以允许自己玩手机。但倘若如此,你的链就废掉了,它就没有什么用了。你不想让它废掉就不能玩手机。

当你想要玩的时候就必须面临改变链的规则或是放弃这条链,当你链的数目越来越高,你就会越来越有动力因为你承载这前面所有的努力去逼迫你自控,而不是去玩。接着你就可以开#10、#100、我想如果当你正向开到#1000的时候你应该可以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了。这是我见过所有自控方法中最高明的一个,符合马太效应和短视利益。当你开的链越来越多,你自控也就会越来越容易。

因为你想要一条完美的链子,不想让之前的努力报废,于是你就可以每次开链的时候做到高强度的专注。

倘若你的初始因素值不高,到后面这个你可能会产生一种不想去开链的想法,因为一旦开链,你就意识到这又是一段无法避免的努力,你本能的会抑制。

所以你需要一种仪式感,上课之前可以“喝口水”然后在笔记本上开一条链,开链之后,课堂内的45min,会是神圣的,我只会专注于我的目标(我害怕毁掉链子),因为我的现在的链子开得越来越多,我更加谨慎了

你上课真正做到了你的极限吗?如果没有,你凭什么休息?恕我直言,你做不到就千万别谈方法,因为你还没有入门的资格

先试试你的极限在哪里,如果你能坚持3个小时那么就学3个小时再休息,如果你能坚持5个小时那就学5个小时最好!

3.规划时间

下载APP番茄todo,给自己规划几个时间块:比如说25min专注时间、45min专注时间、60min专注时间(在专注时间内必须得做你规划的事情,同时在playtask上增加任务,比如说我的:11:30-11:55回答知乎问题,300字+,然后规定+10金币,如果没有达到300字就会-10金币,然后我开始番茄todo的25min专注,等时间到了后它会自动提醒你,并且会给你倒计时(我设置的是5min)即此时你会有5min的休息时间来进行休息和下一次的规划)

里面有一个小憩功能,我觉得很好用,每天晚自习前,我打算跟着它做5min冥想,冥想会使你瞬间清醒很多,大脑高效很多,深呼吸,放轻松。

这些方法非常适合初始因素值较高的小伙伴们。

状态

1.身体和精神状态两者在某些地方是相通的,因此不分开描述。

2.睡饱

3.吃好喝好

4.做点自己喜欢的运动

5.注意不要纵欲过度

6.别太在意他人想法(如果不去思考一件特定的事,95%的时间,人们都是在思考自己的事)

7.补充水分

你的身体%70都是水分,缺水会使你感到难受,从而意志力下降,感到疲惫。把你的杯子装满水!

在生活中可能你90%的不开心都是直接或间接由违反了上面7条所引起的。

生理状态的良好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合理的饮食加上每天合理的锻炼,对你的大脑实际上是很有帮助的。也可以无形中提升你的意志力,而坚持这种良好的状态本身就会使你感到非常舒服,舒服之中继续坚持,你就会看到他给你带来的一切变化,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

我们是人,是一种脆弱的生物,我们没有绝对强大的意志力。

自控不是你随时都可以自控的,而更可能是在一种舒服的状态下你才愿意进行的想法。如果你一天只睡了四个小时,6:00am突然被闹钟叫醒叫你起来去晨跑,和你睡够了8h再被闹钟叫醒去晨跑,两者的难度是完全不同的。

有时候那些自控力很强的人并不是他们意志力比你强,而是他们的初始因素值总分比你高,他们进行所谓的“自控”也比你容易。想要初始因素的评分高,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良好的状态。

动机

1.人生目标

2.价值观

3.原则

4.人际关系

我们都是社会类动物,都希望自己人际关系很好受人尊重,自己很重要,这些东西处理不好一定会影响到你的情绪,使你不愿意学习,你必须处理好这些问题。

5.保持良好生理和精神状态

6.神级少年

神级少年是我认为的最优越的自控方法。

它可以立竿见影的改变你自己。

在一个黑暗整洁的封闭小屋里面,内心虔诚的面向上帝打坐3分钟向上帝认证自己想开启一个状态(你要限定这个状态的自己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并且是有明确的行为标志,绝对不能模糊,把这些用笔写在一张白纸上,并把它贴在自己的额头上),打坐时你要一直明确自己和以前的不同,你能真正做到哪些规定的事情。(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做到了所规定的事情时,你就进入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状态,你会觉得特别自信。)打坐完后就算开启了,你要脑补上帝同意的画面。

我的状态叫做:神级少年状态(可以自己命名)

当我开完状态之后,感觉思想屏幕中带着一种金橙色的光芒。

当我开完状态以后,震惊了,完全没有想到过这个方法有着这么强大的力量,我几乎做到了完美自控

注意事项:

这个状态一旦确定就绝对不能更改(千万别去亲身体验!一旦更改这个状态就毁了)、否则判定状态崩溃。因为你一旦更改那么下次需要你自控的时候你就有理由去更改到适合你放纵自己的条件了。

这个状态千万不要随便开,因为某种程度上说只可以用一次,一旦你崩溃了(没有做到所规定的事情),那么你以后还可以开,你就会觉得没什么价值。所以一定要开得精准、理想。

我规定23:00必须睡觉,没想到出现特殊情况,第一次状态看似崩溃,但被我强行制止了,我规定,必须要在选择前询问自己:我是要毁掉状态(去做这件事)还是维持状态的运行。

我认为的神级少年状态核心是:自我认同。你可以规定一些事情做或者不做,也可以不规定而只是一种追求,你自认为的神级少年应该是什么样子。在我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进行权衡,这个是不是我所认可的神级少年该有的行为(想法)

在这个核心之外大家可以脑洞大开的使用。

从此在你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进行权衡:我为了追求最完美的神级少年状态,我是要毁掉这个状态还是去做这件事。它承载着我前面所有的努力与对未来的希望和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它会持续的反馈给你正向激励。

你的一次次改变以前的选择会使你对这个状态投入更多,当它的价值越来越高的时候,你会感到越来越强有力,你自控会越来越容易,并且它会改变你的生活。

7.金币(可见短视利益)

要求:初始因素值较高

你的意志力往往比你想象的脆弱的多

人们总是会高估未来的自己,而等到实际操作的时候发现这时的自己根本不是那时想象中的自己。而这段博弈空间也会使你感到非常难受。

要想做到环境上改变的自控第一步——就是明确行为代价!不确定代价的行为是最容易让人成瘾的 赌博、欺骗、买彩票等都是这种原理(参照上世纪心理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关于fluke mind的实验)

首先,你就需要去制定

确定代价的行为标志!

如果现在的你不想学习,想打游戏、看电影······那么就明确这类过程的代价(是正确的娱乐休息,不是逃课,逃课不能做!代价就不是金币了。),比如打两把游戏(一个小时)就会消耗十个金币(6分钟一个),而我积攒金币的方式就是通过一切正向的行为(比如做10道数学选择题奖励5金币):下载一个APP:playtask。( 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参照这篇回答,我的建议是一切非必要花费都运用金币来替代。

8.自我立法

可以通过法律(请一定认真阅读edmond的这篇立法自控文章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来强制实施,立金币法案:我的一切非必要花费均由金币承担,一切正向行为可增加金币,否则Analyze X1000%)

这个往往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生活中我们存在着太多侥幸心理,所以往往我们就会有一种很愚蠢的想法,关于playtask,我的建议是你不是完全唯心主义者或者说无法持续提醒自己的人可以放弃,因为金币法案对你来说没什么作用,无法持续提醒自己便养不成这个习惯,你在做任何决定之前不会想到有金币这么一回事。

如果说现在我在上课,我想逃课打游戏、那么可能发生的坏情况就会有被发现、被发现我是不想的,但是会有这个概率、而我本身做这件事情也是不对的,所以我就不会去做,即如果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不对的那么就通过法律手段强制自己不去,通过这样的方法你就可以消除掉大多数的恶性循环

(即限制你的行为,法律最好是禁止标志性的行为,例如黏凳法案:在规定的学习目标未完成前,不许离开凳子,上厕所必须快速快回,否则死(上天会在以后不确定的时候以不确定的方式让你飞来横祸)),从而走向正轨。(关于法案。我的建议是:少而精)法案后文有引用文章该怎么确立(就是运用人类的未知的恐惧)

因为你会发现如果你的初始因素值不高的话,法案很容易就失效。你会去钻法律的空子,而你掌握立法权的同时也掌握司法权,你完全可以钻空子。你在非安全期这样想,在安全期就那样想,到头来还是等于没有用。你是不可能运用自然语言去定义一切情况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钻法律的空子。

要求:作息时间规律、初始因素值较高的小伙伴们。

9.进步

根据20英里法则(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3000英里的路程,徒步走完这段路程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地貌非常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答案是日行20英里,也就是26公里。

20英里法则的核心,是拒绝追求一时的卓越来追求卓越,这个法则对所有的事都有借鉴意义,在外部条件有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内在的确定性显得至关重要。凡事要有度,建议找准自己的速度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比如说你以往一天打10局游戏,那么今天就限定自己今天只玩9局,一次来达到一种进步状态(这种自我肯定的状态的力量是惊人的,亲测有效,在我逐渐从一天10把控制到2把的时候,我震惊了,这种规律,似乎和宇宙冥冥中存在共振一样,你似乎有种绝对可以做得到的把握,很奇怪),如果你一天打10局今天限定自己只玩1局,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当你玩完一局之后,你还会继续玩的,这个限定就会失效,我们得慢慢来才会成功。你需要给自己留进步空间,当你没有进步空间了,又没有其他的短视利益,你就不会想做这件事了。(这个是很不错的体验,不妨尝试一下)

10.行动

why、how、what 通常我们思维的方式是 what——how——why, 先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在确定达成目标的方法, 最后才考虑为什么要去做。 而那些领袖们的思维方式是why——how——what。只是调换了一个顺序,而产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打个比方:

通常推销一件产品我们会说 这件产品有什么功能,可以帮你做什么事情,能提高怎样怎样, 产品价格公道、质量优秀、性价比高、很有特色,你要买一个吗? 无论是洗发水、洗衣机、橱柜、房子等等,商人会极力夸赞自己的产品如何如何出色,如何如何充满魅力。然而,我们却丝毫无法动心,就算把图表数据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的内心依然无法做决定, 总有什么感觉不对,但说不上来。

