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1064879863
16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网站建设公司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全部搬到云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全部搬到云上?

发布时间:2019-08-14 14:13:42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现在的企业发展速度差距太大了,生产工具、效率就像鸟枪和大炮之间的区别,前几天回老家看了看,可以说是十分的魔幻现实主义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全部搬到云上?

现在的企业发展速度差距太大了,生产工具、效率就像鸟枪和大炮之间的区别,前几天回老家看了看,可以说是十分的魔幻现实主义

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不是单一技术点的进步带来的革命,而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具体到特定的产业,一次产业的进步,往往是下层技术的进步和上层应用需求的推动带来的综合结果。例如智能手机的流行,一方面是因为移动处理器、4G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手机成为了可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智能手机满足了用户随时接入互联网的需求。眼下有一场技术革命正在发生,那就是云计算的全面产业化。

同样,这场云计算技术革命,也是技术进步和应用需求共同推动的结果。国内最早做云计算的阿里,开始投身云计算的原因可以算得上是完全是“应用需求“的推动。十年前,由于阿里特殊的业务场景和丰富的业务生态,传统IT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阿里对性能、成本和稳定性的追求。尽管那个时代没有人看好云计算,阿里还是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被迫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

十年后,随着虚拟化技术的进步以及硬件的进步,量变引起了质变,云计算在成本控制、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和传统企业的数字化,市场对于成本低、灵活性强、功能全面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越来跃强劲。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催生了一场云计算革命。作为国内云计算领头羊的阿里巴巴,2019年更是喊出了“All in Cloud”的口号,阿里除了对内要求所有核心业务全量上云,同时也计划对外提供更为丰富的云服务。其他厂商看到了云计算的巨大市场机遇,抓紧追赶。但是云计算对技术积累的要求比较高,单纯对开源框架进行魔改已经无法支撑云计算商业化的要求,因此新入场的玩家很难挑战领头羊的地位。在这个背景下阿里提出全面上云,也是为了最大化自身的市场份额、拉开和挑战者的差距。

尽管有时候用户无法感知,但是云计算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以阿里云为首的云计算企业已经为企业客户、政府客户和广大开发者带来了无数技术红利。现在几乎每一波新型产业都和阿里云息息相关,云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水和电。

今天在阿里云峰会学习了一个。我的体会是,“上云”实质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

从前家家户户种地,一年到头的收成勉强养活一家人;现在农田集中在更少数量的农民手里,机械化农业大幅降低成本。虽然大部分人没有种地,但相同面积的耕地养活了更多人。这是一种传统的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上云差不多是一回事;把服务器转移到云上,相当于把耕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降低了成本和安全风险。具体的好处都有啥,容我用现场图来概括。

阿里云对自己产品的胸有成竹,敢玩“现场迁移数据上云”这种操作,是个狠人。

我熟悉的虎扑,今年下决心全面上云。一方面是过去服务器被挤爆的惨痛教训(skr~),另一方面是逐步上云以后尝到甜头。

我不是专业人士,不过阿里云在“上云”这件事上说服了我。

主要是为了安全。

如今的互联网大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其实是三点:一是成本,二是数据的可靠保存,三是极端情况下依旧可持续为客户服务。


一、从成本角度来说,企业自建服务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云服务器的成本比企业在本地建设服务器要便宜的多。

当初陈睿从金山毒霸辞职,出来创业贝壳安全的时候,主要是面向企业提供安全服务。

国内那时还没有云服务器的概念,他每次都要从淘宝自己购买服务器,购买硬盘,然后自己组装起来,和同事搬运到机房,最后再自己装个系统,过程繁琐不说,硬件的可靠性也难以保证。其中有一次还不小心直接踩到了空心的地板上,腿直接埋了进去,拔出来的时候全都是血。

如果有价格更便宜的ECS,一键配置环境的脚本,各种方便的集成功能,想想他还用受这个罪么?

这还没算运维维护机房的成本,那么大的机房,至少要三个运维吧,稍微出点硬件故障,查起来就很麻烦。

二、从数据的可靠保存角度来说,云服务器比自建机房要可靠。

这事儿我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在之前的一次创业过程中,我就经历了非常尴尬的情况,当时整个网站刚刚上到了某一位朋友的机房里,随后的事情一环接一环。

先是经历了磁盘利用率每晚9点异常跑到100%,必须要重启服务器才能正常使用的尴尬状况。

后是经历了BTC勒索病毒和数据库遭遇删除的问题,直接删了我们所有用户的所有数据。

关键是技术负责人还没有自动备份,我们之前也没招任何运维,都是技术leader临时管一下运维的事情,被删后三个月运营部门的努力完全白费了,哭笑不得。

后来虽然没有查出具体的原因,但是推测当时应该是用的数据库漏洞造成的hack,之后我们就乖乖上了阿里云,虽然短信每回发得很烦人,但是好歹安全,和丢一次数据相比,我们宁可麻烦点。

三、极端情况下依旧可持续为客户服务。

前两天字节跳动的飞书挂了,头条号也挂了,没做灾备,我这边几个办公的小伙伴突然一下子所有的文档都打不开了,我赶紧给飞书那边的哥们打电话,他告诉我耐心等待,他身边小伙伴也都挂了,这么大的公司,依然会出这种问题,如果是金融实时交易类的客户,岂不是要造成严重的损失?

