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1064879863
16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北京网站建设 >  如何评价《纽约客》对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报道?


如何评价《纽约客》对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报道?

发布时间:2019-08-22 22:56:11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说实话,北美留学生日报在北美的影响跨度和深度都很有限…………我们就算是被埋了,落魄到只能在BBC和环球时报间二选一了,我们也不会去把这微信公号上的东西当做主要消息源的。不过现在好了,又被代表咯…
如何评价《纽约客》对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报道?

说实话,北美留学生日报在北美的影响跨度和深度都很有限…………

我们就算是被埋了,落魄到只能在BBC和环球时报间二选一了,我们也不会去把这微信公号上的东西当做主要消息源的。

不过现在好了,又被代表咯…

很多人从什么理中客的角度来批判,其实是搞错了现在这个自媒体的生态:

自媒体只给想看的人看,并且通过一系列洗粉操作留下愿意付费的人。

换句话说,人家压根就不是给所谓理中客看的,况且现在哪里还有什么给理中客看的媒体?福克斯电视台,左派怕不会看;右派,会看CNN吗?即使看,会付费吗?所以说,现在这个网络自媒体时代,媒体和读者往往是相互选择的关系:你要是对某个活的好好的媒体实在看不惯,说明你是被洗粉的对象而已,走好不送点叉取关是你唯一的出路。

何况,哪个媒体不选边坐?北美留学生日报,可能站队艺术没有纽约客精致,吃相也不如CNN等好看,但是实质上是一类货色。只是人家恐怕在中国民族主义立场上真的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这才是吃饭的根本。现在它作为一个小小公众号,被对立立场的牛刊大报《纽约客》批判了一番,那只能说明屁股真的是坐稳了,而且可以加根鸡腿。

本来我对留学生日报和什么insight写的东西也是挑着看的。有时候那文章写得确实一言难尽。

毕竟论标题党你能比得过新智元和量子位??

但是。。。

早不扒晚不扒,偏偏挑这个时候扒。

扒得还是不知道多久之前的新闻。这稿子写得,第二条,“上了西方正规新闻组织的黑名单“,正规新闻组织,好了不起哦。第三条,请提醒我一下Shuping Yang那件事情曲解了什么东西,演讲稿原文,视频,wikipedia不到处都有?那个链接里的文章也是春秋笔法般列了一堆日报的标题以及发帖的规律,说这些是tabloid(八卦),但是我找不到证据是啥。还有请恕我读到这句有些火大:“tabloid tales of Chinese students living overseas (sex, drugs, murders, and missing women appear frequently)“。

本来日报这种自媒体就是自带这种有时候会和稀泥的属性,倒也没啥奇怪的。又不是官方外交部的啥账号。

我也希望纽约客这种世界一流“正规”媒体的新闻能带来多一些干货,能够把“长期跟踪,海量调查,多方取材”的结果展现出来,让我们能够兼听则明。

但是就这稿子。。抓住一个把柄就想把一个自媒体一棍子打到死得无法翻身??

不是你顶着“纽约“这两个字就能办到的吧。。。

我觉得很搞笑,这个答案下面的洗地思路基本都是“虽然北留很垃圾,但是西方媒体也很垃圾,这是同行对掐气急败坏见不得人好”这个路子。

北留和纽约客也能算同行?你喝多了?这届自媒体这么飘的?我都不说纽约客了,就说和北留立场和水准都相对更接近的环球时报吧,胡主编要是看到别人拿自己和北留相提并论,估计要吐血三升啊。

要是媒体持负面态度报道一个东西,就是气急败坏的话,我更建议你看看最近半个月的环球时报公众号了。

北留这种号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能火,本身就是个非常奇葩的社会现象,是能说明目前中国的很多东西的逻辑的。纽约客这个选题切入点其实不错,可惜毕竟是西方媒体,写不了太深。

这其实是一个媒介素养高不高的问题,看到这个问题不去找纽约客原文而对着一张二手信息的图片吧啦嘴回答问题的人,他们就是北留的受众。

更新一点,以回复一下有一个评论提到的,我用专业来压人,看不起非专业的问题。

说两点:

1 专业不专业的,不是我提出来说的,是北留自己先要硬装扯什么reference的

2 新闻行业的科班出身,和非科班,专业非专业,只有一个标准:讲不讲新闻伦理。我说的reference和attribution也是伦理相关。

无非就是不满我拿所谓专业说事,显得看不起人呗。讲新闻伦理的,绝对够资格看不起不讲的无数倍。这话我放这了。

所以说,外行就算怼我,都怼的不是地方,没意思.......

