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1064879863
16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网站建设公司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指的是什么, 有什么长远影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指的是什么, 有什么长远影响?

发布时间:2019-05-23 00:37:10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多年前曾经对三线建设做过一些阅读,写过一点阅读笔记,下面转贴如下:巴蜀之地的开发始于战国之前。到诸葛亮向刘备献隆中对的时候,四川已经成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好地方,最后刘备果然因为据有四川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指的是什么, 有什么长远影响?多年前曾经对三线建设做过一些阅读,写过一点阅读笔记,下面转贴如下:


巴蜀之地的开发始于战国之前。到诸葛亮向刘备献隆中对的时候,四川已经成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好地方,最后刘备果然因为据有四川而三分天下。
到唐朝的时候,先后有三位李皇帝在756年,784年和880年去四川躲避战乱,从而使唐王朝能够延续近300年。
在宋末元初时,四川再次扮演了延缓朝代灭亡的角色,重庆钓鱼城保卫战从1258年开始,坚持长达36年,干掉了大汗蒙哥,南宋得以继续苟延残喘二十余年。
在明朝末年,由于张献忠据有四川,四川没能再次担起抗击满清的重任,但即便如此,67岁的女英雄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兵还是让张献忠没能进入石柱地区(今重庆附近)。
至抗日战争爆发,挽救中国的命运再一次落在了四川的头上。川人苦苦挣扎8年,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惨胜。

1935年,国民政府逐渐将国防中心移向西南,蒋介石说:“只要能够坚守住四川,守住西南,哪怕丢失了关内的15个省,也一定能够打败日本。”
1937年8月7日,成都举行10万人的集会,呼吁立即发动全民抗战守土为国。
1937年9月之后,刘湘前后率领7个军的川军出川抗日,最早出川的部队是杨森的二十军,直接参加了松沪抗战。据统计,八年抗战,四川共征集出川兵源及后勤劳力270万人,按当时全川4000万人口计算,每14个人中就有一个。李宗仁在其回忆录中说:“抗战八年,川军的牺牲相当大,抗日为国之功,殊不可没。”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了迁都宣言,确定以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以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
1938年12月1日,蒋介石正式开始在重庆黄山云岫办公。同时蒋介石兼任四川省主席,称四川为其第二故乡。

四川是中国抗战期间的后勤基地,据统计,在武汉大撤退和其它西迁线路抢运入川的工厂,共计600余家,重庆、南充、乐山、泸州、宜宾、内江等地建起了钢铁、兵工、机械、纺织、造纸、化工、制糖等工厂。

1941年~1945年,国民政府从四川收谷8228.6万市石(如果按照1石0.05吨算,是411.43万吨),占当时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当时的财政开支,四川承担了30%以上,而在此期间四川连年旱灾,蒋介石不得不发表《为实施粮食管理告四川省同胞书》,呼吁四川人民体谅国家困难,踊跃捐献军粮,这实际上就是在向川人乞讨。
1946年5月6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的第二天,《新民报》发表了《莫忘四川》的社论,文章写道:
...四川对于抗战的贡献是特殊的,抗战期间,四川不仅为中枢政府所在,容纳了所有全国性的行政机关,养活了不愿做奴隶的官民,就以支持抗战一事而论,征兵征粮,以四川的负担最重;出钱出力,又总是率先倡导。
假如没有四川,我们就不能想象抗战何以能够支持如此之久。

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前,鬼子一直认为,如果拿下中国京广线以东的富裕地区,中国在失去工业的90%以及全部外援通道后,将不可能对日本进行有效的抵抗,那时,民国政府必将向日本投降。

上图为鬼子的劝降传单

民国政府没有投降,如前文所述,在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后方基地的支撑下,民国政府一直坚持抗战到1945年日本投降。
但是,在抗战进行到最后两年的时候,整个后方基地已经筋疲力尽了,可以说抗战胜的十分侥幸。
这其中除去国民党施政方面的原因以及日寇封锁造成的产供销困难等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就是西南缺乏原材料和能源,并不是说西南地区缺乏相应的矿藏,