前一段时间有人说虎扑在全面上云了,赶在NBA前搬去上了阿里云,因为目前的技术已经很难在决赛局顶住这么大的流量,上云之后算是抗住了,颇有成效,用户们和虎扑的技术leader可以放心的看球了。

如今数据迁移、弹性扩容等云服务商提供的基础服务,大大方便了各种互联网公司,在突发情况下,可以为自己的用户提供稳定、持续的服务。

现成的解决方案,花点小钱,很多问题就真的不再是问题了。


技术的先进带来伟大,伟大的技术带来先进。

云这种东西,该上就上吧,不要犹豫。

要回答这个话题,可以先从云是什么来聊起。

现在一般我们说的云,是指也就是云计算,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模式。

而云计算也即是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听起来晕吗?那咱直白点。如果说过去企业要用计算机办公,只能花钱买,然后设计师、财务、销售都配齐活,甚至他们的电脑需求也不一样,然后就是内部局域网,还要搭建机房,购买服务器、防火墙,增设维护岗位,是不是头都大了?别急还有软件系统呢,ERP、CRM、SCM、OA、HR,他们的花费从数十万到数千万不等,视企业规模而定。


这时候就需要云计算和云平台出场了,硬件方面云可以帮你COVER掉机房、服务器、维护、各种高配电脑,软件上就直接上云,连服务器都不用搭了,用什么买什么,现在的各大平台完全可以按需购买甚至是按时购买服务,来去自如有木有?

所以为什么上云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很难理解的是很多企业为什么还抱着以前那一套苦守着不放,是嫌弃自己的钱烧不完吗?

如果把信息系统的数据比作钱,那么企业自己建机房就好比自己弄个保险柜存钱,云就好比银行。

钱        <-->        数据
保险柜    <-->        企业自己的机房
云        <-->        银行

在2000年前,中国绝大部分的企业(除了银行、电信、电力等少数),数据的拥有量是接近于零。买个保险柜都奢侈,所以那个时代,很多企业就是单机保存数据。

2000年后到2010年左右,网络是发展了,数据是有点了,于是自己开始自建机房了。那个时候虽然有人开始搞云了,如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但是那个时候网速是个大问题!好比虽然有银行了,但是从乡下去县城银行的路不好走,很多人还是会自己把钱存保险柜的。但是“保险柜”存“钱”有个很大的问题:保管员(网管,技术部员工)跑路了怎么办?

2010年后,特别是最近几年,网络也发展了,去县城银行的路不存在问题了,银行能提供的服务除了存钱,还能帮你搞“异地存兑”(数据集中式管理,分支机构多的单位的福音啊)。保管员跑路?不存在的,只要你买好服务,保管员前脚删库,云服务器的网管后脚恢复。

你说现在的你是会把钱放到银行安全、方便呢?还是放到自己的保险柜里?

传统行业,商业地产,我们决定上云并不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真的只是省钱:


1物理机房。物理机房的建设成本非常高,吃过亏的企业都知道保温,防雷,放火机房都有专业的标准,装修比一般办公室贵得多。


2服务器。服务器成本在全周期算下来确实云更便宜。会计处理上我们服务器折旧三年算,不管你是不是真的能用五年,但是报表上一定是上云更便宜。确实过了折旧期的机器我们一般真的会处理,谁也不愿意惹麻烦。

3运维。地产行业的特点就是项目分散,如果顾专人维护,团队规模不会小,我们是服务性行业,出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解决,一个项目一个人也是不小的开销。

4运营。支撑商业地产的系统是很多的,供应商也不愿意到本地机房落地实施和维护。一般本地机房的报价,各家供应商都会多报价,也是成本增加。


如果自建云平台,呵呵。。。没钱


传统企业比较在意的是数据私密性,很多人不愿意上云的理由之一就是“怕”云服务厂商“拿走”数据。但是吃过亏也知道了,有人进屋里直接拿盘拷数据,更容易。要是再上专人看监控,又是成本。

某公司为了节约土地成本,在郊区建了一个工厂。

很多工人在里面上班,公司规定中午有两个小时休息时间。

工人们通常就利用这个时间回家做菜,休息。

久而久之,有人对朋友说,真羡慕你呀,我家比较远,中午不能午睡又要赶过来了。

对方说,要么你来我家吃吧,我每天做菜都吃不完,但是又不能炒太少的菜,炒多了又吃不完,你过来正好一起吃了。买菜的费用我们一人一半,这样还省钱啦。

由于这种方式有很大的优势,一个是距离节约了,第二是买菜、开火做饭、洗碗都只用进行一次,第三是买的菜大家一起吃,既不浪费又比一个人买菜省钱。

于是,搭伙吃饭的人越来越多。

后勤的领导注意到了这个事情,就对公司说,你看,员工每个人都要买菜、做饭、吃饭,如果统一起来会节约很多时间和金钱。不如我们搞个食堂吧?这样的话,公司来统一买菜、做饭,职工只要在这里吃饭就可以啦,这样员工中午不用买菜和做饭,节约时间来休息,下午干活也更有劲。

