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1064879863
16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网站建设哪家公司好 >  中国有哪些不错的技术公益案例?


中国有哪些不错的技术公益案例?

发布时间:2019-09-12 18:07:14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百度一些关于自杀的关键字
中国有哪些不错的技术公益案例?百度一些关于自杀的关键字

以人脸识别技术寻找走失儿童的微软(中国)“回家”软件

“回家”软件通过微软人脸识别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寻找走失儿童。微软人脸识别 API 是一项基于微软智能云的服务,它可以对人脸图像进行扫描,利用先进算法确定两张人脸图像是否为同一人。这个工具能分析27个不同的人脸面部特征,因此即使拍摄角度不同、面部表情各异,程序也能从许多张照片中准确识别相似图片。

这项技术是微软认知服务的一部分。认知服务是一个人工智能工具集合,能帮助开发人员为各种设备和平台上的应用添加更智能,更有吸引力的功能,如表情检测、视觉和语音识别以及语义理解等。

微软项目团队在2015年8月提出向“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提供人脸识别技术时,该组织的创始人张宝艳理事长的态度有所保留。她说之前也有其他公司愿意提供类似技术,但都半途而废了。还有公司经过几次沟通后发现,他们的技术无法解决寻找走失儿童面临的一大技术挑战——跨年龄人脸识别。


微软项目团队第一次与张宝艳的团队会面后根据“宝贝回家”提出的反馈,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回家”软件进行优化和调试,以提升搜索效率。优化细节包括:将家寻宝贝的信息以及宝贝寻家的信息分开保存,以便在不同照片库间进行交叉比对;根据工作人员的使用反馈增加了一些自动化工具,提升操作效率;另外,项目团队还优化了后台程序接口,扩充了后台的照片库容量。

事实结果证明“回家”完全可行,人脸识别技术给寻找走失儿童带来了极大帮助。从2015年8月项目启动到2017年6月,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帮助1900多个走失儿童回家

是时候亮出我们基金会的“亦行公益接送”项目了

“亦行公益接送”项目是采用亦行无障碍车为残障人士或高龄老人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公益接送服务,每款车都配备了专门的特种设备,例如轮椅升降机、轮椅固定装置、伸缩台阶、旋转升降座椅等等,最大化的满足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出行。

我们项目希望能通过公益的无障碍接送服务来帮助那些因为行动不方便长期在家无法出门的残障人士多走出家门,让他们能融入社会生活,也希望残障人士能被社会关注及容纳,减少社会歧视的眼光,并且推动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同时也能为残障人士的家属减轻一些出门的不便。


@爱睡觉的邓公子 写过的一篇回答也很全面的讲述了为什么我们在街上比较少能看到残疾人。不是残疾人少,而是他们出门真的很不方便。

为什么在美国可以看到很多残疾人?

我们都会有老去的一天,不要等我们老了行动不方便了才知道无障碍环境的重要性。

最后放上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亦行服务

我们的愿景是“促进人人自由出行,自主生活”

技术公益,必然要提一下寻人项目。

要说寻人,还得顺着电线杆子开始捋。

相当长一段时间,寻人启事都是寻人的主要工具。它们被贴在电线杆子或十字路口的墙上,和重金求子、一针见效、单间出租、疏通管道一起成为一座城市的亮丽风景线街道牛皮癣。



但这些免费广告位不太靠谱。

一来效率低。从准备照片、写文案、打印、买胶水、找人张贴,整个过程都在耽误最佳寻人时间;

二来效果差。尤其现在手机这么好玩,少有人会抬起头,在一堆花枝招展的小广告里辨认出一张寻人启事,不撞电线杆就算好。



此外,寻人启事还有可能随时被覆盖、清理掉。

这一切都导致以往找回率非常低,有媒体报道,2010年前后我国失踪儿童的找回率不到1%。

也有人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广告,跟电线杆子半斤八两,除了时效性差,还跟各种声明、公告混迹在同一个角落,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


但大多数时候,这都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前几个月央视就报道过一则案例,72岁的老人王玉明为了寻找走失的妻子,每天一大早就骑上单车,背上二十管胶水、几百张寻人启事、一床被褥和几个馍馍,从早贴到晚。

困了就睡路边,晚上也不敢睡旅店,生怕路边某个流浪者就是他走失的妻子。

他贴了一万多张寻人启事,自己也多半清楚效果并不好,可他只能这么做,哪怕多出万分之一的找回率,也要去做。

这就是大多数人贴寻人启事时的心态。


互联网普及以后,人们也自发通过贴吧、论坛之类的交流社区或是QQ、微信、微博之类的社交媒体发布寻人消息。

某种程度上,互联网加速了信息流通,为找人提供了便利性,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假信息。