这其中隐含的意思是缺乏开采矿藏和加工矿藏的重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

这个问题不是全面抗战开始后才出现的,在1933年,中国的钢产量为3万吨,日本为310万吨,中国的煤产量为998万吨,而日本为3000万吨。一年3万吨钢显然不能满足中国的需要,那时中国有95%的钢铁需要进口。而仅有的3万吨钢铁生产能力,又有相当一部分控制在日资手里,到1937年工业大转移的时候,全上海只有一家钢铁企业随同西迁【注1】。据有关资料称,到1938年1939年,中国的钢产量下降到只有1000吨。

重工业落后这个问题早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1935年11月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徐庭瑶【注2】等代表就说过:

“国家如无重工业,更不可以言国防。”

对于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众所周知,四川人民为了反抗满清出卖川汉铁路路权,掀起了保路运动,这次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但是自1911年民国建立之后,直到1937年,在这26年间,川汉铁路成渝段始终都没能建成。在整个京广线以西地区,除去滇越铁路、陇海铁路的一段以及阎锡山搞的同蒲窄轨铁路,中国就再没有铁路了。
下图是1949年时的中国铁路网示意图(注意,形成铁路网的只有东北,而东北的铁路网基本是在日伪时期建设的,也就是说东北的铁路网是被鬼子占据着的。)


以这样悬殊的工业和基础设施,要想坚持8年抗战并争取最后的胜利,就只能以那些不愿为亡国奴者的生命进行交换了。

时间前进到1964年,即美国发动北部湾事件的那一年,这时距抗战结束近20年,
但是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却一点也不乐观。4月25日,总参谋部作战部根据副总参谋长杨成武的指示写出了一份报告,报送给了毛泽东等中央常委,报告中说:

杨副总长:
根据您的指示,我们对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问题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我们接触到的几个方面来看,问题是很多的,有些情况还相当严重。

(一)工业过于集中。仅十四个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包括飞机制造业的73%,舰艇制造业的78%,无线电制造业的59%,兵器制造业的44%)。

(二)大城市人口多。据1962年底的统计,全国有14个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25个五十万~一百万人口的城市。这些城市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易遭空袭。战时如何组织城市防空,疏散城市人口,保障坚持生产,消除空袭,特别是核袭击后果等问题,尚无有效措施。

(三)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一般多在大中城市及其附近,易在敌人轰炸城市时一起遭到破坏。同时,这些交通要点,都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战争初期,交通可能陷入瘫痪。

(四)所有水库,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我国现有容量达到1亿到350亿立方米的大水库232座,其中52座位于主要交通线附近,有17座位于15个重要城市附近。此外,尚有不少中、小型水库位于政治、经济、军事要地和交通干线的要害位置。……被同时破坏后,北京市及周围广大地区将遭洪水冲击,并且危及天津……。

我们认为,上述问题,是关系到全军、全民和直接影响卫国战争进程的一些重大问题。建议由国务院组织一个专案小组,根据国家经济的可能情况,研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积极措施,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

总参谋部作战部

对于一个强国环伺的弱国来说,不要说政治领袖,就是普通老百姓,也未必能够轻松地看完这份报告。这份报告中蕴涵着太多的杀机。虽然那时的中国经过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工业和交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中国的经济地理分布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中国的主要工业、交通设施还是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由于山川险塞,交通不便,工业的发展仍然十分滞后。
如果一旦周边的强国对中国发起突然袭击式的大规模侵略战争,东部地区无险可守,势必还要重演抗战时期迁都四川的故事。而这时的四川交通只有成渝铁路和宝成铁路,作为现代工业基础的钢铁和煤炭,在包括四川在内的西南三省基本还处于空白的水平。
靠这样的交通和工业要支撑起新的抗战,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确定三五计划时,Mzd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三线建设的重要性,强调攀枝花的钢铁,强调六盘水的煤炭,强调成昆铁路。

1964年5月27日M说:“现在不着手,耽误了时间,将来不利。要把西南这个战略方面打通。要搞成昆铁路,搞贵州的煤,搞西昌的铁矿和钢铁厂(即攀枝花【注3】),以这个为重点,其它的都可以慢搞。”

1964年6月6日,M批李富春说:“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子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

1964年7月15日,M在中央会议上说:“如果材料不够,其它铁路不修,集中修一条成昆路。必要时也可将内昆路的铁轨拆掉,先修成昆路”(孙东升,《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

1964年8月底,对李富春关于三线建设缺乏资金的说法,M当即回答:“没有钱用我的工资!”