公司想,这个好呀,就组建了一个食堂,员工只要交一定的费用中午就可以在食堂吃饭了。

食堂进行统一采购,统一烧火做饭,员工只需要去吃就行,不用操心买菜、做饭的问题,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总体上说,比起每个人都去买菜,每个人都开火做饭、洗碗,整体成本也节约了很多。而且,由于是大额采购,买的菜也比自己去菜市场买便宜。

员工算了一下,嘿,在这吃饭不浪费时间,不浪费精力,菜的种类又多,而且算下来,比自己去买菜做饭还便宜,多划算。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食堂。

15年前,我负责运维的信息系统开始实现数据集中处理。

下属近200个核算网点,17台区域节点服务器,中心机房还有两台小型机。

为了保证数据正常传输,从当地移动联通购买内网专线。

不算软件和数据库,初始硬件成本上千万,每年的专线费用不非。专人维护机房、服务器、网络。

15年后,如果上云,只需要在阿里腾讯华为云租用私有云,年费不会超过100万,各核算网点通过互联网连接即可,压根不需要硬件运维人员。

大企业购买服务器自建系统,可以不嫌麻烦,不怕花钱,小企业呢?

这个和发电用电是一样的,彼时有钱的人家需要自建和维护发电设备,现在国家电网帮你建好了稳定可靠电力网络,你只要付钱用就行了。

上云可以使用云服务商弹性的服务,还能节省非常多的人力费用。

而且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云服务还能提供一些自己实现比较费时费力的业务。

首先要理解,搬到云上去是什么意思?


通俗来讲,就是把一些传统行业普通的生产运作方式,改为在云端使用人工智能方式来处理大数据。

举个例子,传统的制造业,每日生产产品多少,用了多少材料,花了多少时间?一般怎么统计的?先进一点的,可能会有自动化系统,落后一点的,人工统计也说不定。一方面是数据统计不容易,另一方面是数据保存保密很难。


很多企业,花了大价钱从国外进口了各种设备,但是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和使用经验,不能最大化程度地用好这些设备,这就浪费掉了很多资源,效率也降低了很多。这时候,就提到了云计算、云储存、云端这些东西,把企业的数据直接上传到云端上,方便大家实时管理共享,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果按照官方的话来说,那就是这样的:“企业上云”是指企业通过高速互联网络,将企业的基础系统、业务、平台部署到云端,利用网络便捷地获取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服务,有利于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促进实现制造业全过程、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优化,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水平。



那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的概念最早是由谷歌提出来的概念,其核心是将IT基础设施互联网化,而将云计算更好地规模化、产业化的则是亚马逊。现在,一般意义上的云计算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从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到云计算的发展与落成,已经历了1.0和2.0时代。

云计算在1.0时代,已经给企业带来不小的震动,所谓云计算2.0时代又意味着什么?如果说1.0时代是初创企业上云,用价格低廉、资源共享的公有云,2.0就是传统企业被互联网公司“唤醒”后,从自建IT系统转向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云。如果1.0是企业把业务流程从自家机房搬到云上,那么2.0就是以数据和机器智能为驱动的时代,用AI “跑”云上数据。进入2.0时代的云计算已成为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


企业应该上什么云呢?

云就是基础设施,企业就像采购水和电一样,需要去采购云服务,而私有云,公有云,都可以。

当前上云是趋势,云计算替代了大量的基础运维成本,能够以集约化的方式促进企业生产效益的持续提升。可以说,云计算不是换一种花样玩营销,而是切实可行的发展引擎和动力。

“我们一半上私有云,一半上公有云”。五芳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忠的心态,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传统企业。敢完全将自己的业务迁至云端的企业是少数互联网企业,大部分传统行业还是倾向自建私有云或者自建设备保存在本地。“即使企业将自身业务完全迁至云端,但由于合作商或者用户等的因素,在关键业务方面,依然避免不了有‘下云自建’的可能。”



怎么上云呢?

我们可以从政府印发的评定标准入手,看看达到什么要求算是企业上云了下图是《江苏省“企业上云”工作指南》的评定标准。









基础上云的IT基础设施部分需要和选好的云服务商沟通好框架,将已有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数据库搬到云上,将已有安全保护措施结合云服务商提供的安全保护措施重构对数据提供保护,IT基础设施部分就可以基本达标。

而基础上云的基础服务、核心业务上云、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应用部分,需要采用能够将数据连接起来的软件应用,也就是SaaS。越少软件满足越多的业务需求越佳。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很多数据间连接的问题。以现场总管这款app为例。现场总管是基于行为的生产力管理工具,功能模块包括智能巡检、隐患排查、设备管理、企业交接班、人员培训等,覆盖安全生产和人员效能的全局管理需求,实现了从现场人员动作的数据化到现场管理的透明化,构建信息互通、动态跟踪、全程留痕及精准管控的综合安全管理模式。

