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1064879863
16货源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北京网站建设 >  怎么看待送孩子去国际学校?


怎么看待送孩子去国际学校?

发布时间:2019-07-15 15:36:21  来源:网友自行发布(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  浏览:   【】【】【
进入此类国际学校,首先您的孩子必须是外籍或者是港澳台人士。送孩子去什么学校,取决于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1,英文环境相对本地学校,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又或者是双语学校,孩子在国际学校
怎么看待送孩子去国际学校?进入此类国际学校,首先您的孩子必须是外籍或者是港澳台人士。
送孩子去什么学校,取决于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1,英文环境
相对本地学校,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又或者是双语学校,孩子在国际学校是能真正生活在英语环境中的,因为除了语言学科外,正规的国际学校只招聘母语为英语的外籍老师。如果您希望孩子在英语方面真的达到native水平,国际学校是最好的选择。
2,教育模式
在进入高中以前,国际学校的学习是相对轻松的,取而代之的是各类课后社团活动,学生能学到大量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但是进入高中,面对像AP和IB这样的国际课程,压力是不比国内学校小的。
3,管理模式
真正的国际学校的管理模式是非常欧美化的,比如学生的作业大部分都是电子上交的,课堂模式也更为丰富多采,不单纯是教室课堂教学,老师也有可能提供online课堂等等。
4,视野
因为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这种多文化的交流对于打开学生的视野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国际学校的学生经常会参加一些世界性的比赛和活动,学生在大展拳脚的同时也能真正做到global learning。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热衷于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为的是能一只脚先踏入国外名校的门槛。国际学校与普通学校不同的有几点:
第一:收费高昂
以上海为例,著名的几所国际学校:上中国际,上海美国人学校,协和,耀中,收费都是十几万一年。而且必须持有外国身份(如绿卡,国籍)等才能入学,如果不是生下来就有身份的,那么移民的费用也要考虑进去。
第二:语言问题
在已经有所成就的国际学校内,全英语教育的系统已经十分成熟。文科有英文中文历史地理等,理科有数理化生物等等。这些科目除了中文都是用英文讲的,对于非母语者来说需要一段适应期。适应期长短取决于孩子个人英语水平。如果在孩子较为年幼的时候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虽然可以提早让孩子浸淫在全英文环境中,但也要注意不要让他因语言问题而感到自卑,或是在课上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困难。孩子大一点的话(如初中毕业升高中),这时候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可能就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因为之前所受的九年教育都是在本地学校完成的(如果以前不是在国际学校就读的话),哪怕中考英语148分,初次进入全英文的学习环境还是很容易手足无措的。用英语教授的文科项目需要大量的阅读以及写作,课上与外教的互动也需要较高的口语水平。(在这里提一下师资方面,一般教授文科的老师都为外教,大部分来自于英语国家如美英加拿大。教授理科的老师基本都是英语流利的中国老师,很少有外教。)中国孩子在初次接触到国外的数理化等科目时会发现对比起中考难度的数学题,国外高一的课程在计算量上面简单不少。但这些科目同样需要记忆大量的专门词汇,用非母语上课和考试并不是那么容易适应的。
第三:学习环境
在本地学校就读的时候,哪怕一个班三四十个人,老师一般都会将学生看得很严,作业不交罚抄十遍这种事情很常见。但是在国际学校以及未来的大学教育中,都是学生追着老师屁股后面问问题交作业,而不是老师催着学生交作业。一般作业不交,外教可能会提醒你一遍,如果再不交,直接fail这个作业的分。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之前在本地学校学习惯了,来到国际学校放松了就忘记交作业了,导致平时分偏低。如果是幼童的话可以从零开始慢慢适应,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对这些事情容忍度也比较高一点,会慢慢培养起孩子不经提醒也能按时交作业的习惯等等。但是高年级的学生的话,一定要跟紧老师的进度,时刻注意每个deadline的时间,否则导致平时分降低就很可惜了。在国际学校以及国外大学学习,不仅要听课写作业考试,还有大大小小的project们。各个科目都会有这样的课题,学生们要么独立完成,要么组建小组和组员一起完成。定主题,查资料,写论文,做演讲等等都是要独立或是与队员集思广益地完成。与组员的分工协作也是学生要注意的一点。这一点上,我认为孩子在国际学校里有做过project的经历会让他在日后的大学生涯中更好地适应。很多国内本地高中出去的大学新生在面对第一个project的时候都手足无措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然而从国际高中出去的基本都知道该怎么做,过程是什么,从而能更好地适应。
第四:人际交往
国际高中,顾名思义,是来自各国的学生济济一堂的高中。抱团现象,各个小圈子是不可避免的。一般都是日本人抱一团,韩国人抱一团,台湾人抱一团,ABCCBC抱一团,拿着外国身份本质上是土生土长中国人的中国人抱一团,还有一些我就不清楚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孩子是小学低年级就入学的话,可能隔阂还没有那么严重,孩子们也玩得比较开,对于语言也有更好的培养作用。但当孩子大了(8-12年级),很容易会交不到朋友或者只在自己固有的小圈子里活动。做家长的也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不要让人际交往上的难题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都有这种错误的印象,认为将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孩子每天上课用英文听课,下课用英文和同学交流,短短一段时间英语水平就能突飞猛进,洋气十足。但事实上,如果孩子之前一直在中国土生土长,会更倾向于和其他土生土长的孩子们一起玩,对英语的提升也不是那么地有效了。
而且,就读国际学校的孩子们家境都较为富裕(不然承担不起高昂的学费)。攀比的风气比较容易滋生,注意不要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导致自卑或者奢侈浪费。
总结:
有意向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就读的家长都是希望孩子以后出国读大学的家长,如果孩子年纪尚小,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是很不错的选择。从小有一个英语学习环境,而且还原了国外的教育方式,以后出国也会较为如鱼得水。但是教育的费用十分昂贵,取平均值13万一年,一共12年(不算通胀),也是156万了。还算上其他费用的话差不多180万,这样的费用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如果不差钱的话可以追求完整的国际教育,如果觉得不能轻松承担的话还是不要砸锅卖铁送孩子进去读十二年了,否则对家里经济的压力很大。对于比较大的孩子(8-12年级),在国际学校里面读几年书,花费也不太大,而且在申请上也是有优势的,比较值得考虑。但是学习环境的骤变,很可能让孩子心理上产生一些困惑,影响学习,家长要注意开导。
想说的东西太多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日后再补。
最后,祝贺母校上中国际IB班今年创下平均分42.37分的新高!某位父母都是国宝级别的歌唱家,曾就读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人民大学附中、美国Shattuck-St. Mary's School(沙特克圣玛丽学院)冰球学校,后来的事实大家都知道了吧!


我想大家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思考的是读这些国际名校,将来是否会有更好的发展,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个人觉得,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的重要,很难,也很辛苦,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但是看着孩子的眼睛,你会觉得,为了他(她)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所谓富不过三代,指的是二代和三代仅仅继承了一代奋斗的果实(资产、金钱、权力或地位),却没有继承一代获得果实的方法和精神。

我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没有当过士兵的将军,也不会是一个好将军。

在中国上国际学校,就好比让你二代或三代的子孙跳过了当士兵的基层培训,却希望他/她能日后当个好将军,这是很难实现的。

如果父母是一代,希望作为二代的孩子也能够有所作为,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帮助他尽快的体验和走过基层的生活,理解了人性,学会了生存,掌握了技能,再因材施教,创造上升空间和条件。

美国的私立体系不同于中国,经过了上百年,跨越多代富裕阶层的洗礼和经验,对于中国目前的情况不太具有直接借鉴意义。

乙烷,赶紧送出国念书是正经


上海市国际课程政策最新动态

2016年10月19日,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在市教科院召开了“上海市涉外民办学校政策解读会议”,上海市金苹果双语学校、世界外国语中学、包玉刚学校、平和双语学校、协和双语学校等21所民办学校校长及各区教育局分管科长参加了这次会议,我校XXX校长和国际部校长XXX参加,会议由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朱蕾主持,基教处副处长周勤健,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杨国盛等领导等发言,会议就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委对目前涉外中小学开办国际课程等问题进行了政策解读和具体要求,明确方向,具体会议纪要:


1. 目前部分民办中小学校存在以下问题:部分或全面引入境外课程进入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突破中国教育主权;有些学校属于外资或有外资背景、中外合资或外资改换方式以内资介入的形式,问题是严重的,突破了中国的法律、法规;国际课程学校的教材引入,整合,取舍存在严重问题;违规提前招生等(如上海中学)。

市教委态度明确,要求明确。


2.国际课程学校的发展失控,已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要求拿出对策,进行整改。


3.上海发现问题较早,民办学校主体没有问题,以《义务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为依据,其中规定课程设置,由国家审定,教材也需经国家审定,教委每年都下发义务教育的教材目录,同时也规定民办学校有一定程度教育设置自主权,但有底线,教材必须进行审定,为此,市教委认为,整顿民办学校的国际课程很有必要。具体措施:


措施一:暂停涉外民办学校的审批。


措施二:完善民办中小学的审批流程,尤其是对中外合资、外资、内资(有外资背景)的学校,加强对拟设立学校的课程审核。禁止国际课程的整建制引入,在民办学校课程设置的三个板块中间,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基础型课程,基础型课程不能改变,要有红线意识,是国家法律规定的。


措施三:加强对民办中小学教学过程的监管:

1、教材管理:所有教材都要进行三级审核管理,学校、区教育局、教委,区教育局主体责任。要进行督导和专项审核。

2、招生管理:今年中招要进行改革,采用全员、全考、全用方法,所有学生必须参加上海市15门会考,2017年民办学校预备年级新生将与上海市示范性高中名额挂钩,素质教育部分的权重将从现在的45%上升到65%。改革居住证制度,加强学籍管理,一人一号,进行网上转学,人随号走,不得进行提前招生。


措施四:教育评价管理:学生必须参加15门学业水平考试,境外学生可采用等级制。(教委将有具体文件下发)。


4.外资或中外合资背景的民办中小学校,必须制定外资退出方案,融合了境外课程的中小学校要严格审核,要组织专家组进行专项督导,牢牢把握国家主权意识和意识形态。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出现以外国人命名的学校名字,不能全是融合课程或拓展型课程,不能整建制引入国外课程。解决民办学校学生考试,学籍的问题。目前有些学校的广告、微信损害了民办学校的声誉。除上海中学、进才中学,华二几所学校于1995年经教委审批成立国际部(招收境外学生),其它学校国际部都没有得到教委审批同意。招生过程中,不得随意使用国际部名称。民办中小学可以进行常年的咨询,但不准进行家长开放日、体验日、冬夏令营等活动进行招生。

公立学校能上当然好,问题不是国家让上吗?
不上公立学校就只能去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了。两者价格相差不是太多,但是你在私立学校学完了有胆子回家高考?还是要出去留学不是?
既然横竖都要出国上大学,为何不早做准备?
对于大部分北漂来说,户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学区房不仅贵而且政策说变就变。所以对很多人来说,从孩子一生下来就没打算在中国读书就业。怀孕的时候想方设法去美国,就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国国籍;然后幼儿园选择双语的,小学初中选择国际学校,高中读一半就出去了,然后在美国高考就业,等孩子结婚以后全家都搬到美国去。

我见过因为在美国待产照顾不周母子双亡的。
我见过父母因为疾病导致没有钱维持孩子在国际学校的教育,但因为孩子的美国国籍又无法在中国学校接受教育从而辍学的。
我见过孩子在美国读了大学后在美国找不到工作也回不到中国的。

大家权衡一下利弊,自己选择吧

作为一个在国际学校教了两年a-level和ielts,然后又回到高校象牙塔的人,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什么是国际学校?

除了少数供外国使馆工作人员子女上学的纯正国际学校以外,大部分国际学校其实主体性质是民营教育培训机构。它的出资方千差万别,可能是某个知名教育家,也可能是某个暴发户煤老板。这类学校通常会挂靠在一个国际文凭组织的旗号之下,在英国我所熟知的就有爱德思和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瑞士有IB等等……

国际学校和国际文凭组织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在某个地区的认证考试中心和教学点。后者为前者做资质考核和监督,但是前者具有完整的人事权。我在工作第二年去参与过一次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的项目考察,当时对方负责任在某个学校巡查座谈,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没有通过。只要通过,之后的管理和运营一般都不会过问。

以上所说的国际学校一般是k12教育层次,在中国还有一种高等教育的合作办学模式。比如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这种。广义上说,这类大学也属于国际学校,因为其教职员工通常是国外外派,中方提供场地和设施。

国际学校的优势是什么?

假如我是上海中产阶级,有房且一年家庭收入50万。我有两种选择:

a.送孩子去读初中,中考后普高,高考后大学。

b.送孩子去读国际学校,大学留学海外。

前者学费大概是后者的1/20。但是,录取难度而言,复旦和交大在上海的录取难度远大于去国外读个相似排名的学校。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如果打算未来移民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或者美国,本科的四年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优势。

还有专业差距问题,先不说高精尖领域,比如我们专业所做的语言学研究,哪怕到了硕博阶段,其内容也不过和国外大学的本科相似。stanford有本科计算机和语言学的双学位课程,涉及业界前沿的nlp技术;人文领域Oxford的PPE项目,一个本科三年制专业课程强度横跨三个重要领域。然后对比下国内985里每天寝室LOL的现状,我自己也挺后悔当初没能出去。

还有一个潜在优势是,20万一年的学费并不是普通家庭能够负担,这样的土豪同学圈子普通中学是很难存在的。

国际学校的问题是什么?

上海最近开始整顿国际教育市场。一方面原因是最近十来年发展太迅猛,出现了不少不合理现象。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换届后整个风向变了。后者暂且不说,前一方面:

1、和公立学校绑定,形成利益输送。很多国际学校打着公立学校的旗号招生,中间出现不少腐败和利益输送。

2、管理失当,教学质量低。优秀的教育者培养最少就要五年,然后能够胜任教育管理的少说也是在教育界从事十年以上。但是这个行业也才十多年,于是教学管理混乱,质量难以把控。

3、生源质量。招生不满,就降低标准,为了盈利放任阿猫阿狗进来读书。好孩子进去了反而不能忍受不学无术的风气。


有空继续更,看文献了……

这是从答主的另一个匿名回答中节选的。正好也适合这个问题。


看到好多家长都在讨论送孩子去国际学校的技术细节。但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却很少看到家长们讨论:你究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文化背景上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英语好一些,更“国际化”,或者为了让孩子“融入美国社会”,一心想让孩子在纯英语环境下长大,接受纯西式基础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世界公民,这批孩子现在还没有长大,尚不能对他们下结论,但是有些问题却不能不思考:

  • 我们会不会培养出一个和父母缺乏文化联系,最终难以和父母交流的孩子?
  • 世界远未大同,美国人还在强调爱国拥军,我们作为追赶者,却已经忙不迭在培养“世界公民”——我们培养出来的,会不会是那些缺乏身份认同,对这个世界残酷的民族竞争、族裔竞争、国家竞争缺乏敏感度、缺乏自我保护和保家卫国意识的人?这样的人会不会最终被人利用或蒙骗、走向民族的对立面?

当然,这两个问题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面前都不算什么,另一组功利的问题也许倒值得一问:20年后,想要在美国站上领导岗位,华裔的机会相比白人、犹太人和其它少数族裔,机会有多大?20年后,想要在中国站上领导岗位,中文说不利索、成语听不明白的国际学校毕业生的机会,比起英语足够流利,又接地气的中国人,机会有多大?20年后,想要在世界站上领导岗位,这群两头都不靠的“华裔”,机会有多大?