至1964年底,李富春计委倒台,中国开始了余秋里小计委(即计划参谋部)时期。
这中间的前因后果,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不过中国从这个时候起就开始进入长达14年的备战时期。

为此,四川再一次成为国家的中心地区,不过这回不是进行筋疲力尽的战争,而是成为国家投资的中心,以备战的名义,中央政府将大笔的资金,大量的技术设备,大批的人才,投入川、滇、黔的万山丛中,1966年,西南地区的投资预算几乎占全国的1/4,而四川则占到全国的近1/6,在此之前,四川的年投资完成额最高的年份是1960年,23.26亿元,1964年四川完成投资额只有7.6亿元,至1966年,这个数字一下翻到33.19亿元。

在二五计划时,东、中、西部的投资比重是1:0.89:0.57,到三线建设时期则变为品牌.1品牌.30。
四川的中心地位从国务院规定的各省市自治区编码顺序中也可看出,在70年代,四川省居于全国之首为01,直到80年代,才恢复以北京为01

在三线建设期间,中国的西南地区的建设获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攀枝花钢铁公司,年产钢150万吨(1974年)
2、水城钢铁公司,年产铁矿石40多万吨(1966年)
3、西南铝加工厂,年加工铝材2.45万吨(1965年)
4、六盘水煤炭基地,年产煤715万吨(1972年)
5、渡口煤矿,年产煤225万吨(1971年)
6、峨嵋水泥厂,年产水泥100万吨(1970年)
7、龚嘴水电站,年发电20亿度(1973年,到1975年底,西南三省年发电179亿度,是1965年的3.67倍)
8、成昆铁路1091公里,川黔铁路463公里,贵昆铁路644公里,湘黔铁路820公里,襄渝铁路895公里(总计3913公里,再加上原有的成渝铁路、宝成铁路,基本形成西南铁路网的雏形)。【注4】

在抗战中,川人为国家忍饥挨饿,川人为国家浴血奋战;
在三线建设中,国家用钢铁厂,用煤矿,用电站,用铁路对川人进行了补偿。

注品牌937年8月上海炼钢厂、大鑫钢铁厂奉命将主要生产设备迁往四川重庆,但是上海炼钢厂没撤完,剩余设备厂房被日军破坏,大鑫钢铁厂则没有西迁,因为在1945年12月曾经出现国民政府特派员接收原由华商经营后被日本侵略者霸占的和兴钢铁厂、中华制铁厂、大鑫钢铁工厂和泰山砖瓦厂的事件,引起原华商经营者愤慨,几经抗争和交涉,原产始得发还。

注2:徐庭瑶,1890年生,安徽无为人,参加过东征和北伐,作为蒋介石嫡系战将参加军阀混战和对红军的围剿,***事变后曾率部在华北长城和桂南昆仑关顽强抗击日军,并初创了国民党军机械化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他所创建的机械化部队被消灭殆尽,1974年在台湾病逝。

注3:攀枝花铁矿的发现经过
1936年2月:中国西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任常隆庆偕助手殷学忠等人对今攀西地区的地质矿产进行勘察,涉足今攀枝花尖山等地,勘测矿点50余处,认为“安宁河流域矿产丰富”,发表调查报告《宁属七县地质矿产》
1954年4月22-28日:全国第一次地质普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全国成立43个地质普查大队,攀枝花被列入会理大队普查之列。
6月18日,会理普查大队成立,代号为西南地质局508地质队。
12月15日,西南地质局工程师秦震等到攀枝花矿区察看是年7月南京大学地质教授徐克勤带领学生30余人在攀枝花矿区的普查情况,确认勘测可靠,遂向地质部提出安排重点普查攀枝花矿区并请求苏联专家来此指导。