从生物学上看,这一切就能很好地解释了。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外皮层主管理性、语言、逻辑思考,中间的是我们的边脑,主管情感、决策、行为,但不处理语言。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感觉“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就是因为边脑不处理语言,虽然理智认为这件事可行,但无法直接打动我们的边脑。 而黄金圈思维方式是从内到外的思维模式,当我们的边脑直接被说服后,直接控制的就是行动。

以上理论,很好地说明了伟人领袖的思维方法——通过信念感染别人。 人们跟随领袖并不都是因为金钱、物质享受,在红军长征之时,吃不饱穿不暖,为啥还要干革命? 干嘛不投奔国党去? 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啊。 为什么太平天国起义之时,农民拿着锄头、扁担就敢攻城拔寨啊? 因为还是抱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信念啊。 自己死了不要紧,田产还可以留给祖祖孙孙,造福无穷。 苹果公司跟其他的公司也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同样的市场、同样的聚集的人才,苹果公司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就是 一切为了创新的信念而使这一切不同。

方法

1.思维导图

(我也只是对有联系的完全不了解的知识进行一种串联)

蔡康尼克斯效应:人们对完成的东西会本能的遗忘,你做完了一本子的笔记,觉得满满的成就感,假如你不去看,那么你其实比没做的人忘得更快。

(别做笔记,做成思维导图(不知道的小伙伴搜索:东尼伯赞的《思维导图》最好可以自己阅读并实践一下

思维导图的建立,将任何概念压缩成关键词,并将关键词进行联想,换作图片的方式储存在你脑袋里,任何概念都可以。

这是我几个月前刚接触思维导图时画的图,非常粗糙。可是当时学的这两节内容我分别用了一节课就完全理解了(20min获取信息整理,25min画图)同学们学了几天吧,但他们的理解应该没有我深入。

用思维导图画出来之后,再运用后文介绍的学习方法,基本上任何概念都可以理解的很透彻。

2.记忆术

首先进行压缩(一切复杂的概念都可用几个关键词让你联想出来,人类神经细胞桥梁突触亦是通过连接的方式)、然后用联想法、挂钩法、记忆宫殿法、思维导图法、艾宾浩斯回忆。

关于记忆宫殿,我要强烈推荐一下,我用它在一分钟内背了郦道元《三峡》的后两段。记忆宫殿可以看看东尼·博赞的《超级记忆》这本书,和去知乎上面搜索都可以找到方法。我也是练习没多久,我的记忆宫殿只是一个2层8个房间的小房子和我家里,但足以让你迅速记下很多东西。此外你还可以运用联想法、挂钩法详见《超级记忆》······让我做到了类似于天才般的记忆力。语文课上的默写古文我一般三分钟就会记住然后默写通过。(这些方法需要练习,不能急于求成,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就不会只是那么少的人掌握了)

ps:有专门的资料表明:世界记忆大师称号普通人只需花费3~4个月训练即可获得

所谓的世界脑力竞标赛冠军也只不过大约接触记忆术并刻苦训练一年左右,在此之前他们全部都是普通人。

我只训练了一个月,大概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3.进步本(感谢 @核聚

这个方法可以给你持续的正面激励,因为你知道自己是真正的在学习东西,并且学了也不会忘,你会真正找到一种学习的快乐

我把我做错了的题(非常用心做的),标一个号,比如说生物:#1,我便把它弄到进步本上去,并且详细的自己再写一遍解答过程(在草稿本上)。题后面再询问自己一些问题:①我为什么会错?②我该怎么保证下次不错?③这道题的解决,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每个问题我都会写一些东西。

随后再在“生物:#1”的旁边画一个五角星,表示这道错题你已经做过一遍。

就这样,保证你的本子上的题、知识,全部是你完全掌握的,你随时都可以把它们做出来。

遗忘了也别怕,感觉可能有点忘了,就可以把那道题重新做一遍,然后再在序号旁边标一个五角星,这样,五角星越多,你会越有成就感。

这样,每次当你在本子上添加东西的时候,你都会获得及时的正面反馈,因为那是你的进步本,上面都是你会的东西,你又给自己进步了,这与你的短视利益挂钩,所以你会乐意去做。

我觉得现在学习最大的分水岭便是遗忘,每个人都在学,可是学了又忘,你能记住六个月之前做的一道题或者学的一个概念吗?每个人都可以很努力的学,但是没人可以做到不遗忘。所以普通人的学习函数就像一条波浪线,不过是慢慢的往上升。

就是这样,我语数英物化生每科都有一个进步本,老师发的资料、卷子、教材我全都不整理,有错题就添加,没有就扔掉。做错了题感觉是又可以有进步,真的很开心。我只管我这六个本子,因为上面都是我会的东西,我感觉很舒服。

我就没有像我的同学那样在题海里挣扎,在自己不会的领域艰难爬行,搞不了多久很多都忘了,努力了很久却没有回报。

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我努力了就必定有回报,相信你们运用这个方法后也是如此,不出3个月,按照学校的进度来,就跟普通人一样学,但是你只要把进步本做好了,三个月,足以超越大多数人。

倘若有人能做到克服遗忘,根据复利法则,他的学习将呈指数级暴涨。

也就是说一定要确保进步本上的东西你不能遗忘,如果一道题隔久了没有看,感觉有一点生疏,那就最好再做一遍,加一颗星星。

不要懈怠!不要觉得一道题而已就不去管了,这将会影响到你进步本最根本的体验,要确保每个都会做!

这样你才会了解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在学习上的自信。

关于考试,高中知识并不要求我们有什么学术上的研究,很多问题十分不严谨,对可能性的逼近也已经固守成规,你只需紧跟出题人思路,它根本考察不出什么科研能力,出题人想考你什么,你就跟着他的思路去写就好了,所以我觉得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就好,想要得高分,就去疯狂刷真题吧。

4.斯科特·杨方法

核心是连接,即这个概念与你已经理解的任何东西想关联,任何概念都有相似的地方,类似于神经细胞的建立突触,当你的突触越来越多,你就越接近天才。天才的突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常人要多

5.费曼方法:费曼技巧的灵感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运用费曼技巧,你只需花上20分钟就能深入理解知识点,而且记忆深刻,难以遗忘

费曼技巧有四个简单的步骤:

1. 选择一个概念

2. 把它教给完全不懂的另外一个人

3. 如果卡壳,回到原始材料

4. 回顾后简化语言表达(可选择)

其实就是假设把它教给一个小朋友,用小朋友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述出来

认知

不知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有的道理讲得很透彻但也只能理解字面意思,只有当亲身经历过,结合过相关的道理和事件,才会知道隐藏的意思。

普通人,成功的前辈告诉他们该怎么做,那他们就去怎么做,如果都做得到,那么这个世界鲜有失败者。

其实在他有过这些经历之前,这些道理他知道,可就算听懂了意思,也做不到。也就是说,认知的提高需要一定的阅历。

⑥建议

如果你成功应用了这种方法,可能会造成一些人际关系上的冲突,人们都是有一定竞争心理的,你比别人强,别人必定不会舒服,所以我们需要隐忍,就像曾经一位伟大的将军所说的一样:“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显得你比他聪明,尽管事实就是如此。”

大概简述一下别人眼里的答主日常:早自习睡觉、上课有时睡会儿觉、基本不听讲、作业有时不做、下课从不学习、晚自习也不学习看杂志(环球科学)······(日目标完成的话)并且成绩还十分优异的天才少年。(我以前的同桌一天到晚都在学习,和我坐了一个月看到成绩后开始对我不友好。如果你也遭遇了,别担心,根据吸引力法则,你和跟你一样的人才合得来。我发现和我合不来的,大多没什么追求,做好自己的事即可,不必担心人际关系。你的朋友总会来的。)

实际上:我早自习在疯狂的回忆思维导图及其所对应的各种知识点(每个关键词都有一大段内容),上课有时会在头脑中建模或者深度思考。

老师讲的内容真的是,简单到令人发指

⑦结尾

如果你的日目标完成了的话,take a rest!别担心,能坚持下去的人不多,完成了放松你下次也会更有动力去完成,找准自己的节奏和稳态,最后的赢家一定会是你!

我真的非常努力了,我不知道付出了比别人多多少倍的脑力,只不过是宏观效果的体现不那么明显而已。

一直在讨论学习方法,但几乎没有任何一本书有告诉你“什么是学习”,学习和记忆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人类需要学习,学习是解决哪些问题?

连学习是什么都没交代,反而就罗列出一堆“方法”。多数是告诉你怎么记忆,怎么复习的,然而学习不是单纯的记忆

我是研究机器学习的,教计算机如何学习。

所以我只讨论,在机器学习中,为什么我们想要计算机拥有学习能力。

下面 2 分钟的视频只是告诉你 什么是学习,并没有告诉你什么学习方法。

至于该如何达成这个目的,请自便。

好多人一辈子都没搞清什么是学习https://www.zhihu.com/video/1045082083076673536什么叫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https://www.zhihu.com/video/1045082156174974976其实你早就学会了“英语”https://www.zhihu.com/video/1045082224617553920为什么学不好英语https://www.zhihu.com/video/1054629285951774720为什么解题没思路https://www.zhihu.com/video/1045082281530114048学习方法从何而来https://www.zhihu.com/video/1045082336068640768思维导图背后的原理https://www.zhihu.com/video/1046318281882959872

最近刚看完了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总结并反思自己做的笔记。


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
#斟酌后选择适合自己的
?高效利用学习时间
在学习的每一秒都要全心投入,要么认真做要么就不做,比如上课要么专心听讲,要么觉得没意思直接别去,不要一边听课还想着一边写个作业啥的一心二用(但某些情况除外,比如开会就要边听边记笔记边动脑)

?费曼技巧

不得不说真的是很好用的学习方法,步骤如下(已经理解的可以跳过):

第一步:选择要学习的概念
首先选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概念,拿一张空白纸,在最上方写下概念的名称。
第二步: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
这一步你要假想自己费尽口舌让一名毫无这方面知识的学生听懂,并把你的解释记录下来。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在自我解释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识过程中,你会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
第三步:当你感到疑惑时,返回去吧
每当你碰到难题感到疑惑时,别急着往下走,学习不是单行道,回过头来,重新阅读参考材料、听讲座或找老师解答,直到你觉得搞懂了为止,然后把解释记到纸上。
第四步:简单化和比喻
如果你的解释很啰唆或者艰涩,尽量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重新表述它,或者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