对应到表格里的详细要求,现场总管满足绩效管理、培训管理、费用管理、办公软件、安保管理、采购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生产数据、产品故障诊断和处理、产品质量管控及工艺优化等多项要求。现场总管以往的案列数据表明,综合绩效符合江苏省企业上云三星级评定标准。可以得到初步结论——仅用现场总管一个软件再结合云平台就可以基本满足江苏省企业上云三星级的评定标准。

企业上云最快的方法就是,选择一家云服务供应商将资源搬到云平台上,然后选择一家SaaS优化具体工作事项,使云平台的优点落实到实处。






上云的那些好处


  1. 肯定是,成本变小了

云计算减少硬件维护的运维成本,大大减少人力成本。通过云平台,可以把分散的、低效的、低水平的数据中心逐步淘汰,让公司的IT变得不再重要,因而大大降低运维成本和使用成本


2.企业效率提升了

企业上云后,具有更强大的管理能力,可实现远程同步管理,共享,各种业务的备份。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不同企业,甚至不同行业都可以基于平台进行合作


3.安全性高,灵活性强

企业无需担心丢失关键数据和业务应用程序,云平台提供商甚至将数据备份到其他远程服务器,因此不会发生数据丢失的情况。云平台提供商还会执行比在企业本地服务器上更安全的审计。这使数据更加安全,企业的敏感信息被隐藏起来。

企业可以跟据自己的业务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增加服务,企业也可以用最少的投资来满足现状,而当企业的业务增长到需要增加服务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对服务灵活地选择,使企业的业务利用性最大化。



为什么这么重视云?背后有这些因素

  1. 在未来,云将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从传统经济向现代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从原来的高速公路、铁路建设,走向了云网端等技术条件的建设。“
  2. 第二,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变成了数据资源,远远超过传统的煤炭石油。数据资源将在信息化时代,具备更大的实用价值。



工信部已经发布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曾提出2019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并明确指出,目前云计算已经从概念导入进入到广泛普及、应用繁荣的新阶段,成为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可以想见,被寄予重望的中国云计算市场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加速发展期。

----7.29更新----

感谢某白的私信,听其言细致、详实的补充了原回答,全文较长,科普点密集,耐心阅读


----回答----

这次云栖大会上的核心观点。

“全面上云的拐点已经到来。”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这次的云栖大会上,行癫首次公布了阿里云的“四张王牌”——飞天云操作系统、飞天大数据平台、阿里巴巴双中台和智联网AIoT,正式走进All in Cloud时代。

第二,今年有一个重要的信号,云计算在全球 IT 基础设施的占比超过 50%。这意味着IT 基础设施领域在 2019 年迎来“上云”拐点。

第三,到今年3月为止,中国有上云意愿的公司就已达到84%,几乎完成了从为什么上云到为什么不上云的时代转身。


IDC 发布的《全球云计算IT基础设施市场预测报告》支持了这一观点:

全球公有云加私有云的市场份额,在 2019 年将超过传统数据中心,成市场主导者。

从2009-2019,经过十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在关键技术和应用规模上实现了对传统IT的全面超越。

一方面,过去几年云技术的快速发展,比如在数据库层面,存储计算分离、弹性等特性对传统数据库技术带来很大的冲击。

T杂志《连线》指出,企业自建机房的服务器利用率仅为6%,维护状况堪忧。2016年北美区域的传统IDC机房宕机近4000次,影响了3.67亿人。

而云计算在成本、稳定性、安全和效率层面已经远超传统IT。上云后综合成本下降一半,稳定性提升 10 倍以上,安全性提升 50 倍。

在张建锋分享的一组对比数字中,更能直观体现传统 IT 和云计算的差距

在2019年NBA总决赛,面临“史上最大的访问峰值,并发访问量达到了平时的5倍”的庞大数据量时,全面上云的虎扑,在关键时刻借全面上云稳定坚守着亿万体育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同时云计算还使APP的响应时间快了30%。用户在其旗下有货APP上的购买转化率,也提升到了65%。

传统数据库或者传统 IT技术设施就像每天拿一个水桶打水,现在上云后,好比装了一个水龙头,直接连自来水厂,按需按量使用。——李飞飞


另一方面,云技术在产品中的落地,带来了业务的拐点。

业务拐点,最后带来市场渗透率的拐点,不管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线下企业都从线下 IDC,迁移到私有云或者公有云。

这个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所谓的临界点,后续是一个加速上云的过程。


想当年,中国IT领袖峰会上,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三位大佬激辩云计算。

李彦宏说它是“新瓶装旧酒”,很不屑;
马化腾说它“要到‘阿凡达’时代才能实现”,很遥远;
只有马云坚定地说:“对云计算充满信心。”

阿里云在这次大会上成功说服了又一大批人。


企业为什么上云?:

目前看,企业上“云”分为四个步骤,首先让IT存储等基础设施上云,其次是大数据上云,再次是在云上打造中台,最后在云上实现智能化。

综合上,仅从成本考虑,云计算少了大量的软硬件采购,比自建IT后台、数据中心节省50%以上的费用。

同时,因为云计算平台能不断扫描硬件状态,预测芯片、硬盘的使用极限,提前更换关键部件,防止当机。其稳定性是过去的10倍以上。

此外,有了云计算,企业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调度使用算力,业务的波峰波谷,也不愁“后台资源不够用或太浪费”,其效率至少提升3倍以上。