一条寻人启事稀里糊涂转来转去,转发的人根本没法确定真假,也不知道人是不是已经找回来了。

有网友就曾曝光自己朋友圈出现过利用假的寻人消息做营销卖广告的事。


图片来自某知乎回答


非中心化的社交网络不适合寻人,而在建立中心化寻人系统这件事上,欧美国家比我们早了十几年。

早在1984年,美国就成立了“全国失踪和受剥削儿童保护中心”,并建立信息化系统,使得全美50个州的失踪儿童信息都能联网查询。

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鼓励各种社区加入“安珀警报”,只要出现绑架儿童事件,系统就通过电视、广播、电邮、路边的告示牌等方法告知附近民众。


“安珀警报,请打开本地电台”


在美国,如果一个教室正上着课,所有人的手机同时警铃大作,那多半就是附近出现绑架儿童事件。


手机弹出安珀警报


美国的“安珀警报”最初是因为一名叫“安珀”的小女孩被绑架杀害,引发公众关注后美国政府出台建立。

但是为了防止“狼来了”,安珀警报的发布规则很严格,比如:


只能针对17岁以下的儿童绑架

儿童必须有受到重伤或死亡的危险

必须有绑架者的车辆详细资料

……

如果是大人走失或是其他不满足安珀警报的失踪情况,国外通常也得找警察,或通过社交网络、贴启事等方法来找人。

2010年前后,谷歌公司做了一款名叫“谷歌寻人”(personfinder)的工具,聚合多个渠道的丢人、寻人数据,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帮大家寻人,同时解决寻人数据的“信息孤岛”问题。

网站画风一如既往地简洁:



巧的是,那一年谷歌谷歌退出中国市场,所以中国大陆网民恰好没赶上这个工具。

但没关系,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寻人网站,比较知名的“宝贝回家”网。



宝贝回家网创立时间很早,2007年,但最初知名度不高,由于是私人创办,网站的的信息渠道、资源对接能力显然没法和谷歌这样的巨头公司比。

甚至经费都得自己全掏,创办人张宝艳也是因为当年自己儿子走失过一次,才萌生了创办寻亲网站的想法。

国内主流互联网公司关注到网络寻人这件事,几乎都在宝贝回家网创立之后,具体追溯到2012年前后,当时有不少互联网公司开始发布自家的寻人平台。

但平胸而论,寻人网站越来越多,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关键得看数据是否相互打通。

倘若各个网站之间的数据是打通的,其实只要一个寻人网站就够,所有人都在上面发布消息;反之,如果背后的数据没打通,哪怕有10086个网站也只会让信息孤岛更严重,丢了孩子都不知道上哪家网站发布信息。

人们真正开始重视寻人数据的打通,大约从2013年开始。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雅安)当天,搜狐、百度、新浪微博、腾讯微博、360等各大公司都上线了自家的互联网寻人平台。

人们很快意识到问题:五花八门的寻人平台,该上哪一个发布和关注信息?

阿里巴巴一淘网的


360搜索的


搜狐的


还有更多就不一一列图了。

次日,媒体人阳淼在虎嗅发表一篇文章:



他呼吁国内各平台打通数据,具体做法是先统一数据格式,再共享,去重,以减少重复劳动,为救灾民政部门提供更统一的人员资料。

阳淼注意到当时谷歌寻人平台已经发展出一套名叫 PFIF(寻人信息交换)的公共数据格式,因此建议国内公司都使用该格式。

360团队最先看到消息,身在香港的周鸿祎听到技术团队的汇报后很快指示,随后360搜索官方微博就发出声明,使用 PFIF 格式并开放数据。之后老周本人也发了条微博,建议各大互联网公司尽快实现寻人数据的共享。

不到一小时,搜狗CEO王小川和微博CEO王高飞就转发表示支持。

其中王小川的转发比较有意思:

我不转周鸿祎的帖子,这次例外。……搜狗已经和搜狐打通了寻人数据……也希望百度和360加入”。

而老周的微博也提到“自然灾难面前,救死扶伤是第一位的,各互联网企业应放下恩怨和纠葛”。

这两人的回帖来去之间都能闻到一丝火药味。



原来,就在前一年下半年,360、百度、搜狗三家国内做搜索引擎的公司正相互打得飞起,各种打官司,人们称之为“3SB大战”,具体什么事就不赘述了,他们之间因为共同的“寻人任务”而共享数据,颇有些泯恩仇的味道。

那次之后,后来者就更注重数据的共享了。

2013年是互联网寻人最神奇的一年,当年还发生了另一件“互联网寻人史”上的大事:404公益

通常情况下当人们进入一个不存在的页面时,浏览器会提示 404 Not Found :