这里要强调的是不必过于拘泥于步骤,不一定非要有白纸,随处都可以进行,比如上课讲的数学概念,下课去厕所的路上就可以自问自答,讲真不用介意别人的目光自言自语没问题的,我就是经常这样;这里是设想你自己是老师,那何不真正有个学生呢?在别人问你题的时候,可以就这个问题多方面拓展,别人会感谢你,自己也会重新理了一遍知识点。
?怎样做周/日目标体系
1.每周周末,列一个清单,包括所有的任务、作业以及你想在下周完成的读书和学习活动。
2.每天晚上,检查周计划,列出每日目标清单。
下一步是将每周的工作分配到每一天,你要确保完成每日的工作清单,但是不必超过它。
?有组织
1.所有物品都放在固定的位置
2.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
3.坚持日历和做事清单
?提高学习能力的好习惯
1.每日阅读(提高理解能力最好的途径之一)
2.每日复习回顾(参考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3.每日设置学习目标
?设定学习目标的一些技巧:
(1)所有的目标都要写下来#记得要有deadline
(2)让目标客观化#即容易判断是否完成
(3)设定有些困难,但是努把力也可以达到的截止期限#合适最重要
(4)将目标的完成转化为每日和每周的具体行动#即目标的分解
(5)经常看看你的目标#固定时间检查完成情况



学习相关
?定期运动,并且每次在40分钟以上,增加自己的能量储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会很少生病,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会有个好心情,还会有个好身材好皮肤。
?保证良好的睡眠,每天至少7个小时,自己的理想睡眠时间是10点睡6点起,但能坚持下来的只有6点起,10点睡总是做不到,拖拖拉拉的就11点了,同时每天6点起的好处是有一个高效的清晨,感觉每天时间都比别人多出了几个小时,往往做了好多事情才八九点,同时睡眠也变得好容易,以前十来分钟甚至半个小时才可以睡着,现在两分钟就可以。
?食谱问题,远离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多吃粗纤维和粗加工的食物,这样的食物可以让你一天的血糖水平保持平稳,尤其是中午,中国人会午困的主要原因就是吃的都是米饭和面之类的,尽量多吃蔬菜水果干果蓝莓,不吃路边摊。
?多喝水多喝水,不要等渴了再喝,身体感到渴的时候已经是严重缺水了。不喝饮料奶茶,自己这个做的很好,继续坚持。还有就是要喝热水,有段时间一直喝凉水,不好不好。
?少食多餐。每次就吃七八分饱,可以多吃几次,比如除了正常的三顿间隙可以吃苹果橘子或者干果之类,吃饭要细嚼慢咽,更容易有饱腹感。



推荐书目
《批处理:节省时间、减轻压力的20个小技巧》
《精力管理: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健康与快乐的基础》
《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
《习惯的掌握》
《如何改变一个习惯》
《设定目标的九个步骤》
关于自我教育的网上资源
MIT OpenCourseWare——MIT提供的网上免费课程
http://EHow.com——关于“怎样做”的各种文章
http://FreeEd.net——“网上免费教育”
Portal to Free Online Courses——很多名牌大学在线课程的入口

整体性学习步骤#不可拘泥于步骤
1.获取——通过感官获取信息
2.理解——明白信息的表面意思
3.拓展——与其他信息建立联系
a)深度拓展——探究知识的背景
b)横向拓展——探究知识的关系
c)纵向拓展——与其他结构联系后,从其他结构的角度探究知识
4.纠错——剔除错误联系
5.应用——将知识应用到各种情境中去


最后,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吧

如果你想了解高效学习法,非常推荐你去看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

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本人就是一个超级学霸,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大学时期,门门功课都是A以上,他之所以能成为超级学霸,就是因为他研究出了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整体性学习法。那么什么是整体性学习法,它真的有这么神吗?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整体性学习法基于一个事实,那就是知识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所以真正有效的学习并不是单独记忆各个知识点,而是要在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会学习的人,喜欢将知识视为整体,通过整体性的学习,聪明人能够很快的整合新知识,这样学习到的知识也就会更牢靠。

举个例子,很久以前有个学生物理课学得很好,一次考试所有问题都答对了,只有一道题,老师给了很低的分数,这道题目是怎样用一个气压计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学生回答,在建筑物的顶上,将气压计扔下来并开始,直到听到砰的一声,再通过重力加速度公式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出题者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利用所学的气象知识计算建筑物的高度,因为从学生的答案中看不出来他懂得这个知识,所以老师并没有给他高分。学生就找到了老师,老师说,只要他能再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给他高分。

学生稍加思索就回答,可以用气压计敲开建筑物主人的门,当主人打开门时,问他,请问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老师沉默了一会儿问,你还有其他办法吗?学生说,还可以用一根长线绑着气压计,通过线的长度测量高度,或者将线当作钟摆,通过钟摆的运动来计算建筑物的高度。老师最终给了这个学生满分,故事中的学生就是年轻的尼尔斯·玻尔,后来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因为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而闻名于世。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会发现,玻尔不仅知道怎样得到答案,而且对问题的观察更为全面,并不局限于所学的某个知识,他可以多角度的看待问题,这就是一种整体性的学习。

与之相反的是机械记忆学习。机械记忆就是反复地记忆信息,以此来牢记信息,这种学习方式非常低效。机械记忆认为学习就像整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盒子,而整体性学习则是通过创造信息网络、整合信息,在信息与信息之间编织一张大网,很明显,整体性学习更有效。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联系,我们创造的联系越多也就会记得越牢,理解的越好。

整体性学习基于三种主要观点:

一、结构。结构就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比如你打算学习C++加语言编程,你可能已经有了c+ +语言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包含你所知道的所有c++语言知识,是有关c++语言各种知识及其联系的总和。

举个例子。结构就像你思想中的一座城市,在城市中有很多建筑物,建筑物之间有道路相连,有些建筑高大,与城市中的其他建筑物有上百条路相连,而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建筑,则只有少数里面的小道与外界相通。

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绘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建造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所以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会每学习的人每学一个新知识时,都会自动的与其他知识相联系。

二、模型。如果说结构是整体性学习的门户,那模型就是开门的钥匙,模型是一种简化的结构,是为了简单和更易储存,对于快速学习新概念至关重要。

比如说,当我们在看一本书的时候,这本书的模型就是它的目录,目录就概括了这本书中的所有的内容。模型有很多种形式,但是目标都是为了压缩信息,通过将一些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创建一个模型。模型并不一定非得是一张图,但一定是通过压缩形式,把多个关键思想压压至一处。比如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也可以通过想象的形式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知识简易的模型。模型是结构的种子,在此基础上可以引申出全部的知识。

三、高速公路。结构里有很多路将建筑连接在一起,拥有数百条城市内部的公路当然很有用,但是光有内部的路并不足以发挥具有整体性大脑的真实力量。因此你需要增加的是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

高速公路作为参照物可以连接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你正在学习商业发展史,这时候你还可以结合历史知识进行相比较和联系,建成知识间的高速公路。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创造力,将常人眼里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联系在一起思考,这就是创造。

整体性学习的几个步骤:

一、获取。信息从采集到进入脑子的过程就是获取。获取是开始学习的第一步,主要有三个目标。

1.简化。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将无用的东西尽量删除,对形成模型有帮助的例子才需要认真学习。比如我们阅读的时候,作者为了阐释一个概念,常常会列举很多的案例,但只要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个概念,例子不用全部看的。

2.容量。明白了信息的简化之后,就应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只读一句话和没有读完一页相比,后者会理解的更透彻,知道得越多,理解的也就越深。一年读一百本书比一年读两三本书知道的肯定要多。

3.速度。获取同样的知识,如果你能用的时间比他人更短,那么你的效率也会更高。

二、理解阶段。获取信息但不理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整体性学习过程对信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阶段,其次是拓展阶段,最后是应用阶段。

在理解阶段,我们只是理解信息表面的意思,但仅仅只是理解字面的含义是不够的,还要有更深入的思考,这就需要继续对知识进行拓展。

拓展阶段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其中拓展分为三种主要方式,深度拓展,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深度拓展是对知识的背景的探究,比如知识是从何而来的,结论是来自于何处的?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的内部创造联系,它是阐释知识和牢牢锁定知识的最佳方法,但也比较花时间。

其次是横向拓展。横向拓展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比如你在学习古希腊历史的时候,可以同时将同一时期中国的历史联系起来思考。

最后是纵向拓展。什么是纵向拓展呢?举个例子。你能将一个公式和一个自然事件相联系吗?比如水的流动或是驾驶汽车,如果你能将一个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能发现类似之处吗?纵向拓展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最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纵向拓展要求在结构间建立高速通道,有助于创造性思考,帮助理解知识,所以它也是整体性学习的核心。

三、纠错阶段。学习不可能不犯错误,错误的联系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理解。那么我们如何纠错呢?比如我们可以阅读与我们观点相反的书籍,或者在实践中进行验证观点。

四、应用阶段。学以致用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然后继续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才是最好的学习。

五、测试阶段。上面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测试。

比如在获取阶段,为了测试自己的对知识的了解情况,我们可以问自己,“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 ”

在理解阶段, “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

在纠错阶段,“我删除了哪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哪些错误结论吗?”

在应用阶段,“我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

测试是为了了解我们自己的弱点是什么?以及接下来应该如何改进它。

经过验证了的学习过程,才算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好了,整体性学习法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你能掌握这种方法,早日成为学霸!


我是笑薇——一个从帝都回归四线小城,靠读书写作月入过万,实现自由生活的姑娘。


多平台签约作者,擅长图书解读,多篇文章阅读量达到10万+。 如果你也想学习快速阅读,提升读书写作的能力,以及知识变现的方法,我很乐意花时间帮各位理一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主页私信我 @笑薇, 我会陪伴你,一起蜕变成理想中的自己!

间隔重复法

跟你说个很恐怖的事情。

一本书,看完就扔一边,请问一个月后你还记得多少?答案是——20%。反过来说,有80%都遗忘了!!!

那两个月后、半年后……

细思极恐。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有种学习方法——间隔重复法,能够科学的对抗遗忘!不妨,了解一下?