相比国际学校,还是觉得中学母校教给我的一句朴素的话最好: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

读过ib的学生,或许能给您带来一些参考。
(手机编写,排班语言都需锤炼 )
强烈偏题警告……主要在谈的是实用的国际学校生存干货

(个人意见总结一下:国内local好像普遍对国际学校学生有偏见「鄙视链?」,其实取决于学生自己。只要是正经读书的会发现在国际学校上课不比国内轻松。原则上确定大学不在国内读的话越早入学越有好处,基本上可以说三语言不是梦了 。)

还有有需要的话可以去看一下国际学校靠谱程度相关的帖子。一般有国际课程认证的都算靠谱(ib, AP, A level, IGCSE)。

*双语学校个人不算了解,有念的小伙伴说理科跟local一样:) 题海战术。


首先是很多回答中提到的国籍……

先分 外籍 , 港澳台 ,中国籍 三种

如果是外籍的话,congrats,除了美国/英国学校这些对国籍有特定要求的学校,都可以放心申请。甚至于在国际学校的中文部就读,同样也是很好的选择(像上海的话进交大非常非常容易,只要是外籍基本必过)(清华北大的重点专业也不难进*)

跟答主一样是港澳台的话,申请国际高中同样没有障碍,但是中文部的话就没有那么建议了。学姐表示他们那届交大上海只有1个名额给澳门学生(虽然据说全上海考交大也就5个w,20%)

如果是中国籍的话,建议入学双语学校。像上海的话前段时间加大了管制,很多拿暂读证的本地小伙伴就只能去香港继续念书了……

就教学质量而言,平心而论,两套体系各有长短。但是如果大学要去英语系国家的话,那么我还是强烈建议来国际学校就读的。

拿ib举例,ib本身是全球通用的文聘,diploma读完后我们就已经积攒了3~6科学分,不同大学不同专业可以相应抵扣,尤其如果新加坡,日本,香港大学申请竞争优势很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属于有啥给啥什么都看,英国一般面试当场考一些知识点)。如果去美国的话念AP可以达到同样效果。

英语方面我可以说起码ib对大学的帮助is enormous。6 subjects,每门essay起码20pages,格式跟大学的要求是相同的。除此之外还有ia,tok等等。ib的cas系统也会把美国申请很重要的「活动」一起囊括进去。

TOFEL,SAT,好的学校如上海中学在校内就有考点,朋友TOEFL去年裸考(前一晚就看了流程 )109。这些都是local school无法达到的。

其他的比如training of interpersonal skill,collaboration skill在此先不多提,我是八年级从local转,短短两年真的让我学到很多国内体制学不到的东西(原来成绩也不错但是格外自闭,可怕的是同学老师都不觉得异常,矜持/不善于沟通真的不是个例)

PS 请尽量在Year 9/10入学,很多ib school为了diploma 11年纪就拒绝招生了

………………………………………………………………
4.28

把写在其他地方的评论粘过来了

以下是一个想申请北美前10~20,世界前60学校的国际学校学生需要准备的check list

国际高中上大学要考标化(TOEFL/雅思,SAT/ACT/加拿大省考/etc.),GPA,SAT2(u.s.),修大学先修课程(AP/ib)(就ib来说每周平均写两千字essay,有类似于结业考的6科 x paper1.2.3,每门课的毕业论文,针对未来专业的毕业大论文,平常还有需要录像评估的presentation,blahblah),上夏校抢学分抢推荐,搞活动(包括但不仅限于实习经历,参与科研,组织大型活动,etc),在学校保持活跃度好要推荐信,年级ranking最好前20,申请文书,还有各种比赛……

----------------------------------------
8.8修改

嗯,写的稍有浮夸多多谅解,一部分是被有的回答盲目踩国际学校的给气的

说了很多好处,还是要客观讲讲dis的

以上基本上都基于「认真学习」的基础,如果是天生爱玩「而且玩不成名堂」的话,emmm可能面临越走越偏的风险

「玩的成名堂」以po自己的一个小伙伴为例,她所有课都沉迷画画,平常自己琢磨板绘,不停的练练练,各种Pinterest找素材模范,没上过课靠满腔热情支撑,真的眼看着她画的越来越好。现在平常琢磨视频剪辑和软件自带的各种特效,画很多手书,还有不需要很多画靠特效的视频。申请季发现以上这些完美契合多媒体专业,连作品集都不用担心了。

玩不成名堂的话……emmm我们有过一个俄罗斯小伙,被开除一年多了,离开的时候泡吧泡了整整两天没出来过,现在看pyq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

想到什么会继续更新的~

* 说交大随便进不是瞎说的,日本学霸的青梅说过她们学校有一个沉迷「视觉系」(杀马特)的学长从来不读书结果进了交大不要太吓人噢,外国人的难题在于他们中文不好及不了格毕不了业,华人去考个hsk8毫无难度)
*清华北大重点专业也是真事,有兴趣的去看有的学校会公布录取名单

既然有人提到了上海中学国际部,那我就来谈谈我的母校--上中国际部。

在知乎上说自己母校的不好其实是一件挺没风度的事情,这样吧我不黑他,我客观的来说一说吧。


1. 上中的IB和AP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读的。

IB是你要在十年级结束的时候在年级排名前30名才有机会去读IB班(年纪总共300人左右吧)。而AP是你要在对应的学科十年级结束的时候是H level并且在班上是前一半的水平才可以选读。 现在知道为什么上中IB AP平均分这么高吧?上海独此一家,你能不能选课,学校说了算。 所以那些9,10年纪进了上中的人一般都没机会,读IB AP,因为比H班平时考试还难的升班考试让新生升班变的异常艰难。

为了排名为了平均分,资质一般的学生连给你上高仿课程的机会都不给。



2. 在申请大学面前学校会尽力帮助IB生,其次AP,最后是普通学生

怎么说呢,上中的gpa算法IB和AP考93+是4.5,H level是4.3,S level是4.0。意思就是你在IB考试考83也跟在S level考100 gpa差不多。上中这种乱七八糟的gpa算法美国学校也看不懂,所以上中会在寄成绩的时候寄一份年级排名。

那份排名呵呵,前50里至少30号都是IB班的,剩下的也都有AP填充。

你在普通班的话排名肯定很难看的。因为最后老师都不会刁难学生,ib ap不管怎么样都有3.9或4.2,你普通班拿什么去跟人家比。最后的目标一般也就是美本50后的大学。 上中就是利用大部分人的前途去养那批精英。



3. 上中喜欢在自己的sat考场抓自己的学生。

每次sat考试基本都要抓1-2个学生,具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原因都是什么数学做得快所以翻到前面拿橡皮把前面涂的圈擦的漂亮点啊什么的,就被抓了。不过我读的那时候有一个IB的学生在考场偷偷查字典被当场抓了,结果居然没有上报,比起那些可怜的被莫须有判作弊的人,呵呵。

我当时一个朋友是日本人,考试从来没做过弊,连偷看别人都不会的那种人,在考sat的时候拿铅笔把前面section的一个圆涂涂清楚,就被抓了。本来成绩挺好的孩子,被逼的只能去美国读社区大学,真是毁人不倦。



4 上中是不会帮你准备sat/申请大学的

因为大部分他们的老师也不懂,所谓的资深美本申请老师最后也发现是跟不上时代的,基本一点忙都帮不上全靠自己。在准备sat和申大学最忙碌的时候学校还会布置一堆课业作业,让你的人生活的更精彩一些。比起学校里授课专门教sat的上外附中,和有专门人指导你申大学的美国学校,我真不知道上中哪里好。



5. 学校制度很操蛋,学生申请大学基本都申不到自己理想档位的大学。

事后才发现上中有多坑。除了少数ib精英能去世界一流的大学,那是人家本身自己真的牛。(sat2300+ 托福115+ IB满分那种)。当然这种人换其他学校只会申的更好不会差。然而大部分人都只能在50名左右徘徊,甚至更差。属于辛苦了好几年还不如有些学校改改成绩单平时放假让你去学sat的。

比起现在国际学校各种开小灶偷开成绩的,上中一定要做到“百分百诚实”。就是把普通学生往死里坑。我当时去的一个美本30多的学校,凡是我们上中去的sat平均要比其他国际学校的中国人高200-300分,什么概念你们自己想,人家还是9年级之后学校就不上课可以去专心准备sat的。