如此,技术后台的三大要素:成本、稳定、效率齐备,云计算的优势绝对碾压,事实就摆在面前。

据调查,超过57%企业选择自建大数据平台,40%的经济实力薄弱的企业则选择通过购买云服务的形式建设大数据平台。

办公上云,能最低最快的实现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无纸化,从传统办公的外壳中脱离出来,走向更高效快捷的办公模式。


云上的基础:中台

2018年,海底捞决定与与阿里云合作。

海底捞的注册用户和活跃用户的差距实在太大(3000万注册会员,全国超过260家分店,每年招待超1亿桌客人),触达终端食客的效果一直不算好。

于是,海底捞在上云后,开始优化App,识别用户的特征,精准设计标签,完善用户画像,期望以“千人千面”的用户界面,粘住食客。

但海底捞并没有自己的“中台”,多个业务系统中,对用户的定义、标签,维度各不相同。若不能标准化,“千人千面”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所以,阿里云利用自己中台化积累的技术、经验,帮助海底捞建立中台,统一各种标准,协同数据挖掘的方法,实现“千人千面”,让每个用户看到App,就发现自己爱点的菜、锅底,享受专有折扣等。如此,海底捞客户管理系统的性能提升了18.6倍,其App的用户暴增67%达到5000万,活跃度更是大大提升。

不仅如此,中台化之后,海底捞更“认清”区域用户特征,不仅在菜品进货上减少浪费、损耗,还能根据用户偏好、消费能力,精准地在各地开设新店,迅速盈利,缓解高度竞争带来的业绩压力。

同时,海底捞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明确消费的高峰和低谷。在消费低谷期,它与饿了么等平台合作,用高折扣吸引夜宵族、学生族前来消费,让生意“低谷不低”,更容易摊薄24小时运营的人力、水电等固定成本。

由此,业务对上云计算,海底捞年营收169.7亿元,增长近60%,一年新开200家门店,人均消费还能从97.7元上升至101.1元,国内翻台率提升2%,净利润年增长60%。


中台怎么理解?

所谓“中台”,其实是把业务的重复性工作剥离,也就是把各类业务的共性技术分工给IaaS/PaaS/SaaS平台来完成。中台化足以打破一个企业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孤岛”,统一各指标的标准、维度,统筹分析、决策。

简言之,中台是连接数据源和数据库的中间部分。

一家企业想要云计算,但必须要有大量的用户数据,而这大量的用户数据需要统一采集、梳理,上传至云,才能在云上分析、挖掘。这采集、梳理用户数据的过程就需要中台。


目前,中台常见三种服务——IaaS/PaaS/SaaS,区别可以用包饺子来理解:

包饺子需要准备好面粉,剁好的馅料,再调配好需要的配料,还得等面粉发酵完毕后和面。同时还要准备好煤气、蒸屉、砧板等厨具,还要有自己的餐桌与餐具。包好饺子放进蒸屉之中,蒸好后才能享用。

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准备,这就叫做本地部署(On-Premises)。

当然如果觉得麻烦,可以直接去超市买别人做好的冻饺子,回家里直接热热就可以吃了。这时候只需要准备好锅与煤气灶,还有餐桌、厨具就好了。与在自己家里面做不同,这里需要一个饺子的供应商,这就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但还是感到有些麻烦,那么可以直接打个电话,叫一家卖饺子的餐厅直接把做好的热腾腾的饺子送过来,你只需要准备餐桌就好了。这就叫做平台即服务(PaaS)。

如果什么都不想准备,甚至连桌子都懒得整理的话,就直接去饺子店吃好了。那里什么都已经准备好了。这就是软件及服务(SaaS)。


一般来说,流畅的中台可以为企业控制各种经济成本,这个经济成本不止是企业金钱成本,更有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各种耗费因素。


控制金钱成本

以制造业的上海通用五菱(重庆)为例。

作为国内知名汽车厂商,上汽通用五菱(SGMW)推进“新四化”战略。重庆分公司的采购物流部门作为典型代表,在推进上云的1年时间内,节约成本如图:

单部门节约成本已超15万元。

注:简道云是以阿里云为依托的saas平台

控制人力成本

以科研行业的中铁大桥科研院为例。

桥科院长期受到“excel辗转备份数据”的困扰,尽管已经有自研的信息平台,但多数项目数据习惯于纸质管理。

后来选择上云,通过API+信息平台,一方面,在手机上即可录入、提交数据,自动导入进平台,数据处理效率有效提升,轻松完成了项目、收入支出合同、招投标及报表等管理;另一方面,通过API+webhook,数据再也不需导出excel进行备份,成功实现了自动备份,免去人工成本的投入。

控制时间成本

以建筑行业的广东鸿安达为例。

每一个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基本都知道投标,但投标之前,是否要参投?如何报价?这些信息都要一一过相关负责人。 投标项目众多,不仅业务人员为此跑断腿,领导想看进度也不能及时看到。

鸿安达上云后,立即设计了投标管理应用,串联投标管理的负责人,任务流转到谁、手机提醒谁处理,直接缩短了业务流程耗费的时间成本。

中台如何搭建/选择?