什么是间隔重复法

它的内涵是:如果你在学完一个知识的第二天马上复习,然后经过更长的时间(比如一个星期)后复习一遍,最后再经过一个更长的时间(比如一个月)后再复习一遍,你会记得更多。

实验表明,每次复习的间隔时间递增的记忆效果,比时间间隔相同记忆效果更好。

网络图源,侵删

我们来看看另一条遗忘曲线。

如上图所示,随着复习的时间间隔和次数增加,遗忘的速率变得越来越缓慢。复习到第5次的时候,遗忘曲线已经非常平缓了。

有人说不对啊,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试过了,可还是忘啊!那是因为你复习方法不对!


这样复习最有效

为什么要增长复习的间隔?这不是增加复习的难度吗?没错,目的就是要增加你每次回忆的难度!

科学表明,提取记忆越困难,记忆的效果越好!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提笔忘字了,绞尽脑汁终于想起来了,然后发现从此以后对这个字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这个道理。

说回怎么复习。

咳咳,实不相瞒,在座各位大部分人的复习方法都是垃圾!(脑补乌蝇哥)

很多人是这样复习的:拿出课本和笔记重新回忆、理解一遍。然后就完了......

记忆的重点在于提取和编码啊大哥!!!这样复习很被动啊!!!这么舒服,你是来度假还是复习啊!

那么,如何复习的正确姿势是怎么样的呢?

我这里提供一种参考。

先别急着翻书和笔记。首先,先拿出纸和笔。

  1. 把你们想到的所有关键词都写下来。
  2. 写出你们想起的所有重要概念的内涵。
  3. 按照逻辑链条把这些关键词串起来,讲一遍。
  4. 打开书本和笔记,重点看逻辑链断开和漏掉的地方。看懂后,合上书本补充逻辑链。如此重复,直到逻辑链完全补充完整。

复习的方法当然不止一种,上述方法也不适用于所有学科。但是有一个原则是必须遵循的:脱稿。不管先看后看笔记,最终完成复习的标志一定是——可以不看书的讲出来,逻辑清晰、不卡壳地讲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

1.每次复习的间隔时间递增的记忆效果,比时间间隔相同记忆效果更好。

2.复习结束的标志是:可以不看书的讲出来,逻辑清晰、不卡壳地讲出来!


以上。


那啥,码字不易,如果觉得有帮助,一定要给我点赞哟~~

不然信不信我砸了你家灯,半夜偷亲你 ( ̄ε  ̄) !!!

还有,喂~别忘了关注啊!

——————————————

微信公号搜索:JOJO爱学习

持续更新更多学习方法。

我最近几天看完了《认知天性》这本书,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的。

我认为这本书能帮大家少走很多弯路,如果我十几年前高中就有这本书了,我至少能冲击下北清 :D

虽说是本书,但我觉得更像一篇有理有据的长论文,但是可读性非常强,用语简单而精确。最重要的是操作性强,看了马上就能用到生活中。

里面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而是经过搜集很多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结果后,作者从中提炼出了一套马上就能上手的方法来教给大家。里面的方法适合各行各业学习,包括语言,技能等学习。

我把主要内容给大家总结在这里,大家可以浏览下,如果这套学习方法和大家心意,记得去买书来看。


本书一共八章,但本书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在前面四章。

标题很花哨,但内容很实在。

开篇,提到我们传统学习方法为什么效率低,并且给大家都带来痛苦

  • 不对心智构成挑战的记忆不会形成长期记忆

比如很多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常见的背单词场景是读一遍英文,读一遍中文,反复数次:abduct绑架,abduct绑架,abduct绑架...

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像这样学英语的很多学生考四六级都觉得是登天了。

第一是很难背下来(我以前写过一个背单词的方法,点这里),二是就算背下来怎么用还是个问题。

因为没有对心智造成挑战,大脑潜意识里不会分配资源来对这种方法习得的信息进行加工与深度储藏。

  • 熟练不等于理解

这个很容易懂,熟练重现某种知识,比如把历史课本一字不漏背出来,不代表你理解了上面在说什么。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与文学家都开始了思想上的反抗,他们借鉴古罗马与古希腊先人的思想来解放中世纪的宗教枷锁。”,中学历史课上老师都会将这句话,大家都做了笔记,我高中时随口就能背出来这样的话。但我几乎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绝大多数中学生连古希腊古罗马文学都没读过,也没见过希腊罗马雕塑,连苏格拉底在说什么都不一定能看懂,也没体会过欧洲中世纪宗教统治有多黑暗,怎么可能理解文艺复兴对欧洲历史有多么重要呢。

  • 第二章开始,作者把他几十年来的研究结果呈现给大家了。我把全书就总结为两个点。

1. 学习的重头戏在于复习。也可以说真正的学习开始于复习这个阶段。下面深入解释。

比如你已经上了微积分课,但你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仍然很肤浅,都甚至觉得快忘了。不要担心,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你要做的事情不是去立马把书再看一遍,把例题读一遍,或者马上就开始去解题。

而是在掏出一张纸,用自己的逻辑重现所有你记得的知识。作者用了retrieve这个词,中文是“取回”的意思。你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或者画提纲的方式来复习。

比如在回忆过程中,你要用对自己提很多问题,比如:谁发明的导数?导数能解决什么问题?导数怎么变成微分的?微分和积分什么关系?怎么推导出来的?

这个过程才能算是study,之前上课仅仅算是learn。你retrieve画的时间越久,难度越高,你理解和记忆就越深。这个方法叫做“检索练习”。

2. 学了教材很多章节之后,复习的时候要打混之前的体系。

其实有的中学大学老师采用过这种方法给大家复习,但是学生一般比较排斥,因为太耗脑力了。特别是学生会认为,你把几章混着复习,到考试的时候我怎么知道用哪一章的知识。

但实验证明,这种打混结构的方法才能刺激大脑,让脑神经长出更多突触,知识会变得内化,更加轻松retrieve。

特别是各位考证的朋友们,一般都不是学生了,都是为了自己在学习,所以动力都很强。大家就应该这种方法给自己制造更高的难度。学习越轻松,记忆和理解就越差。

操作方式也很简单,还是上面说的“检索练习”。但是这个时候要给自己出一套题,故意给自己制造难度,要强迫自己用不同章节的知识来解答。

比如,你在学完了一套教材的一半之后,你给自己出一套题来检索联系,不会的东西当场解决,查书查网络。

而且要有一定的时间等待再进行下一次。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是为了留够时间让大脑神经元长出新突触(突触是神经元相连接的一种工具,你可以把神经元想成CPU,突触是链接他们的线。突触越多,大脑交通“越发达”)。
神经元和突触(synapse)
然后等待几天的时间,比如4-5天,再来一次,在等10天再来一次。

每次复习都是让大脑的生物电流过神经元,不熟悉的知识便是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突触,等几天他们长了一些了,你在复习会感觉轻松很多。再次复习便是再次用生物电刺激一下这个回路,过一段时间突触就更多了。

总结来说,制造难度的混合检索是为了让每个神经元朝不同方向长出更多突触,时间间隙是为了留给神经元长出更结实更长的突触。这跟锻炼肌肉效果很相似。

就分享到这个地方了,神经科学的解释是我加上去的,书里没有讲。是我在心理学里面学到的那些内容,发现竟然和这本书学习方法相互映衬。为了能够更好地解释背后的原理,就帮大家拓展一点。

本篇脱水干货适用于所有初高中党,考研党,以及大学生们!!!

我身份特殊,曾经也是一名奋战在考研一线的苦逼学生:

在研究生考试只剩下107天的时候,毅然决定参考,不顾朋友们的担忧,靠着自己总结的一套学习方法,获得笔试第三,面试第一的成绩,一举获得公费研究生名额,惊呆了一堆苦战一两年的小朋友!

现在是一名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辛勤教师:

在高三接手别人“挑剩”的基础差之又差的班级时,靠着自己总结的一套教学方法,在不布置任何作业的情况下,逆袭超越

高考语文120分以上的有23人,116分以上的将近50人(全班65人)。

(2018年湖北高考在压分的情况下,我班的语文高分成绩是同类班级的几倍),也造就了自己的教学佳绩。

你也好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学习方法吧。

由于在这个回答下,已经有很多人说了很好的方法。其中一些方法,也是以前自己用的方法,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而我要说的,是一些不一样的,可能没那么多高大上的原理描述,但是是一些更加直接更加落到实处的方法。

/01/

要想学好,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原则:

记少不记多。

然后——由少积多,最终掌握。

但是,这有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提倡记少不记多?

那是因为——我们的学习,必须要求清晰!清晰!清晰!

一下子记那么多,你根本没有办法记清楚,更不要说整理清楚了!

所以,在这里我们强调的第一个高效学习法是

——目录法!

但是,要使用这个方法,你必须掌握两个前提:

第一,你一定要先熟悉要整理为目录的基础知识,并且把基础知识先熟读。

第二,这个目录一定是自己理出来了,不要直接借鉴参考书。(一定要记得呀!)

那么什么是目录法?

说白了,所谓目录法:

就是尽量把很多很复杂的知识,清晰简化地用目录的方式积累下来。并且放在自己最容易看到的地方,随时方便自己回顾。

然后,你要注意了:你按照自己整理的目录来背诵知识,然后形成自己的大纲!

例如:

在这里,我要说说目录法的好处。

1.简洁明了,形成体系

2.重点明确,印象深刻

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文科学习,特别是记忆文科的专业知识,或者历史和政治的要点。

我曾经靠这个方法,考研政治考了72分,虽然不高,但是我当时只用吃饭和走路的零碎时间来记忆,答题的时候,要点一目了然,非常清楚。

我的学生通过这个方法,高考文综考了230分左右(那年文综分数普遍偏低)。

/02/

我们在记忆知识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断片”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我们在关键处特别容易卡壳。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你想一下,如果你背书卡壳了,老师随便提示一下,你是不是立马想起来了。

所以如果我们能给出自己的提示点,然后联系起来,就很快就能把“断片”的内容牢固地记起来。

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第二个高效学习法——连线画图法!(这可不是简单的给自己提示的,而是用立体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认知)

以《师说》第一段为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看到这段话,确实很难记忆,但是我们用连线图画法,一下子就让背诵简单起来。

要运用这个方法之前,你要先熟读文章,在熟悉以后,按照“图解”背诵。

你会发现你很快就能背下来,别着急,这可不算你真正地会背,所以你必须再把“图解”简化,连点为线,用最简单的提示点,看看自己是否能背下来。

你是不是发现你也很快背下来了。

那么,再简化点:

古——师——人——惑——前——后——道——是故

完成这步后,你基本可以抛开书本了。

你是不是觉得很神奇?