注4:关于三线建设的统计数字及引文均来自陈东林的《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对于抗战时期的资料则主要来自张燕萍的《抗战前国民政府经济备战的军事价值初探》和不知名作者的网络文章《中国钢铁工业在国民党统治黄金十年的衰落》


…………………………………………………
下面介绍一下成昆铁路的建设过程



上图这座象牙雕塑于1974年完成,为了制作这座高1.1m宽1.95m的雕塑,140个人用了8颗象牙。今天,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国家禁止了象牙贸易,牙雕艺术家们担心后继无人,当他们提请国家保护他们的传统手艺不致失传时,就以这座雕塑作为依据。
现在,这座雕塑被陈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据说和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模型以及美国从月球带回来的陨石放在一起,很多到这里参观的中国人都要在这座雕塑旁边拍照留念。

这座雕塑基材用的是象牙,象牙是一种可以极尽繁琐,精雕细刻的材料,过去一般只用于小件工艺品的制作,而如图中这样巨大的作品,则非常稀少,用工笔的手法表现一个宏大的主题,说明了这个主题其中蕴涵了无尽的内容。

这座雕塑所表现的主题是一条铁路,一条穿行于群山峡谷中的铁路,一条桥隧相连的铁路,一条周边环境极其恶劣的铁路。

在一个新生的贫穷的并且被封锁的国家,建设这样一条技术难度很高的铁路,本身就代表着数不清的艰难险阻。

这就是PRC中国致送给联合国的第一件礼物,成昆铁路象牙雕塑,如美国的陨石苏联的卫星一样,中国的雕塑展示了这个国家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力量。
作为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有什么比自强不息更能打动世人,更能震撼人心呢?

这其中恐怕还有那么一丝威慑,即,我在如此艰险的山区也是有铁路和工业的,不要妄想打败我!

成昆铁路(成都—昆明)全长l091公里。
北联宝成线,可通陕甘,南经贵昆、南昆可通黔桂,可下南海,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铁路网基本骨架,是西南与西北相互联系和资源外运的重要通路,是四川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在青藏铁路贯通之前,在北纬25度至北纬35度之间,成昆铁路是中国最西面的铁路。

即便是青藏铁路修通的今天,当国家确定八纵八横铁路干线时,成昆铁路仍然是最西面的一纵。



图片来自铁道馆—中国科普博览网站。


一五期间,成昆铁路即着手勘测设计,在当时苏联专家的配合下,提出了三条选线,即东线、中线和西线,其中中线较为容易,东西两线较难,尤其是西线,由于横穿大小凉山,苏联专家认为难度过大,无法建设铁路。但是东西线沿线辐射人口多,中线辐射人口少,尤其西线将通过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对于长期贫铁的中国来说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最终决策时,成昆铁路采用了险峻的西线方案,东线方案则成为今天的内昆铁路。

1958年7月,在那个大跃进的年代,成昆铁路从成都端开始修建,这是成昆铁路的第一次上马。当时的工程名称是:成昆铁路,新建工程北段成都至金口河间249.6公里。
根据相关史书的介绍,在1958年,中国铁路新开工和在建项目达94项,是1957年17项的5倍多。

而就在1958年7月,另一项伟大的工程,青藏铁路,也从西宁开工建设,这项工程直到2005年才全线通车建成,历时47年。

而成昆铁路则历时12年建成通车。

1960年,成昆铁路成都至青龙场间66公里铺轨通车,办理临时运营,由于三年饥荒的影响,成昆铁路的建设随即停工。

1964年,也就是美国开始全面侵略越南,发动北部湾事件的那一年,中国的发展道路开始向备战方向偏移,开始了三线建设。而成昆铁路则成为西南大三线建设核心
“两基一线”中的那一线,而成昆铁路上的攀枝花则成为两基中的一基,即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另一基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