对于企业来说,假如要搭建一个中台系统。

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自己开发,即IaaS;

如果企业技术水平不高,不足以完成独立开发,那么就可以找到一个办公系统平台,通过平台提供的服务去添加或者定制自己需要的服务,即PaaS;

如果企业不具备技术人员,或者开发成本过高,那么可以直接使用现有平台,或者提出需求由厂商提供定制服务,即SaaS。


总的来说,怎么样才能投入最小、产出最高?这是每个企业在信息化前都会考虑的问题。

而“云”的相比低价、高效驱动性、移动便利性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以验证。

这就是原因。


文章部分参考:

拐点已到!传统IT向“云计算”全面转移,不懂就出局
《“全面上云” 拐点已到,阿里云的好时代》PingWest品玩
再甩“四张王牌”,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全面上云的拐点已经到来


云衍生问题:

怎么理解 IaaS、SaaS 和 PaaS 的区别?

想问一下什么是API接口,具体是什么意思?


相关介绍:

简道云,以阿里云为依托的云办公平台。以表单为基础,特色的流程协作、图表分析等功能,让用户简单灵活的搭建管理应用,免去开发成本的同时,享受到数字化管理。

(点击进入:「简道云官网」)

为什么上云?上面的那些回答说了安全、省钱、节约等等,这些都是云计算的好处,但是没有说到本质上。其实本质上很简单,用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一句话就足够了:

只有不断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

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企业,上云的本质就是要进行IT投资,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云计算只要能够提高生产率,企业就可以将剩余生产作为保留盈利增加生产力剩余、或者直接降价来增加消费者剩余的筹码,以达到削弱竞争市场而获得更大利润的目的,那么企业上云就是完全必要的。

那么,上云是否真的能够为企业提高价值空间和竞争优势呢?

目前看来还不明确,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非常认同这一点了,也正是因为云服务技术的井喷式出现,才形成了现在的一个趋势:“云优先”。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词,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一下:

第一,IT支出疲软,企业的IT投资空间变小,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简单说,企业为了扩大价值空间就要不断压缩IT支出,因为IT支出所提高的生产率跟回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企业投资100万作为IT支出,也许不如将这100万投入扩大生产所来的利润高。这也就导致了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预算支出实际上并没有增长。

此时,云计算的出现就相当于救世星一般,因为最吸引IT运营转向云上的因素就是降低成本。上面的回答也说了,很多企业仍然依赖于那些使用了20多年的老旧系统和应用,这使得他们有80%的预算都花在了维护这些系统和应用上,而不是用来添加更创新的技术。

而上了云之后,企业不必建立和维护昂贵的数据中心,减少了场地、硬件、人员等资源投入,无需企业考虑硬件折旧和迁移,切实降低了SAP运行成本。

第二,现有的SAP系统不够稳定,而公有云更加稳定高效,而且部署简单

现在很多企业传统的SAP系统已经十分笨重了,而主流的公有云厂商云服务器、存储、高可用方案均通过SAP认证,可完美支持SAP系统稳定高效运行;而且与传统IT建设不同,在部署方面,通过云端部署SAP更加快捷和简单,解决了本地部署的高复杂性,仅需通过鼠标即可完成云部署,部署时间也从数周降低到数天。

第三,企业的数据资源能够变得弹性。

上云可以根据SAP实际运行需要增加云服务器配置或数量,使用高峰期过后回收资源,能有效应对企业月结、年结带来的业务压力,降低运行成本

第四,公有云的安全复杂性很有发展空间。

很多人认为云计算是解决这个数据安全复杂性的重要手段,比如新的数据库可以处理像自动为关键软件打补丁这样的任务,用来防止网络安全漏洞。而且有人声称,相比任何一家公司来说,云都可以提供更多的安全性来阻止黑客,企业是希望单打独斗,还是希望一起应对,答案显而易见。

那么,上云的这些优势真的实现了吗?

首先,对这种公有设置安全性的担忧,长期以来一直是云服务的症结所在。你怎么能确定谁掌握了你数据的加密密钥,怎么保证密钥不被复制到其他什么地方?尤其对于企业高管和传统行业来说,数据是要保证绝对安全而不被泄露的,很多公司的选择,也就是大部分敏感数据依然保存在公司内部,作为数据安全壁垒保护。

其次,价格也是个有趣的方面。云早期,除通过将支出从资本性转为运维性凸显会计优势之外,迁移到云确实能节省金钱也是卖点之一。渐渐的,此类宣传就偃旗息鼓了,这一领域慢慢变成了个雷区。迁移到云,以及即期支付模式,实际上有可能增加企业的运营费用。

最后,云优先策略只有在特定环境下才有意义。很多企业只是为了上云而上云,也就是面子工程,其实也许根本发挥不了一点价值和作用。

那么,企业该不该上云呢?