有人灵机一动,把它变成一则公益寻人广告。


也许你见过类似页面


这个概念最早源自欧洲的 “NotFound Project” 项目,由【欧洲失踪儿童行为组织】和【欧洲寻找失踪人口联盟】等公益组织发起,旨在利用闲置网络空间帮助寻回失踪儿童。


NotFound Project 项目截图


网站站长只需要在网站服务器里植入一段特定代码或工具,就能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中加上该功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消息传到国内,掀起了一股404公益风潮。

腾讯QQ空间是最早一批响应的,404公益最初的发起人和负责人黄希彤在知乎上的一个帖子里讲到,

最初是2013年9月26日,他和几个同事在网上注意到 cnBeta 的一篇关于欧洲 NotFound 项目的文章,几个人发现这事儿完全在自己的技术能力射程内,一拍即合决定在国内也做一个。

当时那篇文章


他说腾讯公司并没有安排他们这么做,他们自发托腾讯公益基金会的同事联系了宝贝回家网,拿到真实可靠的寻亲数据来源。

然鹅,就在他们技术调试的过程中,发现居然有一个叫“益云”的公益网站先做出 404 接入服务,只不过实现效果并不如他们设想的好,需要用户在404警告页面主动点击跳转到寻亲页面。

说到这里幺哥打个岔,这个公益网站“益云”之前叫“鹰眼”,原本是个搞网络安全(也就是黑客研究)的站,创办者是中国第一代黑客,鹰派联盟的创始人“黑客老鹰”万涛。

后来“鹰眼”不晓得为啥就在2009年改叫“益云”,从黑客跨界搞公益了。

这几年我常在 【GeekPwn 极棒破解大赛】中看见万涛当评委,一想到他不仅技术了得,还是中国最早一批推动 404 公益的人,可谓“侠骨柔情”,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万涛


鹰屁拍完了咱们接着讲寻人公益。

对于404公益的最初发起方,有说是益云的,也有说是腾讯员工自发发起,但幺哥觉得这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互联网上有大批人受到这个点子的感召,愿意为此付诸实践,404公益才得以在中国生根。


当时的宣传页


2012年11月7日,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潘柱廷(人称“大潘”,也在安全行业,看来安全跟公益真的有缘)发布了一则#404公益#微博:

“举手之劳,将你自己网站的404页面(页面没有找到)挂接1个公益广告位,传播最新丢失儿童信息,一起帮助宝贝回家。”

这条微博一下被讨论地飞起,各大网站站长热烈响应,拉开#404公益#推广的序幕……

老实讲,回过头来看,最终通过404页面直接找回的孩子数量其实并不算太多(跟后面出现的寻人方法相比),但从那之后,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互联网技术做公益寻人的力量,这才衍生出后来的事。

404公益之后,互联网寻人的下一个转折点是2015年。

2015年11月20日,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上线,基本功能也是发布和查看失踪儿童信息,关注公众号之后,如果附近有儿童丢失,就会收到推送。

仅两天,平台注册用户就突破83万。

但与此同时,平台就遭到猛烈质疑:

谁在负责该平台,运营方有没有资质?

预警信息的业务流程和报警模式非常不规范,为什么没有政府执法部门来审核信息?

预警平台为什么收集那么多不必要的用户隐私信息,是否能保证信息安全?


当时的相关文章


争论了几天,平台主办方在舆论压力之下紧急关闭失踪讯息的发布功能,仅作为志愿者平台使用,并宣布之后会推出专门的 APP。

好心未必能办成好事,那件事让人意识到互联网寻人并不简单,涉及到各种技术方案、业务流程乃至公信力背书等各方面问题。

说来也巧(其实一点也不巧,现在想来应该是必然),就在微信端的“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下线的第二天,11月25日,阿里巴巴打拐办成立。

几位志愿者组成一个项目研发小组,协助公安部打拐办开发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用于全国各地一线打拐民警即时上报各地儿童失踪信息。

2016年5月,平台正式上线,被称之为“团圆系统”。

这个平台不允许网民自行发布寻人消息,所有信息都在公安部门的审核和指导下统一发布,可以确保真实和即时。

除了发布在平台官方微博等渠道,也开放 API 接口供第三方 APP 接入。


请认准平台的官博


它能依照丢失时间、地点来选择寻人消息的推送人群,比如:

失踪1小时内定向推送到方圆100公里(包括警察和大众);失踪2小时内,定向推送到方圆200公里……

有了权威部门的信任背书和阿里的技术加持,团圆系统很快就接入众多 APP,覆盖超过9亿人,基本上只要是一台手机都在团圆系统的射程里。


如今成员已经远远超出上图


截止到 2019年6月,“团圆”发布失踪儿童信息 3978 条,找回3901 名,找回率高达 98%,完全不输美国的安珀警报。

要说缺点,团圆系统目前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这么一套系统。

除了利用定位信息精准推送,科技巨头们也用人工智能来寻人。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百度AI寻人和腾讯优图的“天眼寻人”。