6. 当然,唯一的好处就是上中这些年周围认识的朋友是真的优秀。无论在上进心,三观,父母教育等方面真的可以说是非常出色。

但总的来说,我不推荐送小孩子去上中国际部。真的谁去谁知道,虽然跟本部差的也就十几米的距离,但是素质真的差远了。

没有任何意义。要么你直接把孩子送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上高中,要么在正常高中专攻托福雅思SAT,高中正常学业可以适当放弃。

大部分国际学校对学生的升学是极不负责任的。他们有限的资源90%都用来培养最顶尖的10%甚至更少的学生,其他学生全部自生自灭。因为出一个藤校的正面典型比出100个top 50 top30 都管用。谁有那个闲心管你爬藤无望的普通学生


绝对不要做高考出国两手准备的打算,你没这个精力和能力。如果真能两手打算都做好的顶级学生顶级家长,那你专心攻高考或者专心出国,清北复交,爬藤也不是不可能,两手准备只会耽误自己。

深圳四大分数线今日公布,

之前和在初中工作的朋友聊过都赞成孩子小学应该进入公立名校,

因为进入小学前孩子的水平差异是最低的,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知识摄取的能力都会在小学逐渐养成,同学对于名校的升学追求也会产生影响。我接触过一些中考430,440分以上的孩子,基本上从小学就是一路名校,并且她们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即使大家没有升入同一所高中,也保持在一个梯队的学校里面。

这里要说一下什么是名校,除了历史,师资,环境,还有一项可以量化的指标就是升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初升高升学率,高考重本率,这些比率重合的部分就是那些一路从小学名校读上来的孩子。而初升高升学率,高考重本率,都是一路从小学筛选出来的孩子,越是名校录取分数越高,所以都是集合了最优秀的学生,所以这个升学率都是不那么实际的,唯独小升初升学率,由于孩子进入小学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学区入学,保证了水平的平均性,所以小升初的入学率是最能说明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当然,如今的学区房价格水涨船高,即使孩子在个人水平上是平均的,但家庭条件可能已经达到全市中上水平了。另外,愿意在选择学校上花费更多心思的家长可能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更高,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的成绩,但是学校依然是成绩的主要制造商。zhu

并不是说进入好小学就可以进入好初中,因为每个孩子在学习能力上还是有差异,家长只是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给他们,提高进入好初中的可能性。

另外,进入小学也是父母最能努力也最容易努力的阶段,高中是完全通过中考成绩录取的,一些较好的中学像百合也是通过考试录取的,这时候只能各凭本事。即使想走关系花钱,也会随着小初高的跳跃水涨船高。


目前深圳小学和初中入学是学位制,

需要购买或者租住对应的学区房就读公立学校,

也可以选择就读一些比较好的私立学校,

但除非家长百分之百确定希望孩子未来出国深造,一般不建议孩子在小学就入读国际学校(我指真正的国际学校,当然如果外籍也只能选择国际或者私立),

一是教育模式的截然不同会让孩子失去自主选择的机会,即使是初中想改变方向回到九年义务制重新学习的成本也会非常高,另外有些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没有学籍,孩子根本无法转入公立也参加不了中高考。

二是承担的风险非常大,因为从小学开始教育经费就比正常公立学校高非常多,一旦中途家庭发生变故,对家庭的经济压力都会非常大。


如果决定出国就读本科,高中入读国际学校就可以了,这样最晚在初三时还可以选择高考或者出国的方向。一旦选择出国,就很难回到高考的学习进度和状态中了。
高中学习与国外课程衔接的A-level, IB, AP 课程一是完成更利于大学申请的课程内容,二是为了适应国外课程的教学方法,三是语言的提高。
当然也有学霸两手准备上着高考的课同时准备托福和SAT的,这对个人能力要求非常高。
还有就是高三毕业后就读预科课程,但是这种情况通常可以申请到名校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纯属个人观点。

我十年国际教育工作经验。教过中国外国,教过alevel ib,学生遍布世界各国。

送孩子去国际学校,首先你要有钱,首先你要有钱,首先你要有钱!!!

你没有200万的大学预算你就别送孩子去了!!


然后真相就是,国际学校里头考去斯坦福耶鲁牛津剑桥等等英国前10美国前20的那些人,人家如果考高考也不会差~!只不过是把一本重本到清北复交的距离用来刷其他东西了。

刷什么呢?乐器体育课外活动义工项目论文,然后包装成领导能力,社交能力,理想抱负等等英美词汇。而这些跟高考的根本区别在于, 没钱你是刷不了的。


其次,在有钱的前提下,去华夏文化圈的国际学校竞争相对小些,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香港等等东南亚国家。大学的录取都是根据每个国际学校给名额的,中国的名额增加跟不上报考人数的增加,竞争越发白热化,而且价钱不便宜。深国交一年学费17万了,足够支付东南亚任意国家,包括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学费了。可是东南亚的英文语言氛围是国内给不了的,而且还有签证政策,学生读书,家长可以随时探望。如果孩子初中去读书,完全可以跟过去买一房,毕业的时候卖掉,学费就差不多够了。

说一个真实案例吧:


那年冬天,韩芮觉得自己六岁的儿子,活得像一名囚徒。


小朋友每日戴着防毒面具级的口罩,从家里被押进车里,再从车里搬运到幼儿园封闭的楼内。


外面的世界如同吞吐毒气的怪兽,肮脏的鼻息粗野无忌。


越狱念头,开始如野草般疯长。


飞机穿过浑浊的云层,终于得见北京真容。


这座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大都市,躺在灰色雾霾中气若游丝。落地滑行打开舱门,带着土腥味和压抑感的空气包裹归客,传递这座城市的专属味道。


那一年是2012年,雾霾成为时代热词。


人们以夺命狂奔的速度接纳了“PM2.5”“呼吸阀口罩”“空气净化器”,并开始明白,霾散之日,恐怕遥遥无期。


这让韩芮愤懑且忧伤。


童年时,她的世界是北京东单一条古老的胡同。那时还没有东方新天地,只有体育馆和公园。胡同上有一线湛蓝的天空,天空下,她和小伙伴欢呼雀跃,堆沙子,拔根,跳皮筋儿,夏天玩水,冬天去后海滑冰,“撒丫子奔跑”。


一年有四季,玩儿有花样,北京还是记忆中那个“北平”,有古城、四合院、防空洞和熟悉的街坊邻居。


可惜,那样的北京只能留存在记忆中。


三十多岁后,韩芮有了儿子,她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


进口婴儿奶粉、时髦玩具、最柔软无伤害的衣服,天然健康的果蔬,然而,她给不了儿子一个晴朗的童年。


每个冬天,她的儿子都要被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折磨。上幼儿园后更是如此,每个月恨不得有十几天在家休息。


“北京的冬天那么长,足足有半年。”韩芮心力交瘁。


小朋友一天天长大,开始面临择校。韩芮闺蜜们的孩子早就在择校、升学中激烈厮杀,可韩芮不愿意。


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不想让儿子变成竞争机器。


在国内读国际学校是身边一些中产朋友的选择。韩芮也考虑过。但她了解到,国内一些国际学校的基础教育换汤不换药,依然要与升学挂钩。


北京顺义区近年崛起的全英制美制国际学校韩芮也打听过,最动心的是,“学校有自建的穹顶防雾霾呐。”


然而这些学校花费太高,2011年时,一年的学费就要二十多万,附近房租动辄每月几万。有的学校对生源也有要求,“不招中国籍的。”


一日,灰浊的雾霾再次笼罩都市,韩芮终于下定决心,带孩子出国读书。


遇到心动城市


韩芮第一目的地曾是新加坡,这也是除欧美国家外,华人青睐的移民地。


然而,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韩芮却觉得新加坡太小了,况且生活成本也不低,并未达到“轻松”的目的。