先看自己的需求是否真的需要:

  • 我要满足日益增长的流量和存储需求
  • 我要降低运营成本
  • 我要把更多精力关注于开发
  • 我要支持开发团队的远程访问和协作
  • 我要容灾、备份、升级和维护功能

再看自己能够应对这些问题:

  • 有些应用的操作可能产生延迟
  • 有些专有技术不能合法的部署到云端
  • 应用没能充分发挥云的优势
  • 应用调试时可能会损失操控的透明度
  • 可能面临架构的调整

因为这样才能飘呀~~

说的这些好处我都懂,但架不住为了利润作恶多端。

先给你甜头,各种优惠。等你把东西都搭建到云上,数据全在人家那,就是等着性命操之于手吧。个人数据如此,企业数据也一样。

尤其是以后,云肯定越来越普遍,但是在座的云服务商,谁能保证日后不作恶?

构建这种信任,才是最关键的。

如果不及时立法,任何承诺,都可以推翻。

云卖的其实是卖的是云运维。

优点,运维通用。

缺点,大部分是开源软件还好,少数闭源软件就是云时代的甲骨文,上了船就只有乖乖掏钱的份,再也离不开。而大部分云都主力推广自己的闭源方案。迁移成本巨大。

当年慧聪网把域名停放在万网,而万网被阿里收购了,当年的企业市场,慧聪,阿里二分天下。。然后,慧聪网有一次被莫名其妙停止解析好像七八个小时,当时还打过官司。

前不久,有个什么公司,数据放在腾讯云上,数据丢失,广告宣传的不知道多少个九也没用,开始说只是赔偿一个月使用费用貌似?后来据说有新的协议。


云上的东西,数据备份,容灾方案跟以前比一个都不会少。你要是把你的身家性命都放在广告里那么多九上,那我也服气。


该有的工作都不会少,减少最多的应该是一次性硬件投入和少部分运维成本。而这些成本跟云厂商的服务费,迁移成本等谁高谁低还不一定。。。

所以,并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公司上云。

或者这么说,越来越多的小公司选择上云。

正经大公司都是自建机房,用现在的话说叫做私有云。


随便看看,我就随便说说,信不信由你

虽然全面上云这个现象在业内已经算是达成共识了,但估计还是会有很多朋友不甚了解,聊聊个人看法,其原因有三:

1. 云计算成本的大幅下降。

通常我们所说的云或者云计算,指的是在云服务提供商的帮助下将企业所需的计算分布式、并行式地放在网络云端进行,从而大幅降低公司本身在技术和资金上的压力。从互联网业务发展到企业的核心系统,相当于整个企业都建立在云上。未来的云计算将实现从基础设施上云,到大数据上云,再到云上中台,最终达到云上智能的进化。可以说,一切皆可上云。

但不可忽视的是,企业除了需要权衡上云后能够带来多少好处/省去多少成本,“上云”本身这个过程的成本同样会让企业主们犹豫再三。

这也正是为什么会说今年是迎来“拐点”的一年——经过过去这十多年的发展,云计算也逐渐体现出了规模红利的优势。2019年全球IT基础设施中,云计算占比首次超过50%,标志着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数字化时代全面到来。巨大的规模效应也带来了成本上的优势。与企业自建机房的对比,上云可以降低一半的成本。对本身资金欠缺,计算量较少的中小企业而言,这个数字甚至会达到三分之二。不扯淡不玩虚,成本上的直观优化,自然会成为打动广大中小企业的不二法门。

2. 除去成本,安全性和稳定性上的优势也是公司选择上云的核心因素之一。

既然谈到了规模效应,大型服务商的优势自然也会延续到安全和稳定性上。一方面是自行运营的隐患——中小企业不论是设备数量,维护成本,还是技术支持上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一旦出现误操作,断电,自然灾害等意外,都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2016年北美区域传统IDC机房宕机近4000次,安全事件是云上的三倍。另一方面是靠谱可查的范例——根据阿里的报告,相比于传统IT,上云可以提高十倍的稳定性和五十倍的安全性。在此背景下,企业用脚投票,选择上云,也是最为合理的选择。

据个人了解,目前中国邮政国内国际寄递、双11和春节的千万级物流峰值都由构建在阿里云上的全国IT系统支撑,中石化、中石油、中国联通、中国海关、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南方电网、南方航空、首都机场、浙江省大数据局等机构也都在使用阿里云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这些案例就是天然的广告牌。

3. 9102年,效率也永远是王道。

对于每一个中小企业而言,在云计算面世之前,前期的机房建设和准备都是一项头疼至极又不得不烧钱的建设性难题。据报道,企业自建机房的服务器利用率仅为6%,维护状况堪忧,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All in cloud之后,则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业务量和需求购买相应的计算能力,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变动成本,按需按时来分配预算和需求,大幅缓解公司前期资金链的紧张。

试想,如果中小企业前期的技术和软件支持都可以用较低成本交给平台,在技术、人力乃至于企业架构层面是否都大大加快了运转效率?在专业人士的加持下,其效率可以很轻松的达到传统IT的三倍。以阿里为例,目前的人机协同大量已经大量应用于阿里经济体,包括个性化推荐,智能客服等等。阿里每年几万亿的交易额背后只有几百个运营人员,它们在数据智能的协助下拥有CEO一样的商业判断能力。All in cloud后,这些能力正在从阿里的能力成为社会的能力,为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效率+成本,这是源自企业血脉的呼唤,也是云计算能够告诉企业最直白、最具魅力的东西。

这里大多数人没做过运维,来来,我来给大家算一笔账。说一下云跟自己搭服务器成本的区别。云到底好在哪里。


8年前我在广州一个网页游戏公司做技术总监时,还没云,服务器全是自己采购放到机房去的。每个月硬件设备,带宽,cdn等花费20-30万,需要5个运维人员。

而现在,同样的需求搬到阿里云上,要50万左右,贵了一倍以上。但是!!!!只需要1个运维人员就够了!!!