-------------------------------分割线,以下是原答案——————


来强答一波

主要针对北美留学生日报的回怼来说一点

北美留学生日报回怼的两个点:1时机可疑 2自称自己专业 (后面实在看不下去了,因为自称自己专业那里已经透出了自己的超级不专业)

这两个点,首先,都不是正面回复纽约客文章内容。一般这种情况,都是自己实在说不出什么有力的内容和事实证明自己清白的时候,常用的公关手段——顾左右而言他。

我们正经科班出身的新闻工作者都不可能吃这一套的。

其次,北美留学生日报中有提到一点

实话实话,我们Journalism是不用Reference的......这个可能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很Shock,我们都是用Attribution的。

很遗憾,北美留学生日报的小朋友么,可能连最基本的,我们行业的“圣经”,门彻的教程,都没看过吧?

所以,真的.......

挺没意思的

也就是跟着大部队一起收收韭菜呗

这个问题是我提的

公众号文章《我给叙利亚的朋友看除夕中国放鞭炮的视频,他哭了…》有事实性错误吗?如何评价?

今年春节他们发出文章的时候我就感觉肯定有问题,细节都对不上,现在终于石锤了。比较遗憾的是,当时这篇文章算是比较火的,火到有官媒还转载了。

其他一些想到的:

  1. 北美留学生日报的读者群体现在我觉得和留学生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大陆读者居多。纽约客就此说留学生的“主要新闻获取来源”是北美留学生日报,我觉得不太合适。
  2. 纽约客文章把北美留学生日报说成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网络媒体,我觉得是不准确的,中国读者明显可以区分《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新闻”和《南方周末》的正儿八经的新闻。套用进北美的生态圈,北美留学生日报应该只能算是“网红influencer”,或者buzzfeed,huffpost这样的八卦网站。
  3. 这篇文章原本在2月份就完成了采访,但直到现在才被发出来。这个时间差我觉得很明显是因为纽约客发现过去一个月中国国内对香港问题的态度和“西方主流”不一样,还有上周末各地留学生支持警察的热潮。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文化没法同化他们?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这个问题提供一种解释:哦,是因为留学生来了国外,却还是在中国的泡泡里面。

北留可以吹一辈子了

纽约客是什么,创建于1925年的西方老牌媒体,逼格的化身,在人们的印象中是跟时代周刊、经济学人一挂的

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牌媒体,专业和品味的化身,亲自下场怼了一家成立数年的自媒体(这个自媒体连独立的网站和APP都没有),就显得格外有意思

如果这篇文章攻击的是RT或者环球,那还说的过去,魔幻的是,它亲自下场,煞有其事的‘扒皮’了一家微信公众号,郭德纲有个段子说“我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还得选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科学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纽约客这个科学家不仅看了一眼,还亲自跑来跟人干了一架,所以我很想知道,是什么让纽约客坐不住了

如果一定要打个比方,我只能想到《Science》上发了篇文章抨击凡伟,这是凡伟的胜利

这是今天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

“今天在纽约客上看了一篇关于中国留学生报纸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报道。

【在美国这么多年里】,我从来没看过北美留学生日报,但这篇纽约客报道对其内容的虚假性的质疑和其新闻人不专业不负责任态度的揭露,我是赞同的。在我看来,虚假的新闻—尤其是以卖民族情怀为噱头的造假,用于煽动民族主义甚至民族对立的造假—都是又蠢又坏的。如果留学日报真是如此,想必其没落,被铲除的结局也是固然的。


纽约客的揭发从这一种角度上来说有着维护新闻真实,媒体人良知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中对于我辈青年的探讨,依旧是预设立场且用心值疑的。