无论多么复杂的课文,一下子就背完了。

所以,我常常疑惑怎么会有人背一篇课文背上好几个星期也记不住啊!!


/03/

下面我要介绍的这个高效方法是——翻译法!

我在这里所说的翻译,真的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过来,做到一一对应!把不会的单词写道页面最显眼的地方。

Chinese bike-sharing start-up OfO on verge of bankruptcy.

(中国的共享单车的初创公司,正处在破产边缘)

单词:bike-sharing: 共享单车

start-up: 创业公司;初创企业

on the verge of: 濒于;处于……的边缘 (等同于 on the edge of )

bankruptcy /?b??kr?ptsi/: n. 破产

因而你翻开笔记本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去记不懂的单词,然后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把每一个单词都理解透彻。

这样做到英语翻译第25篇的时候,你的英语阅读会有质的飞跃,我用这个方法考过了考研英语、英语六级。

同理,文言文翻译也用这个方面,把文中的每一个字都翻译一遍,然后记熟之后,再填空。


然后填空:

留侯,张良者,1其先[ ]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2以[ ]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3以[ ]4大父[ ]、父五世5相[ ]韩故。

……沛公6将[ ]数千人,略地(于)下邳西,7遂[ ](张良)8属[ ]9焉[ ]。

沛公欲10以[ ]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11贾[ gǔ ]竖[ ]易动以利。愿沛公12且[ ]留13壁[ ],使人先行,为五万人14具[ ]食,益为张旗帜15诸[ ]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16啖[ 。另有“ ”义]秦将。

(如果没有条件做到填空,能够做到一一对应的翻译,然后把自己不会的积累起来,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04/

其实很多方法都只是方法,如果你不拿出一点干劲来及时回顾。那么,我想所有的方法对你来说都是无效的方法!

所以我现在要强调的最最重要的——及时回顾!

但是,你知道什么时间是回顾最好的时间吗?

按照记忆遗忘曲线

如果你没有及时回顾,你所有学习的知识都会在6个月后全部遗忘。

那么,你要知道,你以前记得一切都白费了!!而且还浪费了很多时间!!!

不及时回顾,你浪费了是双倍的时间、三倍的努力、五倍的信心,最后只好认命,说:自己不行!其实你只不过没有及时回顾而已!

所以,我把复杂的记忆法,简化为:三二原则!

具体内容如下:

(1) 每三天背新知识,就必须有一天拿出来回顾已背内容。两个三天为一个周期,这一个周期必须有二天回顾之前所有背过的知识。

(2) 每记忆三个新知识,回顾前一个知识每记忆三个新知识,回顾前一个知识。

(3) 背六个新知识,回顾之前背的两个知识。

三点背书效果最好:睡觉前、起床后、吃饭闹哄哄的食堂。

二个原则:一、把知识积累在简单的小本上。二、一个星期给大脑放一天假。

(4)还有,我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每次回顾旧知识的时候,不要总从第一个或者第一段开始,要不你永远都在背第一页。从已经记忆的第三个开始,下次从第二个开始。


/05/

我常常想,方法再好都是技巧,不去做都是白搭。

所以,答应我,如果下定决心去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赶紧去做。

就连下一秒,下一分钟都不要等。

和我一起默数10下:1、2、3、4、5、6、7、8、9、10。

好了,你都看到这里了,还不擦干眼泪,赶紧去学习去!

我们面对自己恐惧、打破自己瓶颈的唯一方法——忙起来!

赶紧忙起来,从手边就马上可以做的事情去做,不要给自己借口、不要给自己时间瞎想!

现在就去做!——这才是终极大招啊!


附:关于考研的学习方法,可能因时间久远,与现在情况相比有改变更新,希望大家取其精华,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文言文有引用,若有侵权请告知。

––––––––––––––––––––––––––––––––

欢迎关注小杜老师的公众号:落云歌。

万赞回答集中地,全方位的语文学习技巧放送地,有什么学习问题情感问题都可以直接通过公众号和小杜老师沟通哦!

––––––––––––––––––––––––––––––––

粉丝群:干货分享,学生交流

https://qm.qq.com/cgi-bin/qm/qr?k=O3eOMWG1vD-UR3o12hb9sAXttlj-cwaQ (二维码自动识别)

怎样高效学习?如何用几分钟发展出一个智力递增的方法?

《学习之道》(The Art of Learning)这本书或许会带给你一些启发。这本书并不像那些成功学书籍那样讲究方法论,而更像是以自传形式,向读者讲述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出的学习方法。

《学习之道》作者是年少成名的国际象棋大师乔希·维茨金。

在统治了青少年国际象棋领域数年以后,乔希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传统武术——太极拳,最终获得了太极拳的世界冠军头衔。

你可能会好奇,他是如何在两个专业跨度如此之大的领域获得成功的呢?乔希曾很风趣地回答道:「我的强项其实并不是下棋,也并不是太极拳,我的强项其实是懂得学习的艺术。」 故事从乔希 6岁时在纽约市华盛顿广场公园与棋牌骗子博弈开始,到年少成名,不得不应对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给他带来的名利压力,以及在推手世界锦标赛上与台湾劲旅战斗人员保持紧密的战斗。《学习之道》在不足 300 页的叙述中,囊括了一个非凡竞技者的人生经历。这种开挂般的人生经历,使得这本书的内涵远远超越其他同类书籍,成为众多名人推崇的经典学习书。

乔希有一个人生信念,就是任何的成就,即使是冠军水平的成就,也是由自身的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这种生活哲学可以激发了创造性、有韧性的成长。书中他并没有过度关注或者吹嘘自己的成就,而是系统地揭示他独特的学习方式,讲述如何产生点子,遇到挫折时如何适应,怎么把控心理来更好地提高自己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作者这种系统而非鸡汤的的学习理念,反而是当下的人们最为需要的。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年少成名的象棋天才;接着是成年后,作者对禅宗道教哲学的兴趣向太极冠军努力的阶段;最后一部分为作者归纳自己多年经验的阶段。

故事从乔希 6 岁在公园跟人进行棋艺对决开始,他几乎赢得了第一局的比赛。之后在几个月的公园棋艺对决过程中,国际象棋大师布鲁斯帕多菲尼发现了这个年轻的天才,并且成为了他的第一个导师。

结合了布鲁斯教练的专业指导以及与街头象棋骗子们斗智斗勇的狡诈风格,乔希 8 岁时,成为了美国青少年年龄段水平最高的棋手。然而他火箭一般的排名上升趋势,却在国家冠军比赛的决赛阶段,骤然停止。决赛失利后他选择了一段海边旅行,并且强化了自己坚定的必胜信念,最终获得象棋生涯里第一个冠军。

大多数人,尤其是高度积极的人的学习的方式是非常错误的。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使少数人达到巅峰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达到那个最高的人生目标,那么尝试的意义是什么?

这里作者借用了卡罗尔(Carol Dweck)博士的研究理论,卡罗尔以区分智力的两种思维方式而闻名,他提出了两个概念,即「智力实体理论(entity theory of intelligence)」和「智力增量理论(incremental theory of intelligence)」。

你可能不了解这两个概念,但很多人从小接受并且相信「智力实体理论」,这些人会经常说「我是个好学生」,或者「我数学不好」等等,认为技能是「根深蒂固的能力」。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怎样高效学习?如何用几分钟发展出一个智力递增的方法?

《学习之道》(The Art of Learning)这本书或许会带给你一些启发。这本书并不像那些成功学书籍那样讲究方法论,而更像是以自传形式,向读者讲述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出的学习方法。

《学习之道》作者是年少成名的国际象棋大师乔希·维茨金。

在统治了青少年国际象棋领域数年以后,乔希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传统武术——太极拳,最终获得了太极拳的世界冠军头衔。

你可能会好奇,他是如何在两个专业跨度如此之大的领域获得成功的呢?乔希曾很风趣地回答道:「我的强项其实并不是下棋,也并不是太极拳,我的强项其实是懂得学习的艺术。」 故事从乔希 6岁时在纽约市华盛顿广场公园与棋牌骗子博弈开始,到年少成名,不得不应对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给他带来的名利压力,以及在推手世界锦标赛上与台湾劲旅战斗人员保持紧密的战斗。《学习之道》在不足 300 页的叙述中,囊括了一个非凡竞技者的人生经历。这种开挂般的人生经历,使得这本书的内涵远远超越其他同类书籍,成为众多名人推崇的经典学习书。

乔希有一个人生信念,就是任何的成就,即使是冠军水平的成就,也是由自身的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这种生活哲学可以激发了创造性、有韧性的成长。书中他并没有过度关注或者吹嘘自己的成就,而是系统地揭示他独特的学习方式,讲述如何产生点子,遇到挫折时如何适应,怎么把控心理来更好地提高自己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作者这种系统而非鸡汤的的学习理念,反而是当下的人们最为需要的。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年少成名的象棋天才;接着是成年后,作者对禅宗道教哲学的兴趣向太极冠军努力的阶段;最后一部分为作者归纳自己多年经验的阶段。

故事从乔希 6 岁在公园跟人进行棋艺对决开始,他几乎赢得了第一局的比赛。之后在几个月的公园棋艺对决过程中,国际象棋大师布鲁斯帕多菲尼发现了这个年轻的天才,并且成为了他的第一个导师。

结合了布鲁斯教练的专业指导以及与街头象棋骗子们斗智斗勇的狡诈风格,乔希 8 岁时,成为了美国青少年年龄段水平最高的棋手。然而他火箭一般的排名上升趋势,却在国家冠军比赛的决赛阶段,骤然停止。决赛失利后他选择了一段海边旅行,并且强化了自己坚定的必胜信念,最终获得象棋生涯里第一个冠军。

大多数人,尤其是高度积极的人的学习的方式是非常错误的。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使少数人达到巅峰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达到那个最高的人生目标,那么尝试的意义是什么?