曾经有社会学家评论:“成昆铁路、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煤矿基地的建设,改变了中国西南地区2000万人的命运,使中国西南荒塞地区至少前进了50年。”

对于上面这句话,本人曾经反复百度搜索,始终没有搜出是哪一位社会学家说的,不过攀枝花、六盘水、成昆线的建设,却实实在在地将工业文明投射到了西南的万山之中,要知道,直到在20世纪,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还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这张图片是西南铁路网的示意图,我在图中标注的绿线即为成昆线、贵昆线、川黔线和成渝线,除去成渝线是50年代初通车的,另外三条铁路都是当时要新建的。


通过这些铁路,成都、重庆、贵阳、六盘水、昆明、攀枝花、西昌这些城市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环路,从而形成一个煤铁复合体与机械加工的循环流水线。

如果联想到重庆和四川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就不难想到这意味着什么了,这些城市和铁路将是中国遭到大规模侵略时最后的复兴基地,在西南地区的万水千山之间,它们构成了一个缩微中国,是中国人最后的避难所。

还是在1964年,西南铁路大会战拉开了序幕,中国组成了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总指挥部,由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和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师为主力,第三工程局第三处、大桥工程局、电务总队、机械团配合,成都、昆明铁路局以及沿线民工参加,组成了30万人的筑路队伍,迅速在北段成都至西昌、南段西昌至昆明全面展开施工。这是成昆铁路的第二次上马。

与此同时,贵昆铁路(贵阳-昆明)和川黔铁路(重庆-贵阳)也同时展开大规模施工。

工程在各方面积极支援配合下,进展顺利。至1965年末,川黔、贵昆两线接近完成,其施工力量也全部参加到成昆铁路的施工中,建设者达到40万人,施工达到高潮,按当时的进度,原定1968年“七一”建成通车的计划完全可以实现。

但是,文革开始了,铁道部的建设部门机关瘫痪,各种层面上的夺权造成工程停顿、物资散失、工地荒芜,甚至数万职工因武斗激烈而被迫逃离现场,只有部分职工坚守工地,冒险看守器材设备,维护已停工的工程,避免了崩溃性的损失。

原定1968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计划落空。
在铁道兵负责施工的地段情况比较稳定,但对外交通、路料供应、给养保证等也受到影响,施工不能正常进行,1967至1969年三年间,成昆铁路工程进度仅及1966年一年的工作量。停工损失达7亿元以上,占工程总造价的1/4。

军队支左,图片来自《万水千山变通途》画册

至1969年8月,中苏之间发生了珍宝岛之战,国家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成昆铁路的建设再次被拔高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
在紧迫的形势下,ZEL代表中央发出“成昆铁路务必于1970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命令。命令重新成立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统一领导施工,短短数十天内,数万铁路建设者兼程返回工地。 9月1日,沉寂两年的成昆铁路北段全面恢复施工,这是成昆铁路的第三次上马。铁路建设者们克服了千难万险,工程一路突进。
大规模汽车运输,来自《万水千山变通途》画册。


经过10个月的突击抢建,成昆铁路南北段终于按期在四川省西昌礼州实现了铺轨对接。7月22日全线试通车,1971年1月1日即正式交付运营。
铺轨对接,来自《万水千山变通途》画册


从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成昆铁路的第一次上马源自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豪情。当然也有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

成昆铁路的第一次下马是三年饥荒,第二次下马是文革,都是因为内部不稳而导致停工,一项伟大的工程如果想要完成,真是要内部政通人和才行啊!

但是促成内部政通人和的是外界的压力,如果没有外力干预,成昆铁路何时竣工真的很难说。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而且雄心勃勃的国家,超级大国们真是不放心啊!想不干预都不行。

先是美国在南面折腾,促成了成昆铁路的第二次上马。

然后是苏联在北面折腾,促成了成昆铁路的第三次上马,并最终彻底完成。

如果不是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的军事威胁,没准成昆铁路就会和青藏铁路一样,拖个几十年也未可知。

毕竟,在技术落后的年代,修建这样不停穿山跨河的地下铁路,是要用很多人命作为代价的。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6货源网 106487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