我们看一个很简单的类比。美国主流文化对于stereotype的破除秉承的一个重要态度就是不要反复加深刺激某一印象,要尽可能多的展示一个群体的多样性,其正面性—负面性很多时候都被解读为一种人性、常态,从而搪塞过去,不做讨论—尤为重要。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美国的黑人以及拉丁裔在各个领域都到了空前的“平反”与崛起的机会。从今年哈利波特选角风波和小美人鱼女主定角事件中都可深切感受到这样的时代信号。


而反观纽约客这篇文章,文章若是真的想对中国留学自媒体和新媒体以及在美留学日报读者的现状做出理性而客观的报道,并且希望以此引导读者对自媒体和新媒体的现状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对比中美两国新媒体和自媒体发展状况),文章可以一句或者两句概括其它中国大陆留学媒体的现状以及其面临的挣扎和出路。同时,文章对于被采访的中国学生的选择也有很大的问题,所选的中国学生(只有文末详细提到的一名)不能够代表林林种种的我辈青年及我辈之多元思想;因此,文章很多时候都在以一种极其隐晦的,如同慢性注毒的方式,强化着一个中国人英语不好,离不开母语新闻,不看外国媒体,对于文科科目以及其相关操守不了解不在乎,对于公民言论自由以及大胆针砭时弊权利的漠视的群体刻板印象。“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国家机器高度集权的运营模式和人民长时间接受的洗脑教育。”文章似乎就差这么喊出来了—聪明的是,文章借着一批采访人之口影射了这般意思。如果剥去客观的外衣,本文作者可能会站在阳台,天台等一切可能站到的高台上,振臂高呼了吧?


在这篇文章的预设立场里,如同我一样的年轻人便被如此抹灭了声音与存在。绝对的中立很难存在,我也不会说我是如此。但在9012年里,如同我一样,以及比我优秀的千万年轻人都在以自己独立的方式思考与认识这个世界。


但愿我们都能够守住自己的道路,稳步前行。”

我先从头到尾仔细把纽约客这篇文章通读了一遍,把里面提到的人物,事件,新闻标题都做了一个大概的梳理,然后加了留学生日报的公众号,翻了一下对应的内容和时间,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内容。

On a Monday morning in February···

这篇报道的采访时间是2019年2月的一个周一,大概是2月11日

“I Showed My Syrian Friend a Video of Fireworks from Lunar New Year’s Eve. He Broke Into Tears.”

文章里详细描述的这篇有关叙利亚的文章的发布时间,是2月6日


“Of Course, Only Chinese People Can Save Planet Earth.”

文章里描述的这篇有关流浪地球的文章的发布时间,是2月5日

“It’s true! 1% of Rich Americans Own 40% of the Wealth—The Gap Is Wors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而上面这个标题的文章就更早了,在2017年四季度左右;

剩下的所有这篇报道提到的所有文章相关时间,再也没有一个晚于2019年2月的,意味着作者对于留学生日报的报道梳理,以及这篇报道的几乎所有主要内容,都完成于2019年2月左右,但这篇报道的发表时间,是2019年8月19日。


这篇文章有一个内容特别的突兀,在所有其他截止于2019年2月的内容之外,多了下面这个内容:

When College Daily, after weeks of silence, finally weighed in on the protests in Hong Kong, in August, it toed the government line, uncritically publishing a headline that used the phrase “I Support the Hong Kong Police”

在这句话之前,这篇报道提到的所有留学生日报的文章,都最迟截止于2019年2月,而这一部分,我觉得勉强说得上理客中,你仔细去阅读就能发现作者至少是完整阅读过这些报道和梳理过这些报道出处的;

a saying that has been popularized by the People’s Daily, an official orga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但是涉及到上面这个话题,文章作者或者发布方的内容把控就乱套了,变成了纯情绪化的宣泄了

weighed in,uncritically

终于站队,不加辨别的引用,官方媒体说的,大家自行体会一下这些用词···


然后我就去翻了一下近期的报道,8月9日找到了一篇相关的留学生日报撑警队,反对暴力的立场鲜明的文章;

然后留学生日报发了一个文章,把纽约客作者的微信记录贴了出来:

2019年8月9日撑警队,谴责暴力,6个月都没排上的报道,3个小时候就给你排期发表,是不是很巧,很意外,很惊喜!