兜兜转转,直到清迈,韩芮的感觉顿时对了。


这是一座四面环山的泰国古城,萍河穿城而过,一年四季鲜花常开,空气清爽宜人,并无热带的湿腻。


清迈被誉为玫瑰之都,也曾是泰王国的都城,满街古老的兰纳建筑,时常可望见佛塔的金顶。


花瓣落在午后的街巷,城市安安静静。偶尔遇见的原住民,面带笑容,步履从容,这让韩芮分外亲切,“就像几十年前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状态。”


一句“萨瓦底卡”,就让儿子在这里找到童年吧。


泰国的教育国际化程度非常高,2012年时,泰国拥有各种国际学校111所,主要集中在曼谷和清迈。这些国际学校提供的教育很多元化,除却英语外,法语、德语、汉语、日语、韩语均有使用,招生对象从2岁覆盖到18岁。毕业后。学生可直接申请世界各地大学。

经过认真的考察和参加校方见面会,韩芮的儿子迅速被一所美国人办的国际学校接收,办下读书签证。韩芮和丈夫则办理陪读签证留了下来。


韩芮在清迈租了一套别墅,不过几千块一个月,就可以享受5个房间的独栋别墅和属于自己的花园。


在清迈第一个月,一家人每天早晨都是在蓝天白云和鸟语花香中醒来,恍如做了一个甜梦。自家花园中的香蕉树,桂圆树还有芒果树……慢慢有了结果迹象,早起浇水却发现被鸟儿抢先一步。“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在泰国领教了”。


2012年,来清迈读国际学校的大陆孩子还很少,韩芮儿子进的第一所国际学校,一个班16个同学只有2个华裔。


儿子的适应能力超过韩芮的想像。一两个月后,他已经能用简单的英语口语和同学交流。学校轻松的氛围也让他更快融入。


居住社区的环境同样国际化,韩芮的邻居分别来自泰、美、日、韩、中,俨然“小联合国”,各种文化冲击带给一家人新鲜感。儿子被鼓励去社区交朋友,上邻居家串门儿。


小学二年级时,韩芮给儿子换了一所国际学校。


和刚来清迈一心只想去美国人办的学校不同,韩芮更倾心于另一所在泰国人中很受欢迎的国际学校——不同于美式的自由,这里既有西方的宽松教育和个性发展,又有东方的注重成绩和礼仪。相比于国内的国际学校,这所学校师资力量更强,国际化程度更高,而学校学费每年只要三万元人民币。


儿子最初有些抵触,这下不仅要学习英文,还要学习蝌蚪般的泰文了。


但小朋友泰语学习很快,他交了更多泰国小伙伴,和他们一起骑车爬山、逛夜市吃小吃,唧唧呱呱聊天,以及一切参加泼水节和“泰国童子军”。


喝着放心的牛奶,吃着天然蔬菜瓜果,笑脸晒得黑黑的,练泰国国粹“泰拳”有模有样,韩芮的儿子还在2014年清迈国际学校游泳锦标赛上,夺得蛙泳第二名。


她看着儿子尽情在户外呼吸,看着儿子骑着小自行车穿过街区与田野、看着儿子和路边睡着的小狗合照,看着儿子欢呼着和同学一起奔赴山谷露营。


韩芮很开心,这正是她想给他的童年。

为什么选择去清迈的国际学校?


时光匆匆而过。儿子的呼吸道疾病不再发作,韩芮从中国带来的药都放过期了。


4年间,清迈定居的华人人数已经从百数人增长到几千人,大多数都是像韩芮一样的父母,为陪读留在清迈。他们对清迈的评价相近:自然环境好,物价相对较低。孩子能接受高质量国际化教育。


相关报告显示,目前选择送孩子在泰国读幼儿园和小学的,多是中国国内年收入20至50万的中产家庭。费用低廉、签证简单、以及与世界一流大学对接的标准化课程设置,成为中产家庭选择泰国的原因。


当然,清迈的生活环境也是增加吸引力,旅居的华人这般描述清迈:


“雨季真是舒适极了,清爽凉快又总有好看的天空。晚上回家的路上透过清亮的云层看到了满月。骑着我的小摩托冒雨去市场买水果,去清迈大学集市熟悉的摊位买东西,路过北门就随手打包一份凤飞飞猪脚饭。一切好似没有离开过。比回家更像回家。”


韩芮的感受更为直观,她眼中的清迈,既有热闹的街头大排档,又有清晨的布施。夜市、酒吧,佛寺、咖啡馆相得益彰;慢悠悠的泰国人、来此养老的欧美老人、寻找新生的外国文艺青年和骑摩托的游客,都能各得其乐。


她越来越融入这座从容的异国城市。


每日清晨,她6点多起床,给家人准备早餐,然后开车半小时送儿子去学校,白天在工作室学习与研究艺术作品,为承办艺术展览做准备。


因为经济原因,很多陪读妈妈是独自住在清迈,爸爸们多则留在国内挣钱,两地分居,“挺不容易的。”


韩芮的丈夫原本在北京做股票经济和古董收藏生意,来泰国这几年,股票不景气,古董也不好做。现在他老公已开起泰国公司,致力于打造推动中泰的体育文化交流。


几年下来,韩芮的儿子已经成了语言达人。英文是官方学习语言,泰语是本地交流的语言。而在家里,儿子要和父母说中文。


韩芮也有些担心,这些会造成孩子身份认同上的混乱。她一直向儿子强调“你是中国人”。


每年泰国放寒暑假,她都会带儿子回国,参观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第一批居住在清迈的陪读家庭,韩芮和其他妈妈一样,尚不知道能走到哪一步。她心里清楚,清迈对她们而言,还只是一个过渡,她给儿子设定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国际学校,通往欧美发达国家,读书、就业甚至移民。


“但谁知道呢?等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要尊重他的选择。”


不知不觉中,清迈已经成了韩芮一家的第二故乡。中国胃发作的时候,她特别想回国。可每次回去大鱼大肉吃腻了,又开始想念泰国的清淡饮食和水果。


微风摇动清迈的花枝,两千多公里外雾霾深锁的北京,已恍如隔世。


韩芮说,老了后,她或许会在清迈郊外的农庄隐居,弄弄花草,耕耕田。


毕竟,那里有最晴朗的生活。

家长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也是考虑多方面的利和弊的,

简单说一说国际学校的优势

可以扩大择校范围

  把子女送到国际高中里的家长都对孩子的教育和前途有着更高的要求、更务实的考虑。家长给子女选报国际高中课程,实际上是借A-LEVEL和TEE等国际认可的高中成绩,提前把将来大学择校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特别是欧美范畴。入读国际高中课程的学生经过在国内的过渡,不仅提高了语言水平、扫清了语言障碍,还对国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国外文化等有一个熟悉和了解。

避免了高考竞争的压力

  国内应试教育“一考定终生”的巨大压力,让不少家长放弃了传统高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孩子的的压力。

更好的语言环境

  在国际学校读书,一般情况下是全英文教学,这样孩子在国内就可以接触到全英文教学,对于孩子的语言和开放式思维方式的形成都有很大帮助。

通常国际学校的学费大多在10-25万之间,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此之外,还有更多额外支出:比如为了保证成绩,需要通过AP、托福、ACT、SAT等标化考试,为此参加补课和培训班,全外教上课、私人家教(大约500/小时),一次课程至少需要40多个小时。除此之外,各种兴趣班,国际学校中大热的项目比如:马术、冰球、橄榄球等等,每个项目每年1万都收不住。中国有很多家长还是有这个经济条件的,而且为了孩子的上学也是愿意投入的。

为什么会选择国际学校,大部分家长会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 “英文与中文同等重要,因为以后是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

我们孩子可能去很多国家工作,哪怕是一直在国内工作,现在很多品牌和工作也要求英语,。所以,一定要学好英语。当然,中文也很重要。


以英文阅读举例,学生所在的国际学校,每天在校内抽出30分钟让学生阅读英文原版书,还会要求学生回家后再读30分钟的英文原版。这样,每天至少就是1个小时。一年大概能读30多本英文原版书,一共80多万字。如果每年都读这么多英文原版,从1年级到12年级,读下来是几百本。而在公立学校,很少会有这么大的阅读量。