这里作者借用了卡罗尔(Carol Dweck)博士的研究理论,卡罗尔以区分智力的两种思维方式而闻名,他提出了两个概念,即「智力实体理论(entity theory of intelligence)」和「智力增量理论(incremental theory of intelligence)」。

你可能不了解这两个概念,但很多人从小接受并且相信「智力实体理论」,这些人会经常说「我是个好学生」,或者「我数学不好」等等,认为技能是「根深蒂固的能力」。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北大硕士,CPA,CFA,FRM持证,现就职于世界500强金融公司。无论是北大的考研,还是CPA、CFA、FRM的在职准备,都需要大量的学习。下面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学习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将会从以下五个我觉得对学习较为重要的方面讲讲如何学习。

一、学习环境

二、精力管理

三、学习方法

四、记忆提高

五、学习心态

这五方面每一方面都进步一点,将会对学习效果有质的改变。

一、选择认可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我们学习的第一步,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不仅能让你少分神,更专注的学习。更能让你自己无法在“学习环境”这件事上面找借口,而中途放弃学习。认可的环境可以减少自己的分神和对自己的借口,让自己更专注。

1、手机断网

现在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手机依赖症”吧,无时无刻不想看看手机上有什么新的信息,一拿起手机,时间就飞快地过去了,我也不例外。所以,一旦我开始学习,我就把手机放到另外一个房间,如果在图书馆学习的话,就把手机关机,到休息的时候再打开。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心里非常难受,总担心万一有人找不到我怎么办,后来渐渐发现,真的没有那么多人找你。

2、选择图书馆、自习室、咖啡厅等学习环境

尽量不要在家里学习,在家里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时不时倒杯水,吃点东西,看看电视,去床上躺一躺,对注意力的分散是致命的。在图书馆,大家一起学习,你也不好意思一直玩手机吧,相对来说,学习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3、选择同伴,加入社群,大家一起学习,有人监督,会更有动力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能选择一个同伴一起学习,或者加入学习社群,比如答主之前就加入了一个早起的社群,如果打卡不超过多少天,保证金是不退的,所以每当我想赖床的时候,想想保证金,还是乖乖起床打卡了。如果有同伴一起学习,不仅能够交流学习心得,还能互相监督,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呢。

前面说了具体的学习方法之后说一下学习学习心态的调整、有很多心态会误导或者影响,进而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下面的心态调整,如果你没办法集中或者高效学习,可以看看,很适合我们现在被高电子科技围绕的一族。

二、精力管理。

为什么是精力管理,不是时间管理呢,是因为时间是没法管理的,我们只能管理自己的精力。或者说,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精力没管好。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一看。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备考CFA的时候已经在职工作了,工作本身也是比较忙碌的,刚开始我给自己制定的时间安排是每天晚上下班以后,8点到12点,学习4个小时。可是这样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效果并不好,有以下几个问题:

1、晚上下班以后已经很累了,脑子几乎就已经不转了,很多情况下都坚持不到12点就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2、并不是每天都能保证8点钟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总有一些意外情况出现,比如加班什么的,每天4个小时的学习并不能得到保证;

3、即使8点钟能够坐在书桌前,连续学习4个小时,后面2个小时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差,可以说几乎学不到什么东西。

发现这些问题以后,我就改变了时间安排:

1、每天还是安排4个小时的学习,但不是全部安排在晚上下班以后,而是早上2.5个小时,晚上1.5个小时。

2、早上因为大脑清醒,精力充沛,所以学习一些新的内容和知识点,晚上已经有些懈怠了,就对早上学的内容进行巩固,比如做做题什么的。


这样比之前有几个好处,早上起来以后,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大脑十分清醒,学习效果非常好。而且,早上的时间一般都可以保证,不会有加班等意外情况发生。另外,早上和晚上分段学习,也不容易出现由于连续学习时间过长而导致注意力下降的问题。最后,对我个人来说,最最重要的是,早上学习了2.5小时以后,晚上的1.5小时就非常轻松了,给了我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觉得完成4个小时的学习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了。


当然,这只是我根据自己的精力和实际情况做的学习安排,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时间,比如,有的人就是早起困难户,无论如何都起不来,那就把时间安排在晚上,但是可以在学习之前或者学习间隙安排一些健身活动之类的。总之,精力管理才是高效的关键,而不是时间管理。

三、我学习常用的方法

1、框架学习法

2、三遍学习法

3、费曼学习法

前面讲的都是宽泛的学习方法,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具体的学习方法,也是我从CPA和CFA的学习中总结和常用的学习方法、:

1、框架学习法,也叫做思维导图学习法

这个学习方法,我从高中就开始用了,高中买的教辅,前面都会有一个考察体系,那我的方法就是把这两页撕下来放在手边,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去看我要学的这个知识点是位于整本书的哪个位置,它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前后有什么关联,这样能够做到心里有数。

另外,基础知识都学完了以后,我还要利用框架学习法来进行最后的复习,具体方法就是拿出一张白纸来,在纸上画出来这门课、这一章节的思维导图,这门课都学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大标题下面还有几个小标题,这些都是要求自己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的。如果哪个地方卡壳了,或者不太清楚,那就是学习薄弱的地方,需要再复习再巩固。

2、三遍学习法

这也是我自己一直在用的学习方法,就是不管学什么内容,都要求自己至少要学习三遍。

第一遍,通读全书,这一遍速度非常快,所有的知识点不要求完全理解和掌握,只要“囫囵吞枣”,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即可。遇到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就暂且跳过,不去深究,做个记号即可。


第二遍,细读,边读边做题,同时做笔记。读第二遍的时候,经常情况下,你会惊奇的发现,第一遍时不懂的内容,这里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想通了。另外这一遍,最好还要加上做题,尤其是你的学习目标如果是通过考试的话,做题更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看书好像都看明白了,结果一做题就傻眼了,做题就是检验我们知识学的好不好的炼金石。当然,做题不是目的,所以题海战术我是不推荐的,做题是为了掌握知识点,光做题是不够的,还要对题目进行总结,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下次能不能做对等等,并且一定要做好笔记,一定要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是以CFA备考为例,在这一遍学习,我会把每一门课总结成几张A4纸,这几张纸既包括了每门课的思维导图,还有每个重要考点、需要反复记忆的点、容易错的点等等。


第三遍,提炼,这一遍重点看自己的笔记、自己总结的东西,并且尽量用自己的话能够说出来。这一遍学习还会重复几次,会发现一次比一次快,到考前基本上一小时左右就能把所有知识过一遍,上考场基本上是心里有数的。

3、费曼学习法

什么是费曼学习法?简单的说,就是把你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如果你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一个概念讲明白,那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的掌握。

我是这样做的,每天通勤的时候或者每天睡前花半小时的时间,自己给自己讲一讲昨天或者今天新学习的内容,看看卡在哪里了,卡住的地方或者说不清楚的地方就是我要重点学习的地方。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自己给自己录音或者录视频,然后自己再去回顾一下,不仅能够学习知识,还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推荐给大家。

四、如果提高记忆效果

记忆结果常常是影响我们学习效果的关键。

我们的记忆形成是: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看到一个东西我们是先形成感觉记忆,然后短期记忆,短期记忆如果不即时复述和整理就会消失,最后变成长期记忆。所以如果一开始就有意识的整理和复习重要部分的短期记忆,会大大减弱后期需要再学习记忆的时间。


1、即时复习

根据研究短期记忆具有记忆存储和语言复述两部分。如果能在短期记忆消失前,整理复述知识,那么短期记忆将有更大的可能变成长期记忆。即时复习法,是对我们记忆效率提升的最有效的方法。


2、分散复习的效果大于集中复习

研究表明对一个东西多次分散的学习记忆,大于同样时间内对他的集中复习。所以一个东西如果是需要记住的,那就利用生活中的时间,多次分散的复习他,会有更好的效果。


3、多关注一段时间里,中间学习的知识

由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和干扰因素。我们很容易忽略和忘记中间学习的那部分知识。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要多注意复看一段时间里中间学习的知识。


4、学习的时候注意对知识的加工

研究表明,对知识的加工有助于记忆。比如一个词,单纯的记忆,和判断它是让人开心还是不开心之后再记忆,后者的记忆效果更好。

五、学习心态

心理时区的构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对于什么内容是学习,什么是工作,什么是娱乐等等等有一个自己的心理区分。

最简单的可以分为休息时间,非休息时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

刚刚一群人去一起吃了个晚饭,晚上决定一起走路回学校,差不多要走20分钟。

甲说:好累哦,回去我要休息一下再学习,今天都一直没有休息。

乙说:啥?晚上就一直在休息啊?我打算回去就学习。


这就是甲乙两个人对不同内容的心理区分不同,所以会把花在这部分事情上面的时间,划在不同的时区。甲将吃饭+走路划在非休息区,同时他将学习也划在非休息区。这就导致他任然觉得需要休息。乙将吃饭+走路划在了休息区,所以她觉得自己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在休息上了,现在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学习。


(甲可能是因为不善于社交,他将休息定义为一个人的相处时间,同时他的心理时区的划分分粗暴,只有休息和非休息,这种情况会导致他安排不好自己的学习时间。)

无论何种原因,人都会将不同的事情进行一个自己的分类,不同职业间对不同的事项也有不同的划分。


进而在学习前,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心理时区的构建。

什么是学习,什么算明确的有效学习时间。什么算休息(一定要有这个时区)不然一天下来,你会觉得自己没有休息,这种潜意识的没有休息的概念会影响到之后的学习,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


你可以粗暴的定义为。除了高度集中的时间,都是休息,比如吃饭洗澡,这样你在吃饭的时候就可以更舒心的吃饭,你在洗澡的时候就可以更开心的洗澡。

如果有些事情,你实在定义为休息也没有休息感,那就定义为其他的有用时间,同样有正向激励的作用。比如健身,可以把他单独放在一个有用的健身时区。


调整好你的心态,定义好你的心理时区。让它更有利于学习。

看效果不要看学习时间

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学习误区,就是会通过所谓的“有效”学习时长,来判断自己的学习成就。

在职的每天挤时间学3个小时,就觉得满足了,而忽略了判断其效果。


那么效果怎么衡量呢?