2019年2月和以前的部分,可以说内容丰富,逻辑自洽,作者有阅读文章,有采访文章作者,采访受众对于这些报道以及留学生日报本身的看法,等等等等,至少称得上一篇报道;

但是这后面夹私货的部分,就差得一塌糊涂了;

纽约客的报道甚至把8月9日这篇文章是人日转留学生日报,还是留学生日报转人日都搞错了,作者很明显也根本没有仔细看过这篇文章,对其内容没有一个字的描述···

2019年2月之前的部分:

内容:有深入阅读

出处:有仔细查阅,来源正确

文章作者:大部分有采访,部分为作者介绍

读者回访:有2名读者访谈

作者对于文章的解读:有

--------------------------------------------------------------------------------------------

2019年8月的部分:

内容:没读过,只有标题

出处:来源直接错误

文章作者:编辑根本不知道作者是谁

读者回访:没有

作者对于文章的解读:没有


把这个文章直接拆成两部分,是不是一下就好理解了?

而2019年2月到2019年8月期间,作者没有引用和阅读过留学生日报任何一篇报道,一篇都没有,添加了8月这个内容之后仓惶审核发表,甚至不能确保正确。


Xiao Qiang, who teaches at the U.C. Berkeley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runs a bilingual Web site called China Digital Times, said. Google, Facebook, Instagram, and Twitter are all blocked in China, so students in America largely rely on WeChat to stay in touch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back home and keep up with the news in China. “If they used to spend five, six hours a day on WeChat back home,” Xiao said, “they are still spending five, six hours a day here. There isn't any big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ir move to America.”

而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这篇文章根本不是冲着《留学生日报》来的,而是冲着现在轰轰烈烈的留学生抗议去的。

我只截取部分,感兴趣的各位知友自己去详细看看就知道了,全文的逻辑线就是:

留学生即使到了国外还是用微信作为主要联系方式,并没有融入其他社交方式===》

《留学生日报》炮制假新闻在微信有广泛的传播===》

留学生汲取了这些假新闻所以对于事实没有正确的认识,或者根本漠不关心······

······然后他们就上街游行抗议香港的暴行去了

所以···呵呵,这就是我对这篇报道的评价。

西方“言论自由”的真谛,让大多数国人都好好领教了一下:

“他们可以随便说任何他们想说的 ,而我们,只能说他们想听的。”

美国舆论战已经到这地步了么,田忌赛马么,一个近百年的媒体,打不过正规媒体,怼一个十八线自媒体,北留真有面子。

美国现在自媒体实在少得可怜,youtuber还多一点。我能想到内容和北留类似的伪”传统媒体”。humm,Shane Dawson???他好歹搞的是伪纪录片。不过这货难道不是已经被其他youtuber扒得底朝天了么。

想了半天,能和北留对标的,最合适的,可能就是china uncensor了,作为全球恨中人士的狂欢地。只是这个频道和他后面的某功,已经臭到根本没人在乎了。新闻道德??不存在的。人家报道中国海都被皿染红了的时候,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怼他们么?

国内正规媒体应该还是不会干那么掉价的事的。

ps:关于我上面提到的某条“新闻”,为了避免被和谐就不放了。大家可以自己搜索,关键字“大连的海水为什么发红”。06年的“新闻”,对当时刚刚出国的我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春秋笔法,说的都没错,但为了一个二流自媒体至于这么大动干戈么,无非就是想说留学生信息接收渠道有限,被gvmt brainwash blablabla。说实话,这类propaganda,正常一点的留学生可是见得多啦,西方哪一个媒体我没看过。可是纽约客这时候发起降维打击,总有种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抨击大X元的感觉,想一想就觉得滑稽搞笑...

英语里有个单词“personally”;美国人用这个词常说两句话:

Don’t take it personally.

I take it very personally.