其次英文写作,在国际学校,每天的作业都是用英文写作,每周都要写essay(小作文),要用英文写问答题,这样积累下来,英文写作能力也会有很好的提高。


2.身体锻炼方面,很多家长诉求就是“在学校里解决掉孩子锻炼身体的问题”

国际学校在这一点上也很好地满足了我的要求。学校里各种体育锻炼很多。国际学校之间还有专门的联赛,一个学年会有排球赛季、足球赛季、篮球赛季,每个赛季都是2-3个月,这样孩子能够以团队的方式参与到各种体育项目中。


户外的体育运动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一是因为生理需要,孩子的成长不能只呆在室内;而是,心理需要。户外活动、沐浴在阳光下,更容易建立积极的心理,更容易产生积极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多帮助。


2. 兴趣方面“希望学校课程体系内能让孩子尝试各种兴趣”

通常希望孩子在学校内有机会尝试到戏剧表演、音乐,包括古典、爵士、甚至组乐队,能尝试包括书法和中国绘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能有机会接触到辩论、街舞,还有昆曲、京剧等等。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之间需要团队合作,这就创造力锻炼处理人机关机的能力,这一能力能让学生建立健全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保持合适距离。


3. 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内,锻炼公共演讲、辩论能力”。

公众演讲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在职场里都会发现,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同事,有会说的,有会做的。最厉害的人是能说会做,最亏的人就是只会做、不会说的。国际学校非常注重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在许多课程的教学目标上,就会明确提出将公共演讲能力作为课程的教学目标。 比如英文课,其中的一条教学目标就是:“ Confidently speak in front of an audience”,社会学,其中的一项教学目标就是:“Develop and consolidate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kill(written and oral)”,甚至体育课,也有类似的教学目标,而且上课的内容不仅是在操场上瞎玩,也有PPT作业,然后让孩子们轮流做公众演讲。我简单地统计了一下,一年下来,我孩子在国际学校做了30次左右的Presentation。大家如果对川普的孩子的演讲能力有印象的话,就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演讲能力都是这样一步一步锻炼出来的。如果一年几十次演讲机会,小学、中学十几年下来,就是几百次的锻炼。


5.家长会希望以后在社会中孩子能善良、真诚,能被尊重”。在国际学校,学生可以随时敲开校长的办公室的门,交流想法。关于学校的一些活动安排,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看法,只要合理,学校也会采纳。

归纳起来,就是多数家长希望就是孩子能在学校里就学好英语、锻炼好身体、尝试各种事物、锻炼公众演讲能力、能够变得善良、真诚。而国际学校入学考试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个性、兴趣和家庭教育观念。

我是做国际学校课后辅导的,我的学生中,来自德威、哈罗、鼎石等学校的都有。我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谈谈国际学校孩子的数学。以下的分析来自我对学生和家长的了解。



1.初中数学课还在学小学知识?

前段时间,有个妈妈和我聊天,她孩子 David,小升初的时候从公立学校进入了 北京一所顶尖国际学校,初一的一年孩子说数学挺轻松的,感觉学的东西在以前都学过。到了初二,发现有些不对劲,怎么数学课还在学公立学校 5 年级的内容?


我跟她说:“不会呀,初中新加入了函数、方程等很多新知识,怎么会和小学一样呢?”


她就拿出当时在公立小学做过的题和现在在国际学校初中的题对比,几道解方程的题和几道算面积的题如出一辙,只是由中文变成英文了。


原来,他小学在一所很好的公立学校,学的比较超前,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这些知识都学过,到了国际学校的初二,学的还是这些。


David 妈妈有些着急了:“孩子进了国际学校后,课内进度这么慢,每次我问他学了什么,他也说不清楚,也不像以前那样有练习册了,一周就一两次作业,还都是一张纸。过段时间就丢了,这样下去,我们数学是不是废了?”

国际学校数学课,往往是每节课发一张纸,没有教材或者有教材不按教材讲

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因为从我跟其他学生聊得到的信息来看,她说的没错。

2. 学的少,练得少,考 SAT 数学都会很吃力

很多学生认为:“都到国际学校了,本来就没必要再像公立学校那样死学数学了”。这话不假,确实没必要像公立学校那样学。但是,近些年来想申请一个好大学竞争越来越大了。我有很多在学 AMC 美国数学竞赛的学生,他们在公立高中的国际部或是美高,数学进度很快和深度很高,不光有竞赛成绩,SAT 数学 800(SAT 数学满分是 800) 加 AP calculus 5 分或 IB HL 满分都是标配。申请时和他们竞争,连 SAT 数学 780 都没有的学生就吃大亏了。


我想起来有一次,我一对一辅导一个国际学校 9 年级的学生,她快参加一次数学的 Map 考试了,想让我带她复习一下。我说没问题呀,想带她系统性复习一遍。然而她拿出一张纸,说“明天就考这些,今天讲会这里面的题就行”。我当时就震惊了,这算什么考试呀?提前都知道考题了!然而这种现象是常态,也不算作弊,名曰“精准复习”。


有些同学平时学的少,练得少,掌握不扎实,学校老师为了成绩不至于一大片不及格,只能先告诉学生考什么,真实考试的题型完全不变,最多就是换换顺序换换数字。


这样下去,到了高中,去考 SAT 数学部分都会吃力。


我为什么要用“都”?我曾经在这篇回答中谈到过,之前有人做过测试,把 SAT 数学部分的题翻译成中文,给公立学校初二的学生做,一大片都是满分。甚至有学生说这是“小升初的送分题”。

为什么美国中小学生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美国人却还能做出超级牛的东西?

而从我的国际学校的学生来看,在 SAT 中数学考满分已经不简单了。不仅考不了满分,由于基础不好,一些在学校里是数学慢班的学生,刚来我这只能考 550 分左右,看每个知识点,都像是第一次见面一样。

这里我要补充一个背景知识:

国际学校数学分快慢班
学生们每学年会有一个分班考试(Placement Test),分到快班和慢班。这里的快慢班是源自国外的教育制度,和我们公立学校的尖子班平行班不一样,主要的区别不在于老师,而在于教学进度。有的时候,教学的体系都不一样。慢班的同学学的知识少,有的时候甚至会差一个年级。

很多家长常问:在慢班学对孩子好,还是在快班学对孩子好?国际学校的老师都会建议他们让孩子留在慢班,接受最合适的教学。

事实是,相当一部分中国家长是没办法接受这个建议。

那么这里又有一个悖论了,在慢班好好学能进快班吗?

对于不在本年级最好班的同学,想进更好班只靠课内学习肯定是不够的,因为现在所处的班的进度就没有快班好,而且现在快班的同学实力也比自己强。如果在同一年级同一赛道上比,很难超过的。


快慢班的同学学的不一样,不在同一赛道


回到正题,总的来说,国际学校的数学课内的练习量是不够的。一周上三四节数学课,每节课发一张纸,回到家往往没有作业,课本又会全部收上去。这样学下来,也难怪慢班的孩子们数学学不扎实了。

人学习的规律就是这样,人总会忘记一些东西,就像下面这个水桶,总会慢慢漏掉一些水。学习就是要不断补充,只有补充的速度大于漏水的速度,水才能慢慢变多。

学习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遗忘


针对这个作业少的问题,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当然就是提升练习量了。

听起来简单,做起来是怎么样呢?