2016年底,百度公益和民政部、宝贝回家合作,开启AI寻人项目。

AI 寻人的原理说起来也简单,主要用的面部识别技术。

寻人涉及到庞大的数据比对。一边是民政部、公安系统、寻亲网站和救助站的走失者数据,一边是走失者家人上传的数据。系统将文字信息和照片进行比对,给出相似度最高的参考结果。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走失者无法准确表达自己身份信息的人,人脸识别就成了唯一的身份比对办法。



根据百度官方给出的数据,三年时间里,百度 AI 寻人比对了超过20万人的信息,帮助 6700 多个走失者与家人团聚。



无独有偶。

2017年6月,腾讯也跟福建省公安厅合作,推出了一个人脸识别的寻人系统——“牵挂你”防走失平台,也帮助福建省公安厅寻回超过一千人。

另一个尤其值得拿出来单独讲的,是今日头条的“头条寻人”。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把儿童看作走失的重点,无论是美国的安珀警报还是中国的“儿童失踪预警”、宝贝回家网,光是听名字就知道是找孩子用的。

刚开始,今日头条也把重点放在儿童身上,直到 2016 年,他们利用头条的消息弹窗帮助找回一位走失老人。

那一年,他们就组建起一个专职寻人团队,并且把注意力放在全年龄层,而非只关注儿童走失。

除了定向精准推送技术,他们也用到了面部识别技术来提高寻人效率。



在运用技术帮忙找人的同时,他们还多做了一件事:及时回访和寻人数据分析。

以往的寻人,只要找到人就够了,并没有回过头来对走失这件事进行分析,因此相关的研究资料也非常少。

头条寻亲团队会对每一个走失者进行回访,用数据化进行分析。7月我参加头条的寻人活动时,就现场听到了几个出人意料的结论。

现场拍的照片有点糊


相信这些结论里,也有出乎你意料的:

1.三大走失人群分别是:成年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其中成年走失人数最多,其次是老年人、未成年人。

2.三大走失原因:精神疾病、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智障

3.抑郁症是最致命的走失原因,虽然因为抑郁症走失的不多,但是最致命。

4.六成未成年人走失,是因为主动离家出走。

5.72小时是走失者回家的黄金时间,之后寻回率直线下降。

6.49%的走失者是在救助站的帮助下找到的家人。

7.近一半走失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8.佩戴定位手环能有效防止走失。

9.人脸识别大幅提高找回率。

这些数据和分析过程不仅能给全国各地的组织机构提供参考,纠正以往对寻人的错误认识,也能给那些家里有易走失者的家庭提供建议。比如:

家人走失后一定要及时联系警方、救助站、家人有走失风险要及时佩戴定位手环、老人行为异常时要及时上医院防治阿尔兹海默症等等……

至今,头条寻人已经帮助找回一万名走失者,还曾经在弹窗一分钟内就帮助找到走失者。


---

最近马云说了一句话挺火:不是技术改变世界,而是技术背后的梦想改变世界。

技术是工具,没有它办不成事,但光有它也不行。

回看寻人这事儿,技术上对那些巨头公司来说没什么难度,更宝贵的是他们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来携手做这么一件事。

去参加头条寻人的活动那天,大屏幕上写了个“科技向善”,我身旁一哥们看见就说,嘿,这不是腾讯小马哥今年刚提出来的公司愿景吗?怎么头条也用上了。



我说是呀,腾讯当然能把科技向善作为愿景,这很好。但“向善”从不是谁的专利。

如今互联网技术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到了能影响一个国家政权(比如Facebook泄露门、邮件门)、改变人类历史走向(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地步。

越往后,科技的善恶对世界的影响更多。

由此,未来人们评价一家公司越来越会像评价一个人那样,不仅评价它的成就,还看道德水准、善恶观。

好在现在的巨头们已经意识到这件事。

现在的科技寻人模式其实远远谈不上完美,越往深了做,就越会发现公益并不只是发发善心,它是一门真正的技术活。

据一位朋友透露,某科技公司之前做了一个跨年龄AI人脸识别,想帮助寻回从小走失的孩子,结果有一次被找回的孩子(已经长大)不想认亲生父母的情况,场面一度尴尬,弄得他们都不好意思宣传这事儿了……

而头条寻人也曾经驳回过很多奇葩寻人请求,包括把老婆打跑了想找回去的、假借寻人启事来追债的、恶作剧的、弹窗之后家里觉得丢人又要撤回弹窗的……各种奇葩事件。

亦或是,有些用户吐槽寻人弹窗影响用户体验的、说他们做公益只是为了面子工程的……说法不一。

但无论如何,如今这事儿已经上道,路面虽不平坦,也希望它能走的更远些。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6货源网 106487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