比如,在你举办的一场聚会上,你遇到了一位不友好的来宾。他傲慢无理,不回应你的微笑和招呼,基本视你为不存在。你心下不悦,便向另一位友人吐槽。

友人可能会说:“Don’t take it personally. He just got fired from his job today. / 别往心里去,他今天刚被炒了鱿鱼。”

言下之意,他的不友好并不是针对你,而只是单纯心情不好,“对事不对人”。

但你说:“I understand how frustrating it must be to be fired, but I still take it very personally. This is MY house and I didn’t invite him. He only came as a guest’s friend, and he can’t even make an effort to say hi to the host? / 我理解他被炒鱿鱼一定很不开心,但我还是受到了冒犯。这是我家,我并没有邀请他。他只是作为宾客的朋友来的。难道他不该对主人至少打个招呼吗?”

言下之意,我有我的基本立场,虽然他无心冒犯,但也违背了我的原则。




美国大部分民众对政治是“take it very personally“的— 对政治事件不仅限于关注和讨论,更热衷参与和投资。

美国的政客圈固然污秽不堪,但美国普通民众的愿望却大都十分朴实。他们第一坚信自己支持的一方掌握着真理,掌握着让美国实现自由平等民主的处方;第二坚信自己支持的一方能使全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甚至会在某种程度上让世界人民受益。

别笑,美国民众的确如此天真和固执,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舍得为政治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

所以,当一个美国朋友对你说“你真的支持川普?如果你没有在开玩笑,那我们的友谊恐怕只能到此为止了,”你就应该认识到,他是认真的,因为你的立场违背了他做为美国公民的原则;虽然你们都personally不认识川普,你甚至都没有选举权,但他依然把你的选择taken very personally。




美国媒体对政治就不像民众那么天真朴素了。媒体追求的不是自由平等民主,也不是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而是资本。

媒体获得资本的渠道有很多,当下最重要的两条是:

1. 认爹—— 政党、财团、大公司,都可以当爹,反正谁给我钱多谁就是爹。

认爹行为不是政治专利,也充斥在民生方面。比如,美国食品界每过几年就会信息泛滥,声称发现了某个与人类健康和寿命相关的内幕:

2010年:吃一个鸡蛋相当于抽一根烟

2013年:鸡蛋中的胆固醇对人体有益

2014年:全美大米中检测出过量的砷,建议用量不超过xx克/周

2016年:麦蛋白正在毁坏我们的肠胃

2017年:每天一杯牛奶会增加骨密度

2018年:牛奶是二型糖尿病的罪魁祸首,豆奶是更健康的选择

巴拉巴拉,无休无止......

如果你把这些文章所在的网页拉到底部,查一下网站的赞助人,你会恍然大悟。这些赞助人分别是:

美国动物保护协会

美国禽蛋贸易协会

美国小麦协会

美国大米协会

美国牛奶协会

美国豆制品协会

所以,“言论自由”不假,但“俺爹的言论自由”才更真。这些发言者都试图让你认为并相信,他们take your health personally / 关心你的健康,但实际上他们心里只有爹。



2.拼流量—— 这就不用多解释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拼流量的最佳方式是“创造消极情绪”。消极情绪越重,给读者/观众留下的印象越深。

因为相比美好的、积极的事物,人(及动物)更容易记住消极的事物。这种特质的原因简单说来是因为:

1)善于记住危险更利于人类早期的避险和生存,所以这个技能在进化过程中被强化了;

2)对消极事件的处理需要大脑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能量,所以印象更深刻;

3)消极事件比积极事件对人脑的冲击更大,促使产生的激素也更复杂多样,所以消极记忆更持久。

所以,努力创造消极情绪—— 最好能造出势不两立的局面,无疑是拼流量的不二之法;至于逻辑、冷静、客观、公正......去他娘的,难道靠它们给我发工资吗?

大家无需“擦亮双眼”,因为流量帝都是标题党;只要看到花里胡哨的标题,你就有数了。这些发言者都试图让你认为并相信,他们take your feelings personally / 关心你的感受,但实际上他们心里只有流量。



最后谢邀,同时祝各当事媒体生意兴隆、越办越好!

北美留学生日报也是厉害,会瞬间移动,能让叙利亚人穿越到千里之外的幼发拉底河东岸去见美军。

我很好奇美军怎么做到几乎拖走枪毙他爹的

黄色是美国扶植的库尔德,国旗是各国军事基地地点。也就是说他爹要么向北走游过幼发拉底河去找美军理论,要么向东走去叙利亚伊拉克边境,在叙利亚沙漠里跑个来回。

我觉得神行太保也不行,必须得超级赛亚人。

要么就是模精品穆罕默德去耶路撒冷朝拜,在梦里去的,这还比较现实。

@留学生日报 贵司能不能解释解释?