上文我们提到的 David 同学,他有一个朋友叫 Jason。Jason 和 David 一样,也是刚从公立校转到国际校。Jason 的爸爸非常有决心,他打算身体力行我们这里谈到的解决方案:天天都带孩子学数学。

可是一个学期过去了,自己气没白受,孩子也努力做了不少题,却还是在分班考试中被分到了数学慢班,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Jason 的爸爸自己小时候是公立学校的,数学不错,于是就选了这么一本教材:

(公立学校的数学教材不适用于国际学校)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公立学校的数学和国际学校的数学是两个体系,他们之间的年级不是对应的。所以,在这里 Jason 学到的题并没有在考试中出现。关于这个问题,我同样是在之前的那个回答中详细介绍过,美国和中国数学的教学体系有本质上的区别:为什么美国中小学生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美国人却还能做出超级牛的东西? - 浣熊老师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53633/answer/377431723

3. 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我们来看,国际学校的知识体系是这样的:

这种按年级学的方式,我把它叫做横向学习:主要特点是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知识点,一般每个年级都有计算、几何、文字问题三大板块。每个年级学完复习本年级的知识然后期末考试,考完后学下个年级知识点。


以前这种学习方法作为日常学习完全没问题,我自己也是这么学过来的。但是,近几年我作为老师,发现如果仅仅用这种学习方法对于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起不到效果了。例如:


有些七年级的孩子已经对于五六年级分数运算都不熟了

有些三四年级学生学习竞赛(AMC)时,已经需要七年级的知识点做基础了

有些学校小学就已经暗地里分班,有快班慢班之分,慢班学生很难再回到快班


以上三条每条都是我真实的学生体现出的问题,我与孩子和家长仔细聊过。孩子们数学跟不上,可能是这些原因:


现在的孩子更忙了,能用在数学上的时间更少了,很容易忘了之前低年级学过的知识点

现在国际学校和美国初中的教学更注重精英化教学,需要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超前学知识

分快慢班就是对学生的分流,同一个年级,慢班学的知识就少,就更难进入快班


我在我的教学中已经实验了很长时间,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的数学分数都提上去了。


现在把这种学习模式推广给更多的人,大家看下图:

我设计了一门课程,叫纵向数学,不按年级分,而是按“数学问题”和“数学能力”来学习,如同图中红色箭头所指方向来学习。咱们就能一次性纵观一个知识点由浅到深的变化过程。与课内知识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更加牢固。


数学学习过程就像盖一个高楼,虽然一开始只有三四层,但如果学生只看到三四层,那么他可能只会打一个很草率的地基,等盖高之后发现不稳,高年级老师就很难拉回来了。如果学生知道之后要学什么,就能知道自己现在打牢基础知识的意义,就不容易产生这个问题了。



我谈到的数学问题只是国际学校学生生活的一个片段,家长们,尤其是刚把孩子从公立校送到国际学校的家长们还有很多烦心事,例如孩子的英语水平如何在短期内听懂课,作业中需要大量的英语学术写作等。

所以,各位如果打算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一定要找相关人士了解清楚公立校和国际校各学科教学体系的差异,才不至于陷入“花了高昂学费,孩子每年只上一百多天学,却不知道每天具体都学了什么”的境地。


我是浣熊老师,做国际学校课后辅导很多年了。我有一个专门介绍美国数学竞赛的专栏:

AMC 美国数学竞赛

我也经常分享关于国际学校数学教学的经验:

如何把会做的数学题做对,保证不粗心?

如果您对我上文中谈到的“国际学校纵向数学课”感兴趣,欢迎添加我的微信:Raccoon_Math

真的要非常慎重。

现在已经不比以前了。出国读书性价比在我出国的时候就很低。我说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指你很难上符合你实力的学校。我读大学是14年。开始准备是10年。据我们学长介绍,当时进藤校的学长学姐大多sat并不高,至少在我们那一届眼里是。我申请的时候,国际生的水平已经远超美国生。当时我高中差不多一半学生sat超过2300,没具体统计但有将近十个满分。活动毕竟无法量化,但总不至于比前几届差。然而申请结果无比惨烈。差不多一半学霸都惨遭滑铁卢。最惨的sat满分同学只拿到四十名大学的offer。我当初水平是国内差不多能上浙大,也许能冲清北,c9基本稳。我ed失败以后相当惊恐,直接ed2选了比较稳妥的选项,也拿到了offer。我的sat成绩2300+,我大学美国生平均录取分2100+,所以有点小遗憾。结果大家rd都出结果以后发现还好自己ed2了。我的offer居然算挺好的了。rd进我大学的同学基本sat不是满分就是差一点点满分。

这么多年来,大家都知道国际学校在国内高速增长,不仅仅高中,还有大量国际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这些人最终没有选择。他们不适应国内的课程,已经不能高考了,只能出国。无论如何,我觉得这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选项,因为你没有后路可以走。我简直不能想象将来是怎样庞大的大军在申请美国学校。而你想象一下,美国大学给中国人的比例基本是固定的。稍微变多,但相比增加的申请人数九牛一毛。我在大学那么多年都没几个同高中升上来的校友。而我刚进的时候可是有二十多个校友的。最惨的情况,西方大学对你一个外国人没有任何责任,他们完全可能突然那天醒来就不想招你中国人了,那该怎么办?据我所知,不少学校的国际生招生数量都相当草率,钱不够了就多招几个,够就少招几个,很多时候都有个人偏好,比如我所知某大学就非常喜欢台湾香港等跟大陆相对“敌对”地方的学生。基本是随着招生官的喜好来。而法律是保护不到我们外国人的。

如果真的要读国际学校,选校也要慎重。一些学校统计结果不错,但学校真的超大,比例其实很低。我的中学讲真拼数据比不过别的一些学校,但我们真的非常小。深国交一届居然有将近2000人。南外一届也有差不多700人。但一些国际学校一届才几十个人,好的offer看起来总数不多,其实实力却比较强。也只能比较强了,说不上真的强。最好的高中也就少数能去名校,还都是权贵子女加成。真是惨烈。

读了国际高中你就没有回头路了,但你在国内哪怕读到研究生,照样可以博士出国。

国际学校传授的是一中学习方式,教育无国界,没有说谁的好谁的不好。

比如语文阅读,在普高中,学习的更多的是文章结构,中心思想,句型段落。而在国际课程中你可能会听过一个词叫“批判性阅读”什么意思?感受作者的用意,读懂作者,和作者对话。

永远记住GPA≠你的人生

我儿子今年五年级。一年前,我把他从国内一所普通公立小学,转到一所国际学校读书,我来分享下这两年亲眼所见孩子的变化。

先说下我们家庭情况:我们家在深圳,老公在加拿大读完硕士后回国自己创业,我一开始在外企上班,后来老公太辛苦,就辞职他一起打拼。我们白手起家共同创业,真的很辛苦,一直到这几年才略有起色。虽然我们俩平时都非常忙,但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

孩子上了小学后,接送孩子上学的任务都是家里的阿姨和爷爷奶奶完成。国内的小学放学后,孩子三点半放学以后几乎就无所事事了。一开始为了让孩子多学点东西,我们送孩子去各种兴趣班,多花钱倒是无所谓,但是总觉得孩子在学习习惯和自觉性方面总是没有任何成长,还对去兴趣班很有抵触,每到周末就要赖床,因为不想去兴趣班。

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学校每天都对家长有各种要求,比如每天都要检查孩子作业,帮助孩子完成手工作业等等。微信群里每天都在对家长布置各种作业,不仅浪费了家长的时间,对孩子自身的能力也并没有一点提升和帮助。其实我很反感现在国内学校把各种任务和作业都转嫁给家长的做法,有一次没忍住在群里质疑了一下,结果引来老师的一顿痛批:“自己的孩子你不管指望谁来管?”平时家长还各种攀比,成绩就不说了,连上个兴趣班都要比比哪个学的快学的多?孩子上个小学,家长的压力比孩子还大。 因为老公是在加拿大留学的,对美式的教育模式一直非常欣赏,更不能接受这种死板的教育方式。经过三年折磨,我和孩子爸爸最终下了决定——送孩子去国际学校读书。

虽然做了决定,但是如何选择学校就成了最难的问题。光我们这个一线城市,自称国际学校或者外国语学校的就不下十所。我们也亲自考察了深圳香港和东南亚的几家国际学校(还是不太放心一下把孩子送太远,美国可携带枪支也觉得不安全),经过多方收集资料后,列出了3种选择:

1. 在本地的国际学校中选择一家最好的上。(本地学校我们初步筛出三四家做最后的选择)

2. 去香港的国际学校。(也初步筛选了两家备选)

3. 去新加坡或者马来西亚的国际学校。(那边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而且考虑到爷爷奶奶可以陪读)