为什么需要的运维少了那么多?因为运维流程简单了,而且不会出错,大量工作程序员自己就能做。当年我们的运维工作压力重到吐血,因为新买的一批服务器网卡驱动程序与centos版本不匹配,服务不断宕机,就让我们1晚上没睡觉。上了云,类似这种问题完全不会出现,工作压力轻了80%。还有什么报警系统,扩容流程,阿里云后台都一键搞定。

小公司注意力放在业务上,值得在云上花钱买稳定性安全性。



补一下当时的一些价格:一条机柜一个月租金是5000元,独享100m的带宽。可以放12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采购成本大概2万。假设一台服务器用4年,那每年大概12万,cdn给游戏下载加速,每个月大概1万5。一台100m共享带宽的服务器一个月租金2500左右,50台就是12.5万一个月。



得益于智能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2013-2017 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从 35.4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 332.9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75.1%

越来越多公司选择搬到云上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更高的灵活性

在进行扩展/缩减企业服务的时候,云计算比传统方法灵活得多,比如企业有一项业务,预估在某日某时并发量会比往常高很多,此时企业只需要在峰值时间前配置更高低云服务容量即可完成扩容,在峰值时间过后缩减即可。而传统方法需要购置许多服务器,耗时又浪费。

2.更强的容灾性

企业的服务突然出现问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原因可能有网络故障、电源故障、火灾、地震、暴雨等等。云环境在容灾设计上是十分灵活的,就算一个节点、一个集群的机器突然挂了,企业也可以很方便的将节点转移到其他机房的服务器上,及时避免企业的损失,而如果是传统的方式,可能出现问题就得排查半天,导致服务大量不可用,进而导致流失用户等等。

3.更低的成本

云计算可以降低硬件的高成本。企业只需按需付费(月付、季付、年付)即可享受到服务,这种模式对与现金流紧张的企业非常友好。再加上云服务的设置和管理的简易性,维护一个企业服务将变得非常轻松。反之,购置大量服务器不仅费用甚高,而且维护这些服务器也是一大笔开支。

4. 更专注于业务

与 IT 相关的诸多问题(比如部署、配置…),都可以在云服务上中实现自动化流程操作,如果继续使用以往的传统方式来解决这些无关业务的琐事,就是纯粹的浪费时间。使用云服务,企业可以将关注点保持在更具有价值的业务方面。


http://www.frostchina.com/wp-content/uploads/2019/01/Final-Report_Public-Cloud-Market-Research-White-Paper_FS_01022019.pdf

按题主所说,我理解的是把公司资产搬到云服务器上,去云企业向云服务商购买云服务,但是云服务有依托于云计算。

所以我们来先说说云计算是什么?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然后再来说云服务,我来举个例子:

按照传统方式建立网站,需要购买服务器,网络带宽,注册网站域名,开发,运维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最后才能建立起来我的网站。就好像是我们想要一个房子,不需要我们去装修,搭建,去砌墙,选格局,选地方。

云服务通俗理解就是有一个云厂商已经建立好了一个房子,地方都选好的,屋子里的家具彩电都很齐全,你只要去到里面就可以舒适的住下。

实现了虚拟化样式的房子感觉是不是很方便呢

云服务的几种形式:

公有云:公有云是为大众提供计算资源的服务。是由IDC服务商或第三方提供资源,如实例和存储,这些资源是在服务商的机房内部署。用户经由Internet互联网来获取这些资源的使用。公有云服务提供商有Amazon、Google和微软,国内有BATJ等。

拿吃饭举例,可以理解为下馆子,在外面吃饭,找到一家找你想吃的,只要给钱就行,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吃完还不用洗碗(运维工作)。

私有云:私有云部署在客户机房或托管在第三方机房并独享使用,不提供给外部。私有云可以对数据的安全性和资源的可控性有比较好的掌控。私有云一般由专门的厂商部署,如Vmware、Zstack、EasyStack、华为等。

同样拿吃饭举例,在自己家里的厨房做饭,自己买菜、洗菜,做好的饭自己吃不与别人共享,吃完饭自己洗碗(运维工作)。

混合云:混合云即结合了私有云和公有云,可以经由专线或VPN形式实现资源的整合,可以解决企业内部资源不足,便于横向扩展,业务可根据类型选型,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放在私有云,边缘业务放在公有云。

为什么选择云呢,因为它的安全稳定,和方便(亲身体验过后,最好用的两种:腾讯云、阿里云)。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6货源网 106487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