还有香甜空气的节奏也是他们带的。

I was ready to put on one of my five face masks。

居然被翻译成我准备戴我拿的五个口罩,这带节奏的能力我很佩服

总的来说就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人渣,用知乎的话说就是吃人血馒头。


奥对了,人家还喜欢借鉴,不仅仅喜欢借鉴,面对维权还很横 @杰拉德笔下的男人

北留专业编辑“这全是瞎编”,轻描淡写~

纽约客怼的好,北美咪蒙biss!

别有用心

断章取义

扭曲事实

叹为观止

一句话:本白莲花被人盯上了(双重暗示

我觉得比起一家三流自媒体造谣,有一批高等学历背景的华人会选择它作为信息获取渠道更可怕。

在阅读这个回答之前,我推荐看一下我三年前的一篇专栏:张珺:我不知道媒体欠不欠残奥会一个头条,但残奥会肯定不欠你们一个10w+,这是我和「北美留学生日报」(下简称北留)这家自媒体的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及其后续发展,我想可以简单说明这家自媒体是一家怎样的机构,以及主编 @林国宇 是一位怎样的人(顺带一提,不能at到他本人,是因为我写了这篇揭露文章后被拉黑了)。

我简单概括为:

1、一家并不关心真相,只关心带流量的自媒体(每年看残奥会lmao,不知道林国宇先生今年有没有看)。

2、一家大量进行抄袭的自媒体。

3、一家在被揭露抄袭后,并不进行悔改,反而把每一个揭露抄袭的点都编辑成自己reference的自媒体。


在定性了北留这家自媒体后,我来评价一下这篇报道:从我个人的观点看,这篇报道的水平是有待商榷的。老实说,纽约客去评价一家北留这样的自媒体,是非常……至少是非常掉价的。文章的重点应该如标题所述,去挖掘为什么大量的中国留学生会从这样一家媒体获取信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操作的选题,无论中国或是美国媒体)。但文章的篇幅大量给了北留这家自媒体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评论者,或许这存在需要让读者了解北留的因素,但我个人觉得这个配置仍然是不恰当的;文章最后部分的Huang是否一个足够典型的读者形象,也是很难判断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篇报道没有传达足够的消息给读者。

另一点是,对于林国宇本人的形象,我认为文章中的负面描写偏多了——当然以我的了解这么写很可能是丝毫不过分的,但作为纽约客,你就不应该这么写——这有点不讲理,但作为传统媒体的一个代表,纽约客在这方面做的并不理想。


如果我在第一时间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我的回答到以上就结束了。不过看到目前这个问题下的讨论,我想多说一些东西:

有两种普遍存在的新闻观:一是新闻应该保持客观、真实、公正,新闻媒体的本质接近于信息传播介质;二是新闻应该服务于某一阶级利益的需要,新闻媒体的本质接近于文化或宣传服务商。需要指出的重点是:两者并不是完全矛盾的,但相对而言,偏向于前者的在鄙视链上地位通常更高一些(他们通常也更穷一些)。

很多人进行分析时的问题在于:认为世界上只存在一种新闻机构(我们暂且认为北留也算新闻机构),在这个基础上去辩护北留内容残存的一点真实性,或质疑纽约客的屁股位置,这是毫无必要的,两者的饭碗基础都不一样。

当然,在这个时代,保持做出客观真实公正并有价值的报道,是否能保证媒体的自给自足,通常是比较困难的,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两三个世纪前,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有价值的信息价值巨大,新闻媒体可以完全依赖这一点而存活。而随着科技进步,新闻媒体能提供的信息差越来越有限(另一方面是各垂直领域被分割的越来越细),这些信息的价值能否养得起按古典意义下的专业记者团队,也就越来越成一个问题。而如果养活新闻机构的并不完全是信息本身的价值,而是无论广告商还是哪的资金来源,其「服务于某一阶级」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增长。