通常我们选择时间是因为它比较容易衡量,而刚好效果就没有那么容易衡量

但是效果的衡量其实也很容易。

题目的正确率,有效内容的复述程度,讲给其他人对方能不能听懂,记忆的提取程度等等。

如果你是应试考试,那么就看题目的正确率,坦率的面对自己的对错。任何错误都是错误,失误的错误也要算。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仔细也是可以锻炼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你今天给了自己一个任务,学习3个小时,然后为了检测效果,你又定了一个子目标:3个小时看完一个章节的内容。你心想,完成了你就可以休息了。


当你看到2小时55分,还有5分钟就可以休息且剩该章节仅剩3页,你预计计划内可以完成,但这页有个题目是对前面看的内容的提问,你不会,那这剩下的五分钟,你是选择继续看完这3页,还是选择倒回去找这道题的答案而放弃看完带来的目标完成感呢?


这就是简单的看学习时长还是看效果,定了子目标也不一定能保证效果。只有在遇到任何情况都以“有效结果”为导向,才能在各种情景里面更有效的学习。

坚持三分钟等于坚持1小时,放弃10分钟等于放弃半天甚至一天

大家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情况,学习了2个小时,感觉好累。心想:好累哦,我休息十分钟再学习,我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除非高度自律者,否则只要停下来,基本上半天没了。

因为这十分钟我们本能的不是去深呼吸一下,而是拿出手机,打开电脑。


而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在你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只要你坚持三分钟,静下来学习,你就还能坚持1个小时。学习就不要停,停下来就很不容易再开始。

所以,其实你一天的学习效率,就在这关键的三分钟上,你是选择了暂时的休息,还是继续学习。

提前明确目标,带着疑问学习

目标有多重要,应该不用多说了。从我个人经历来看,目标真的是前进的灯塔,如果没有目标,真的连每天应该做什么都不知道。

同样,学习也应该先带着疑问学习。而不是学习再看疑问。

注意汇总各种疑问,看各种疑问之前的联系,同时更加精准的背诵+理解+做题。

同时将这种疑问带入生活中,会加强你的学习效果。

目标学习的意义

1、使学习具有强烈的动机和巨大的热情

2、使你对学习的结果产生期待

3、为检查和校正学习的结果提供依据

目标学习的具体使用

1、确定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做计划

对于学习而言,要有一个总体的目标,和每一部分的子目标(每一章节的掌握度)。

总目标:

如果是考试的话,那学习的目标当然是通过考试;如果没有考试一类的“硬指标”,比如我要学习英语,那三年以后,我要达到什么水平,就可以根据这个目标,来倒推出一年、一个月、一天应该完成的任务。

子目标:

明确每天学习的目标,每一个部分知识的掌握目标。比如框架梳理程度,相应习题的正确程度。


制定计划:

目标有了以后,那就要根据目标来制定计划了,比如我的目标是要通过CFA三级考试,协会推荐的学习时间是300小时,那根据我的学习期限,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大概的学习计划,比如,如果我的准备时间是60天,那就至少每天要学习5个小时,而且要保证学习效率才可以。至于每天5个小时要学习哪些内容,这也可以根据考试大纲来提前制定计划,计划制定好以后,接下来就是执行就可以了。

2、及时复盘,及时调整计划

计划有了以后,就要按照计划严格执行,但是计划并不是完全一成不变的,比如前面的例子,我发现我每晚学习4个小时的计划并不好,也及时进行了复盘,发现了问题所在,并且及时进行了调整。

同时每天的内容也通过当天的习题检查一下,看一下自己知识点的误区。

3、计划无法完成,也不要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实际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无法完成计划的情况发生。对我来说,比如,起晚了,内心会非常愧疚,想着反正也晚了,今天就不学习了,结果早上不学习,晚上也破罐子破摔,就会忍不住刷手机、看剧,一天就废了,愧疚感会更深。因此,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不管几点起来,只要还有时间,能抓住一点是一点,聊胜于无,即使只能完成1%的计划也要开始执行。

4、及时给自己反馈,比如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奖励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满足感是非常延迟的,所以可以及时给自己一些反馈,做的好的可以奖励,做的不好的可以惩罚。比如连续完成计划10天,可以奖励自己吃一顿好的,或者买一个平时不舍得买的东西,如果今日没完成计划,就不允许喝奶茶之类的。

5、计划要留有余地,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学习一定要提前开始,计划安排一定要留有余地。比如,我在备考CFA二级的时候,就犯了一个错误,一直把计划做到了考试前一周才能完成最后一轮的复习,结果临近考试的一个月,公司接了一个大项目,每天都在加班,学习时间无法保证,一直到考前都没把学习计划完成,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考场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经验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真的就只收藏吗?!好歹点个赞再走啊啊!这么好的东西拿了就想跑......醉了

一个人费劲吧啦的在知乎上写了这么多干货,不就图个赞嘛?

你总不能让个女孩子直接和你说:我穿这么好看你不夸我嘛;

——估计你和她就没下次了

你总不能让我在尾巴处留一个:求赞求关注!吧?

——那也太low了,在知乎答题就是因为喜欢知乎还有,看见干货依然愿意点赞的你~

:)

以下原文:

长文预警!!我中专生,倒数第二名,靠以下方法,考上二本,考研目标985。我知道这点小成绩放知乎上没什么,但我还是想把这些方法分享出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章有点长,先看大纲:

1、关于记忆的解读
2、高效学习之理解篇
3、高效学习之记忆篇
4、高效学习之温习篇
5、高效学习之综合运用篇

——我是正文,我准备好了,你呢:)

01、首先你了解你的记忆吗

这张记忆曲线图应该不用解释了吧?

我们大脑主要有两种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在大脑中对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瞬时以及有意识加工的这部分记忆,叫做工作记忆

简单来说,就是我现在让你背一个英语单词“cat”,而你第一次听到,你就会用中文对它加工,先记为“卡特”

也就是暂时的,如果你不把它变为长期记忆(cat),你就会忘

如何把工作记忆中的信息留住变为长期记忆呢?——不断排演重复

长期记忆可以看作为仓库,容量很大, 但是找到也很难,存入后要时常回忆

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存到长期记忆需要花点时间。有很多人常犯的一个典型错误就是——我今天重复念叨个100遍,我就不会忘了,记得牢牢的

并不是这样的,有一个技巧“间隔性重复”,研究表明,要想深刻记住某个知识点,一晚上的重复50次倒不如每天重复5次,多坚持几天、一个礼拜的效果来的好,这样才是真的有助于你的长期记忆

睡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你可能知道,人醒着的时候,大脑确实会产生有毒物质。努力工作了一天,晚上回家总觉得头昏脑胀,注意这不是爱情使你头昏,而是你脑子里残留的毒素,有毒的~

睡眠的时候,脑细胞会收缩,细胞之间的间隙会变大,有一个叫脑脊液的从中流过把毒素给冲走了,有点像水龙头这样子

前面说到,即使你睡觉,你的大脑还是在后台工作的,它会自动回顾白天的知识点,加固这些神经模型,所以考前一晚的睡眠质量其实挺关键的,很多人不重视,这得注意

而且,让精力充沛的脑子复习一个小时,抵得过疲倦的大脑复习三个小时,熬夜复习其实是最低效的做法,除了能感动自己,没软用


02、理解篇

(1)费曼学习法:(首推!)

你肯定听过这个故事:一个农民让自己的大儿子,每天把学校上课教学过的内容,回家再讲解一遍给小儿子听,就这么一个单纯的做法,他的大儿子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最终考上了清华。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费曼学习法,全世界公认最好的学习方法,没有之一

费曼是20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发明的这套方法影响了后来非常多的人,同时包括比尔盖茨、乔布斯、拉里佩奇都是费曼学习法的拥戴者

这个方法的关键是哪里,用我们最近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输出倒逼输入!”

当你自我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一个知识点或概念时,最好的验证办法就是——用简洁的话复述一遍给别人听

别人听懂了,就代表你掌握了;别人听不懂,就证明你还没完全掌握明白,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巩固

经研究证实:传统学习方式,例如听讲、阅读,属于被动的个人学习,学习吸收率低于30%;主动的学习方式,例如小组讨论,学习吸收率可以达到50%以上;学习吸收率最高的是“模拟教学学习法”——费曼学习法,吸收率达到了90%!

具体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方法?

? 第一步:获取知识,理解内容

拿到一个新的知识点,首先你得多理解几遍,脑子里对这个东西有一个基础的认知

? 第二步:复述我们所获得知识的主要内容

把书上的知识点,你用语言复述一遍,复述的过程是加深理解的过程

? 第三步:用自己的方式以潜在形式,再次复述

看着书本和讲义,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但过后合上书,转眼忘得一干二净,脑子一片空白

所以需要把知识点进行加固,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把复杂的概念简化,你需要把它变成你熟悉的记忆形式

? 第四步:通过简单的语言概括,尝试把知识教给小白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通过尝试更简单精炼的语言来叙述,不断提炼知识的重点和关键

通过向别人输入知识时的反馈意见,检视自己哪里掌握的不够扎实、需要加深,哪里掌握的比较好。如果说了半天,别人都听不懂,那就证明你还没掌握;假如别人一听,就明白了,说明你已经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到位了


(2)回想法(提取关键信息):

心理学家杰费里卡皮克和他的同事表示“大多数学生不断重复阅读笔记,却很少有人在学习时进行自我检测,或做提取关键概念的练习”

期刊《科学》上有一项研究,工作人员让学生再学过一段文字后,通过回想提取信息进行练习,之后再次学习该段文字内容并回想(努力加深关键概念)

结果,相同时间内,仅靠对材料的练习和回想,学生的习得内容和学习深度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学习方法。人们原本认为,对学习内容进行多次重复阅读或画概念图,会增进大脑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事实并非如此

当阅读笔记和书本时,我们的大脑会产生错觉,错以为学习材料也同样存入了大脑,实际上是小和尚念经;很多人仅仅看了一眼正确答案,就以为自己会了,这是学习中最普遍的一种错觉

因为看书毕竟比回想简单的多,因此学生们执迷于自己的错觉——坚持低效率的学习方式

著名的心理学家兼记忆专家艾伦巴德利写道:

说一句你可能会惊讶的事实,划重点和标下划线的动作,会让你欺骗自己大脑在工作,其实只是手在动而已,所以在划之前一定要谨慎,否则你不仅会效率低下,而且会被误导


那么到底要不要划重点?