这三种选择各有利弊,在做决策前,我们从几个维度进行了逐一对比。

1. 安全性:送孩子过去,是要住校的,安全是我们最最重视的一个问题。也许是看了太多孩子在西方学校被枪击和虐待的新闻了,我实在是不希望出现有去无回的事情。我把安全这件事,放在比教学质量等等都要优先的位置。另外我也觉得,如果一个学校的安全和寄宿文化做的很好,教学质量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2. 教学质量和国际化水平:之所以想送去国际化学校,自然是希望孩子受到正统的西方教育,接触多语言环境。这一点上,本地学校无疑是最差的选择,先不说老师水平和资质,生活环境也不可能让孩子真的得到国际化视野。当地的老师,可能两三年的国际化教育经历,再配个洋面孔(东欧、南欧等地,其实老师都非常便宜,但是教育质量是不是真的能保证),就变成了中国的香饽饽。我们家先生经历过正宗的西方教育,这点上忽悠不了他。

3. 升学政策:毕竟送孩子去国际学校,未来大学肯定也是奔着国外名校去的。千军万马走高考的独木桥,已经不是我们的方向。并且国内顶尖大学的教育资源和师资质量和国外同水平的大学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去国外读名校是降维打击。目前国内申请国外好大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为国外大学的申请名额分配给每个国家是不同的。在这点上,我更偏向于新马的国际学校。在国外申请大学远比竞争激烈的中国大陆要容易很多。(最近的中美贸易战也让我更加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

4. 费用:从学费来说,本地学校学费有的贵到30多万,所以算下来也没有太多的价格优势;去寸土寸金的香港,如果要陪读考虑买房对我们创业阶段来说压力有点大,另外香港陪读(我们准备让爷爷奶奶过去陪读)的生活成本也不低,房租实在不便宜;新加坡的学费最贵,教育质量相对来说好些,但是房租和学费都是最贵的,我们后来也放弃了。最后我们把重点放在了马来西亚。一是马来这个国家是把教育和医疗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去进行完善的,而是马来西亚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国家,这里的人都非常有礼貌也很热情,单纯。每天过的像度假一样,爷爷奶奶去陪读也顺便能够颐养天年,一举多得。并且深圳到马来坐飞机也就四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回机票和我们夫妻俩偶尔过去探望的路费,包括房租,都很便宜。(我在学校附近给孩子和他爷爷奶奶租了一套精装修两居室海景房只要人民币3000元,后面再细说)

我们看了一圈英式教育和美式教育的学校,最终我们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到美国读大学,所以英式教育的学校就pass了。我们在新加坡圣法兰西斯卫理学校和马来的嘉德圣玛丽森林城市国际学校两者之间纠结了很久。这两所学校一个在新加坡一个在马来西亚,都是美式学校。新加坡教学质量高是公认的,国家也更发达。新加坡美国学校也是第一梯队的国际学校。但问题是一方面新加坡的学费昂贵,除了学费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对我们压力也是非常之大。而且入学还有门槛,比如要入学考试,对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我们也有点担心孩子去了一开始适应不了,会受到打击和抵触。


另外一方面,正好去年马来西亚嘉德圣玛丽森林城市国际学校的校长来深圳做招生巡讲,我们过去听了以后,觉得这个校长很了解中国孩子的教育方式。因为他本身是美国藤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育学博士,还在加拿大和香港都做过国际学校的校长,好感度顿时增加了。然后这所学校母校在美国,曾经还和大大的母校八一中学做过联合办学。(这点其实挺牛,大大的母校为何没有选在纽约或者华盛顿等教育资源众多的地方,而选了在明尼苏达州的一所学校?学校质量可以自己有个判断了)安全保证上,美国嘉德圣玛丽学校是全美排名前八的寄宿学校(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这所马来的分校也是海外唯一的一所分校。为此,我们还亲自去马来考察了学校的校园环境和软硬件条件。环境没得说,后来给孩子租到一个无敌海景房只要三千块也是惊到我了哈哈哈哈。不得不提的一点,是这个学校是不用舍监的,学校的任课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住,随时都能对的上号,也随时能给孩子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这不是跟找了个全职妈妈一样嘛!但是,真正让我真的特别心动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学校今年刚在海外开第二年,师生比非常非常低!美国学校开了一百多年,也就三四百个学生!马来就更少,有的班级是一个老师只对两三个学生,这样我的孩子能够充分的被老师关照到,相比国内学校一个老师对40个孩子的关注度,我真的觉得这像买潜力股,买到就是赚到哈哈哈。

给大家看看我们去马来探校时候的照片吧,

奥林匹克规模的游泳池

这是学生自己的绘画作品

这是给孩子们都做了身高的标记 明年可以看看长高多少


我很喜欢这个学校的一个地方,是他们的weCreat创造中心。嘉德圣玛丽森林城市国际学校非常重视孩子创造力的开发。这正是我和孩老公都比较喜欢的美式教育理念——着重培养的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创新、深刻理解事物的思维方式。学习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

我找了一下,网上有关于这个学校的视频 :https://m.bilibili.com/video/av54709675.html?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说说孩子这两年的变化吧。从学习能力和习惯上来说,看起来国际学校的作业没有国内多,不需要背课文和听写检查什么的。但其实老师留的作业,都是需要孩子在课后自主的查资料、阅读、思考和写作,而且完全不让家长帮忙,他们会自己组成小组,一起去图书馆和网络上查询资料,再形成一个综合产出,到课堂上做presentation。(国外特别注重对孩子演讲能力的培养)孩子为解决一个问题花的时间并不比国内的学习时间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洗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激发,以前逼着儿子做作业都不愿意,现在每天都跟我们汇报今天又和小伙伴们一起完成了什么样的teamwork,如果有和小伙伴们闹矛盾我也问他最后这么解决的,大部分问题都能自己解决,价值观的发展我基本没操什么心。这也无疑培养了孩子沟通、协作的能力,不知道比在国内做个书呆子强了多少。


学校也很非常重视孩子“3点半以后的时间”。除了学业上,学校还有各种专业的兴趣社团、专业的体育运动俱乐部等…..在3点半放学后,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发展的兴趣爱好。儿子很喜欢篮球,以前国内的小学的篮球基本是空白的,我花钱送他去篮球训练班,但因为每周只有一次训练,平时也没有太多同伴一起玩,进步很慢。但在圣玛丽学校学校里,小学的球队就有非常专业的教练,而且老师并没有因为是小孩子打球就随便糊弄,而是对他们进行非常专业的训练,儿子每天放学后都要训练2小时,不仅球技进步神速,也培养了团队精神。除此之外他还报名参加了戏剧课,每学期结束还有汇报演出。我们特意去看了孩子的汇报演出,真是完全没想到儿子还有这方面的天赋。


总的来说,我亲眼见到儿子从去国际学校读书的两年,变化非常大,主要表现在:


1. 性格变得开朗又自信,懂礼貌、也很会社交。看问题的角度和视野比同龄的孩子都要广。

2. 学业方面,英语水平自然是不用说了,重要的是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现在他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他通过几次老师布置的课题,研究了很多资料后,现在对空间物理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正在和小伙伴做一个人工智能的机器人项目。我都不敢想象这是一个小学生能说出来的话。

3. 身体变的强壮了,可能因为有大量的体育运动和东南亚的阳光与海风,个子也飞速猛蹿。放假回国内,和小区同龄的孩子打球,直接碾压全场。


关于送孩子去国际学校,尤其是东南亚的国际学校,我们全家当初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虽然我和孩子爸爸也算是高学历,教育背景都还不错。但是我们更相信术业有专攻,应该把孩子送到真正懂教育老师和学校里。嘉德圣玛丽森林城市国际学校的老师都有十几年的国际教育经验,而且90%是美国来的老师。校长更是在香港做过多年中国国际学校的校长,既懂美式教育的理念又非常了解中国孩子的特点,这种多元的背景让我们更加信任这所学校,这可能真的是在亚洲离我们最近的一所纯正美式教育的国际学校了。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6货源网 1064879863