因此至少在我个人认为,重点向文化或宣传服务商这个方向发展的媒体机构,以此作为一门生意而存活并不是可耻的——可耻的点在于其仍然标榜自己属于第一种媒体机构。这个问题某种意义上直接反映在了「北美留学生日报」这个公众号名上,如果它不叫「日报」而是叫「八卦」或者「趣闻」,我的意见可能会小一些——可能有些人觉得我过分敏感,那就算是吧。


另外:如果有任何北留的读者对以上内容有质疑或希望沟通,欢迎私信我,我对你的观点很有兴趣。如果这部分沟通内容足够多,或许我能在某种程度上对纽约客这篇报道做一些补充。

郭德纲讲话,“比如我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选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科学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纽约客这岂止是拿正眼看了一眼,这是科学家回家正经写了一篇论文讲为什么火箭不能烧煤。实在是匪夷所思。不过从这个角度看,显然是北美留学生日报赢了。

我觉得这里为北美留学生日报洗涤的朋友,你们没有发现北留在为自己辩护过程中公开了一位无辜者的隐私了吗?

作为一个媒体,或者自诩为一个媒体,北美留学生日报就这么在自己也不能肯定的情况下就公布了一位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女士的隐私,这是一家负责任的媒体应该干的事情吗?

事后被指出来,北留只在留言里置顶了一个“更正”,正文还一直保留着。

北留还有脸说自己“认真核实每一条新闻,为自己所写每一个字负责”,北留就是这么负责的?

北留,你还说自己不是垃圾?

——《纽约客》太坏了,说北美留学生日报造谣啥的,没安好心,就是觉得中国媒体都不是好东西。

——那北美留学生日报造谣了没?

——我跟你说,《纽约客》这种西方媒体,就是有成见,就是看不得中国人掌握话语权,他们问的问题、关注的点都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那北美留学生日报造谣了没?

——《纽约客》的文章里夹带了很多私货,一个字都信不得。

——那北美留学生日报造谣了没?

——你这种言论就很不合适了。

我的一位可爱的网友给我普及了一件事情,就是当年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最后法院宣判纽约时报获胜,宣判结果是即便媒体消息造假,除非正负作为原告能证明所诉讼的出版者明知消息是假的,仍然执意报道,因为原告承担了极大的举证责任,且证明一个人是否知情非常难,当涉及到正负及其他公众人物时此类诽谤类诉讼基本上都以原告方败诉而告终......

换句话说,美国司法机构的裁定给了媒体胡说八道的权利,哪怕他就是胡说八道,造谣生事,完全扯淡,只要你没法证明他事先知道此事是假的,你作为正负还就只能瞪着眼干看着......即使如此,也要避免公权力滥用!

而有的西方郭嘉,正负和公众人物只需证明造假者所言不实即可对其进行告诉,无需原告举证被告其事先知道不知道他说的事情的真伪,所以原告方的胜诉率大大提高~

由此可知,美国的确算得上是一个言论相当自由的国家,所以不管是北美留学日报,还是纽约客,他们都有权利发表任何言论,只要不涉及对一般公民的亵渎、威胁和侵犯隐私,爱说什么说什么~美国正负必须也只能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

很显然北美留学日报的负责人至少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才有恃无恐大放厥词,以此来助长国内的民族气焰,来为自己谋取私利而编故事扯段子,而《纽约客》同样作为一家在这种问题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媒体,他们同样可以发表任何对《北美留学日报》的看法.....

也就是说,美国的舆论,完全是媒体人的战场,大家你来我往,拳打脚踢,正负作为裁判即使被参赛选手故意打的鼻青脸肿它连个屁都不能放,而北美留学日报看中的就是这一点,一家媒体居然可以只对自己负责即可,完全不需要理会所谓的社会压力、政治压力这在我们很多人眼里非但不能理解,反而联想都不敢想吧.....这是一群利用美国法律特点来煽动国内民族情绪,最后达到在美国享受生活目的的人啊!

当然,也许还有人会说能办报的都是资本家,屁,你见过《北美留学日报》这种穷酸的,挣国内快钱的资本家吗?如果照这种理论那些信北美留学日报的是不是都是北美资本家的代言人和信众呢?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6货源网 106487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