答案肯定是:要!

1、在划重点之前,要先训练自己找到主要观点,并把做的标记数量降到最少——一句话就行了

2、在留白区域记下,自己总结好的关键概念,也是很好的办法

3、在学习中进行回想——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而非通过重复阅读被动获取知识,将使你更加高效的学习

在你试着将工作记忆转存为长期记忆时,真正有效的部分是,下一次重读开始前的这段间隔时间,你利用重读间隔中进行回想,加深加固了你的大脑记忆。所以试着回想学习材料,也就是做提取关键点的练习,效果比单纯阅读材料好得多

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 别扔太久之后才去练习回想,那样你就得从头开始,最好是24小时内就和它们亲近一下

? 当天听过的课,晚上再把笔记写一遍,一旦把东西写下来,就能把下次“遗忘”复习拖久一点,慢慢变成几周后复习一次,几个月复习一次,最后变成长期记忆钉在你的脑子里


03、记忆篇

(1)打造比喻或类比:

这个是我比较强推的,因为真的很好用

举两个个特别简单的例子:

你应该上过小学吧?小学里上过英语课吧,还记得那时候老师教你的口诀不?我来帮你回忆回忆!

比如,“我用am,你用are,is连着他、她、它”;“土豆、番茄是英雄”

还有化学,“钾钙钠镁铝(嫁给那美女)”小时候最喜欢化学课了哈哈

再比如 ,历史老师教如何记甲午战争的时间,说到,我们痛恨日本人,应该一把揪死,所以是1894年.....就真的再也忘不了了;

还有物理老师想让你明白什么是电流,就告诉你把它看作水流,电压就像水压类似

在学习的时候运用比喻和类比的技巧,可以让概念牢牢留在脑海中,因为他们把新概念和已有的神经结构联系在了一起。就像用纸描图,比喻和类比至少能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有迹可循

如果你想不出任何比喻或者类比 就在手中拿支笔,一张纸,写写画画也行,有时候你随手一画,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说到这,我就想起了,之前我总是能梦到自己学过的知识,很奇怪但很有用。比如,我在学运筹学课,就会梦见自己在节点之间来回奔跑,亲身演示最短路径算法,这真的很棒,我不用花别人那么多时间去记忆就能做到同样的事,我觉得这些梦和我潜意识中做的比喻和类比有关系

所以,当你在理解记忆一个新的东西时,有时候它非常抽象,你可以试着把它用比喻或类比的方式,给它具象化出来,这样你就是对它进行了二次加工,就能记得很牢,不会忘


有的人说,我自己想象力不行,不会创造比喻怎么办?

这可真难搞.....

这样,你可以唱出来,给它整个旋律,整成一首歌,还记得前段时间很火的歌《琵琶行》吗,网易云当时排第一

高中里肯定背过吧?对,这样也能强化你的记忆


(2)空间记忆法:

又称记忆宫殿或者路径记忆法,不管啥叫法,反正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先来看一个场景:

我带你来到一个新的,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房子,带你进去逛一圈出来,你的体验是什么?

你会很快对房子里大致的家具摆放、房间布局、配色方案,甚至对浴室橱柜里的备用药物都会有一个印象

没错,短短几分钟里,你的大脑就会获取并保留上千条新信息,甚至几个礼拜之后,你脑海里留存的记忆量,仍旧是同时间内盯着一面黑字所不能相比的

你的大脑天生就能留存空间地点这样的大体信息

根据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优秀的视觉和空间记忆的系统,如果你通过一种充满趣味、便于记忆、富有创造力的方法,就能让视觉、听觉、触觉更易于接受你想要记住的内容,轻松强化长期记忆

空间记忆法,需要你回想一个你曾经熟悉的空间画面,比如你自己家的布局,然后把它当成视觉形象的记事本,用来存储你想要记住的概念形象

还有很多,再比如你去学校的路、去上班的路,或者你的办公环境、你的班级,只要是你熟悉的一个空间即可,哪怕是王者峡谷,只要你熟悉皆可

至于接下来如何使用:

比如,你可以想象门前有一条狗(dog),进门之后看见猫咪(cat)在桌子上(table)准备偷吃你的面包(bead)

而这几个单词,就是你今天学的要背的,说白了就是,你想象自己正走过一个非常熟悉的地点,里面有你想要记住的东西,空间记忆法对记忆互无关联的东西很管用


04、温习篇

穿插学习法:

你小时候肯定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数学老师讲了一个新的概念,然后会让全班同学做2道例题加深理解,这两道题基本都能做对,关键是下面还有第3题,完了这题就没几个人做对了

听完老师讲,噢,原来是用之前学过的解法。做了两三道同类型的题目,就开始不动脑子了,这是80%的人的常态,包括我也是

比如英语,平时单独学一个单元的时候,成绩还可以,到了最后总复习阶段,都混在一起,前面几道选择题是这个套路,就开始脑子不动,后面“咔咔咔”按之前的解法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10个选择错7个,都惊了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就是在之前的单元模块里,我们都过度学习了,没有进行穿插交替学习

什么叫过度学习?

就是不断针对一个概念知识点猛凿,一直练反复做,今天就死盯着你不放,直到掌握为止

并不是说长时间死抓一个概念不好,而是你应该站在“系统思维”的角度,学习是一个大的过程。你在单元学习的时候,应该把学习内容量最大化,当你理解了概念“A”,你的重心就该转移到别的概念“B”上,过段时间再回顾一下“A”

如果你选择对“A”进行猛凿,那么这个单元你的成绩会突飞猛进是毫无疑问的,这时候一个常见的能力错觉就出现了,你会因为这次成功自我感觉良好,导致松懈

不知道你班里有没有这样的人,平时考试考不过你,但一到了总复习的时候,他就开始慢慢崛起了,而你总是被老师说“成绩不稳定”,查缺补漏搞得很焦虑,而他往往没你聪明,但他就是考的比你好,卷子不管难不难,他总是很稳定


原因就在这里,你没有用穿插学习法。做法:

1、平时做作业要多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比如今天做6.4节的题,做了几道之后回头再去做做6.3的,再回来做6.4剩下的题,完了以后你再回去6.1节的看看。你别觉得困难,这样有助于你考试中需要快速思维转变的能力

2、最后总复习的时候,要穿插安排复习内容,比如在不同章节材料中跳跃着复习题目,先看一道几何题,接着再去看代数,再回头看几何,然后看函数,就这样跳来跳去,有助于你把不同概念之间的连接,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注意,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猛凿是最后查缺补漏的事情,在平时单元学习的时候,不要为了追求高分,就对这节内容过度学习,你应该跳出局限,俯瞰整个“学习进度线”,把学习的内容量最大化吸收

学的慢不要紧,学得快忘得也快,稳一点把基础打扎实,不要怕平时分数上不去,因为你用穿插学习法,内容的工作量比别人大,平时也许会觉得困难,但是你到最后发现就学得特别轻松,成绩一路飙升,别人还在临时抱佛脚,效果也不怎么样

第一次尝试肯定是有难度的,不过你要知道越往后越轻松,你的大脑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也会越来越灵活


05、综合运用篇

组块构建法:

什么是组块?

——是通过分拣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

就像你今天出去玩,拍了很多照片,回到家你得把它们分好组,这个是风景、那个是建筑、接着是自拍,再接着还是自拍

这就很像小时候我们玩的拼图游戏,把原本分散的一个个碎片,最后重新组装拼成一个图形,而且你会发现当你把组块都差不多拼接好的时候,你都不用把最后几个碎片拼上去,因为这时候图形的轮廓已经出来了,很容易看出是一个心型


组块构建的具象化形式: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学习法是一种轻松高效的学习法,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把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

而我自己也使非常喜欢这个的,并且一直在用,我习惯于把新学到的东西整理成这种形式,不仅仅限于学校里的知识

比如,我在读《自控力》一书总结时做的图:

还有我在构建本篇文章列的大纲:

思维导图的优势就是:

1、把书读薄

2、重点把握

3、记住更多

4、方法独特

作图需要你自己手动操作一遍,并且整体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你自己去架构,而这几步的前提就是——完全理解,之后就是把分散的知识点组装成块,就像图书馆里的书一样,整齐有序的排列在书架上


构建组块的步骤:

1、第一步,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构建成组块的信息碎片上

开始是最麻烦的,很多人面对杂乱无章的场面,就会烦躁甚至害怕,就会导致拖延,显然是不行的。你要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拉回来,这也是对你的意志考验

2、第二步,要把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打包成组块,首先你得理解了吧

不管是哪个概念、知识点也好,F=ma、经济学的供求原则,或是微积分难点,首先你得基本理解了它,对它有个基础的清晰认知,再合成出关键要义就好

3、第三步,获取背景信息,你要做的不是将它们打包成组,最后是为了何时何地使用它们

什么是背景信息,这意味着你要跳出初始问题,不局限于例题上,在相关或不相关的问题上反复琢磨和试错,这样你就能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行不通

最后,总结一下:

1、你的记忆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你需要把知识都变成长期记忆才行

2、理解概念的时候,先用费曼学习法,之后再用回想法加深记忆

3、背书、记复杂概念的时候,你可以用比喻或类比的手法,变成你熟悉的

4、复习做题的时候,不要陷入看一遍答案就认为自己会了的错觉,你需要来回穿插的复习

5、课后用思维导图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总结复盘的思维

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高效学习方法,只不过就看你敢不敢迈出从0到1的那一步了,也不需要多么花里胡哨的操作,要想学得好、记得牢,就是多练,重复练,反复练!

最最后,小文艺一下:


Hi,我是 @林苏臣

关注我,私信留言必回,你看着办

对了,在我的微信公号『三林苏苏』还有为你准备的免费干货资源:

回复“写作”,是我花799买的课程,免费送你,真的很棒
回复“高效学习”,即可获取全网最硬核的教程
回复“电子书”,即可获得31本世界名著精华版
回复“简历”,即可获得999套高仿简历模板
回复“PPT”,即可获得1000套精美模板和office课程
回复“冥想”,即可得到一套正版教程

我还有几个全网排名第一的热门回答:

如何让学习从“被动”变“主动”?如何让大脑保持高速运行?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6货源网 106487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